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500字

校园1.35W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读后感500字,供大家参阅。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5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500字(一)

一直听人说起《挪威的森林》,但遗憾的是一直借不到,最近只好下了狠心买了本.

以前是漓江版的,得二十多块钱,这对我来说算贵了.毕竟是买一本小说看看,似乎没必要花这么多钱的.进入2001年后,不想该书版权由上译买走了,定价便宜了,译者也作了修改,而且装帧也非常不错.最后打了八折以十五元的价格,我终于买下了《挪》书的上译版.还没有看书,我就有种感觉--很值!

该书花了五、六天时间看完的(咱是学生得上课、自习啦等等).总体觉得是不错,不仅村上写得不错,译者林少华也译得不错,写的序更是不错!很唯美,很清新,很自我.而译者说村上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把玩孤独,把玩无奈!因为,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但是,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于是,与其勉强通过与任教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小说是主人公渡边的回忆,回忆自己年轻时代读大学时发生的事情.而时下,我们都在读大学,跟主人公很相似.但我很羡慕渡边的自我、潇洒、随意.他生活中不会出现父母的影子,周围没有认识的人,唯有的是一个死去的朋友的恋人、一个住在同一幢宿舍楼的哥们,一个一起上过选修科的女孩子.就这样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日子,却让我向往.每周空闲时间打工以维持日常生活费用;抽空去各地走走,算是旅游;周日与死去的朋友的恋人轧马路,等等.

我很喜欢旅游,可是口袋里没有钱.想找份工作,没有说的过去的.何况中国地大物博,四处走的地方是多,可范围太大,而且没有日本新干线之类便捷的交通网络.而最根本的是,没有渡边的心情,一个人游历,是需要勇气与决心的,也需要与众不同的心境.我想我没有,所以只能徒自叹息.

看完书后的一个明显的印象是,日本人性观念的开放.以至于有人偏激地认为,村上是个性变态.我倒没有这种看法,同为男人,同为青春期的男人,试问谁没有那种想法或行为?除非你不是男人,或者自身有问题.

以前也耳闻过大和民族的这一有别于儒家思想的显著特点,算是明治维新时期西化的产物了.但是看完本书后,算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或许国内像这种纯文学中,涉及性的文字不多或未可知.可是,想想时下,青年人中的同居热,甚至在高校中也毫不逊色,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惊讶的.本人单身,活了一大把,还没有经历过纯粹意义上的恋爱,更不用说同居了.由于本人如此,交游圈也可想而知,所以对同居现象一无所知.只是爱好读报,还知道高校中 不少校园内安放了自动售安全套的机子.仅此而已!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500字(二)

一页一页地翻动书页,内心早已随着情节时而激动,时而落寞,直到合上书本,才有些许不真切——与这个世界接轨。

我是理解书里的人的,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行为,我都了然于心,所以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早已不能置身于外。

关于性与爱,关于虚幻与现实,关于我说得出和我说不出的抽象的东西。

直子的美好——当然指的是渡边君认为的美好,根本在于她的悲剧性命运。她是一个需要依赖,吸附另一个个体生长的人,一旦认准某一个,便是执着的开始,没有终结,这里面有一种偏执的情感。所以木月的自杀,使她与这个世界最后的联系断了。其实,世界没给她留活路的。

她的美好的身体是这世界赐给她的一副毒药,伴着生,夹杂着死,死即使她本身。渡边被她吸引了,这是天性,这是必然。没有人能拒绝性本身和柔弱如直子,以性为生命动力的渡边尤甚。没有欲望,就没有悲剧产生。

直子的怀疑,不安,恐惧源于没有人愿意不要求你做任何事地爱你,包括渡边。然而,直子要,她要一辈子,没人给得起,所以她走了。是必然,是唯一的选择,这是她的性格,便是她的命。

渡边即是作者本身,狂欢中寂静,疯狂后落寞,冷静中掺杂着欲望,欲望突破冷静。因为他自得其乐,所以他没死。

这是男人和女人的下场,整本书充满了烟火味,你可以回避,然而它是真实的,却不是人生的常态。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500字(三)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挪威的.森林》算是我看过的第二本日本文学作品,同《活着,即修行》一样都是直白的,直白的都露骨,挪威的森林深刻读后感。我读小说从来没有把里面的人物全部记住,这本小说是我唯一的一个记住了所有出现的人物的小说。

如同当年读《花季雨季》一样,我错过了这本作品风靡一时的盛景,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11。别人几年前读得心潮澎湃的作品,我到现在才想起来或许该翻翻。

没想到高中时写为周记的那篇《花季雨季读后感》,竟可以原搬过来给《挪威的森林》。当然,十几来我必然是有成长的,至少不会再愤慨为什么这样的书有那么多人追,合上最后一页,只是长舒一口气。

相较于欢快的记忆,人们总是对纠结阴郁的感觉更不能释怀。得不到的,没抓紧的,尤其是痛苦辛酸中还能品到一丝甘甜的,理由充分到一辈子都挥之不去。只是大多数人还是向往阳光的。阴郁的思绪在心里悄悄找个角落藏起来,然后和看来单纯快乐的人一起走接下去的路。至少这样,不会怀疑起自己放声大笑的权力和勇气。

或许我真的错了,又晚了很多年去读一本原本会引起很多感慨的好书。我也很想走那条路,大家都走的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