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式

校园2.08W
  数学课堂教学一

努力打造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式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才能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活动。如:有关数学教材内容的智力故事、谜语、有趣的图片等,再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清楚明白,也非常容易让学生理解。

如:在讲述“鸡兔同笼”问题时,先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即很多小鸡和小兔子在绿绿的、青青的草地上在来回奔跑,有的在不停的啼鸣,有的在慢慢的吃着青草,有时候画面展示了许许多多的小鸡头和小兔头,有时候出现满草地的小脚,学生认真的看着画面,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这时,我适时地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草地上的小鸡和小兔总共有六十只,可是它们的脚却有一百三十八只,问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马上愣住了,然后纷纷进入思考之中。就是由于有了这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学生兴致非常高涨,也为他们很快进入教学活动之中奠定了基础。

认真设计好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对实施有效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必须加强各种类型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触类旁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时,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前提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活动: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座号,根据老师的要求的规则起立,看看谁最机灵。像座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起立,是质数的,合数的,既是奇数还是合数的,是质数还是偶数的,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等等,学生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进一步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及范围,更让学生养成了勤于思考,机动灵活的学习精神,也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数学课堂教学二

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引领

有人说:“孩子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获取感性体验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反观时下的很多课堂,我发现学生操作的场面是热闹的,但孩子的思维是凌乱的。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在热热闹闹中走向有序,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有效地引领。如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表象,我通过让学生根据要求拍摄图书箱模型的照片这一方式来组织教学。

在出示拍摄要求后,我做了如下活动引领:“站在什么位置拍摄,才能拍到符合要求的照片呢?待会儿,我们就分组讨论讨论,不过在讨论之前,我要对大家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每个人都要发言;

第二,讨论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其他讨论小组;

第三,在讨论的过程中,你们的观点不一致或者你还不清楚的时候,你可以走到图书箱模型这边来看一看。”

由于,我的要求明确,学生们的行动自然就有了方向,这样既节省了讨论的时间,提高了讨论的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思考、有序做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作业

作业,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巩固性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知识表象,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些教师深谙“熟能生巧”的道理,对于相同的内容,不管学生的情况如何,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批改,然而,作业的质量如何呢?稍微反思下,你是不是也有如下的体会呢?相同的内容练习了多遍之后,很多同学到检测的时候依然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些所谓的优等生在期末检测中大玩“滑铁卢”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熟能生巧”更多指向的是操作层面的作业,有利于一个人的技能、技巧的发展。但是,学生的数学作业怎能“同一而语”数学作业,不仅指向的是学生解题技能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所谓的“熟能生巧”,如果就这么简单地运用到数学作业之中,必然会产生“孰能生厌”、“熟能生烦”甚至“熟能生笨”的直接后果,这也是经过众多重复练习之后,学生的学习质量仍然不见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此,我做了如下改革:第一,设置分层作业。即将当天的作业内容分为A、B、C三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业来完成,同时,也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完成一份挑战作业,以考验自己的解题实力。第二,设置多样作业。传统的书面作业仅仅是数学作业的一种形式,教学中,我注意适时地将调查银行利率、观察家中电表、水表上的数据再计算用电量和用水量、称1千克的鸡蛋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作业引入数学作业之中。以此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不是“简单”的代名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别名。

  数学课堂教学三

把握教材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突出重点是高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法时,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异分母分数加法;例2是异分母分数减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异分母的加减法。

在讲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她以例1为重点,师生共同探讨的算式的几种做法,并且讲练结合,使孩子很快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求法。

对例2,老师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由于在前一节课中已经重点讲授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也初步掌握了,所以教学这节课,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组交流的形式,来体会多种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然后再按照同分母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堂教学四

(一)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

(二)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四)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