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数学教学中该如何解决遇到的难题

校园2.55W

数学难题的分析

数学教学中该如何解决遇到的难题

一、学以致用,用学结合

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数学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学生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具亲切感、更有吸引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用学结合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分析,授人以渔

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从我多年所教过的学生来看,学习困难儿童解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的个数上,而在于分析能力的差别。与成绩好的学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到我们的思维过程,教会学生怎么去思考、分析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抓住关键,教会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意,搞清楚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它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一步。很多学生一看到文字较多的题目就会产生畏惧情绪,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抓住关键的语句,简缩问题。审题的一个要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数量关系。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是通过文字表述的方式来反映的,教师应抓住关键语句分析题目,掌握解答有关应用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通过使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明确一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为了让学生认真仔细地审题,教师应设计各种各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运用条件或问题变换的对比练习,运算方法互逆的'对比练习。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复述题意这一环,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通过复述得以反映。而通过复述能力的培养,又能使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考

1、解决问题的设计内容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而数学是抽象的。一个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现实意义的数学内容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把解决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那熟悉而亲切的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意义,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改变问题呈现形式的单一性。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以纯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现问题,单调呆板,容易引起学生的精神疲劳。为了增加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以生活场景再现、游戏或实践活动、图表等形式,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在教师适度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传统的教学中常以教师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进行模式化的认知活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对认知过程的自我认识和体验,其结果是学生不会学习、缺乏创新精神。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

一、应用题的教学现状以及问题所在:

1、教材编写的缺点,单元教学所引起的学生解题的思维定势

由于教材编写的局限性,在某一个具体的章节里面大部分应用题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现在笔者正在教学除法计算。有很多学生在本章节的后期学习中,做应用题的时候甚至不用看题目就列出除法算式。我问孩子们为什么用除法,孩子们回答说:“现在,老师在教除法啊。所以当然用除法计算啊。”这样一来,表面上看,孩子们平时每次的作业能够很好的完成,单元测试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可是,等到了总复习的时候,加减乘除法的应用题都来了,孩子们就不知道用什么运算了。

2,部分学生对应用题存在一种恐惧心理

部分学困生对于一般的计算或者记忆之类的知识,他们通过努力,或多次的,无意义的,机械的练习,还可以掌握这些知识。但因为没有掌握加减乘除法的本质意义,所以无法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根本不知道用加减乘除法中的哪一种运算,无法解答问题,就随便的选择一种运算,瞎蒙,靠运气,往往是一蒙就错。所以在应用题学习中遭遇严重打击,因而就对后面的应用题学习产生了一种无法克服的恐惧。

二、应用题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应如何展开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新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将其与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新课标、新教材有一个理念,就是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大多数的知识教学,特别是教学加减乘除法计算课的教学,它们的导入阶段,都是导入现实的情景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那种运算,然后再来学习具体的运算技能。

引导学生梳理基本的概念及基本关系,也就是要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加减乘除法这四种运算的模型,理解掌握加减乘除法这四种运算的本质特征。

三、小学各年级的应用题教学重点和关键

1、小学一、二年级应用题教学重点和关键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加减乘除法这四种运算的模型,理解掌握加减乘除法这四种运算的本质特征。同时要进行应用题基本结构的训练。在切实掌握和、差、倍的基础上逐步熟悉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三年级将一步基本应用题发展为两、三步的。重点放在基本的分析方法上。并提炼出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离开具体题目空谈方法。

3、从四年级开始,进入一般程序的训练。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专门训练运用不同的方法――画图、变间接条件为直接条件、找题眼、分析、综合、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等来解决问题。

4、五六年级把小数、分数纳入应用题中,它的本质特征和一、二年级的应用题基本结构一样。在切实掌握和、差、倍、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解应用题也同时深化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标签:中该 教学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