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如何解决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困惑

校园2.67W

数学教学中的三个困惑

如何解决低<a href=年级数学教学的困惑" title="如何解决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困惑">

1课堂中创设情境的困惑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学是互动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紧密联系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性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候,根据内容可以创设一些切实可行的情境,但有些内容就很难创设适当、满意的情境。究竟需要创设怎样的情境呢?这个过程中该遵循什么原则?

2小组合作探究中的困惑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的重要方式,为此要求小组合作进入课堂。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确实有它的优势,但也给老师带来了困惑。

小组合作增加了参与的机会,但是优等生的机会更多,他们扮演着一种帮助人的角色,学困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等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授课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优等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同时,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并且有的老师只关注小组合作的结果,不关注过程和个人的情况。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是小组中活动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这也会影响合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是合作的时间问题,老师把握不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能力等,盲目的让小组讨论、合作,经常发现有的课堂小组合作时间太短,学生正在激烈争论,各抒己见,蛮有兴趣的讨论交流时老师就强制停止,有的课堂小组合作的时间太长,致使学生会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

3教学活动形式的困惑

目前在《新课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教育的活动形式、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的课堂,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低品位的课,忽视了传统的基本功训练,就如同被人们长期笼养的鸟儿,天长日久逐渐失去了飞行的本领,我们也像离开了多媒体就变得束手无策。现在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了多媒体就是不一样,不用,再好也白搭,其实有时候在屏幕上只需要一块小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方法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会带给学生什么。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数学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石,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能够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数学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将数学的生活实践性积极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当中,在尊重学生以及肯定学生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延伸,提高学生思考探索的积极性。另外,将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实践应用积极引入数学教学课堂,让小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其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3。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会碰到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9+几”时,教学课件展现运动会的情景,可以让学生通过数饮料瓶的数量,引导学生列出“9+几”这个算式。还可以通过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去买东西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列出花的钱数及物品的单价,依次改变数字,让学生去计算,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抓住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在对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懂得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注意力合理引导,比如教师在教学“数一数”时,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周围,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同学的个数、桌子的数量等,接着又让学生打开自己的书包,看看书包里有哪些东西,有多少种东西。接着可以让学生打开自己的铅笔盒,看看铅笔盒里有几支笔,最后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最多,让学生感知数学,触摸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真正从幼儿园童话故事的世界走出来,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只依靠教师难以掌控课堂。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积极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玩”正是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将新知识部分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数学小游戏”,讲故事等。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讲故事,学生们往往会静下来,认认真真听教师讲,甚至当教师讲完了故事,学生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小故事给课堂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编一段这样的小故事:小松鼠特别爱劳动,有一天松鼠妈妈一大早就带小松鼠来到树林里捡松子,松鼠妈妈捡了9个,小松鼠捡了6个。松鼠妈妈想知道一共捡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松鼠妈妈算一算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松鼠妈妈。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三、图文并茂,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直观的具体的东西非常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进入学校,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系统,多媒体系统为学生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场景,多媒体进入课堂,信息丰富,图文并茂,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采用故事导入的办法来创设情境:春季的一天,班上组织0~9这些数字娃去外出游玩,“9”的数值最大当了组长,所以9很骄傲,眼里看不起别的数字。它对“0”说,“你个子最小,和我在一起,你太渺小了。”“0”听了特别伤心,许多数字娃娃非常气愤,“1”站出来对“9”的说:“你说的不正确,我要是和你看不起的0排列在一起,不是比你大吗!”“9”听了满脸通红,低下了骄傲的头,这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课:“10的认识。”

创设数学课堂情境

情境故事化,提高趣味性。

我觉得,六七岁的孩子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以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在“比一比”中,创设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在大森林里,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连河里的小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了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摆满了水果招待客人。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长、短”的教学中,我用这样的故事导入:“国庆节快要到了,智慧爷爷特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品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尺子、铅笔、彩纸之际,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用一句“请大家摆一摆,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来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并且自由交流,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情境游戏化,提高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学习情境中,发现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中,我创设了兔宝宝请客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兔宝宝家(教室里)共有10个座位,有9个分别写有号码1—9,小客人们拿着写有数字(1—9)的邀请卡到兔宝宝家做客,对号入座后,请学生数一数一共请了几个小客人(9个),那空着的座位谁来坐呢?当然是兔宝宝了。这时再让学生数一数连兔宝宝在内一共有多少人,引出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