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校园2.52W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南(+)、北(—);上升(+)、下降(—)……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 ℃高12℃。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

△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的一半;

△AOD与△BOE的面积相等。想想为什么?

4.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6.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8.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9.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0. 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

11.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2.农村地区常使用“亩”和“分”作土地面积单位,1亩=10分≈667平方米,1公顷=15亩。

13.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14.面积计算公式:

图形名称

面积公式

字母公式

变形公式

平行四边形

底×高

S=ah

a=S÷h

h=S÷a

三角形

底×高÷2

S=ah÷2

a=2S÷h

h=2S÷a

梯形

(上底+下底)×高÷2

S=(a+b)h÷2

h=2S÷(a+b)

a=2S÷h-b

b=2S÷h-a

长方形

长×宽

S=ab

a=S÷b

b=S÷a

正方形

边长×边长

S =a×a=a2

组合图形

方法:先用分割、拼补的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分别算出面积;再通过加、减求得。

估算不规则图形

先数整格的,再数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除以2折算成整格,最后相加;若不规则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可先算出一半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

注意:计算前要统一单位,找准对应的底和高,然后代入公式,计算要细心。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比较大小时,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4.判断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就是观察小数点后面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就是几位小数。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可对小数进行化简或按要求改写小数。

6.小数的改写:

(1)用“万”作单位:a、从个位起,往左数四位,画“┆”,在“┆”下方点小数点;b、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万”字;c、用“=”连接。

(2)用“亿”作单位:a、从个位起,往左数八位,画“┆”,在“┆”下方点小数点;b、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亿”字;c、用“=”连接。

7.求整数的近似数: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添上“万”字,用“≈”连接。

(2)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添上“亿”字,用“≈”连接。

8.求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要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2)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要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一、判断物体方向口诀:

1、找准观测点。例子:A在B是什么方向,以B为观测点。

2、判断方向,一般从南或北说起。

3、找角度,角的一条边在南或北。

二、描述路线要注意: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小数乘法(本学期重点)

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1/1000。小数点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本学期重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求商的近似值:

①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除到第一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除到第二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除到第三位小数……

②根据具体情况用去尾法或进一法取近似值。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例4.3232……或4.32

5、商的变化规律:(十分重要)

如果除数是小于1的小数,那么商大于被除数;

如果除数是大于1的小数,那么商小于被除数。

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商就小于1。

四、解决问题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重要)

2、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3、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

第四单元可能性

判断事情发生的三种情况:可能、一定、不可能。

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并不代表该事件一定发生。

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二)(本学期重点)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会将3-4个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从后往前)

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本学期重点)

平行四边形: S=ah a=S÷h h= S÷a

三角形: S=ah÷2 a=2S÷h h= 2S÷a

梯形: S=(a+b)h÷2 a+b=2S÷h h= 2S÷(a+b)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用四根木条订成一个长方形,拉伸变成平行四边,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变小。

第七单元土地面积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

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重点)

2、种植问题。一棵果树的占地面积=株距×行距

种植棵数=种植面积÷每棵树的占地面积

种植面积=种植棵数×每棵树的占地面积

3、常见填空题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一间教室的面积大概是50平方米。一个足球场(操场)面积大约是1公顷。一个村庄的面积大概是100公顷。一个县城的面积大概是100平方千米。

第八单元方程(本学期重点)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3、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4、解方x程要写解字,会检验过程。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注意写解设。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3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0”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点一:

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4、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3、读作:x的平方,表示:两个x相乘。

2x表示: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知识点

1、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或者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或者c=a×4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7、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知识点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所)。

3、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4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剪拼、平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数学0是奇数还是偶数

0是一个特殊的偶数(2002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04年也规偶数定零为偶数)。它既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

小学规定0为最小的偶数,但是在初中学习了负数,出现了负偶数时,0就不是最小的偶数了。

哥德巴赫猜想说明任何大于二的偶数都可以写为两个质数之和,但尚未有人能证明这个猜想。

小学数学必背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5

1、(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6、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7、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8、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针对练习

1.判一判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样的。()

(4)10=4x-8不是方程。()

(5)x=0是方程5x=5的解。()

(6)9.3-1.3=10-2是等式。()

2.解方程。

x+53=102x-17=54

x-0.9=1.2x+310=690

8.5+x=10.2x-0.74=1.5

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小学数学0的相关知识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作为除数。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6

观察物体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点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小学数学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