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大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

校园3.38W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

大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家的崇敬。

5、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身体。

二、具体措施

八月份: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九月份: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他们与幼儿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帮助幼儿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十月份: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的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知他们和幼儿生活的关系。

2、引导幼儿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十一月份:

1、帮助幼儿学习使用他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十二月份:

1、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2、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大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纵观以往的常识课教学和现在的科学活动,最大的转变就是学习由传统的接受式变为积极地自主探究。幼儿在探究中不仅体验到乐趣,还可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使他们能够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是我们教师应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观察中产生疑问,激发幼儿的探索的欲望

以往的常识教学,知识的掌握成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幼儿缺乏运用知识,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利于于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以科学活动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要从有利于幼儿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尽量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喜欢科学,产生了解其秘密的愿望,从而主动进行探究。例如在实习中进行的“沉浮实验”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玩一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两块橡皮泥,一块是球体,一块是捏成船型,把它们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当小朋友看到同样的一块橡皮泥,形状不同时,一块沉在水里,一块浮在水上面,幼儿的求知欲被大大激发,都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学习中探究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强烈的好奇心推动下,幼儿的探究一步一步走向深入,从中学到了许多。

二、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给予探索的空间

心理咨询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安全和心理咨询自由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鼓励语言,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如探索活动“好玩的磁铁”中,教师给

幼儿提供了许多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分一分,试一试,玩一玩,发现磁铁的奥秘,再让幼儿在活动室中去找一找磁铁能吸住的东西,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软包上的钉子,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床底下的螺丝,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桌子的脚等等。幼儿在相互玩磁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两块磁铁被牢牢地吸在一起,还发现一块磁铁能推着另一块磁铁往前走,面对孩子的种种发现,老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情绪愉快,没有压力,通过动手动脑,他们发现了磁铁的相吸和相斥,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幼儿不断的探索能力。

总之,在科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必要而可行的,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明确幼儿探究的水平,确立幼儿探究的目标,提供适当的探究内容等,并在科学领域中不断地探索出一套科学指导策略,那么,幼儿的探究能力、科学素质将一定会有所增强和提高。

大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3

活动目标

1.通过动画演示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2.通过蒸发试验知道探索活动中的简单方法。

3.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活动难点

通过蒸发试验知道探索活动中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璃片、冷水。

2.微课《雨是怎么形成的》。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创设下雨情境。

小朋友们,听听这奇妙的声音,是什么声音?这是什么景象?你知道雨从哪里来的吗?(幼儿交流)。

2.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让我们先来看个实验,你就明白了。

二、探索雨的形成。

1.播放微课实验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2.讨论:水被加热后会变成什么?用玻璃片盖在杯子上,会发现什么?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你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现象?(幼儿讨论后回答)

3.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4.继续观看微课,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5.讨论:大自然的雨来自哪里?云是怎么来的?云又是怎么变成雨的?

三、了解雨和人类关系

1.讨论:下雨好不好?为什么?

2.课件展示:下雨的好处与害处,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四、小结

我们人类离不开雨,雨有时帮助人类干好事,有时又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大班科学《雨是怎样形成的》微反思

本节活动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在导入中设计几种常见的生活情景:如锅盖上的小水珠,浴室镜子上的小水珠,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上的小水珠和植物上的小水珠等四个生活场景,引入本课活动。

接着就通过观看微课中实验部分,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水蒸气凝结的过程,为幼儿进一步理解雨的形成做铺垫。然后,又通过微课中对大自然的水蒸气变成云,由云变成雨的过程的讲解,让幼儿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了雨的形成过程,整个环节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这次活动,将“雨的形成”这样一个抽象的科学现象,通过微课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幼儿,幼儿很快就能理解,效果很好。整节课幼儿的探索热情高涨,表现得非常积极。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没有主动发言,但通过他们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们是十分感兴趣的。

大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4

教学班级及人数:幼儿大中小8个班412人

教学内容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它的本质就是教会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幼儿客观的认识周围,认识世界,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成长。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前提下。本领域教学活动重在对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既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科学能力,以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为目标。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教育学,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自然现象,生活技能,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1:激发幼儿的科学情感。

2:注重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

3:与探索实验相结合。

4:培养幼儿理解他人的能力。

5: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动物及其事物链自然现象,生活科技,自然现象等几大类。内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小是入手,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愉快教学

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后的老师,因此在活动设计过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强活动的趣味性,采用各种游戏等方法,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形式不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得到语言活动带来的喜悦,对语言活动产生学习欲望,引导幼儿获得成功。创设情境,注重促进幼儿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活动设计更加重视为幼儿创设科学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迁移已有经验,大胆,积极主动把自己的经历,经历,感受说给大家听,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课时安排:

第一周3月(2―4)日:《服装的面料》

第二周3月(7―11)日:《能干的机器人》

第三周3月(14―18)日:《动物之最》、《珍惜动物》

第四周3月(21―25)日:《食物链》、《春天在哪里》

第五周3月(28―1)日:《春耕了》、

第六周4月(4―8)日:《奇妙的镜子》

第七周4月(11―15)日:《宝藏知多少》

第八周4月(18―22)日:《宝贵的土壤》

第九周4月(25―29)日:《奇异的石头》

第十周5月((2―6)日:《夏天里有什么》

第十一周5月(9―13)日:《植物身上有什么》

第十二周5月(15―20)日:《茂密的树林》

第十三周5月(23―27)日:《多彩的泡泡》、《光和影子》

第十四周6月(30―3)日:《向左向右》、《一周吃什么》

第十五周6月(6―10)日:《快乐的一天》《可爱的钟表》

第十六周―期末:总复习阶段

大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5

一、幼儿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一些简单的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感知物体的数量的理解能力差。对数与数之间的落差关系理解能力差,对于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不能够理解,由于这些意识还没有养成,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一)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

1、知识方面

(1)在生活中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联系的粗浅理解。

(2)在生活,游戏及其他活动中理解建立初步的数学关系。

2、能力方面

(1)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像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运用以有的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方面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喜欢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二)科学领域的内容

1、科学、(自然、科技)部分

认识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质(动物、植物等)和无生命物质(砂、石、土、水、阳光、空气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它们和生活的具体联系。

2、数学部分

学习分类、排序和对应、包括: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多种特征进行分类,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按物体量的差异及按某种规律进行排序;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对应的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等。

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包括;感知物体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与数的数差关系,认识数的组成,体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整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

认识几何图形,辨认常见的正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认识立体图形,应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认识量、区别和比较物体和各种量的差异,感受量的守恒,在比较量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学习生活中常见饿数学知识,如认识人民币、认识空间、认识时间和时钟等。

三、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实施

1、内容的广泛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同时决大多数的科学内容的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去探索。

2、知识的逻辑性

科学知识揭示的自然世界中的逻辑联系,因此逻辑性是它的重要特点,而数学知识所缺的事物之间抽象的数量关系,更是一种逻辑性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

1、我会放玩具(数学)

2、甜甜的糖果(科学)

3、喂宝宝吃饼干(数学)

4、感官游戏―奇妙的口袋(科学)

5、分糖果(数学)

6、感官游戏―神奇的罐子(科学)

7、水果有几个(数学)

8、种大蒜(科学)

9、大大小小的树叶(数学)

10、一串红(科学)

11、小小送货员(数学)

12、苹果娃娃(科学)

13、铺地板(数学)

14、我喜欢的水果(科学)

15、放烟花(数学)

16、有趣的核(科学)

17、娃娃超市(数学)

18、照镜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