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六年级下册语文选读课文《中华第一龙》教学设计

校园1.39W

  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选读课文《中华第一龙》教学设计

⒈知识与能力

⑴能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通过中心句的理解来阅读、感悟段落的内容,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⒉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以读促悟,重点感悟,领悟情感。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解题激趣

⒈播放歌曲《龙的传人》。

⒉展示龙的图片,感知龙的艺术形象。

⒊刚才我们听了歌曲,看了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龙的一篇课文――《中华第一龙》。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⒈出示自主阅读提示:

①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

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

②“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③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⒉自主读书,合作学习。

⒊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①检查读准字音情况:

补充:砌成鹰爪抒发发掘连绵惊涛骇浪

②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交流阅读提示中第②③问题。(首先解释“图腾”,然后交流体会。)

③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⒋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划分落段。

⑴主要内容:本文从“中华第一龙”谈起,讲了中华民族的标志──“龙”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和象征意义。

⑵划分落段:

第一段(1):河南濮阳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被考古学家称为“中华第一龙”。

第二段(2-5):详细介绍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由来,以及长期以来龙在华夏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段(6):“中华第一龙”发现是伟大意义。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⒈探究第2自然段

⑴问题过度:龙是什么?

预设: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龙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课件出示齐读: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板书:图腾)

⑵什么是图腾?引入第2自然段,理解“图腾”:它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是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⒉探究第3、4自然段

⑴自读3、4自然段。

⑵重点探究:

①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长什么样子?

出示: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

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

②这样一个龙的形象又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 (板书:起源)

学生用“因为……所以……”回答龙作为图腾的原因?

③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和比喻)

④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看图片(还有很多特点,如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谁能根据文中的内容,把省略号的意思再说一些。(像驼头一样高大,像鹿角一样美丽,像蛇颈一样圆滑,像龟眼一样炯炯有神,像鱼鳞一样闪闪发光,像虎掌一样肥壮有力,像鹰爪一样坚硬锐利,像牛耳一样独特……)(小练笔)

⑤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象征着什么?

⑶龙,既能在天上飞,水中游,路上走,无所不能,神通广大,这样的想象意味着龙是什么?(板书: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⑷小结:我们的祖先把吉祥和美好的东西全都集合在了龙的身上,就是希望(齐接读)

⒊探究第1自然段(走进“中华第一龙”)

⑴过渡: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多么吉祥、多么美好的一个象征,然而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却有很大的不一样。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学生说。

⑵指名读第1自然段:这就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它有什么特点?(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

⑶别看他简单,但是却极其珍贵,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出示图片)看着这张图,你理解了什么是粗犷吗?如果在5000年前,你看到这条龙,你还会用“粗犷”这个词来形容这条龙吗?你会怎么说?

⑷看着这条五千年前的龙,你有什么感想呢?(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历史悠久)

⑸齐读第1自然段。

⒋探究第5自然段(感受龙艺术)

⑴过渡;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意义深远,至今,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板书:意义)

⑵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龙蕴含着哪些意义?

⑶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龙的形象存在?船上有龙、桥上有龙、房椽上有龙,衣服上有龙,饭桌上有龙,节日里舞龙、取名字有龙等等,这都说明了什么呢?(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你知道哪些龙的成语?

⑸齐读第5段

⒌探究第6自然段

⑴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中华第一龙的发现,意义非凡,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龙的传人)

⑵理解“中原”、“发祥地”、“传人”

⑶结构:首尾呼应。

  四、整体回归,升华感情

⒈回归朗读课文,质疑问题。

⒉课文的结构:

中华第一龙(第一)――龙(中华与龙的关系)――中华第一龙(意义)

⒊章旨:《中华第一龙》这篇课文从“中华第一龙”谈起,讲了中华民族的标志──“龙”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和象征意义,赞颂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⒈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说,我是中国人,我是龙的传人,我们生在龙的故乡!

⒉课后题:

第一题,借助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这一题,既是为了读准一些生字的字音,更是为了复习查字典。对不认识的字,要用部首查字法来查,而《养花》一文要查的都是认识的字,可用音序查字法。这就复习了查字典的两种主要方法。

“濮”“犷”“蜥”“椽”“瞩”要查的部首很明显,读音分别是pú、uǎn馈xī、chuán、zhǔ。“弋”是独体字,查“弋”部,读音是yì。

第二题,“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条龙?它有哪些特点?(“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第三题,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怎样形成的?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文章的第4自然段具体讲了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一艺术形象的过程。学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龙这一艺术形象,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生可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四题,抄写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再写出几个带“龙”字的词语。

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睛。

⒊把课文中带龙的词语抄下来,再写几个带龙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