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飘舞在草原上的彩色纱巾散文

文学5.31K

宝楞小队的二十几个男女知青团结得就像一块铁板似的。

飘舞在草原上的彩色纱巾散文

在草原上,就得合群,这道理仿佛连牲畜都懂得。你看那绿茵的草原上,牛是成群的,羊是成群的。那高昂着头,飘着长鬃的骏马也是成群的。

只有合成群,形成团体,才能抱团取暖,才能抵抗豺狼,抵御外界的侵扰,于是有了“群体”的行动。羊群像一片白色的云,游动在缓缓的山坡间;牛群色彩斑斓的如同玛瑙,三三两两地点缀在宛如玉带而又清澈晶莹的溪水之畔,那犹如“雷霆万钧”般气势的马群,风驰电掣地在草原上掠起一片滚滚的尘烟。都得成群才好,这是草原上的规律。

我们小队这一行人马,是极具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精神的主要表现,便是不管大家遇到什么事儿,都不允许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掉队。即便是在外面杀羊吃肉,也须得给留在青年点里的人带回去一饭盒。男生会在劳动中尽量地帮助女生,女生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地帮助男生,像洗个衣服,缝缝补补之类的,女生没少为男生操劳。可见我们小队的男生表现极佳,以后回城“擦”出一些感情的火花来,便是在情理之中了。

在大西山下不远之处,有一块“草库伦”,不是用铁丝网圈起来的,而是我们这些知青用铁锹和镐头,一锹一镐地挖出来的“防畜沟”。夏季草原的天气变化无常,可以用“早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这期间经历的的苦楚难以忘记。为了挖出那长长的“防畜沟”,我们那二十几个知青,洒了多少汗水,出了多少的力,受了多少的苦,挨了多少的累,业已无从知晓了。

但是,男生总是要多承担一些女生的工作量。同样挖掘“防畜沟”,也从来都是按“男多女少”的原则进行分配的,而且有着不成文的规定,必须是全部完工,才能收工。“要干大家一起干,要走大家一起走”,这是宝楞小队知青“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大家也为此而自豪。

晚夏初秋之际,草原上便是一片茂盛的景象。在这风和日丽而又显得那么平静安宁的季节里,是储存越冬牧草的时机。我们便会去挥舞着钐刀去打牧草。

使用钐刀是个技术活,根据挥舞刀的动作大小,那是有两个打草的方式,动作小的,是将刀把夹在臂与腋下,身子小幅度地转动,自然那钐刀以人的站姿为圆心,划出的园要小一些。

若是采用大的动作,便像舞蹈般地潇洒了,很是给人以一种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感受。有时自己感觉就是在跳舞似的,而且非常欣赏那随着挥舞长长的钐刀,在完成一次漂亮的旋转身躯之后,所听到的那一阵绿草倒下前的“唰,唰”的声音。

那是要用双手紧握着长长的刀把,将双臂伸展开来,旋转起身体,然后用力地一挥,随着那“唰唰”的声音,那没膝盖高的绿草,随着一把一把的汗水的滴落而整齐地倒下。你须得均匀地呼吸着,有节奏地挥动着钐刀,并且均衡地使着力气,走的步伐也必须井然有序,这样才将那成片的牧草割落成像绿色的波浪一样,堆在你的身后,大家便是像驾着一艘船一样,挺进在草原的深处。

在群体作业中,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二十几个人,最为合理、有效地站成一字型的梯队,队形略微倾斜,以一个技术最好、体魄最强者打头阵,大家依次相随,间隔有据,要兼顾到男女生的体力不同,间隔分置。同时还要以适合大家整体的速度,在草原上扩展着,挺进着。

期间是少不了一些诙谐的话语,引得大家会心地笑起来,幽默,在我们小队是从不缺少的。在不断地行进中,相互的彼此照应,男生须得多分担一些,这是我们小队的传统。

当然,你的钐刀是要锋利的,必须是自己感到适合于自己,用起来非常的顺手,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扬臂挥手之间,出刀自如,随意飞舞,那长长的钐刀便能像自己身上延伸出的一部分,令你感到在草原上,就仿佛是古代沙场上的一个征战将军,纵横捭阖,一往无前,驰骋在这广袤的草原上。

但是先前从小队里领到的钐刀,却只是一个钐刀头和一根如同小树杆一样粗的棍子,需要自己去安装钐刀的。当时大家茫然不知所措,女生们无奈地抱着棍子哭泣。有些心灵手巧的男生,用刀子斧头一点一点地修理着刀杆,长长的刀把要削成适合自己的手心掌握,直到有了得心应手的感觉,得把那刀头安装得非常牢靠,才算完成钐刀的安装。还得将刀片上的锋刃磨得锋利无比,不用削铁如泥,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吹毛断刃,为了得到最好的刀锋,多少同伴将自己的手不小心割破,我的手指上至今仍然留着那时候的伤痕,却也成为终身的留念。接着大家相互帮忙,好在女生永远都是会得到男生照顾的。这安装钐刀,便是由男生帮助女生完成的。

大西山下的那片草原,是我们劳作的地方,而那大西山就像我们的伙伴每天都屹立在我们的身边,暑往寒来,春夏秋冬,时序轮替,而它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雄姿,最多只是换去身上的衣装。比如,春夏的绿,秋日的黄以及冬日中的“银装素裹”。可我们却体会着不同时期草原所给予的感受,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也有悲伤,可谓是甜酸苦辣,五味杂陈。这一切也都几乎是在大西山下的这一片草原上发生的,仰望着这座山峰,心里总是不能够平静。我崇拜它,敬畏它,喜欢它,甚至对它还有一些微微的恐惧感。

夏日中,在大西山里砍柴,最叫人难以忍受的便是在烈日炎炎的时刻,太阳晒得人们浑身像被火烤了一般,口中干渴像是嗓子眼里在冒火,烧得你头脑发胀,叫人难以忍耐。当你拿到了水壶,不顾一切的仰着脖子畅饮而倍感那股淋漓尽致的痛快之时。那赶着牛车的牧民只是将自己的水壶在嘴上稍微抿一下,他会笑着告诉我们怎样正确地饮水,才能保持一天里不会造成身体里缺水和口渴……

在冰封雪冻的冬天,草原上的每一日都是极其寒冷的。在那白雪皑皑的世界里,草原上的一切都已经是银装素裹了,大地和空中似乎只有凛冽的寒风在呼啸着,牲畜早已或迁徙或入圈,已没了生灵存在的任何迹象,草原空荡荡的。

但是仍可以看到青年点里那些青年的身影,在草原上,在山坳里,在大西山脚下的土屋窝棚里。

那往返于青年点的红砖瓦房和大西山之间的拉着柴木的牛车,依然像一叶小舟,行驶在白茫茫的雪海之中。怎能因为寒冬的来临,就停止我们的生活呢?

早春的到来,并不是一下子就会风和日丽的。在春寒料峭的季节,草原上的狂风以及那弥漫整个大地与空中的昏暗的风沙,和寒冷一样地叫人感到难以忍受。

每天的上工的路上,便是痛苦不堪的时刻,那沙粒打在脸上,就如同小刀子割肉般地疼痛,而粘在脸上和灌进脖子里的沙子,更是令人难以忍受,每当收工回到青年点,大家都急不可耐地打水盥洗,将这灰土洗去。只有如此一番清洗之后,才觉得轻松下来。草原上的风沙,叫人无可奈何也令大家无能为力。

但是,你无法躲避这风沙的袭扰,只要生活在草原上,你就得面对它,如果真的要“扎根草原六十年”,那么如何抵御这春天里的.风沙?是得要想出一个办法了。

直至有一天,一个男生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条彩色的纱巾,便将自己的脑袋用它包裹起来,将纱巾的“角”系在脖子上。这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给大家带来了启示。于是间各种各样的脑袋上的纱巾装扮,充分展示着个性的色彩,风靡了整个小队。

每日清晨的上工路上,在昏黄的风沙中,还是那些人,行走在草原的小路上,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呼呼作响的风沙中,这些青年的头上,都裹着五颜六色的纱巾,色彩斑驳,争奇斗艳,就像开放在草原风尘中的朵朵鲜艳的花束,在风的呼啸中是那样的艳丽,耀眼。甚至那性格粗犷的男生会吼着嗓子迎风高唱,虽然看不到这纱巾后面的脸,歌声在凤声中不成语调,期间那种豪气,就像不甘示弱的孩子,在向苍天叫板。那股子壮志凌云的劲头颇似一首老民歌写的:“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就是这么一股子劲儿,一股经风历雨之后更加激昂的斗志!

至今想来,在狂风怒吼乃至混天暗日般的风沙肆虐之下,已经没有了人类从事室外活动的基本条件,这些知青却仍要去上工劳作,如若是以今天所面临的生活境地,以现在这般情形,我们还能这样做吗?

当年草原风尘中的的身影,那飘舞着的各色纱巾,嘹亮的歌声,朝夕相处的同伴们,那些每日都在草原上发生的故事,叫人无法在记忆中模糊掉。每每想起,都会品出一番滋味,这大概就是当年从未想到过的,但又的确是留给今后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