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九三年自由下的枷锁的读书笔记

文学3.06W

《九三年》作为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其酝酿逾十年的作品。从名气上而言,《九三年》可谓是被低估的——它不如同为雨果作品的《巴黎圣母院》及《悲惨世界》出名,却更加优秀,没有了大段闲笔,多了史诗般的硝烟味。

九三年自由下的枷锁的读书笔记

最初从历史课本上了解的法国大革命,仿佛是一个浪漫而光荣的事业,包括在街边小理发店悄悄竖起的旋转旗帜;包括在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在乱世中瞬间改变的命运。历史上的1793年这一年,路易十六被控勾结外人,泄漏军事秘密,出卖法国,被判死刑,法国进入雅各宾执政时期,废除了基督教。一段史诗级的转变,波旁王朝的'贵族和宗教特权由三权分立取代,仿佛一次平民胜利的狂欢。

然而光明和阴影总是并存的,任何革命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太多血腥及黑暗,成为历史车轮碾压下的牺牲品。可倘若没有那么多借革命的名义残酷无情的暴力,如何深刻体会大革命的味道?

雨果的好运气在于,他生于法国大革命后期,而历史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跳开了那个人人都以为自由的、正义的时代,冷眼旁观他们身上的枷锁——故而小说里的人物总是比时代背景下冷冰冰的符号要来得生动得多。《九三年》与其说是一部历史小说,倒毋宁说讨论了一个武侠小说式的“立场与人性”话题。比如面对对立阵营的恩人该如何自处,比如面对共同的对手曾经的敌人该如何并肩作战,比如立场不同的两个人如何惺惺相惜…这些都是武侠小说,甚至每个精彩故事里的主要矛盾。虽有着大段关于革命的描述与剖析,然撕下法国大革命的外皮,人性就只是人性而已。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借机发起叛乱,他残暴冷酷,却是农民们心中的精神领袖。自幼被他抚养长大的侄孙,善良而英勇的郭文司令,却隶属和他你死我活的共和国阵营。而郭文的恩师西穆尔登,是一个浪漫而富有理想情怀的人,却又是郭文的监督者——狡猾的作者故意将每个人的立场与人性强烈对立起来,可以说是小说家们的惯用伎俩。

矛盾冲突于决战时刻达到最高点。失败者朗德纳克眼看可以逃走,却在面对三个孩子困于火海的威胁时选择舍己为人,自愿沦为阶下囚,郭文奉命处决自己叔祖父,却陷入立场与良心的矛盾纠缠。这种死结一般的矛盾无疑只有悲剧告终,可明明是一次自由民主的革命,为什么深陷其中的人却肉体到灵魂无一自由?这种束缚究竟是来自于革命抑或来自于自身?

革命这个词,本身总是带有与生俱来的热血,可惜热血过后总是黑暗和死寂的。群情激愤的人民斩下了路易十六的头颅,却并不能动摇社会的根源。一个不自由的时代,人生而带着枷锁,社会的更迭无非是一个又一个换汤不换药的独裁罢了。然而人性总是立体的,有理智就有疯魔,有残酷亦有仁慈。即便是冷眼旁观的历史车轮,也无法湮灭善的光辉。人在破坏、摧残,人在扼杀,人在杀戮,但夏天依旧是夏天,百合花依旧是百合花,星辰依旧是星辰。正如雨果自己所言:魔鬼身上也有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