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佛陀如是说散文

文学1.04W

1

佛陀如是说散文

冬月的一天,早饭后闲着没事,出得家门,沿着公路一直朝东步行,从身边穿梭而过的有遍身刷着彩色广告的公交,也有黄得刺眼的校车。出租车、私家车、摩托车和三轮车之类颜色繁多,异彩纷呈。平坦的水泥大路上是动态的彩色的变幻。路边栽种均匀的女贞树郁郁苍苍的,显示着一种很有底气的力度。

其实,冬天最美的景物是落尽了叶子的枝干高大的树木,就在那片白杨树林里,我的目光触及到了冲天的美。那可不是孤孤单单,茕茕孑立的一支,是一丛,一簇,更确切地说是一股执着坚定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有金黄的落叶在地上,厚厚的一层,地毯一般把它们托起,映衬出它们的辉煌和高大。来年的新苞芽已经像嫩嫩的娃娃大大咧咧地挺在枝头了,只等着春风一吹,就茂盛起来。

有一片葱绿的竹林在这条路的边缘处,不知多少年了,淘气的竹叶和小枝丫探出头来,常常会亲吻路人的脸,或者拽一把他们的衣服。有座古朴的小庙被竹林环抱着,只要有心,拐十来步便可焚香祈祷。

我喜欢冬天的每一次漫步,因为目之所及,多半是宁静和安详,那些崇尚浪漫,爱凑热闹的都已经走远了。

2

我的思绪如徐缓的风,顺着路的方向前进。

多么熟悉的场景,曾经无数次地重复。每一次重复,又仿佛是一生一世的轮回。生而后死,死而复生,机械地重复,多么乏味,却又似乎存在着无法阻挡的魔力。有谁能说清,是人类自己非要来这个世界走一遭,还是神灵的差遣。

我想问,人世间的路又是怎么回事?第一个赤脚而来的人看到的是遍地草丛,还是神灵已铺好的路?眼前的这条路又是什么人最早开拓出来的?就在那道坡上面,为什么有一个十字交叉口?它常常让我有选择时迷茫。

我到达十字路口的时候,再一次犹豫了。我的`漫步并无目的,走走而已。于是我站定了,在一个高大的路标下面,靠着墙根,扶着固定路标的一根铁杆,顿时有一种小若微尘的感觉。

人实在太渺小了,在这宽大的路口,车辆穿梭卷起的风足以阻断人的呼吸,将一个血肉之躯叶片一般卷走。一种生存的危机于此时扑面而来。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慌和忧虑。就在这时,路的对面出现了一个僧人。他看上去很年轻,身材俊逸,举步洒脱,穿一身棕黄色僧衣,扎着绑腿,脚上是黄色僧鞋。拉一辆酷似旧时黄包车的人力车。车厢篷得很严,让人无法发现里面究竟载着什么。我动用些许想象,但在还未来得及深度猜测的时候,突然看到他停住脚步,双手放开车辕,落落大方地跪下去,双手伏地,连磕了三个头,然后起身直立,双手合十鞠了一个躬,再拉起车子前进。所有的动作劲健而标准,完美而虔诚。公路那么硬,冬天又是多么冰冷,我想着,这才注意到他腿上的皮护膝。但我确认,他没戴手套。他的举动和衣着都让你想到志气二字。有人说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某个特殊的角色。而我不知道是谁先在僧字前面加上了苦行二字?真可谓高明,此时的所睹恰是绝好的印证。

我以为接下来他会拉着车,继续以不慌不忙的姿态向前走去,结果在连迈数步之后,他又一次停下来,双手伏地,双膝跪地,重复刚才的动作。多么隆重的祈祷,多么真诚的渴望,多么坚定的决心,多么善良的虔诚!我一时愣住了,如今的人什么都怀疑,连僧人也不放过。网上常常有各种古怪夸张的传文,打击面广泛,让僧人好冤。

我似乎在呆看疯想,却真动了心思。那个年轻僧人的动作一直在机械地重复,边走边磕头。我数清了,他每次磕头的间隔是十步,非常规律,半步不少,半步不多。

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身后的车厢里究竟拉的什么?是人还是东西?是佛家的舍利子?是他的师傅?他的某个恩人?他的母亲?他的父亲?或者,他母亲或父亲的骨灰?该猜到的,我都猜到了,最后,我想起了姜子牙和周文王的故事。

姜子牙直钩垂钓渭河岸边,周文王求贤心切,借打猎的机会与他见面。二人畅谈治国大事,相见恨晚。后姜子牙被请上文王的车,由文王亲自驾辕拉车,寓意一步一年辅佐其江山。

这是传说,而现实中,眼前这个僧人在为谁人祈福?

3

有了心事,像肩膀上真的背了包袱,走一步就累。所以我就此调头了。

回家的途中,翻开手机,微信里跳出一个好友分享的链接。打开,却是佛陀的来信。这封信分段显示在一个音乐相册里,背景是一组映在浩渺天际里的佛陀的雕像,安详肃穆,高大威严,浓厚而绵绵的梵音伴随始终,给人无限眷恋之感。

信中说:昨晚,我派一个菩萨去照顾你,结果他回来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菩萨用不着菩萨来照顾。在你周围有三十二个菩萨,其中二十个在打坐,十一个在诵经,还有一个在读这封信。佛陀已经目睹了你与生活中的苦难所做的斗争,并且他说,这些苦难已经过去,并且不久,你将会得到祝福……

我的眼睛突然湿润了,接着,眼泪像倾盆大雨……

标签:如是说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