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有关过年的随笔散文(通用8篇)

文学1.94W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过年的随笔散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过年的随笔散文(通用8篇)

过年的随笔散文 篇1

年关将至,文人们都在忙着写过大年的祝贺文章,巧手媳妇们在准备年货,孩子们在寒假里乐翻天,老人们在期盼儿女团圆。

我想一定会有人和我一样,把这个年看得如平常的日子。我不想过年,不想看见那万家灯火。灯再多却少了等我回家的那一盏。纵使千呼万唤,依然没有岁月可回头,没有时间可聚首。三十晚上点一柱淡香,敬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祷告天国的亲人们安好。或许天国的爸妈会来,在我不知道的虚无空间和我遥遥对望共度此时光,或许天国也会放假,他们会看着我进入梦乡。走了几十年回家过年的路,忽然变成了虚无,从脚踏实地的回家,到灵魂的回家。年,年年都会在那里不来不去,是一个个赤子,把年过成了年。

我想一定会有人和我一样,把这个年过得如平常的日子。多一些淡然,少一些热闹。在久别重逢时,多一份问候,在觥筹交错间,在新年的祝贺里,多些素食,少些杀戮。放下所有的羁绊,去感受春天的脚步,去野外沐浴阳光的温暖,去聆听风的细语,去感受天地的广阔,沉醉在时光里。千古风流人物早已被大江东去浪淘尽,我们只是一个过客,在时光的红尘里游走。

我想一定会有人和我一样把灵魂安放好,静度流年。

过年的随笔散文 篇2

匆忙间,一个年就这样过完了,真正意义上的辞旧岁、迎新春,辞的匆忙,迎的仓促,从一个忙碌转向另外一个忙碌。终于也都拖着疲惫的步伐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了新一年的紧张与忙碌,为生活、为自我……

年,早已不像儿时期盼的模样,少了欢喜,多了责任。现在的孩子也早已不似当初的我们,不再为了穿新衣、戴新帽而欢欣雀跃、手舞足蹈,生活的富足早已使他们习以为常,对年的渴望也显得可有可无,对他们来说,过年,只不过是放松休息的一个假期罢了。儿时的过年是幸福的,因为忙碌是留给父母的,我们的职责就是开心的玩耍加上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美味!时过境迁,如今的过年,忙碌是属于我们的,责任是属于我们,欢乐是属于全家的。有了责任,添着忙碌,我们感觉过年是别样的——累并幸福着!平时少有的陪伴,平日给不了的亲情,都想趁着过年一股脑儿的给予补偿——对孩子亦对日渐年迈的父母。过年少不了走戚访友,多数亲戚和自家的兄弟姐妹也只有趁着过年时才能得以团聚相见,这是值得可喜的。以前最头疼的就是走亲戚,以为是种负担,常常在母亲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下才走马观花似的以神的速度敷衍了事,而今,人近中年,对走亲戚却有了不一样的感悟,闲话家常也是种幸福!一种如空气和水一样平淡却不可或缺的幸福!正所谓: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一些印象中威严十足、身体硬朗的伯伯叔叔,却好似突然间变得皓首苍颜、老态龙钟;而一些同辈的哥哥偶尔遇到也需仔细辨认,略显黝黑的面庞再也不是当初记忆中的样子,老气横秋!岁月,这把无情的刀夹带着沧桑在每个人的脸上进行着刻画,是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变化?还是这种变化显现在别人的身上时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看着日渐老去或已经逝去的长辈,我们不禁无奈的沮丧,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亲人,更失去了一种心灵上的支柱,是岁月在告诫我们吗?告诫我们即将彻底失去的任性和天真,告诫我们不可以再随意撒娇、不可以再任性妄为?!取而代之的将是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沟坎,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只有孩子才能在长辈面前为所欲为,然而这种机会对于我们来讲,却是一年比一年少了。角色的转换迫使我们不得不学会坚强与忍耐。该是这样的年纪,让我们渐渐懂得了亲情的可贵,也再没有了嫌弃家长里短琐碎的理由。听着乡音,话着家常,才发现,原来最解乡愁的依然是地道的方言,不管是说起来还是听起来都是无比的亲切、暖心!溶入,此时便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感慨时光的同时,不禁猛然一惊,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它不以空间为距离,不以财富论英雄,在时光的长河中,再骄艳的花朵,再富足的日子,人,终有老去的一天,而陪伴,才是幸福;团聚,才是福气!

就像走进生命里的人,注定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不管是擦肩而过还是相知相伴,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守护,用爱去经营。

年,是过了,春,却来了;年味,是淡了,亲情,却更浓!这便是这一季岁月教会我的东西,一点一滴,弥足珍贵!

不知不觉,新的曙光已然升起,金色阳光将铺满大地,让我们用幸福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清新的早晨!

过年的随笔散文 篇3

小时候,盼过年盼得把所有的日子都忽略了,仿佛过年这几天就是浓缩的三百六十五天,尤其进了腊月,开始了传统意义的迎年活动以后,家家都扫房子,擦玻璃,力求一尘不染,家家置办烟花鞭炮以及大鱼大肉。仿佛前面整整一年的平凡节俭时光,白菜豆腐的寡淡日子,灰扑扑,一声不响的往夕,都不算数了。

不知别处的年俗怎样?东北地区准备过年的劲头似乎能把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都暖热,猪肉,羊肉,鸡,鸭,鱼,甚至海鲜,凡能买得到的,都狂热地往家里搬,半扇猪僵硬着,冒着白霜很霸道地占据了厨房的大部分空间,在融化,变软,恢复一些肉质的荤腥生猛之前,它不过是面目模糊的一块冰,和室外冻得发白的一切物件一样无味,清冷,洁净,拒人于千里之外。经过半天炉火的微烘以后,才能把它想象成红烧肉,酱排骨,炖肘子。张扬的口腹之欲和封锁一切肮脏的冰雪世界毫不冲突。或许,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能使人胆子壮起来,获取一些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勇气。或许,只有过一个丰美的年,才不觉得年景的凄惶,人生的无奈,寂寞的漫无边际。

过年记忆里有一项很苦的差事,就是打扫卫生,要把积了一年的,各个角落里的尘灰清除掉,是很考验人的耐心和力气的。母亲给我们的任务和标准都高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玻璃要擦到视若无物的境界,门要擦得露出本色,总之,打扫完以后,猛地进门,会疑心:哪儿都亮亮的,变了样,还是那个家吗?但是出来这样的效果是要靠把手泡在肥皂水里,一点儿一点儿地抠细节,抠局部,常常擦一扇门,累得腰酸腿疼,挑战过韧劲的极限,最后抬起头来,看窗外,天都已经黑了,退后几步,欣赏这擦完后的门,在灯光下,亮闪闪的,心中才升起点成就感来,想到明天还要擦窗户,要面对更繁重的活儿,不免有点泄气。但那时,为了过一个体面的年,为了那么几天自由,快乐,清洁,奢华的日子,任何磨难都不算什么,那毕竟还是希望丛生的年纪。

还有一项苦差事是准备过年必须做的,那就是垛饺子馅儿,成堆的肉,白菜,萝卜,芹菜,令人发愁地围绕在我身边,要把它们统统变成一盆盆的泥状物,天啊,得多大的劳动量。可我就是螺丝钉一样立在菜板前,先切,然后锲而不舍地垛啊垛。垛了一盆又一盆,胳膊都麻木了。必须等母亲下班前垛完,不然就得被训为磨洋工:多大的孩子了?这点儿活干不了?通常吃完晚饭后,母亲要组织一大家子都参加的包饺子活动,还请来邻居帮忙,这活动本身就是过年的一项仪式,大家说说笑笑,聊些家常,饺子像流水线一样包完一帘就端到室外,天然速冻冰箱,很快就冻得梆硬,倒进袋子里,装满一袋子就放进仓房里,经过几天这样的活动以后,各种馅料的饺子,就够吃整整一个正月的了。

那时过年的辉煌,是积攒了一年忧虑的盛放,过年的繁华,是经了一年的苍凉才忽地转换的。所有为过年而付出的辛苦都觉得值得,累、忙、却是快乐着的。

成人以后的过年,似乎悟出点别的超出过年的人生况味,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临近过年的时候,人人都松一口气:都快过年了呀。总有年终奖可发,再过不去的事情总要放一放,再危机的局面,也要暂时缓一缓,大过年的,还能怎么样啊。

过年不只是过年,长长的假期成了空起来的日子,可以逃避起来,躲藏起来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不必去考虑面临的压力,不必去想那些一想起来就烦恼的事情。

过年反而过得简单纯粹,心境在烟花灿烂的夜空分外安宁,看着电视里纷繁的节目忘记了现实的纷扰。想起小时候过年时光的浓烈,对现时的年,亦怀有期盼,不仅期盼着自由,也期盼着平淡,宁静,无思无虑。

过年的随笔散文 篇4

今年天公作美,于是选择回老家陪伴父母过年。感受那乡村的温馨的民风民俗。

回到村里,发现街上显得有点冷清,原来很多人都去城里过年了,可是留下来的人们,还是遵遁往昔的习俗,有条不紊地为过年忙碌。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大嫂大妈们照例要蒸花馍。制作御面。花馍是旬邑人招待客人的主食,御面则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年夜菜。其制作很麻烦,故而,要在节前,就蒸够足够的花馍,制作大量御面保存,留待来客时食用。

花馍要用最好的麦面,一斗麦只取其最好的那部分白面。先把面粉加入酵子起好,在炕头放置一夜,变得如同海绵那样蓬松就好了。蒸时加入适量碱水揉匀,揉成拳头大的馒头,然后在每个馒头顶上抹上溶化的猪油,两个相对扣在一起,用刀迅速切为相同大小的四块,最后捏住面块的两个下角,轻轻拉长,绕一圈后捏在一起,一只只放入锅内蒸熟。等锅解开,蒸片上就是一个个白如雪一般的花馍。吃起来柔韧,软绵适口。

御面是把和好的面团,放入水中,经过反复搓揉,直至搓得只剩下一点点面筋才作罢。搓过面的水,放置一夜,就沉淀出雪白的一层。滗去水后放入铁锅内炼净水分,就成了柔软的面团,趁热搓成细长条,拍扁,一条条放入锅内蒸三十分钟就好了,冷却后就可以食用了。上好的御面,是呈透明的,吃起来光滑柔韧的。家家户户过年都不能缺少这道菜的。

从腊月二十八起,人们就忙着走亲戚,人们给新结婚的女儿或者外孙外甥送年画。虽然如今很少有人张贴年画了,可送年画这个民俗却一直没有改变。只是,年画已经退化成一种道具。大家带的最多的,还是小孩子喜欢的各种吃食,玩具。年节,到女儿家里看看,了解一下女儿外孙一年的生活学习,心里就很欣慰了。

三十夜,村里照例要坐夜的。所有的年轻人,都要热热闹闹地来到村里长辈家里,大家一起坐在酒桌旁,吃着年夜饭,说道着个人一年来的生活。谁在上海工作,当了厂长了。谁是坐着飞机回家的。谁家的孩子自己办起加工店。总之,新一代的年轻人,都很成功,很多人虽然也是打工,可是一个月的工资,也三四千元的。人们说着说着,便感到幸福满足。觉得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了。

大年初一,天刚亮,我们刚收拾好屋子,村里的年轻人就一起来给父母拜年了。父亲给大家散了香烟,人们接过加在耳朵上,然后就冲着屋子正中,先作揖,后磕头,由于人多,场面很壮观。连一些小孩子,也玩耍似的,模仿着站在门外磕头。快乐无比。

早饭后,是村里妇女给母亲拜年的时间,但见一群媳妇们,在几位大嫂的率领下,走进母亲屋里,先拉了一会家常,就排好队,双手交叉摆动,然后跪下磕头。三拜后,母亲赶紧拿出糖果。大家嘻嘻哈哈地又去另一家磕头了。

到了初二,初三,是外甥外孙给外爷舅舅拜年的日子,很多人拖儿带女地回到娘家,这才是最热闹得时分。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汇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道道,好不痛快。

过年的随笔散文 篇5

今天是一月二十九日,因为离家相对远,阵阵鞭炮声把和我同室的同事急急忙忙催回了家。同事临走时对我说:“姐,你辛苦一下,我家远,想早一点见到我的爹爹妈妈,先走一步了。”我理解,之前,每临近过年,我的爹爹妈妈也会一边愉快地和左邻右舍说着儿女们回家过年的事情,一边焦急地站在村头,急切地等着我们回家。

往事如烟。如今,爹爹不在了,妈妈随二姐住到了小城里,我可以天天见到她老人家。话虽如此,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隆重、最有人情味的。过年的特殊气氛,仍然会时不时地敲打着我的小心脏,让我的心儿禁不住要往外跑。我渴望早点到那些红红火火的商店看看,渴望着到广电局举办的陀螺场,看那些老小孩一样疯癫的陀螺人,再到“大美镇康”的摄影展厅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作品展出。当然,就算没有,看摄友的作品也是很惬意的事情!还有,我还可以到广场中,和中老年人跳舞练剑打打球,也可以一个人或约上摄影俱乐部里的三五个摄友,去拍拍哪些即将走进春天的美丽的花儿,可这一切,现在都只有等放假了去做,因为,不放假,就是去了心也不安啊。

早上,从家门口出来上班,晨起的清洁工人早已经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种干干净净过大年的气氛油然而生。默默走在林荫道下,抬头看见小小的月牙儿和一颗小小的星星,用最美的距离相依相伴,它们也在天上值班呢!那几颗星星虽然小,但足以点亮心里的梦想,那一轮弯月虽然冷,但也是黑夜里梦的点缀!不求什么,只求梦里的理想变为现实,回家的路虽然有点距离,但心从来没有距离,回家!回家!跨出轻轻的一步,温暖瞬时裹满全身!于是掏出手机,一路拍下了一组冬日里最温暖最幸福的图片,连同昨天的图片一起,去装点我色彩斑斓的空间。

过年的随笔散文 篇6

“三儿,回家吃饺子了”。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总会学河北口音的大娘喊:“三儿,回家吃饺子了”。那声音回荡在大山中,充满了幸福的年味!

过小年这天,老人常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从腊月二十三这天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蒸年干粮。我们这些孩子们期盼着三十儿除夕夜快点到来,真想一下子将日历撕到大年三十儿那天。

在期盼中,三十儿这天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就听见那隆隆的鞭炮声。家乡的习俗是谁起得早,谁就会先把财神、灶神接到家。整个夹皮沟林场沉醉在接神接祖回家过年的炮竹声中。孩子们在这一天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欢乐的过年气氛在各种民俗的装扮下,越来越热闹。

有的家里一家人在忙着包饺子,有的在准备年夜饭的美食,有的去给逝去的老人上坟祭奠,还有许多家庭在院子摆上香烛和贡品,求上天保佑人寿年丰。

当夜幕降临,隆隆的炮声和无数的礼花装点了整个夹皮沟的夜空。“过年了!过年了!”孩子们欢呼着,这时,那河北口音的大娘总会喊:“三儿,回家吃饺子了”。我们听到那风趣的叫声总是要笑上好一会儿。回到家,一家人围坐在丰盛的饭桌旁,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无论你在天南海北,过年了总要回家陪父母吃顿年夜饭,老人们还要用一根粗木棍子横在大门口,据说能拦住家里的财神,让一家人明年平安发财。这一夜,一家人一起守岁到十二点,迎接新年的钟声敲响。

记得小时候,我们用罐头瓶装蜡烛,挑着灯笼在雪地里放鞭炮,一大群的小伙伴满大街地乱串,谁也不睡觉,好像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临。到了十二点,大家就能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为了这身新衣服,我们等了整整一年,那种兴奋与期盼,在记忆中是那么的深刻。

终于伴着午夜的炮声我们迎来了新年,吃过素馅饺子,换上了新衣服。按老一辈的规矩,过年了小孩要给父母磕头拜年,父母会给每个孩子压岁钱。我们拿着领到的压岁钱跑出家门,再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家串户的拜年。从小我们就一家一户地拜年互问过年好,老人们会将各种糖块塞进新衣的口袋,谁家要有好糖我们有时还会再去拜一回,在童年记忆里拜年是最有收获的一件事儿。

岁月就像流水匆匆而过,可过年那美好的住事却深深地留在记忆里,那新年的种种民俗就像盘石,扎根在夹皮沟的岁月长河中,传承着一种中华民族的文明,多想对着大山高呼:过年了,听一听那山谷厚重的回音。

过年的.随笔散文 篇7

过年,这是一个普通的、又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别人家是如何渡过这个年关的?李正方不知道。但是,自已每处在年关时的状况,自已当然清楚。是呵,一年到头有多少事?又有多少事需要在年关前处理完毕?中国人的习惯,年,是以农历年算的。所以,有很多事,都要在年前处理完毕。就是你自已想拖过年,别人也会找上你在年前解决,特别是经济账务一类的。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是一项延续了多少年的习惯!电影《白毛女》正是这个传统习惯的反映,债主要账,欠账的要想着如何渡过年关。因为,就是再多的账务,只要过了年关,在年关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少有债主追着要账的。这也是中国人一个比较普遍的习惯吧!这个习惯相当有道理。你想,刚过了年,你债主总要让人家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奔头?就好比农民,人家要留些钱作春种用;或者做生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少少要有一定的资本才能开展生意;你债主将这些钱要了去,这不是要人家的命了?因此来说,这年前的解决要账一类事务,也反映了中国人富有的人情味。用一句流行语,这也是人性化的体现。

李正方没有债务上的事务,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没有烦心的事了。多年前,每逢过年,李正方也要为一些债务烦恼。欠了人家的钱,虽说已到了年关,不能还上,但是你总要对债主有个交代。还不上钱,话总还是要说的,不然,债主心里也会不平衡,因此他绞尽脑汁也要多多少少的还上一些。就这样,每年多少还上一些,几年下来,李正方总算是无债一身轻了。可是,每到过年,诺大一个家庭,这过年是不会省心的。很多事都需要李正方操劳,当然,这不是体力事,他只需要多动动脑筋就行了。

李正方要想的是,在过年时,如何让整个家庭在过年时热热闹闹,又要体体面面的,不致于让亲戚朋友闲话,又要不多破费,毕竟过年只是几天的事,一年三百多天的平常、普通日子还是最主要的。

已经多年的年夜饭不在家里吃了。事情也真是无奈,一大家子在过年时都聚在一起,总共有十七、八个人,现在居住的都是商品房,而商品房的面积一般也就是一百多点平方,这怎么能容下这么多人?因此大家一商量,干脆就放在酒店里算了,虽说这样一来,年味要少了很多,不过反过来也轻松了很多。以往,年夜饭在家里,老伴在吃年夜饭那天,不知有多操劳,现在要轻松多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几个小辈驾车过来,将人载到酒店,只要坐在饭桌上,人到齐了,一声令下,服务员马上将菜端上来。酒和饮料是自带的,这也比用酒店的要少化费很多。虽说是过年,但是该省的地方还是要省。

往年在家吃年夜饭,虽说这是个大团圆饭;但是不可能一家子同时端起筷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桌的菜要慢慢的一碗碗烧出来的。如果等全部煮好了再用餐,早先煮的菜就冷了。所以过年时,老伴是最忙的。等大家吃完了饭,这一大桌还需要收拾和洗抹,等到全部收拾完毕,中央台的春晚早已一切始了。

现在在酒店吃年夜饭,等大家都吃完了,一大桌菜所存不多,但总有几只大菜完好如初,这在年青人眼里,吃过剩下的就算了,但李正方是不会随便浪费的,他让服务员拿来塑料袋,一盆一盆的倒进袋里带回家,要知道,这几盆剩菜也要化上一百多元。拿回家可以食用几天呢!

但这仅仅是一餐年夜饭;大家都到酒店,从进入酒店到用完餐,再长也不过是三、四个小时,这些都不用李正方操心。

过年的节日,从过年前开始到年后,一般再节简,也要十多天,就是按国家的节假日算也要近十天。你总不可能在这段时间里天天上酒店?中国人的习惯,春节期间都要走亲访友,难道你能将每个上门拜年的亲友都带进饭店?不说花销,在礼节上也不对,毕竟,在酒店里少了一份亲情和年味!所以,在年前一个多月,李正方就要开始置办一些年货,和一些传统的春节期间饭桌上大家都喜爱的食品。

首先,他要买一百多斤的白菜,这种白菜细长,是江南地区的特产。白菜买回来,要放在太阳下晒一晒,等新鲜的菜有点蔫了,再用一只缸,将白菜一层层的摆放进缸里,每放一层白菜,要洒上一层盐,然后,人爬进缸里,赤脚踩,要等到菜里的汁水出来了,再放下一层菜,全部白菜踩完了,上面要放上几块大石头压住,然后要经过半个多月,这白菜就成了腌菜了,味道很鲜,江南人一般在冬天,都喜欢食用。取缸里腌好的菜,洗干净,切成段,放在锅里炒,早上吃早饭时,就着泡饭,一餐早饭就吃好了。或者,将腌菜洗净,切成段,放上一些猪肉和冬笋,点上火锅,慢慢的煮,味道鲜美,江南有很人多天天吃都不会厌烦。有时,一段时间不见这道菜还会想念。李正方就经常的想起在改革前,过年时农家杀了猪,用腌菜和刚割下来的猪肉,煮上一大锅。杀猪的人家,会请上队里的亲朋好友,大吃一顿。这肉和腌菜的香,至今不能忘去。

还有就是买上几十斤猪五花肉,放上盐揉搓,然后用一个盛器放上半个多月,等肉腌透了,再取出用清水洗净,用绳将肉一块块系好,放在冬日的阳光下,晒上几天,等到肉里的油一滴一滴的掉到地上,这肉也就晒好了,然后挂在家里通风的地方。等过了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后。取一块,用刀切成一片片,放在盆子里,等煮饭时,放进电饭煲蒸,吃饭时这一盆腌肉香气扑鼻,味道特鲜。它不同于其它地区的腊肉,它有一股香和鲜,它的缺点是放的时间不长,容易坏。到了现代,人们普遍用上了冰箱,于是人们也用来存放腌肉,这样放上一年也不会坏。但在食用时,这肉少了一份香。不过这不能改变人们对这腌肉的喜爱到了春天过后,有时,在高兴时,取出一块腌肉,慢慢的将肉切成丁,再用存放在冰箱里的碗豆和肉丁和在一起在锅里炒,等腌肉炒出油,再放进电饭煲和着糯米煮,在当地,这被称着碗豆糯米饭。因为肉是盐的,所以这饭也是盐的,所以不用其它蔬菜,好吃,又经济实惠。李正方的表弟在广东办厂,广东地区气候不适宜腌肉,有时家乡的亲友去他那里,带上一、二块腌肉,他的表弟不知有多高兴。

这二件大事办好了,还要为春节的菜桌增加一些备货。因为在春节,菜市场的价格高昂,自已能备的就早早的备一点,一是便宜,而来家里随时能取出,也方便,不至于来了客人,要赶菜市场,价格贵不说,还不方便。这些桌上的菜也普通的很,无非就是一些鸡、鱼、鸭以及一些猪内脏。现在国家的三公控制了,不然,每逢春节,李正方都要为家里人拿回家的海鲜洗上几天,那些东西都是公款,不化钱,当然,也为春节饭桌上增添一些色彩。但是,也为李正方带来不少的劳作。现在好了,公费控制了,这些免费的海鲜没了,李正方轻松了不少,同时,他觉得,现在的年味也比以前要浓了很多。人们总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鲜虽好,但毕竟不是当地特产,李正方还是喜欢当地的风味特产。

李正方有些烦心,过年的年夜饭不在家里过,而一定得去饭店!可是,烦归烦,又能奈何呢?现在的家庭不都是被蜗居在这小小的商品屋里么?当然,也有住别墅的,但那得有钱,而这真正有钱的,毕竟是少数。李正方不是少数,他只是大多数中的普通一员。因此,这“烦”也只是仅仅而已!

过年的随笔散文 篇8

筹划了好几年,终于拿到了回乡的火车票,心里顿时没了野草般的烦躁,却又如点燃了束束烟花,缤纷地绽放在嘴角、眉梢。身子随着普快硬座在摇晃,思绪早已加入高铁的狂飙。

近了!连绵的群山环拱侍立,不顾;挺拔的树林夹道欢迎,不管,目光只顺着水泥路的蜿蜒向前,再向前!蓦地,村头几个熟悉的伫立点亮了双眼,紧走几步,抛下行囊,俯身抱起一串咯咯的欢笑,狠狠亲亲花朵般的小脸。

深吸一口家乡的甘甜,点头问候白云蓝天。山村斜倚青松卧,农家轻披雪被眠。

灶间劈柴柈子的火红沸腾了满锅的香鲜,老屋里盛不下的欢声笑语惊飞了群群麻雀,扑楞楞地掠过房顶袅袅的炊烟。梦中心心念念的家的饭菜怎能吃够、吃全?太阳升起在饺子锅里,终于醉落在酒碗。

鸡回窝,狗不叫。月亮爬上榆树梢,将树影的斑驳印成阶下交错纵横的海藻,又慢慢地挪向村头大杨树上的喜鹊窝,放任土炕上的鼾声时低时高。

蒙蒙亮里的咯咯络络响在耳旁。父亲的烟袋明明灭灭,映亮了几十年的土坯墙,映亮了额头那几道用一辈子写成的诗行。母亲正在用絮叨编织着一张大网,所有的亲情都被罩住却个个心情舒畅。

东悠悠,西转转。河还是过去的河,山还是过去的山。只是在儿时的玩伴身上照出了时光的荏苒,孩子的称呼也让人无奈地接受了角色的转变。

日子突然不再不咸不淡。几声鞭炮鸣,几声杀猪叫,几声爆玉米花的钝响都让人心颤。生活似乎被撒上了一捏味精,扬上了一把咸盐,添加的作料调和成越来越浓的年味在空气中弥漫。

赶集起了个大早,等东一把西一把地收拾停当,出门时已是太阳明晃晃。背包的,牵驴的,挑挑的,开车的,前呼后应,迤缕成行,像春日融化的小溪,从各个山沟的犄角旮旯向外潺潺流淌,汇入公路的干流,再奔向集市的海洋。摊位上乡音的喧哗,各色小吃的热香,红男绿女的熙熙攘攘,搅拌成一出大戏的开场,让数九天的寒冷无处可藏。买完衣食买烟花,每个人都将平时的吝啬丢在一旁。步迟囊尽,还在随着人流飘荡,不知不觉已是后半晌。

到了家才发现,还是遗漏了最重要的物件。缺少了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字,红红的挂钱,怎么去迎接红红火火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