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揽胜三教堂散文

文学1.98W

三教堂位于村子的西北方向,距我的村庄仅有千米之遥,因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而得名。

揽胜三教堂散文

三教堂依山而建,山叫三佛山,因为山顶三座山头形似三佛并立。三教堂就坐落于三佛山的怀抱里。据史料记载,三教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圆明观”,曾有凯旋门、大圆门、青石台阶及抬头观井和各类雕刻壁画等奇观异景。

可惜唐代的原貌难以再现,只能从后世重修的遗存中领略它那昔日的烟火兴盛。三教堂由三处建筑群落组成。山脚河畔是当初的正殿,山腰是半崖庵,还有山顶的玉皇阁。三处建筑,是否分别代表儒释道三教,有待于方家释疑。

三教堂现在改称“弥陀寺”,已经演变为单纯佛教寺院了。公路从山脚正殿前穿过。所谓正殿已是残缺,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公路时大部分被毁,如今只剩下一排青石砌成的房子。房子分东西两部分,西面配殿由四根红漆圆木支撑起门前厦沿,往东先是偏殿,后为正殿。偏正两道门,门边各有石刻门联。左门联为:净面连心洗,焚香带性烧。右边门联只剩上联,相传下联毁于日寇炮火。奇特的是对联上的字,全为古怪字体,无人认及。有人猜测是道家自造的字符,也有说是古人玩文字游戏。我查阅资料,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这倒是成了一道小小风景,为旅程增添些许情趣。

正殿右侧是山门。拾阶而上,拱形石门上书写“弥陀寺”三个大字。穿过拱门,拐过刻有波罗蜜经的影壁,一道陡峭的石台阶直通山腰。台阶两侧,各种树木乔灌相杂。拾级攀登,分左右两路。左拐,至半崖庵。庙宇三间,分别书有百衣祠、地藏殿字样。供奉那路神仙,我搞不清楚,也不感兴趣,却十分在意那庙宇所倚的石崖和苍柏。悬崖突出峭壁之外,古柏凌立悬崖之上。崖下自然形成的石洞,被隐藏于庙殿背后。我从山墙倾身侧入,方见里面已被修砌成一个逼仄的房间。损天然之美景,总是令人感觉怅然若失。

于是返回右边的小路,登上长长的台阶,可直通玉皇顶。仰头望,山门耸立,门楼飞檐,玲珑剔透。石阶上,一位驼背老人正策杖爬行。旁边,从河北赶来的学生正忙于写生。夕阳里,逆光拍摄山门轮廓,明暗分明,庄重而不失秀美。进得门来,见正南正北的小院,分为上下两进。两丛青竹,列于二门两侧。竹旁立有石碑,皇清乾隆年间的字样清晰可见。与丛竹遥相对应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在山下就看得清清楚楚。经过竹丛,进入上院,正北建有大殿,神像赫然,门前高大的香炉烟雾飘袅,善男信女正在焚香祷祝。

站立院中,透过缭绕的烟雾,纳入眼帘的是高耸的佛塔。从正北神殿和东边厢房之间的诵经堂穿过,登上几十层台阶,就来到这座新建的七层浮屠下。佛塔上刻有“药师琉璃光如来”的镏金题字。塔下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坐在马扎上,神态安详恬静,正与身着灰衣的比丘尼谈经论佛。稍远处的水池旁,另两位尼姑正在洗涤衣物。其中一位女尼头顶上三行香痂印记,鲜明醒目。我请教她仙乡何处?告知从东北云游到此。想给她拍照,先征求她的意见,她摆手拒绝。尊重佛门意志,我只好作罢。

同伴们在与大师谈佛,我趁机欣赏山景。宗教圣地往往选择风水宝地,三教堂也不例外。依山傍水,风景自然优美异常。回首瞭望,后山三佛并立,石崖突兀,苍松翠柏密布其间,葱葱郁郁。低头看去,近处的树木刚刚吐绿,嫩芽勃发,生机盎然。我想象着秋天的景色,满山的林木中,片片红叶夹杂其间,必定美丽可人。抬眼远眺,群山雾气迷蒙,山下的公路隐约可现。路旁的小河边,小孩在喊叫,原来是孩子们在争捡漂亮的石子。

于是,我也下山来,亲近三教堂的`水。初春时节,季节干旱,山间的小河多已枯涸。但三佛山的泉却清澈流淌。这里的山泉本是一景,叫做“抬头观井”。遗憾的是,修筑公路时遭到破坏,虽然泉眼犹在,清水长流,景色却大受摧残。

见到泉水,不由地想起小时候见到的泉边的老杨树。相传三教堂自古就有一棵巨大的白杨树。树干枯朽,腹中吞吃三通石碑,俗称“杨吞碑”。其中一碑外露碑文,上载有“大唐贞观”字样,提示着三教堂的久远。这棵大杨树因寿龄过大,早年被风刮倒,石碑也不知去向。后来原址上又长出一棵,一直粗到几个人才能搂过来。树干也已经枯萎成洞,我小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棵。1999年慢慢枯死,现在也已不见踪迹。我曾向村民建议,在杨树原址上再栽植一株,一则纪念,二遗子孙,可惜至今未见其行。

站在老杨树的遗址上,抬头仰望三教堂,三处群落层次分明,又共处一山。不由地想到,生命有枯荣,时代有更替,儒释道三教却能和谐相处,这也许就是它们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原因吧!

标签:揽胜 散文 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