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热点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合集15篇)

热点7.79K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先进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合集15篇)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

荔波县小七孔镇觉巩村有这么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他叫xxx,拥有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父母、爱人,还有两个活泼懂事的女儿。他的家庭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全家人都在用自己的真挚、朴实和宽容守护着平平淡淡、最真实的幸福。

爱岗敬业守底线,愿做乡村振兴衔接人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他在工作中虚心、勤劳,积极主动,尤其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工作上,主动关心脱贫不稳定群众,积极为脱贫监测户申请各类项目分红;对包保网格家庭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发现有突发困难群众及时制定帮扶计划精准开展帮扶工作;协助村级开展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工作,对于不方便外出的老人做到“包接包送”并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乡村振兴工作开始以来,他积极参与村级项目谋划,协助村支两委做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等项目的谋划工作。此外,积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帮助群众介绍外出务工、登记好已就业人员的信息台账,做好防贫、返贫等相关事宜,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任劳任怨睦乡邻,愿做勤俭节约持家人

xxx的母亲一直秉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和勤劳,尽心竭力地处理好家中琐事,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和身患重度残疾的xxx的父亲。每天的日常就是骑着一辆电三轮风雨无阻的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到家后又急忙洗衣做饭,一刻不得清闲。为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她尝试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每天起早贪黑的劳动,希望通过辛勤劳作,能够给予一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让家庭变得更加温暖的同时让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在对待邻里关系上,王母也表现得很积极,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的母亲就一定会伸出援手,为大家排忧解难。

敢于担当甘奉献,愿做传道授业园艺人

xxx的妻子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为了能给孩子们上好课,她除了积极向身边的优秀老师学习,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网上优秀教师的课程,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常常观看视频,查找书籍,为给孩子们制作教学用具常加班到深夜。她常说“当了幼儿教师,我才知道,真的要会十八般武艺。我要努力勤学习,做我们班孩子的榜样。”“班上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成长缺乏父母的陪伴,我更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们一些”。xxx的妻子从两个孩子的妈妈,变成一群乡村孩子的“妈妈”,她心疼班里的孩子,同样更能切身体会这些村里孩子们对爱的渴望,所以她总是竭尽所能陪伴和爱护孩子们,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尊敬长辈爱学习,愿做舞蹈绘画追梦人

xxx育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女儿,“说起女儿,是我和妻子最大的骄傲”xxx说。他的两个女儿非常地听话懂事,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在奶奶的教育下,平时她们在家也总是互相帮助,一起玩耍,不给奶奶添乱。特别是刚五岁的大女儿,经常帮助奶奶扫地、洗碗、整理玩具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三岁的小女儿总是跟在姐姐身边有样学样,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大女儿从小就表现出对舞蹈和绘画的热爱,所以四岁时xxx就给她报了舞蹈班,四岁半给她报了绘画班,每次课程奶奶都会带着妹妹接送姐姐,一年多下来,姐姐也坚持从未请假旷课或迟到。短短一年时间下来,孩子已经取得中国舞一级资格,绘画方面获得了2021年贵州省全省创意书签设计赛学龄前组一等奖。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2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

今天,我带大家认识一下我的家乡——桂平市南木镇联江村绿水冲屯,给大家讲讲我的乡村振兴小故事。

绿水冲屯位于广西桂平市4A级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毗邻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村庄依山傍水、仙气缭绕,这里的空气饱含负氧离子,让人身心为之沉醉,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旅游好去处。

小时候,我的家乡偏僻闭塞,进城返乡需要跋山涉水,先步行40分钟的山路,再坐1个小时的轮船才能到达县城,黔江是唯一的交通要道,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每天只有一趟船,中午1点从码头登船出发,第二天才有船返回,而且每次经过黔江弩滩段险滩时都有一次死里逃生,出行非常困难。父亲从小教育我们这一代:“要走出大山必须靠自己。”父亲的话一直鞭策着我成长,20xx年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公务员,真正地“走出”了大山。但是,我依然盼望着能有一天再“回到”大山。

绿水冲屯,这里有养育我的热土,有我可亲可敬的乡亲,有我魂牵梦萦的乡愁。富而思源,富而思报,支持家乡发展谋振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兜兜转转,20xx年7月,根据组织部的安排,我回到了南木镇人民政府任职,组织的这份信任让我既欢喜又担忧,高兴的是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担忧的是怕做不好愧对父老乡亲。在挂点联系老家联江村的.2年多时间里,我走家串户,和父老乡亲打成一片,我时刻惦记着如何带领绿水冲人走出大山,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如何让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这始终是我心头的一件大事。

20xx年,桂平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号召乡贤们参与到建设家乡中来,回到家乡置业,支持家乡发展。我非常兴奋,这是一次改头换面的好机会,我马上把这好消息告诉村民,连续4次召开了绿水冲的户主会、理事会,谋划村庄发展事宜,在我的劝说下,乡亲们纷纷表示愿意给我一次机会,一起改造村庄。

非成业难,而得贤难。有了父老乡亲的支持还不够,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撑,而乡贤回归可以实现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回归。于是,我又开始寻找绿水冲在外发展的乡贤,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动员乡贤回乡出钱出力和献策,我主动带头并动员家族兄弟姐妹们捐款捐物,村民和乡贤们也跟着踊跃参加,仅3天时间就筹集到捐款捐物20万多元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为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经过多方走访和争取,建成“一事一议”道路1.5公里,搭建了总投资80万元的村庄大桥,彻底解决了一到洪水期道路就被淹没导致群众出行难的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学生上学途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同时,依托人大履职平台的优势,我多次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绿水冲屯,倾听各界人士对绿水冲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并形成记录,和乡亲们反复探讨,邀请了广西设计院的专家一起参与村庄的规划,深入了解村庄存在的实际问题、农民意愿、发展动力,确保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符合村庄的实际发展要求,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大部分喝着龙潭水成长起来的绿水冲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浓烈的乡情。未来,我将继续用情怀号召人,让乡贤回归成为家乡建设者用美景吸引人,让乡贤回归成为旅游开发者。以“旅游+康养”为特色产业,通过发挥绿水冲的自然环境特色,向山坡觅空间,将绿水冲打造成一个集康养保健、休闲娱乐、文化体验、观光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和康养旅游度假名村。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3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之路。没有产业的带动发展,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很难真正脱贫,缺乏产业的支撑,即使脱贫也难以持续。未来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退役军人xx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小李说。

xx镇交村退伍军人小李有一个感人的创业故事。1995年退役后,小李进入中船华南船舶机械厂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农村长大的他,看到国家对深化落实“三农”的改革政策的重视,坚定他回乡创业的决心。20xx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向单位提出了辞职。厂长知道后亲自带队家访了解,说:“我们是央企,待遇好,招工方向都是面向退役军人为主,建厂30年没出现过辞职的员工”。但在听到小李的心声意愿后,深受感动,走时对小李说:“你办停薪留职吧,随时欢迎你回来”“不,我决心已定,乡村需要我”。就这样小李回到了xx镇交村。

xx市xx区xx镇交村以前是个非常贫困的村庄,当地的山地资源丰富却没有市场,老百姓守着资源无法致富。小李在创业之初选择该村作为创业地点,难度较大,但是他并未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与该村经济带头人进行合作,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该村脱贫致富的前进道路。

20xx年,在小李的带领发动下,交村创立了xx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动员村民利用荒山扩种玉兰树3000多亩,进行叶脉加工,作为工艺品原料。该合作社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和“部分农副产品直接与农户签订合同”这两种方式来使农业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交村叶脉加工合作社从农民处采购农副产品,年采购金额达几百万元,由此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一些农民还积极参与农副产品购销和贩运,为公司提供运输、储藏等相应的配套服务,除了种植收入之外还能获得相当可观的副业收入。据统计,交村从事叶脉加工的农户达900多户,共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有92户贫困户,通过叶脉加工实现脱贫摘帽。合作社还定期为村民免费举办技术管护培训班,让村民学好技术,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xx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叶脉生产加工基地。此外,通过和xx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带动,xx市xx区的多家配套加工企业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xx区的年加工工业用叶脉达到了3000多万叶,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以xx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为例,所用的原料几乎全部是农副产品,年需求量约3000多万叶。公司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参与,带动了多家中小企业共同成长,900多户农民生产增收。这些中小企业90%分布在农村地区,他们通过为xx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提供原料、半成品和服务等,盘活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近年来,由于带富成效明显,小李创建xx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市“十佳专业合作社”、自治区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广西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展销会“优秀参展企业”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基础,在退役军人小李的带领下,种植成片的玉兰林,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可以来村体验叶脉加工的乐趣,也促进了手工艺业,观光农业发展,现在交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是叶脉为主题特色设计的观光乡村项目,每一个细节都是以叶脉命名,更体现项目建设对促进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4

谭xx,男,汉族,中共党员,34岁,20xx年7月入党,现任xx镇合旺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疾苦,自担任合旺村支书以来,他就扎根在了村委办公室,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压在了他的肩头。

心系民生,一言一行皆为民

20xx年是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一年,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从来没有抱怨,他率先垂范,带头领着村、组干部逐户逐人进行摸排,完成了全村贫困户的调查摸底,建立贫困户台账,为精准落实脱贫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政策落地有声,加大帮扶力度,他组织包保干部定期走访,及时动态调整贫困户基本信息,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及包保干部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摸排,时时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和存在的困难。并对接镇里相关政策,及时提供帮助,对照“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项目”要求,对标查找短板和返贫项目,核查未落实的扶贫政策,建好“回头看”台账,对达标不稳定和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研究“回头帮”措施,完善帮扶计划,做到脱贫路上不掉队,不漏一户一人。

两年多来,他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硬化通组路、机耕道等15公里,为185户农户硬化了庭院和串户路,67户老旧房和危房改造,新建文化活动广场2座,组织农业技术培训145人次,为特殊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等等,在他的努力下,20xx年合旺村代表平坝区接受国家第三方脱贫评估,零问题通过评估,同时合旺村被列为20xx年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尝新尝变,闯出脱贫致富好路径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合旺村脱贫攻坚队的队长,他进一步完善脱贫制度上墙和责任分工,实现挂图作战,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全村开展工作的重点纳入到村委重要议事日程,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除此以外,为建好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他严格规范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积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锤炼党员作风,完善党员发展流程,积极吸纳优秀青年,壮大后备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战斗力量。与此同时,他深深明白,产业发展是乡村富裕的必要途径,单靠村民单打独斗,种植农作物是很难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他守正创新,多次到地里进行考察调研,并派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外地考察,借鉴多个优秀种植基地经验,结合合旺村实际,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和传统的蔬菜、瓜果种植经验基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引进以种植大顶苦瓜,毛节瓜,香芋南瓜等反季节瓜系列蔬菜为主广东江门鹤山市共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安顺市平坝区天地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产、供、销一条龙、“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双向合作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20xx年,合旺村又迎来了一次历史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合旺村、高田村为核心,打造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共涉及3600余块土地,涉及农户1100余户;基础设施建设需征地100余亩,需迁坟300余井。面对这个“大活路”,他没有退缩,总是把最困难,最严峻的工作扛在自己肩上,入户走访、协调矛盾、流转土地、查看产业项目,他的足迹踏遍了合旺村的每一个角落。走访、考察归来,连夜在办公室整理走访资料,夜深人静,合旺村村委办公室总有一盏灯亮至深夜,仿佛是整个村的灯塔;白加黑,5+2的工作机制,让他本来年轻的脸庞显得有些憔悴,每次见他总能看的他的眼圈布满血丝。但他从不觉得累,总想着再快一点,再努力一点,村民就能早一步踏上小康之路。正是他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打动了合旺村的许多群众,渐渐地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信任与支持,纷纷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中来。人心齐,泰山移,一年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合旺村迁坟几十井,倒地坎两万多米,全村流转土地4500余亩,完成蔬菜基地供水灌溉保障工作以及产业大道排水沟建设,蔬菜种植不断规模化,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让群众满意,切实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是谭xx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他一直兢兢业业,敢扛事、愿做事,时刻体现着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5

小李,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乡xxx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xxx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该同志按照xx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xxx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党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xx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习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xxx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xxx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xxx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xx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xxx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xxx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平台载体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xxx村是20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近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近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平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四、转乡风,丰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xxx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6

小生,197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18年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小生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小生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18年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习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习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维修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9年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7

韩xx,20xx年元月至今担任稷山县稷峰镇平陇村村委主任。三年多来,她不辞劳苦,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村民谋利益,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起到了一名村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推动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韩xx上任以来,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积极发展枣树,搞好农业生产,加快全村土地流转。几年来,她积极想办法谋发展,向上级领导争取资金,改善全村基础设施。硬化了村委大院,安装了健身器材,盖起了日间照料中心;对全村街道进行绿化,安装了三十余盏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水塔,对村里的老旧水管进行更换;硬化了村里的主街道,目前正在修建下水道;对荒坡进行绿化,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韩xx事事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以诚带人,热心助人,以情感人。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她跑前忙后,连续几天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或村民生病住院,她积极登门看望。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8

xxx,青岛市水文局党委委员、副局长,20xx年10月至20xx年4月在省派莒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该同志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懂弄通上级党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拜周边同事、人民群众为师,以所学所思指导所作所为,扎实转变工作作风,主要负责帮包招贤镇大罗庄村,积极做好五个村的生态振兴、脱贫攻坚、对接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坚持下沉到村、脚沾泥土,摸清吃透村情民意。工作之初,xxx与同事利用一个月时间下到地头、走街串户,摸清吃透所帮包的大罗庄村的产业发展、脱贫扶贫、组织建设、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人口结构、清产核资、帮扶需求等情况,走访全村所有贫困户,并主导完成调研报告。对五个帮包村在生态振兴、脱贫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专题报告,为镇村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规划先行、挂图作战,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在摸清吃透村情民意、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的基础上,xxx逐村走访调研、查漏补缺,以项目化管理的思维将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需求细化、实化,明确项目选址、工程总量、预算金额、时间节点、牵头单位等信息近百条,形成工程推进表和项目作战图,并反馈到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规划编制单位,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坚持立足优势、发挥专长,用心尽力当好助手。作为水利系统的一员,xxx坚持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对上争引,对接省移民局为大罗庄村争引库区移民资金,计划全部用来建设鲜切花种植大棚,带动大罗庄村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畜禽养殖业转向现代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种植业。同时,积极对接县水利局、环保局等县直单位,先后协助争取多项水利资金投入五个帮包村的水系环境治理,争取污水治理资金投入王家台子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9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小军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小军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小军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小军是否来镀金。但小军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小军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小军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小军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军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小军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小军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小军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军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近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军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军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军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0

任xx,1984年到西小翟村委工作,从村妇女主任、计划生育助理员、党支部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紧跟党走,努力工作,为民办事,赢得了党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是大家眼中的好党员,好干部,群众的口碑是农村干部的最高荣誉。如今,在西小翟村,只要一提到任xx,人们都称赞她“敬岗爱业,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村里的妇女们都夸她是大家“贴心好姐妹”。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任xx作为村主干,第一责任人,在工作中始终遵循的原则。农村工作,特别是妇女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支村班子上来了,作为女干部,她用真心和宽容,耐心和细致去深入调节工作,架起了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道防线,她在工作中,调处婚姻、邻里土地赔偿等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帮助转化邪教迷信人员10余人。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西小翟村本是财政迟字村,在她和村委一班人的多方共同努力下,于20xx年为村增加年经济收入达5万元,搞活了村经济,带动了村发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始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谐家园。一是投资60余万元重点提升村主街道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和上下水工程;二是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干部集中整治和专人清理相结合的模式,对全村进行全面长效整治;三是积极筹划村十四五建设,建成集实用、休闲、娱乐、美化为一体的多功能群众娱乐场所和现代化村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续工程,做大做强养殖产业,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中,努力绘就农民有钱挣、干部有事做、村庄大变样,奔向现代化的美好画卷。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1

xxx,华来镇川里村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xxx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制度,认真开展村党支部会议、“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和全体村民会议,开展党支部“双联系”活动,新建党建宣传栏7个。协调项目资金完成4.21公里村路1条,1.77公里村路1条;化解占地矛盾、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35起。

协调社会力量多次来村为百姓开展义诊,并捐赠物品、药品和现金累计达4万元。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带领党员代表及致富能手到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的中草药种植技术,逐步应用到川里百姓生活实际中来,帮助乡村百姓开拓视野,转变传统观念,让百姓大步走在劳动致富的康庄大道。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2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之路。没有产业的带动发展,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很难真正脱贫,缺乏产业的支撑,即使脱贫也难以持续。未来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退役军人梧州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小欣说。

大坡镇交村退伍军人小欣有一个感人的创业故事。1995年退役后,小欣进入中船华南船舶机械厂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农村长大的他,看到国家对深化落实“三农”的改革政策的重视,坚定他回乡创业的决心。20xx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向单位提出了辞职。厂长知道后亲自带队家访了解,说:“我们是央企,待遇好,招工方向都是面向退役军人为主,建厂30年没出现过辞职的员工”。但在听到小欣的心声意愿后,深受感动,走时对小欣说:“你办停薪留职吧,随时欢迎你回来”“不,我决心已定,乡村需要我”。就这样小欣回到了大坡镇交村。

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交村以前是个非常贫困的村庄,当地的山地资源丰富却没有市场,老百姓守着资源无法致富。小欣在创业之初选择该村作为创业地点,难度较大,但是他并未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与该村经济带头人进行合作,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该村脱贫致富的前进道路。

20xx年,在小欣的带领发动下,交村创立了梧州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动员村民利用荒山扩种玉兰树3000多亩,进行叶脉加工,作为工艺品原料。该合作社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和“部分农副产品直接与农户签订合同”这两种方式来使农业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交村叶脉加工合作社从农民处采购农副产品,年采购金额达几百万元,由此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一些农民还积极参与农副产品购销和贩运,为公司提供运输、储藏等相应的配套服务,除了种植收入之外还能获得相当可观的副业收入。据统计,交村从事叶脉加工的农户达900多户,共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有92户贫困户,通过叶脉加工实现脱贫摘帽。合作社还定期为村民免费举办技术管护培训班,让村民学好技术,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龙圩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叶脉生产加工基地。此外,通过和梧州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带动,梧州市龙圩区的多家配套加工企业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龙圩区的年加工工业用叶脉达到了3000多万叶,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以梧州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为例,所用的原料几乎全部是农副产品,年需求量约3000多万叶。公司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参与,带动了多家中小企业共同成长,900多户农民生产增收。这些中小企业90%分布在农村地区,他们通过为梧州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提供原料、半成品和服务等,盘活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近年来,由于带富成效明显,小欣创建梧州市交村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市“十佳专业合作社”、自治区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广西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展销会“优秀参展企业”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基础,在退役军人小欣的带领下,种植成片的玉兰林,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可以来村体验叶脉加工的乐趣,也促进了手工艺业,观光农业发展,现在交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是叶脉为主题特色设计的观光乡村项目,每一个细节都是以叶脉命名,更体现项目建设对促进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3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下寨村通过制定规划,抓牢基层党建,完善基础建设,壮大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乡风文明等不断加强下寨村美丽乡村建设。

一、基本情况

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直在脚下延伸,旁边低矮破旧的木房让人觉得压抑,“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身泥”,这是下寨村在村民们记忆中的样子。自2013年下寨村被列为岑巩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以来,客楼镇整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文化建设、村级阵地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等项目,集中抓好下寨村美丽乡村建设。自此,高原上的“璀璨明珠”冉冉而生。下寨村先后被评为“美丽乡村”、“贵州省十佳最美赏花地”、“乙级旅游村寨”、“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

客楼下寨位于岑巩县西北部,距离集镇中心1.6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289户12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329人,已脱贫74户298人。全村总面积7.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98亩(田804亩,土494亩)。森林覆盖率70.44%,辖区内地势平坦,海拔在850-1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3.9℃,年降雨量1290mm,是天然“氧吧”和绝佳的“避暑胜地、养生天堂”。下寨村红豆杉群为客楼镇两个庞大的野生红豆杉聚生群落之一。全村存有大大小小的野生红豆杉数千株,胸径达50cm以上的有60株以上,其中一株红豆杉树龄达2000年以上,需5人合抱,是迄今发现的亚洲最大的野生红豆杉,誉为“亚洲红豆杉王”。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基层党建,配强村组队伍。针对部分村干履职不力、能力不强等问题,客楼镇党委及时在在职干部队伍中选拔30岁以下、本科文化程度的1位同志,担任下寨村的支部书记。该同志到岗后,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群众高度认可。同时,选配和管好用好村“第一书记”,让“第一书记”完全融入脱贫攻坚和村务工作,杜绝“第一书记”和村两委“两张皮”、“水与油”等不良现象。由于工作务实、群众认可,下寨村“第一书记”田启金同志先后被县委表彰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州委表彰为“全州优秀党务工作者”、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

(二)抓好规划引领,明确建设方向。2018年下寨村已完成景区规划设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下寨村将充分依托野生红豆杉聚生群落这一独特自然资源,规划建设红豆杉康养基地,坚持农旅、文旅、体旅、医养相结合,着力打造“森林人家”及红豆杉康养村落,建成集康复康养、休闲度假和避暑旅居旅游目的地。

(三)抓好基础建设,提升旅游内涵。目前,已完成下寨“森林康养基地”景区建设规划。通过项目整合,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景区旅游路网、供水设施、慢行系统如游览步道等建设,投资500余万元完成景区接待场所、紫藤长廊、景区护栏、休闲垂钓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投资300万元完成景区农家乐示范点建设,利用人居环境建设资金1130万元,修建休闲亭,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2处。2018年,启动实施千亩莲藕产业园项目1个(首期实施400亩),建成红豆杉苗木基地1个(120亩)。2019年,成功举办“岑巩县客楼镇首届避暑文化周”,吸引游客8万余人,直接旅游收入500余万元。

(四)抓好环境治理,打造美丽乡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改变村容村貌。一是加大对村庄环境的整治力度,拆除了“三废”(废圈舍、废厕所、废墙墟),全面整治公路沿线滥搭乱建,添置了垃圾桶50余个,配备护林员5个,聘请保洁员17个,负责清理主要通村通组公路及公共区域,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扩大“以奖促治”政策影响面;三是以一线作战队队长包村、驻村队员包网格,987帮扶干部包户的原则,严格落实环境卫生整治主体责任,以“3+N”工作制度为抓手,严格按照“五净一规范”要求,组织全体987帮扶干部打扫好自己帮扶户的环境卫生,做到户户责任落实到人。

(五)抓好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下寨村充分依托高山云雾茶叶、荷花产业基地、野生红豆杉聚生群落等旅游优势产业。一是依托高海拔气候优势,打造以高山云雾茶为代表的茶叶产业带,种植面积350亩,年均产值约2400余万元,惠及群众291户1231人;二是依托连片农田优势,2019年村级合作社流转整合土地360亩用于实施莲子种植项目,预计亩产80公斤,年均产值约140余万元,覆盖全村贫困户85户327人。同时修建千米观光木栈道(956米)、百米紫藤长廊(248米)、百亩荷花鱼塘等农业观光配套设施;三是依托野生红豆杉聚生群落优势,打造“森林人家”和红豆杉康养村落,全村共有野生红豆杉10000株左右,100年树龄以上的红豆杉100余株,拥有亚洲最大红豆杉树,杉胸围5.85米,树高约30米,覆盖了约500平米地面,长期晴天有“红豆杉雾雨”奇观。同时流转土地120亩发展红豆杉苗木产业,着力从药用、观赏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做强红豆杉产业;四是依托丰富的冷水资源优势,村级合作社流转连片水田50余亩,建成荷花鱼塘养殖基地1个,荷花垂钓鱼塘1个,观赏鱼塘一个,该项目覆盖群众291户1231人。

(六)抓好活动载体,建设乡风文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使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树立文明乡风,激发群众脱贫信心。客楼镇将乡风文明与精准扶贫同步部署,不仅在增收入”上想办法,更在“富脑袋”“健精神”上下功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治懒病、拔穷根”。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4

如何发挥党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

坚持底线思维,把好政治方向。比如,在土地问题上,如果农民失去土地,在城镇又待不住,就容易引发大问题,因此农民土地承包关系必须保持稳定,农民的土地不能随便动。比如,在粮食问题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如果中国粮食出了问题,世界上谁也救不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和对农业的支持。

我们常讲,“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给钱给物,还要建个好支部”,其实就是要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农村政策千条万条,最终都得靠党的基层组织,靠基层干部来落实。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打造一支高素质带头人队伍,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光靠乡村现有人才不行,还要吸引更多城市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在“大包干”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汇聚起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40多年后,新时代的中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5

xxx,西园小学教师。作为一名年轻的特岗教师,自20xx年走进西园小学,她便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并始终把解决好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她了解到班级学生多半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这让她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和挂念。

寄宿制的校园生活,让她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孩子,以朋友的方式接触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经过她的努力,孩子们茁壮成长,乐观积极向上,她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学成归来,把家乡的农村建设的更美丽、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