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热点

化解五大课堂尴尬

热点1.89W

尴尬一:无人应答

化解五大课堂尴尬

课堂回放:(来源:《艾滋病小斗士》)

师:我们已经读了课文,大家想想看:小恩科西为什么成为“艾滋病小斗士”?

学生无一人举手,教师鼓励学生。)

师:不要紧张,说错了没事!谁先来?

(学生依然没有反应,教师继续开导。)

师:不至于吧,这么简单的问题也答不出来!随便说说也行。

(学生被老师这样略带讽刺的语言锤打得低下了头。)

师:再没有人举手,我要点名了!

(尽管教师一再追问,学生仍无一人举手,大多学生低头不语,不敢正视教师,生怕被老师强行点名发言。这种凝重的课堂尴尬带给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学生在非常不自然、不情愿中熬到了下课。)

尴尬原因:

1、问题很突然。学生接触文本时间太短,对文章的具体内容不够熟悉,回答教师的这个颇有挑战性的大问题显然是难为学生了。

2、保护是自然。“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学生也不想、不敢回答自己心中完全无数的问题,否则换来的可能是老师的质疑、同学的嘲笑和听课者的失望,所以他们不得不以埋头的形式躲避老师,保护自己。

3、气氛太紧张。课堂是一种“氛围场”,你不说,他不讲,我也不回答。教师越是追问,学生愈发紧张,所以便有这种尴尬的僵持。

应对策略:

1、降低难度。教师的这个问题是涵盖全课的大问题,可以将它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小恩科西与病魔的抗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小恩科西的什么表现令你最受感动?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突出小恩科西的英勇的?

2、安排读书。“读书是解决疑问的最好办法。”多读几遍,课文内容熟悉了,答案自然会出来。同时,读书也是缓解课堂尴尬的有效方式,在自由读书时教师有机会贴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学情,以便调整教路。

3、控制僵局。课堂是“心理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怕感回答问题。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考虑,确是无人回答,教师就不要死死地追问,应该打破尴尬的场面:这个问题很难,老师换一种问法大家肯定能回答!

尴尬二:旁逸斜出

课堂回放:(来源:《恐龙》)

师:咱们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雷龙、梁龙、三角龙、剑龙各有什么 特点?

生1:老师,我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恐龙是蜥蜴。

(面对这位学生的猝不及防的半路发问,老师不知所措,一时接不上话来。而这一话题引起了下面的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生2:不是的,最小的恐龙不是蜥蜴!

生3:蜥蜴不是恐龙。

生4:最小的`恐龙是草龙,我从《动物世界》上看到的!

生5:是的,草龙是一种专门食草的小恐龙,身长只有几厘米。

生6:不对,……

(更多的学生自由议论,教师乱了阵脚,一时无所适从。课堂进入无组织状态。)

尴尬原因:

1、学生好于表现。这位生1同学显然对恐龙颇感兴趣,在课堂中积极展示自己所懂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表现欲,脱口而出就不足为奇了。

2、教师知识欠缺。教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提问,显然不知道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于是就表现出了迟疑不决,捉摸不定。

3、教育机智不够。正因为迟迟不予表态,教师延误最佳的调控机会,将课堂学习的重点由文本的探究转化学生的无关争论。

应对策略:

1、适时表扬。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对于那位插话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你肯定对恐龙很感兴趣,懂的知识可能比老师还要多。

2、机智转化。这儿学习、研究的重点显然不是“最小的恐龙是什么”,而是怎样介绍恐龙。所以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请你也选择恰当的方法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这种小恐龙。”提示该生可以仿照课文中的方法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来介绍。

3、果断推移。关于到底最小的恐龙是什么?建议感兴趣的学生课后作进一步的探讨,把研究的结果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展示出来。

尴尬三:自爆“地雷”

课堂回放:(来源:《鼎湖山听泉》)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泉声的好听的?

生: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清纯悦耳。

师:这儿出现了一个本课的生词——

生:悦耳。

师:“悦”是什么意思?

生1:悦目!

(上课教师为之一怔。)

师:听清楚,我问“悦”是什么意思?

生2:是高兴、愉快的意思。

师:那么“悦耳”的意思就是——

生3:愉快耳朵。

师:使耳朵感到舒服。那么,使眼睛感到舒服,可以怎么说?

生4:悦目。

师:由此我们又想到一个成语——

生:(齐答)赏心悦目。

尴尬原因:

1、课前埋“地雷”。课后了解到教师生怕学生说不出使眼睛愉快就是“悦目”,事先将答案告知了两个学生,谁知一个课前埋下的“地雷”没到时候就“自爆”了,所以使上课教师感到不舒服,听课教师感到不自然。公开的教研课、比赛课,教师总追求“教学的完美”,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浑然天成,什么都达到预想的理想境界,生怕有半点的不顺利,所以在课前便把难点的答案告知部分学生,在教学时“引爆地雷”,谁知今天的“地雷”提前自爆了。

2、引导不机智。因为是公开教学,教师只是按照经过严格审定的教案被动执行,无创造性,不能随机应变,于是稍有变化便慌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