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热点

缓解入职焦虑的方法

热点2.21W

焦虑已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病”,有人甚至说当代就是一个“焦虑的年代”。焦虑的表现是:总是担心、恐慌。 担心、恐慌是一种固有的不安,主要的精神反应便是焦虑和忧愁,但尚不是心理疾病,若持续为固着状态——明知没必要如此不安,但已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进人心理障碍阶段了。人与动物的不同点之一是对事物的预测性、预见性。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对将来必要的担心和考虑是应该的,但焦虑症者的焦虑不是来自环境的真正存在的实际危险、而是杞人忧天似的虚无空想,即心理学所说的“心理炒股”。

缓解入职焦虑的方法

咨询中,我遇到了这么一个案例:

张聪(化名)是it软件工程师,工作三年,技术水平还算不错,也做过几个项目,过年的时候通过同学介绍,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待遇更好的大型民企。入职已经一个月了,张聪觉得自己还是很难适应工作,因为进入了一个新组建的项目组,使用的技术与自己之前的技术经验有很大的区别,需要花时间学习。一开年,张聪就忙的不可开交,整天在看技术文档,和新同事还没有很熟悉,平时也感觉不方便沟通,公司的培训也不是很多,而部门经理似乎对自己颇有期待,指望自己承担更大的责任。张聪开始焦虑了,他甚至觉得别的同事有时会不那么友好,都想看着自己出丑。

焦虑的张聪不知所措,有朋友建议他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他也知道需要坚持,但是工作的压力又让他总想逃避,现在甚至有点后悔当初的跳槽了。于是,到新精英来求助。

张聪的情况确实普遍,经常出现在跳槽、转行,或者升职的时候,不仅是在职场上工作三五年的时候会有,即便工作了十年八年,也一样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入职焦虑症。主要表现为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开始感到有很多的技术需要学习,许多的业务需要熟悉,很多的同事需要沟通、了解、建立关系,特别是一入职就被委以重任的`时候,更加感觉难以承担。对于这种情况,每个人的公司环境不同,承受力也不同,表现各异。

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会提供好很多机会让新人融入公司,刚开始安排工作的时候也会提供一定时间的学习适应期,有些企业还有导师制,由导师来带新人。尽管如此,仍然有些人会出现焦虑,这种情况需要调节心态,更需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进行职业规划,从而明确这一阶段需要做些什么,以助力职业平稳过渡。

有研究表明(转型理论),在职业发生转换的前期会有半年左右的不稳定期,这一阶段在刚开始的时候会表现为兴奋和蜜月期,然后在3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失去自信,出现混乱,甚至是职场危机。到了半年以后就会有分流,有些人进入稳定上升和发展的阶段,而有些人就会发展平平,甚至离开。

入职焦虑症有何症状

“没钱,没时间,只有一个遥远的理想”,“隔三差五做噩梦,梦到自己犯错误了”,“工作强度真心吃不消”……在南方日报记者的走访中,尽管大部分大学生职场新人正经历着试用期的考验,努力实现着自身社会化的蜕变,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企业运营机制的陌生、职场人际关系的复杂等问题所组成的“入职焦虑”或多或少地困扰着他们。

症状一:紧张(职业不对口,天天做噩梦)

林梅(化名)是暨南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条件不错的她从去年底开始便满怀豪情地开始“揾工”,无奈心仪的媒体行业进不去,四处碰壁的她最终在两份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中选择了银行。

按林梅所工作的银行规定,新人前半年必须进行轮岗业务学习,一般半年后转正。7月入职的林梅,站了将近1个月大堂、熟悉各种办事流程之后,开始进入柜台窗口工作。

“刚刚独立上柜的时候,我几乎天天做噩梦,梦到帮客户转钱转错了结果被客户骂、梦到银行结算时单据忘了签名结果导致整个团队被骂,总是在清晨6点就惊醒。”由于银行行业与钱财挂钩,在业务处理方面的要求相对严谨,对业务员犯错误的包容度自然较小,而林梅在大学期间完全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属于零经验者,导致她几乎每天在柜台上如坐针毡,精神紧张。

“虽然我选择了银行,但我还是向往着媒体。我甚至还梦到过自己被本地知名传媒集团补录,兴高采烈地回银行交违约金。”林梅坦言。

症状二:失意(加班成常态,理想搁一边)

从校园走入职场的“水土不服”,远不仅是紧张与焦虑。

胡同学今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目前在一家规模不算大的互联网数据分析公司任职。“早起加班,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周末加班”是他对目前工作状况的描述。

虽然胡同学很满意这份职业的工作氛围和发展潜力,但加班时间过长,让他觉得自己的时间被压缩,没有时间思考和学习。“上午11点到公司上班,晚上9点才回到家。在家也要被工作占据时间,一天里只有吃饭和在路上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

他坦言,自己从学生到职场并没有存在太多的不习惯,但实现角色转换还是花费了他不少时间,“不是指从学生到职场新人,而是学生到社会人士”。他告诉记者,在社会上,没有人会跟他谈理想,学校环境相对单纯,而在商业社会里他也看到了一些残酷不光明的东西,“我不想变成一个现实的人,结果就变成了一个悲观的人”。

症状三:不满(干一样的活儿,拿不一样的钱)

来自浙江的小鹏目前就职于广州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任策划工作。从学校到职场的心理变化,多多少少让他感受到了“压力山大”。

7月入职之前,小鹏对工作并没抱太大的期待,他只有两个希望,一是学到东西,二是养活自己。在入职两个月之后,无止境的加班生活让小鹏甚至忘记了周末的存在。

虽然抱怨加班,但学了4年广告的小鹏心里明白,广告人哪有不加班的。在日夜颠倒中,他逐渐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在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之后,成就感还是能带给小鹏舒心的感觉。

可是,一聊到最现实的工资问题,小鹏直言这是他最不满意的地方。

“干一样的活儿,却因为出身不同,拿着不一样的工资。”他说,公司今年实行新的工资制度,以毕业学校为标准发工资。由于小鹏毕业于一所普本院校,他每月到手工资大概为2500元,但来自985、211重点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工资却是他的1.5倍,月薪约为3700多元,这让小鹏感觉很不公平,但作为新人的他也只能默默接受。

症状四:恐惧(觉得“自己弱爆了”)

性格开朗的女孩陈甜甜(化名)就读于本市西南某高校文科院系,过了暑假她就升大四了。她希望毕业后进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因此利用暑假在本市某外资企业做HR助理实习生以积累经验。

近两个月来,陈甜甜在业务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然而,企业快节奏、高强度的模式、分派给实习生的琐碎且枯燥的工作,经常令她感到“吃不消”,工作热情明显降低。尤其比起学校,职场人际关系复杂得多,对此陈甜甜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到惧怕。 “HR部门需要跟各个部门打交道,出于种种原因有时不能为他们及时招到满意的人,往往造成误会甚至引起不满,感觉压力好大”,陈甜甜忧心忡忡地说道,“还没开始正式工作就这么累了,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我实在是弱爆了! ”

我们如何度过这段焦虑期呢?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1、正确认识这一阶段。

这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很正常的阶段,不管进入职场有多久,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就一定会有适应,这种适应也不是单方面的,有个人的适应,同时也要考虑组织的适应。像人体的排异反应一样,对于新人,组织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认识和接受,在这段时间里,个人对于原来环境的自如与新环境的陌生之间产生对比,包括工作内容的调整,出现一定的焦虑是很正常,也是有益的。

2、将焦虑分类。

焦虑并不可怕,焦虑只是我们自身对于能力欠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但是可怕的是,焦虑到崩溃。我们要尝试将焦虑分类,我们会为什么事情焦虑,把这些事情具体列出来,并且找出这些焦虑事件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焦虑事件中,有没有哪一件事是最需要解决的杠杆性事件。如果一方面事情解决了,焦虑会减轻多少。如果有些事情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你是否愿意接受给自己一段时间慢慢解决。

3、管理可能的支持。

焦虑是关于能力的,而每个人背后的支持系统可以使这些焦虑减轻。这些支持包括家人、上级、同事、朋友等。这个支持系统中每个人提供的支持各不相同,有工作上的、情感上的、生活上的,同样需要把所有这些支持列举出来,并且分类,找到寻找这些支持的方式和渠道,有些支持需要等待,有些支持需要主动要求。把这些支持与焦虑对照,就会发现,原来大部分的焦虑都会有一些支持可以对应。于是,方法就出现了。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重要的支持,对应最需要解决的焦虑,分步骤实施就好了。

4、入职前先实习。

在专家看来,所谓的“入职焦虑”绝对不是病,只是职场新人自身对于能力欠缺的一种本能反应,而这种状况大都与其事先对新环境、新岗位估计不足,期望值定得过高、没有从现实出发有关。

专家表示,大学生职场新人“入职焦虑”主要就是三个问题,即心态转变跟不上、公司环境与想象不符以及对公司内部不公平现象的不理解。

“消除焦虑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了解。”专家说,害怕来源于不了解,因此,建议有条件的新人在进入一个行业或上岗之前,可以选择实习。万一没办法实习,也必须要请教师兄师姐对于即将进入的行业建议,“知己知彼,才能淡定”。

“看到了吗?做过了吗?有体会吗?”这是宁佳英认为职场新人必须向自己发问的三个问题。“应聘的时候大胆问,入职之后一旦不适应也要主动向身边同事取经,还没办法消除焦虑的话,就试图与领导多沟通”,这是她所推荐的“治愈三步走”。

5、发现零活的价值。

“有的年轻人总是会抱怨,为什么老员工总是让我订盒饭、送文件?我学历高也有能力,为什么不让我做正事儿?”面对这一种心态的时候,聪明的年轻人往往善于发现零活的价值:订盒饭给了他与部门内每一位老员工面对面交流,了解对方喜好的机会;有的新人在送文件的时候会提前把文件浏览一遍,在呈交领导之时可以借机向领导进行简要汇报,如此一来,领导对新人也会另眼相看。

所谓“不打勤不打累专打不长眼”,孟献巍认为,许多职场新人熬不过试用期,是因为不会找活儿干。懂得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讨活儿干,也是一门大学问。

专家建议,职场新人可以在以下几个时间点向老员工要活:一是在接到新项目的时候,二是每天上午11:30之后去要活或每周五下午刚上班之时。“老员工会交活给你,而且他们会因为你的主动帮助而感谢你。”

6、不要怕犯错。

事实上,自从“90后”陆续登陆职场以来,关于这群强调自我实现的“职场新人类”的讨论就未曾停止过。

“中国的大学生对自己能做什么、喜欢什么,是很茫然的。”专家直言,大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而这种定位与个人性格有关,与企业性质、自身专业无关。“找到自己擅长做的、想为之奋斗的工作,才是对的,而不是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就算圆满。”

专家建议,在工作的头两年内,不要害怕犯错,对职场新人而言,犯错的成本是最低的,有想法一定要说、有想做的一定要去做。同时,不要害怕辞职换工作,“第一份工作往往以失败告终,有经验、有体验、有历练了,才能实现两年后的真正腾飞”。

专家认为,90后其实更加追求个人幸福感和职业给他带来的愉悦感,他们是更追求成就感的一代,因此他们在不断尝试和寻找喜欢的职业,并更认真地对待这一份职业。她建议,用人单位可以尝试给这群可爱的职场新人多一些机会,也多一些包容。

7、做好“七件事”

初入职场,要做好“七件事”—自我认知、规则学习、关系建立、察言观色、自我潜能的挖掘、责任承担、价值认同。 此外,袁芳还向职场新人们传授了一个迅速融入新环境的小窍门:和同事们一起吃午饭。如果职场新人总是独自端着午餐一个人默默吃,很容易被视作不合群,而和同事们一起吃午饭,在这样的非正式沟通中,谈话往往更活跃,能更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分清问题,找到原因,整合资源,顺应规律,这就是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职场人必备的职场能力,或许不像沟通能力、领导力、项目管理能力那样显性,但职业规划能力恰恰能整合一个人已有的优势与资源,根据探索的既定目标,实时进行定位与调整,为职业发展提供阶段性的战略指引。职业发展没有一帆风顺的,在困难和障碍面前,职业规划就是一柄利剑。

标签: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