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节日庆典

家乡的春节(汇编15篇)

家乡的春节1

春节到来了,大家放起了响亮的鞭炮听着就像一首首欢乐的乐曲。

家乡的春节(汇编15篇)

初夕的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饺子,划拳、喝酒、看春节晚会,可高兴了。最高兴的是我们小孩,因为我们兜兜里装满了一年的丰收成果“压岁钱”,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大家在烟花燃起的时候,扭起了秧歌。

早上起来,妈妈叫我们吃饺子,我说:“怎么又吃饺子,昨天晚上不是吃过了吗”?妈妈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这是家乡的传统吃法”。我说:“噢,我明白了”。我帮妈妈一起把饺子端上了桌。

春节的晚上,村里的乡亲都会表演节目,有的扭秧歌、有的划船、还有的舞狮子、大家玩得可开心了,我觉得演的最好的是划船。有一艘船里面有一位船姑娘,后面紧跟着一艘船。两艘船边有一位船工爷爷在划船,好像在划真船一样呢!一直到凌晨才尽兴。

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吃起了汤圆,晚饭后,还有灯迷活动。在烟花和鞭炮的洗礼下,愉快的春节结束了。我拉着爸爸的手,说:“还是家乡的春节有意思‘。

家乡的春节我们明年再见。

家乡的春节2

家乡的春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打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问妈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妈妈又对我说:“除夕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

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

到了正月初一,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龙虾。虾菇。螃蟹。海蛰皮。虾。跳鱼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等。

正月前几天就这样过了。,初七后,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不住偷一个吃呢!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

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机会的,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我真是难忘家乡的春节呀!

家乡的春节3

“啪,啪,啪,啪……”随着鞭炮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一年。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看电视,是最令人惬意的时刻了。

在我们那儿,除夕晚上天一撑黑,就要放鞭炮,放烟花,我和妹妹这两个小鬼也经常会凑热闹,想点燃一个烟花或爆竹,可都被奶奶给赶了回去。但我们总还是有权利看烟花的吧!我和妹妹于是便跑进屋去搬出凳子,站在上边看烟花,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绽放在天空中,把天空渲染的如同白昼,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瞬间。放完烟花,就要去吃饺子去喽!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边,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到了午夜十二点,每家每户都要放流火八个“两响”,以祈求来年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过了三十,就是初一。初一这一天要起五更,吃完饺子趁着天还没亮去走访拜年。拜年时,人们都说着吉利的话,用真心去祝福别人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大吉大利,平平安安。另外吃饺子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包饺子时,包上6或8个包着硬币的饺子,谁吃到的最多来年谁就最有福气……

家乡春节的习俗怎么说也说不完,等你有机会去我们家乡时,我当面仔细地为你介绍!

家乡的春节4

一年中有许多的节日,可我最喜欢过春节,因为春节很热闹,而且家人不论在五湖四海、天南地北,都会不辞千里的赶回来过节!

家乡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十六。腊月二十三的那天,人们要放鞭炮、做祭灶火烧来祭拜灶王爷。通过这些活动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意思吧!

除夕那天,是春节之中最隆重的一天,也是年味最重的一天。我们当地有一个特别的习俗,白天要去给逝去的亲人们上坟,这是为了让后辈们永远不要忘记先辈们。还有每家每户都要贴上红对联,每当这时,爸爸和伯伯都要出去贴对联、门神、大红福字,让院子里充满浓浓的年味。晚上,家人会聚在桌子旁包饺子,我和哥哥姐姐也不免来凑热闹。吃饭时最有趣,从奶奶把饺子扑通扑通的放进锅里那一刻起,我们就围在锅的旁边焦急地等待,只要奶奶一说“饺子熟了”,我们就抢着吃自己包的“饺子”,俗话说“抢食才香”嘛!吃完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爷爷带我们去放鞭炮,只见院子的地上铺满了红色的鞭炮,爸爸把引火线点着,很快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来,此时,左邻右舍也响起了鞭炮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一直蔓延到整个城市。

大年初三早晨,人们就开始走亲访友了,还要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下心意,当我们向亲戚拜年后,他们就会满脸笑容的给我们压岁钱,我们一拿到压岁钱就雀跃欢呼,那股高兴劲别提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会吃汤圆,因为汤圆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品尝完汤圆后,我们小孩提着灯笼出去赏月,尽管天气很冷,可是我们都不愿意回去,到了街上一看,许多人都在放烟火,只见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美丽极了!千姿百态的烟火不断涌现,这美丽的礼花此起彼伏,连续不断!

春节是快乐和热闹的,我真希望每天都像春节一样快乐!

家乡的春节5

虽然我小时候在城市长大,但我每年都会回老家过春节。因为爷爷奶奶住在农村。每年过春节很有意思,年味很浓。

每次快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就开始忙着做好吃的豆包,蒸大馒头。过年的头一天,爸爸总是写很多的对联,给每一个亲戚家送去。我就像小尾巴一样跟着爸爸一起去贴对联。到了晚上,妈妈和奶奶坐在桌子旁边包很多很多的水饺。奇怪的是,奶奶总是包几个放上钱的水饺,听奶奶说吃到这个水饺的人就会发大财。包完水饺后,奶奶就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菜,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旁边有说有笑的吃着我们的年夜饭。吃完饭后,爸爸和叔叔就出去放鞭了。

虽然我很害怕放鞭,但是我还是很开心、很兴奋。最高兴的就是第二天,我穿上最喜欢的新衣服,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奶奶都会给我俩个大大的红包,说这是压岁钱,小朋友每年过年都会得到压岁钱。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对联、鞭炮、红包每样都透出浓浓的年味。

家乡的春节6

前年我们一家三口去云南游玩,走的那一天正是大年初二。新年刚开始,我们就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家乡,告别了春节。而我却并没有一点难过,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火车站里的电子屏幕上闪着一个不等式——358<7,我若有所思。

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春节,多么欢乐的七天啊!

春节的前几天,我们总是要做些工作的。

剃头是必须的。每逢春节的前几天,父母就拉着我去剃头。我是极不愿意的,可——正月剃头死舅舅。为了舅舅的生命,我必须要年前剃头。每年我都是以近乎“小秃子”的样子去迎接春节的,我倒是希望新一年风能把我的头发吹出来。

要说另外一件必须做的事,就是在冬至那一天吃饺子。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了我的耳朵,再多的饺子,也要硬咽下去。

之后的几天,便是随便打理打理,做好春节的准备。不知不觉中,除夕夜来了。

我对除夕晚上真是又喜又愁。喜的是可以放炮竹,与别人放的烟花相呼应,大家其乐融融。家人们一起吃年夜饭,团团圆圆,一个不差。愁的是熬夜。那时候我的眼皮困得往下垂,而他们又要拼命地张开。我真希望这段时间能被我放走。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新年新气象。家家户户的人,里里外外,来来往往,从不间断。但留下来吃饭的,只有亲人。大年初一的饭菜好丰盛啊,我们一大家人都吃不完。

就这样,直到初四,才结束这一次次的盛宴。在这之后,年味就开始变淡了。在元宵节过个小高潮之后,春节就彻底结束了。我想挽,也挽不回来。

我站在那块屏幕前,想哭,却哭不出来。下一个春节,一定要过完啊!

家乡的春节7

年前,我们校的牛老师带领我们班同学和四五年级的同学一起,上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春节风俗民情》的调查研究。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对家乡的春节有了一些了解。

在我们这,春节是从每年的阴历腊月初八开始的,俗称“腊八”。直至来年的正月十五结束。在这段时间里,腊八、腊月十五、腊月二十四、腊月三十、年初一、初五、十五都是比较特别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里,人们会做许多不一样的事。

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年三十。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从吃过早饭就开始忙碌。最先做的事是女人包饺子,男人打扫院子。饺子要包成圆形,象征团团圆圆发大财。有时为了测试一下来年谁最有福气,还会在饺子里放上一个硬币,谁吃到就说明谁最有福气。打扫院子是为了干干净净迎新年。

其次是贴春联。贴春联有讲究,若是家里有钱,不欠债,早贴晚贴都一样,只要在晚饭前贴上就行。若欠债的就早贴,别人看见你家贴上春联,就不会去要债了,如果还去,你给人家的钱就变成了压岁钱。

贴完春联,还要贴“老灶爷”,“老灶爷”就是一张带有灶神的画,是为了供奉感谢锅一年的辛劳。

待快吃午饭时,要先上香敬神,表示对神灵的尊敬,祈求神灵的保佑,然后再开始吃饭。这顿饭会特别丰盛,名叫“团圆饭”。全家团圆,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既表示来年平安,又是为了犒劳自己一年的辛劳。

晚饭后还要上香、点蜡烛、在门外烧纸钱。桌子上放上三个饺子三个馍,一家老小在对着叩三个头,说是接神仙回家过年。

忙完后,长辈就开始给晚辈掏压岁钱了。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磕头,表示尊敬,长辈给晚辈掏压岁钱,祈求晚辈平安。

接下来就开始“熬棉袄”了,又叫“守岁”。全家人都围坐在燃着的火柴堆旁烤火,烤到出汗为止。这样可以防止来年生病,因为驱走一年的寒气。

上床睡觉时,还得记着不能把鞋子放在地上,老人们说这是为了免遭虫子咬。

此外,通过大家的交流,我还知道了腊八那天,我们孩子拉剪子和葫芦的原因。每年这天,奶奶都会在葫芦和剪子上栓根绳,我们兄妹每人一个,拉着满屋跑,嘴里还要唱着:“腊八拉剪子,老鼠娶个瞎眼子;腊八拉葫芦,老鼠娶个瞎媳妇。”原来是在诅咒老鼠。

我还知道腊月十五会杀许愿猪和许愿羊,腊月二十四要杀鸡,出嫁后的闺女不能在娘家;年初一要吃饺子、吃面条、喝甜茶;年初二到年初十要把亲戚走个遍;年初五要“补窟窿”;正月十五要“扛布袋”等等。

家乡的春节可真有趣,欢迎大家有机会到我的家乡来感受一下。

家乡的春节8

我的家乡在武清杨村,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而我们家乡的春节更加美丽。

过春节,家家都要放鞭炮,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去年,我们买了好几百元钱的鞭炮留到春节放,到了春节放鞭炮的时候,我家放的鞭炮十分壮观。

白天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带上我的小妹一起出去放鞭炮。她比较胆小,所以她只放摔炮和烟雾弹。而我比较胆大,什么炮都敢放。每次我一放钻天猴,小妹都会被我吓得大叫,而这时也是我最得意最高兴的时候了。

吃过中午饭,我和爸爸出去买春联、挂钱、福字等。真是看的我眼花缭乱啊!最后我们买了最漂亮的带回家了。到了家,我和爸爸就开始忙活起来,直到把家里布置的十分漂亮为止。

到了晚上,全家人还要包饺子,看春节晚会。大多数时间,我也会参加到包饺子的行列中去。

我们有时候在春节的晚上还会打一会儿麻将。打麻将是完全靠人的运气取胜的,虽然我不经常赢,但我每次打麻将都很开心。

这就是我的家乡——杨村的春节,虽然没有那些大城市里的烟花漂亮,也不如那些大城市繁华,但是我还是喜欢它,因为它是我的家乡,希望你也能来我们家乡做客!

家乡的春节9

春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位于农历的一月一号,一年的起点。每当快到这个节日时,人们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们聚一聚。与此同时,还会上演高速公路堵车,车票一票难求等大片。

每到春节前,大街小巷里洋溢着喜气洋洋的味道,大大小小的店铺有卖窗花的,有卖春联的,有卖鞭炮的。一片红红绿绿的光景,充满了了节日的喜庆。

春节最让小孩开心的的是无非就是收红包和放鞭炮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放鞭炮也是春节的习俗之一,这个节日的由来呢,因为在传说中,有个为“年”的怪物,而放鞭炮,就是为了驱赶“年兽”。但是这毕竟是古代的说法,而现在是为了辞旧迎新,迎接更好的`'未来。

我也十分喜欢放鞭炮,玩的最多的是摔炮,而最喜欢的是冲天炮,伴随着一声巨响,一个光点冲出,划破天空,飞上最高点,突然炸开,伴随着巨响,分成星星点点的光辉,向四周散开,好似一朵花,在空中绽放,成为夜晚的一幅靓丽的风景画。

收红包也是一个习俗,从大人们的手中拿到象征着吉祥的压岁钱。因为“岁”与“祟”同音,“压岁”也就是“压祟”的意思,而给压岁钱呢,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年。只可惜,大多数的家庭的孩子,压岁钱都会被爸爸妈妈收走,我是其中之一。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今年就是20xx年了,在这新的一年中,我要面对人生的转折之一————中考。新的一年,新气象,这一年好好努力,争取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也希望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乡的春节10

世界上能有哪个日子能让一家人团圆在一起?

世界上能有哪个日子最让孩子们期盼不已、兴高采烈?

世界上能有哪个日子能让我们在热闹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没错,就是这个充满年味的节日——春节!

按照家乡仙河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蒸馒头、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年夜饭,还要守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家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

除夕之夜,我们这些小孩最喜欢的还是放鞭炮。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地带领下放鞭炮。烟花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散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正月初一,吃饺子。我走进厨房,看到那小巧玲珑的饺子,不禁想自己学学包饺子。我拿起饺皮,将肉馅儿放入饺皮上,然后一捏一转,饺子就包好了,煮好后,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真香啊!

大年初一是家乡仙河春节的最高潮。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一起观看表演,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家乡的春节11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春节就像一部放也放不完的纪录片,年年一样却又年年不同。

小年的前两天,我们一家开着车回到那坐落在桐柏山脚下的老家,这里地处湖北随州,是个美丽的地方。小年的晚上,我们恰好赶到家乡。乡里的亲戚正在吃饭,对我们这些“远到之客”感到诧异,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碗筷来接待我们。不过大家嘘寒问暖之后,那种陌生感烟消云散,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毕竟都是一家人。

过了小年,就要为除夕做准备了。大人们忙着买酒、瓜子、鞭炮等;而小孩子则忙着放炮玩,村里面常常有几声炮声,仿佛在着急地呼唤着新年的到来。

五天、四天、三天……我扳着指头数着日子,急不可耐地等着除夕的到来。年二十七晚上,妈妈和奶奶忙着包包子。在这里,每家的包子都有独特的记号。比如我家的:圆头的是豆沙包,多个疙瘩在头上的是肉包。妈妈在包的时候,我已经垂涎三尺了。刚出炉的包子,个个白白胖胖的,透着一股喜庆,让我舍不得下嘴。那些包子和我一起静静地等着除夕的黎明。

除夕的上午要到镇上赶集,这时候的镇上人山人海。可临近中午,这些卖东西的人像约好了一样都早早的收摊,准备回家吃年饭。老话说的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也尽兴而归。

我们家乡的习俗与别的地方不大相同。我们的中午饭很隆重,并不是大家口中的年夜饭,因为之前吃年夜饭吃太多了,影响了肠胃工作,往往有小孩子在大年初一拉肚子,后来就改成在中午吃了。我们在饭前会放一串长长的鞭炮,十二点准时点。等那串长长的鞭炮爆发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平静下来,紧接着,碗筷相撞的声音、祝酒的声音和聊天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年饭一直吃到了下午。

除夕少不了的一件事就是看春晚。大人小孩们嗑着瓜子,津津有味地看着春晚精彩绝伦的节目,在欢笑声中告别过去的一年。

正月初一,穿上新衣服后,我放了一个小鞭炮,然后就在村里乱转悠。按照老家的习俗,初一到十四都是走人家串亲戚的。其实就是很多亲朋好友一起去有红白喜事的人家里吃一顿饭。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走了人家,还收到了不少红包呢!

初三我们就要回家了,我们惜别了乡里的亲戚,踏上了归程,但家乡的春节久久令我回味。

家乡的春节12

光阴似箭,龙年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蛇年。不知何时,那硕大的红灯笼跳上了高楼,在黑夜中调皮的摇动着发“福”的身躯;还有那闪着金光的春联,在各自比拼着看谁更有才……不经意间,春节踏着轻盈的脚步到来了。

每当春节到来时,我都会这么想: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们也长了一岁,过去顽皮淘气的我们也应该变懂事了;懒惰贪玩的我们也应该变勤奋了……大家都会发生着变化。不变的是大街小巷人流如潮,到处张灯结彩、年味依旧。辛苦一年的人们,纷纷走亲访友、逛庙会……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

除夕守岁

除夕,这是旧年的结尾,也是春节的开头。在除夕夜里,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还要吃一顿年夜饭,与吃年饭不同的是,它讲的是守岁迎新。它是从第一锅饺子出锅开始的,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待到快到12点,屋外用爆竹摆成的一条条长龙,正等待点火信号。每到这时候,央视就会开始倒计时,大家就一起跟着大声喊:“5、4、3、2、1,点火!”这时候,除了鞭炮声,就再没有别的声音了。再看爆竹烟花那璀璨的流光溢彩,像闪光的花瓣落英缤纷,真想不到小小的纸筒里,竟有着那么美的灵魂——火一般的热烈,花一般的迷人,它把绚丽的一生,献给了新春……

庙会

从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人们走亲访友赶庙会的时候。庙会上,你不仅能购物,品尝小吃。东西多的数不清、应有尽有,吃的、喝的、看的、玩的……热闹非凡,看得我眼花缭乱。更重要的是你能欣赏到独具民间风情的评书,秧歌、高跷、武术、舞狮、舞龙、旱船、打腰鼓、皮影戏等。各场精彩表演都引得观众满是喝彩。表演者还频频向台下鞠躬,像是对观众们有道不尽的祝福一般……

看着到处都是欢乐祥和的景象。我想: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家乡的春节13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与别处相比有自己的不同之处。

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是大鱼大肉,我们这就不同了。大年初一早上六点,村里每个人必须到村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的院子里吃素面条和"发财菜"。所谓"发财菜",其实就是木耳,这还不能买,必须由村里人在枯枝断木上亲自摘来。

据说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大年初一,村里来了一个乞丐,可谁都不肯给他东西吃。直到中午,他也没有讨到任何东西。村里的人认为,大年初一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财气和好运就都给别人了。就在乞丐失望地准备离开时,有一个家境不怎么样的孕妇大方地给了他一碗素木耳面条。乞丐吃下素面感激地说:"你不嫌弃我是一个乞丐,把自己家的早饭给我吃,相当于一年的财运都给了我。"临走前,乞丐对孕妇说:"我把好运还给你,你肚子里的小孩,长大以后必定成状元。"说完,乞丐一下子就不见了。原来,乞丐是一个神仙。后来,这户人家慢慢地富裕起来,小孩长大以后果真中了状元。从此,为了求得来年好运,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的前一天上山采"发财菜",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必须到村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里去吃素面,祈求神仙赐福。

初一中午,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一大盘果点,里面装着糖果、花生、豆子由小孩子端到祠堂门口的大桌上,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开开心心举起杯子,吃着果子,天南海北地畅所欲言。平常大部分劳动力在外面打工,只有春节全村男女老少才聚在一起,在祠堂门口品尝果点。这是为了更好地让祠堂里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诉在座每一位: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是幸福,还是多么不如意,你永远是这个村里的一分子,这个村永远是你的家

初七早上,家家户户都会在七点钟左右起床,煮上一锅"七宝粥"当早饭。什么叫"七宝粥"呢?它主要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头、豆腐、芹菜叶和自己家里做的米果七种东西熬成。而且"七宝粥"必须在早上八点钟左右吃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按我们这里的规矩: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户户都不会出外做工,再多的事情都必须放下,等到大年初七才会开工。在开工前,吃上几碗营养丰富的"七宝粥",干活就会特别有劲,一定能顺心顺意,事半功倍。

到了正月十五,就像轮值日一样,每年都会选择一户院子较大的人家,摆上几桌台子,叫上七八个人一起来包汤圆。汤圆是用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有绿豆馅儿,有豆沙馅儿,一个个揉得滚圆滚圆的。大家边包边煮,每一个碗里都有四到六颗汤圆。四颗代表四季平安,五颗代表五谷丰登,六颗代表六六大顺。吃汤网时,老人必须先吃,等老人们吃完碗里的汤圆,其他人才能动手。吃了汤圆,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家乡的春节真是别有特色,欢迎你们亲自来感受一下我的家乡春节习俗!

家乡的春节14

照我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博览会。

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泡得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孩子们过年第一件大事是买杂拌儿。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大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吧!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他们必须预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新衣,屋里贴年画,外面贴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过年。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家乡的春节15

按照我的家乡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小朋友放假的时候就开始了。而家家户户也会在这几天里尽量的吧需要的食材准备好,开始做食物。

在这期间,我们老家人最重视的食物就是——“茶果”。它虽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人喜爱,也不如那些能调制出来的糕点好瞧,但却有一股浓浓的情谊包含在里面。

它长得千奇百怪,有平凡丑陋,但在我的老家确堪称“美味点心”这一代号,它的香味,让人闻了食欲就会活生生的被调起来。不过,在重大的节日,“茶果”可就不能再这么相貌平庸的上台了。人们多数会将他们从锅里烧好,拿出来盛在印有梅花印等之类的白瓷盘里,然后再在他们的周边点缀一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果子,切成小块小块的,再放到指定的梅花印盘子里。这样一来,这“茶果”不仅色味双美,还微微透着别具一格的风情。

孩子们准备回家过年,第一件大事儿就是帮人家捣面团儿。那白溜溜的面团儿家搅在手里,总是怪好玩儿的。而激昂面团揉好之后,便将面团儿交给长辈们,让他们做东西给自己吃。第二件大事便是买些小玩意儿,然后大大小小的聚在一起,展现自己手中的能力。恐怕第三件是才是保护自己的新衣服,以免他们春节还没过便糟蹋的不成样了。

等到出席来了,便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贴红对联,在大街小巷贺春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不管是谁都精神抖擞的。

当然,春节那日来时,就截然不同了大伙儿聚子一个大堂里,聊天、喝酒、看表演、耍戏子……样样都有。原本分在四处的桌子此时也拼成几个大桌子,每个桌上都有自家做的“茶果”和新鲜玩意儿,以及自家儿女在外地带回来的小食,特别热闹。晚上,大伙便在自家亭院白起桌子,赏景聊天;小朋友们则在则在一旁地安置等、财迷,玩躲猫猫。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尾声,老家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做作业,大人么照常做事。一切又恢复平常,可喜气却还荡漾在空中挥之不去。

标签:汇编 春节 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