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节日庆典

风俗习惯作文合集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俗习惯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风俗习惯作文合集7篇

风俗习惯作文 篇1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民风民俗,在我出生的国家——中国,最具有民风民俗特点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我的家乡是安徽省的一个小小的县城——涡阳,“老子故里,道德之乡”。春节是其中时间最长,也是最热闹的节日。除夕到了,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鸡鸭鱼肉酒香味,男女老少全都穿上新衣服,大门前贴上红红的对联,全是祝福新年的句子。一天三顿在开膳之前都要放鞭炮。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除了很小的宝宝或小孩子,没有人在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家家都要走亲串门,小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要压岁钱,男人们要去亲戚家拜年,女人自然在家中烧火做饭,迎接亲戚们来家中拜年。还有一些庙会会有一些商家卖一些新年特有玩具,例如:炮、烟花、摔炮等。

元宵到了,家家张灯结彩,整个城市就像一家子一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着元宵,有的放着孔明灯,向天上飞,满天处处是灯火,美丽极了!

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春节”。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一定要传承下去。

风俗习惯作文 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风习,我处在汉族家庭里,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汉族的民放风俗吧!

汉族是五十六人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自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族饮食中的习俗有“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粘糕,吃粘糕的习俗。另外,汉族地区过年的宴席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盛传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朋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农历二月初二吃猪头,咬蚕豆,结婚庆典中喝交杯酒,闹洞房。老人过寿时吃寿桃、寿糕、长寿面,都是节日习俗中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个朵民族之花,虽然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但是我始终爱着我的民族,不管别的民族再好,我还是爱它。

风俗习惯作文 篇3

饮茶: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风俗习惯作文 篇4

今天,我体验到畲族的婚嫁习俗。我们跟着讲解员,她说需要四个人分别来扮演新郎、新娘的舅子和两位伴娘。赵老师自告奋勇的扮演“新郎”,另外三人都是我的同学。

新娘在哪儿呢?我正好奇着。该不会在一旁的轿子里吧,想着,便探着脑袋往轿子里看,一旁的导游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接着说道:“我们现在还不能见到新娘呢,要新郎闯过一道道难关后,才能见到新娘。

在一扇大门前,我大家停住了脚步,我看到前方的地上放着两把交叉的扫把,扫把上还有尖刺。它们挡着我们的去路,必需要对出歌才能继续前走,村里的姑姑们都说畲族自己的语言,让我们听得云里雾里,也真难为赵老师了,他不但没知难而进,反倒知难而退,只好被新娘家的人罚了三碗酒。

畲族的不少人家还会上山打猎,正因为这样,新郎的箭法一定要很准。对新郎的第二项挑战就是射箭,我们在一旁窃窃私语:“赵老师恐怕连弓怎么拿都不知道。”“小心,别被赵老师射到啦。”听了这,我们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箭法不准的赵老师射到,果不出所料,五支箭,赵老师一支也没射到。

要进到新娘的家中,还得猜出哪一位姑娘是女祭司。“应该是头上盘着鹤的吧。”“可能是身上的衣服绣着凤凰的吧。”“不对,可能是身上背一个包的!”大家七嘴八舌地给赵老师支着招。是啊,三个姑娘都不一样,哪一个才是呢?最终,赵老师选了那位绣着凤凰的。结果,讲解员说,应该是身上背着包的。

赵老师最终没见到新娘,在真正的婚嫁中,需要全是满分才能娶上新娘呢。

风俗习惯作文 篇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十六多民族之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绍一只美丽的“花”——傣族。

在傣族的众多的风俗习惯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傣族的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以竹筒饭为代表。傣族把一节竹子一端挖通后装米。这些米要洗干净泡水后才能装。再用竹叶把竹筒口塞紧,要使米掉不出 来,但同时也要留些空隙,才能使米更柔软。装好以后,放温火上烧烤,待竹筒表面烧焦后饭也就熟了。剖开后是香喷喷的竹筒饭。用酸菜、酸笋配上这带有竹子香 味的米饭,百吃不厌,令人满口留香。

除了主食竹筒饭以外,傣族人的副食酸味儿食品、水产和昆虫菜也是别有风味。

酸味食品是傣族人的最爱,像什么酸笋、酸菜、酸蚂蚁……这些几乎每家每户都有。

而水产,如鱼类、青苔、蛙类也是傣族人无法割舍的食品。

最特别的是昆虫菜。这一特色符合傣族人的一句话:“只要是静的都是菜,只要是动的都是肉。”无论是较小的田鳖、蜘蛛、蚂蚁蛋,还是较大的竹虫、蝉、沙蛆、竹蛆只要一加佐料就能立刻变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傣族的食品还有苦瓜、苦笋,甜米酒,槟榔、酸肉、狗肉……而且个个美味无比。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呢?那赶快去傣家的竹楼中好好过瘾一番吧!

风俗习惯作文 篇6

我们家乡清明的习俗也以祭祖扫墓为主,与苍城相比也有不同。

时间一定是清明前后。又多数是在清明前三天完成,不会过清明后三天,如果清明前老是下雨就是例外另当別论了。

杂居在村里的独姓人家,祭祖显得清静,大户人家或是大家族人家的祭祖就热闹了。特別值得书写的就是做清明酒。

我们胡姓人家在村里人口算多的,20多年前胡姓人口在村里第一多,现在锐减可能是第三多了,刘姓李姓追了上来。人丁兴旺,清明摆酒很有面子。

做清明酒席,是要湊份子钱,有点像现在人的AA制。不过有些人做生意,愿多出点钱,显得有气派,別人也高兴多些钱办得会体面些。

三十年前,大约我读高一,我村的胡姓人家和六公里外的胡姓人家共同祭祖,那里是我们的远祖,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那一年我们共同祭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安排好去山上扫墓的人员,我村有人去他村,他们村有人来

我们村,其乐融融,一片兴旺团结的景象。下午三点左右,去山上各处扫墓的人都陆续回来,留在家里厨饭做饭的人也准备好了。祠堂大厅里摆了十几张八仙桌,司仪把首席二座等重要位置安排好,家族中的小字辈就随意落座。上菜是吃完一个再上一个,不是摆好八九个一桌吃。有专门几个走堂提着酒壶来添酒,吃到第五碗菜是方砖肉,有肥有瘦,肥肉炒得出了油,酱油红辣椒的颜色全上到了肉的表面,过了春节大鱼大肉的日子也有那么久了,肚里是可以承受油脂了。有的酒席男人多,酒量大,主人又给多几瓶,于是有人提议打通关,有人提议划拳,猜点数。猜点数现在喝酒时已经很少有人玩了。两人手里最多总共8粒瓜子或花生等豆类。猜对方手里出几粒加上自己要出的猜中了没酒喝,没猜中的罚喝酒。

我们家族很多年没有摆清明酒了。

自己一个小家庭清明祭祖,小有小的好,简单清静。 带上祭祖的用品:鞭炮香纸猪肉酒水糍粑,还有扫墓用的锄头镰刀等等。

祭祖的猪肉和酒水要温热,虽然有时去到山上已经冻,但也不用计较了,因为已经温过了,如果想到反正到山上酒肉会冰冷,干脆不煮,那是不行的,最重要的对神心中要有敬意,不能怠慢了祖先。猪肉是取些象征意义,

有一斤就够了,要有皮的,切有些讲究,切成一个正方体,实际上是一砖猪肉。前年我一个在开平工作的同乡,回乡祭祖,他向他的哥哥说去烧一头猪来拜祭,即刻招到他哥哥的强烈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做,我们的祖先承受不起。我们钱不够别人多,官不够别人大,不要出洋相。”可见人人都要遵守风俗,败坏风俗会引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提上东西,老老少少,浩浩荡荡的队伍去山上扫墓。经常是“雨纷纷”的天气,穿过田野,走进山里,会看见东一丛西一束的红杜鹃。有的把杜鹃花叫成映山红,真是名不虚传。那怒放的杜鹃,张扬出耀眼的红色。摘一朵红花,去掉花蕊,送入口中,嚼一嚼,体会到了一股淡淡的甘甜。

来到了一处先人的坟前,过了一年又一个清明来到,坟头坟前周围都长满了各种植物,有一些还枯黄的杂草,有一些茅柴多数是20厘米高,有一些一米多高的杂树。大家开始动手,拿着镰刀上去坟头割草、砍柴。有人拿着镰刮铲除坟前的杂草,铲坟前杂草还是一个技术活,要铲平,坑坑洼洼积水会引起坟堂崩塌,要铲平,等下摆酒肉酒杯糍粑等祭品。过去还在坟上插上三根棍像个三角架一样的,在顶端包上几张纸钱,小时不明白这样做的含意,现在人们扫墓去铺头买上几支塑料花,插在坟头,等到第二年塑料花还光鲜亮丽,真是万古常青啊。

可以开始祭拜了,先点燃香,九根香分成三柱每柱三根一字摆开,摆上祭品酒和糍粑,然后分成一辈一辈先后来拜,三鞠躬,同时许愿,可以说出来,也可以心里默默的说。这作揖许愿很有意义,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地说成是迷信。这是人们祈求先人保佑,这也是人们在祖先的灵前,立下誓言, “保佑我今年考上重点大学 ”,“保佑我媳妇生个男孩”,“保佑我做成和肖老板的那档大生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许愿,这些祈福,表明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仿佛是要让山川作证我就要发愤图强了,所以勤奋的人许下的心愿多会实现,传开来又说哪个人家的祖宗管事风水好。

完成扫墓了大家有说有笑回家去。喜欢吃野菜的,大自然有慷慨地馈赠----蕨,路边有,树丛中有。不过坟周围长的蕨菜要注意了,那是苦的,我舅舅的解释是:“他们吸收了鞭炮香纸的元素。”

清明祭祖也是亲人们的一次团聚,从前年开始国家规定清明放假一天,这更为团聚提供了时间保证。扫墓归来大家喝酒吃肉,无比开心。

风俗习惯作文 篇7

在我心中最难忘的风俗习惯,就是每年春节里的风俗习惯了。春节里,人们会放鞭炮,燃烟花,还会相互拜年,送新年红包等等。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很重视这个节日,每年春节一来,家家户户的人们都会准备着年货。等到新年这天一来,家里会来很多的客人,人们相互拜年,大家都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

小时候的我最期待的也就是春节了,因为这天我有新衣服穿,还能接到很多的红包,红包大大小小的揣在我的兜里,别提我有多么高兴了。

这天的鞭炮声在清晨的一大早就响了起来,随着鞭炮声响起,接下来的一天里,鞭炮声都断断续续的响着,可热闹了。等到人们用过早饭之后,家里就来了拜年的人们。人们抱拳,相互说着新年的祝福语,家里响起了喧闹的人声,又是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在春节的各种风俗习惯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新年红包了。每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我都笑得特别欢快,因为我能接到一些小红包。红红的红包被我拿在手上,我咧开了嘴,高兴的笑了起来。

如今,已经长大的我,收不到什么新年红包了。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我在每年春节这天开心乐呵的笑着。因为在这个春节,我还能够看到很多的美丽的烟花,尤其是新年的这天晚上,黑色的天空上燃放着各种颜色的烟花,在这些美丽的烟花之下,这个新年都变得让人难忘的了起来。

春节的风俗习惯由来已久,并且很多的习惯都已经融入到了人们深深的记忆之中。现在有不少人说春节不复以往那般热闹了,但是我却没有这种感受,在我度过的每一年春节里,我都高兴快乐在迎接着。

标签: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