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节日庆典

撒拉族的风俗习惯具体有哪些

现在随着经济发达,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成了旅游区,不过少数民族纯朴的民族风情却还是没有改变。下面小编推荐撒拉族传统风俗习惯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撒拉族的风俗习惯具体有哪些

撒拉族的风俗习惯

撒拉族的礼仪

撒拉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彼此之间,要互道“色兰”(安宁的意思)问安。 人们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男女见面,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到撒拉族家中作客,首先须向主人问好,之后方能入座,主人为客人沏茶。客人要将茶碗端起,吃馒头时,要掰碎送进嘴里,切忌狼吞虎咽。主人须殷勤待客。 撒拉族十分敬重“舅亲”,认为“铁出炉家,人出舅家”。撒拉族男孩到七八岁时,便要接受“割礼”。女孩到八九岁时,就要戴上“盖头”,以示进入成年。完成这两项仪式之后,成年男女便要担负起宗教义务。与此同时,家长们都开始为自己的子女物色对象。到十五六岁时,便都结婚成亲,生儿育女。

撒拉族的节庆

撒拉人信奉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在民间,婚丧嫁娶都要炸油香、煮麦仁饭,其间凡参与炸油香、煮麦仁饭的妇女必须要“乎斯里”(即沐浴过),未经沐浴或经期妇女,不允许参与这项工作,也不允许到油锅附近去。

撒拉族的饮食

撒拉族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时根据情况适当加餐),主食以面粉为主。家常品种有花卷、馍 馍、馒头、烙饼、面片、拉面、擀面、散饭、搅团等。在一年一度的斋月里,一般都只食早、晚两餐,饭菜比平时丰盛一些。 按照伊斯兰教义,撒拉族严禁饮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备酒。平时更无饮酒的习惯。日常饮料除清茶、奶茶和盖碗茶以外,还常饮麦茶和果叶茶。制作麦茶 时,将麦粒炒焙半焦捣碎后,加盐和其他配料,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叶茶是用晒干后炒成半焦的果树叶子制成,饮用别具风味。 典型食品:比利买海,又称“油搅团”,撒拉族传统风味食品,用植物油、面粉制成。

撒拉族的服饰

撒拉族男子头戴无檐白色或黑色六牙帽或小圆帽,外套“白布汗褡青夹夹”,腰系红布带或红绸带,短衣略为宽短,长衣较为狭窄。冬天穿光板羊皮袄或羊毛织稿子,脚着布鞋或用牛皮制成的“洛提”(撒拉语,是一种用牛皮制成的鞋,里面装草取暖)。妇女喜欢色泽艳丽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色坎肩,喜欢佩带长串耳环、戒指、手揭、串珠等首饰。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妇女普遍戴“盖头”。

撒拉族特色服饰

六牙子帽:据传,撒拉族男子在清代中后期,头戴六牙子帽。所谓六牙子帽,乃是六角帽,上绣有各种花卉,与现代维吾尔族人戴的帽子,似有相同之处。

绣花袜子:撒拉语叫“吉杰合寮恩”。用黑蓝布料密密缝成袜底后,用各色丝线在袜底绣上梅花、牡丹、葡萄等花果图案,黑底红花,色彩鲜艳,针脚细密,颇具匠心。此外还在袜底制一块“凸”形的绣花袜跟。此种袜子尤其在婚礼的“摆针线”时,女方一定要向男方家人赠送。

脚码子:系一种防滑鞋。为撒拉人过去在冬季野外劳动时所穿。此鞋用牛皮做成,鞋底横插两根铁条,连在脚面,横铁周围钉几个铁钉,形似当今的运动跑鞋。这种鞋一般在过去出外搞副业拉木时常穿,以免在冰封大地季节劳作时滑倒。

包头:撒拉族中老年妇女服饰习俗。将头发盘在脑后,用白纱布包头将头包起来,并绕脑后几圈,将盘在脑后的头发固定。“包头”一般都是比较长的纱布。撒拉族人认为,妇女的头发属于羞体,不可外露,所以须用包头包起来,不使其外露。撒拉族的传统节日,撒拉族的风俗习惯

盖头:撒拉族妇女服饰习俗,与回族相同。

汗榻儿:撒拉族人过去多穿自己缝制的毛兰布大襟汗榻儿,共5个纽扣,肩上2个,腋下3个,纽扣也是自制的`。

坎肩儿:一般穿于春秋冬三季,“坎肩儿”无袖无领,用三角布头缀成,妇女的“坎肩儿”五颜六色,各种颜色相配得当,颇具风韵。冬天都穿羊皮(或羔皮)里坎肩。

咚:撒拉语音译,意近于“长袍”。这是撒拉族特有的一种服饰,是大襟的单袍。与其相对的有羊皮(羔皮)里的绵袍,撒拉语叫“厄西麦合”。

挂耳坠:撤拉语叫“丝尔格答合”撒拉族女孩子在儿童时期,其母用软铁丝卡住耳垂,使其逐渐自行戳通,尔后戴上耳环,过去因为戴不起金耳坠,因此较讲究银耳坠。正式戴耳坠,要戴男家送定茶时一起送来的耳坠,表示女儿已经许人了。

戴手镯:撒拉语叫“盘吉日答痕”。撒拉族妇女常以戴一副银手锦而自豪。手镯或是送定茶时送的,或丈夫后来送的,以比作为夫妻的信物。戴手镯的妇女在洗衣、洗碗或筛谷时,手镯发出的有节奏的碰撞声,为家庭增添一分欢乐。

缠头巾:阿拉伯语叫“答斯答尔”。为宗教礼拜时所戴,制作、戴法与回族相同。

皮袄:撤拉语叫“拖尔腾”。羊皮或羔皮制成,富裕者在皮袄外加一层绒或黑布料,底边与袖口处用红、蓝、黑的四角布条缀起来,穷人则仅是皮袄而己,无其它装饰。它是中老年人冬日御寒的最好服饰,穿着皮袄全身暖和,冷空气无法侵入。过去在腰部用一条绸带裹起来。

冈阿刘合:系初生婴儿所穿的服装,用0.5米左右白布做成,无袖无领,也不缝边,据说缝边即会“缝”住小孩的长势,此服只在腰间系一腰带。

古古尔鞋:撒拉族妇女所穿之绣花鞋,盛行于清末民初,一般鞋帮、鞋面皆绣以梅花、葡萄等花卉及图案,鞋尖上翘,略似钩状,并在鞋尖缀有丝穗,用麻线密密缝制的鞋底有厚有薄,厚者3.3厘米许,薄者1.75厘米左右,式样美观,穿着舒适,深受撒拉族妇女青睐。

夏恩尕热舍:一种长期在潮湿地或水中劳作时穿的高靿皮靴,它是从牛的大腿弯处剥下来的皮做成的,脚后跟正好可放在牛腿骨节处,并按脚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加以缝缀。晚上要放在阴凉潮湿处,干燥后不能使用。这可能是撒拉族先民游牧时代的产物。

戴戒指:又叫盖吉日答痕,汉语音转及撒拉语合成词。过去,一般有条件的妇女都戴戒指。

撒拉族的婚俗

撒拉族的婚礼全在隆冬举行。除了这时节农活少,人手闲、粮油足、肉类肥而又好储藏外,主要还是人员全,所有外出的人均已陆续 返家。 婚礼一般在黄昏举行。仪式开始,先由女方的长辈在庭院里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带,再进上房,由已婚的至亲陪伴,面对阿訇坐在炕上的木凳上。岳丈问新 郎:“我女儿已许配给你了?”新郎点头允认,然后阿訇起诵“尼卡亥”(证婚赞词),把盘中的红枣、核桃分撒给室内外的观众,婚姻算正式准认。 阿娜出嫁这天,至亲好友,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幼纷纷赶来,坐在新娘身旁,一边看长辈给新娘梳妆打扮,一边专心致志倾听阿娜哭唱“撒赫稀”。 到掌灯时分,梳妆好了的新娘,由至亲长辈二人搀扶,哭唱着缓缓退出大门,在门前的场院里绕走三匝,徐徐撒完一把粮食,象征家中五谷丰登,到婆家生根发芽, 然后登上新郎家送来迎亲的骡马,带上面纱,由至亲中已婚的两名妇女陪伴,其它亲朋簇拥,浩浩荡荡径奔婆家。这时,女方村里早先嫁到男方村庄的妇女们,端着 一盘盘香喷喷的“比里买亥”(油拌的面食),在村外的道旁热情迎接,并通风报信,密告本村“挤门”的情况,使送亲者有个精神准备。 新娘就餐前,由至亲长辈作一番美好的祝福,然后用筷子揭开新娘的面纱,撒拉语叫“巴西阿什”。这双象征吉祥的筷子,新郎家一定要破费收回。餐毕,新郎家的 妯娌们端一盆净水,前来向新娘索取喜钱。她们用筷子或手搅动盆里的水,让新娘把铜板丢在水中,象征婆家清白似水,愿新娘深扎根,结硕果。撒拉语称此为“盖 吉尔桥依”。 这时,年轻人纷纷起来,把新郎的父亲、哥哥、阿舅捉起来,满脸涂上锅灰,头戴破草帽,眼挂空心萝卜镜,用木棒抬起,或让骑牦牛转圈,热闹非凡,直到讨得一 笔可观的喜钱方才罢休。接着就表演“骆驼戏”、“宴席曲”。

撒拉族的建筑

典型的撒拉族民居,夯土打的院墙保留着中亚西亚风格,房屋土木结构,但坐北朝南的正房又融入汉族庭院建筑风格,房檐门窗大都是精美细巧的雕花,刷一层清漆显得素朴美观。院内栽着瓜果和辣椒,而窗檐下挂着好几串火红的干辣椒,撒拉人家的庭院格外明艳生动。

撒拉族的宗教信仰

撒拉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十分虔诚。当撒拉族光民从中亚远途东迁的时候,他们是贴心带 着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古兰经》。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循化的。现在这部《古兰经》仍完好地保存在循化县街子清真大寺中。撒拉族人民严格地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 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此外,在他们的社会生活、文化活动、风俗习惯中也处处体现着伊斯兰教的影响。在居住方面,每一产人家自成院 落,称为"庄廓"。它山堂屋、灶房、客房、圈房四部分组成:堂屋在正中,灶房和客房分设两旁,圈房建在院落的东南或西南角。撒拉人家在堂屋的正中墙壁上挂 着用阿拉伯文书写的伊斯兰教经文中堂,以表示虔诚的敬仰。撒拉族的传统节日,撒拉族的风俗习惯

撒拉族的禁忌

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严禁在清真寺内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携带污浊之物进入清真寺;作礼拜时,他人不得从面前走过;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涤衣物;与人谈话时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礼的行为。 到撒拉族做客,必须尊重其宗教信仰,餐饮时避免提及猪肉等词汇。进餐时,忌讳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不要随意靠近锅灶。如果吃抓饭,食前要洗手。

撤拉族男子忌戴戒指,据说穆罕默德很反对奢侈腐化。本来他自己戴着一枚银戒指,后来众人仿效,他就脱掉了,从此,男人戴戒指成为禁忌。

服饰色彩禁忌:撒拉族服饰在色彩上男子以白、黑色为主,忌讳红、黄色及花色繁缛的服饰;妇女除了参加宗教仪式的场合外,则衣裤鲜艳多彩,再套上黑或紫色的坎肩,更是妩媚俊俏,颇具特色。

 撒拉族的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意为“宰牲节”或“牺牲节”,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举行。相比之下,撒拉族人尤其重视古尔邦节。届时,须沐浴盛装,举着绿色长杆旗,在阿訇带领下,结队赴向“海卡尔”举行会礼,听阿訇讲经。礼毕散场,即赴坟地诵经祈祷。

回家后,各自宰牛、羊。早年,还有宰骆驼的。家境一般的,几家人合宰一头牛或骆驼,将肉分成三份,一份施舍,一份自食,一份馈赠亲友。各家还要炸油香和馓子,要做“碗菜”,请阿訇和本村老人共餐,节期三天,热闹非凡。撒拉族的传统节日,撒拉族的风俗习惯

开斋节

撒拉族人称开斋节为“肉孜艾依提”,人们在伊斯兰教历九月份,斋戒一月后,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即行开斋过节。节前,打扫庭院,准备吃点。节日早晨、洗礼盛装、成年男子到坟地诵经祈祷,回来,同众人结队赴“卡尔”(较高的宽旷地)举行会礼和庆祝活动。会礼前,家庭成员要拿出相当一人一天的生活费向贫困者施舍“非提尔”(开斋捐)。

会礼结束后,人们互道“赛俩目”,表示节日祝贺,还要拿着油香、馓子,走亲访友,人来人往,到处呈现欢乐的节日气氛。平时结怨的一些人,在此至贵的节日感召下,也言归于好了。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宴请阿訇和亲友,共同欢渡节日。

圣纪节

圣纪节,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是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相传也是穆圣的逝世日。事先各教筹集钱宰牛、煮麦仁饭、炸油香;届时,举行会礼,由阿訇讲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此外,在斋月的第十二天,妇女还要过“发图买节”,纪念穆圣的女儿。届时,要煮麦仁饭、炸馓子,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