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教育考试

中学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学欧姆定律教学反思,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中学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篇一

欧姆定律这一节课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导出以及对它内容的理解。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我进行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的教学内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然后重新给出上一节课的实验数据表格,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结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的内容。再根据内容给出表达式I=U/R.。这节课对欧姆定律的应用和进行练习前先给学生做好准备工作:1、明确公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是谁及其单位是什么。2 、重新回顾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这样使学生在练习时知道如何思考,更节省时间,使后面的内容安排上不过于紧张。在例题讲解和学生练习过程中,还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欧姆定律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在应用时,I、U、R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满足同一性等相关问题。并要求要有完整的计算步骤。基本上来讲,本节课三个班完全都是按照预计的去完成,在八二班上的时候,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上课回答不积极,所以课的效果有点平淡,同样的课,在一、三班就不同,一、三班的学生已渐渐适应了新课的变化,能够积极投身于课堂中,思维比较活跃,在谈到电流形成的原因时,余镇塔把电流和生物上的生长素做了对比,不论这种对比有没有道理,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放开想问题。对于如何测车的流量,学生考虑的比较全面。这不全是因为这两个班的学生比较好的缘故——上课的积极状态与学习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八二班之所以这样是与我们长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有关,要改变这种现象,可以从两上方面入手,一是鼓励,多给那些平时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表达的机会,二是让学生在课前(回答前)做充分的准备,只有心中有了底,才敢站起来。但总的来讲,不知道学生是怎么感觉的,我觉得课没有新意,有一种模式化的感觉,可能是课堂新教学的新鲜感已渐渐淡化的缘故,对于我来讲,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模式就是用来打破的,可能打破它为时尚早,但这是迟早的事。然而,突破口在哪里?下一个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课的目标定位在知识上,再好的课层次也不会很高,用知识去培养学生,发展学生,锻练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学知识,这才是正确的道路。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可能下一步的出路也就在这里。

  篇二

《欧姆定律》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在上节课已经进行同一导体两端电流电压的关系实验后进行,重点在培养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并理解三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教师要注意引导,还要注意对欧姆定律建立的讲解,增加学生的物理学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电和磁一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自然科学》中重点内容之一。欧姆定律这节课特点是,十分重视科学方法教育,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提出实验方案,通过做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课中,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也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具备做此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欧姆定律有了感性认识。然后由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并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调控矫正,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考证。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诸如:教学内容有点繁琐,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科学探究有效性不高,有点照本宣科,还有欧姆定律的计算还有待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篇三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安排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发现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从而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欧姆定律。实验中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熟练地连接电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一种科学探究能力。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数据并不是很准确,不能一下子得到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的'关系,但是教师可以从他们的错误数据中,找到他们实验操作的错误或不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对他们以后在解题中遇到电路故障题就比较容易解决。通过实验,本课重点即欧姆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老师该讲的还是要讲,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

  篇四

课前:期待——课改在我心中是坚定的。本学期,“教学评”的思想给我们课改的道路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清楚如何上有效的课堂。在做教学设计之前,我反复的问了自己几个问题:教学评的一致性是什么意思?教学评价到底是什么?如何制定?最后我的理解是:“一致性”是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即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意性、盲目性。而教学评价则是确定学生有没有学会的依据。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是指导学生思考。

据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九年级的复习课——《欧姆定律》。

本章内容在课标中是要求是理解,也就是最高层次,因此也是各种考试的考点。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本章又是对电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复习。知识点琐碎且互相联系。对学生来说,既不好记全,又容易记混。关键在综合复习之后如何把已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现阶段学生的难点。

结合同备课组教师的意见,我们将目标定位3条:1、通过复习欧姆定律,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2、通过复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会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复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进行相关的综合计算。教师的引导以问题式呈现。每当学生要回答问题是,我都针对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给出的评价标准。每个大块的知识点复习完都会有一道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联系结合。教学设计做完之后,我很兴奋。自信这样的课一定能让学生受益,又能让听课教师赞赏。随后又依据教学设计精心制作了课件和学案辅助课堂。信心满满的等待着周三下午的到来。

课中:引入——目标——问题——标准——学生回答——同学评价——练习——学生评价,课堂在顺利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