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汇报

流源乡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汇报

汇报2W

一、基本情况

流源乡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汇报

流源乡地处桂东县西南部,海拔高度779米,与增口、寨前、四都、大塘、贝溪交界,境内四面环山,境内群峰连绵,三条小河相汇,以“流水之源”而名流源。沤江支流流源河呈放射状分布于流源村中,流经山口、江足下、水口组,境内长度20千米,流域面积92.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

3.2立方米/秒,平均坡降23.7‰,沙坑河所属流源河,流经沙坑组,境内长度4.7千米,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31立方米/秒,平均坡降81‰,形成中间狭窄的冲积平原。流源乡东为笔架山、油齐岭,与增口乡、寨前乡相隔,南为纹江水口,与寨前乡交界,西为八面山的大岭坳与四都乡相临。全乡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夏凉。

二、乡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情况介绍

2012年上半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7万元,增长8%;财政收入100万元,增长2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0万元,增长30%;农业总产值422万元,增长8%;新上各类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130多个,计划生育率87%。

(一)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12年全乡楠竹种植发展到10万亩,良种油茶林面积3000亩、甜玉米600多亩,花卉苗木1000亩,优质水果300亩,草

木本药材500多亩,林中养鸡20000羽,草食动物存栏2000余头(只)。同时,通过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和“猪-沼-菜(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协会组织,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优化品种质量转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全乡按照“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坚持乡村联动共建,充分利用各村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实施新产业开发计划,全面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了“10万亩楠竹基地”、“1000亩甜玉米基地”、“500亩中草药基地”、 “300亩油茶林改造基地”、“300亩小水果基地”、“千头牲猪养殖场”等。在流源X003沿线及至邓力群旧居道路两帝种植桂花树等景观植物600余亩,生态休闲农家景观带初步形成。

(三)养殖产业进一步优化,培育特色畜禽产品。 为抓好养猪生产,在流源村建立了大型养猪场,上坪村生态养猪场,做到自繁自养,订单上市,极大的带动了全乡生猪养殖发展, 2012年全乡生猪出栏达到 10万头以上;着力发展林中养鸡的生态养殖模式,在林养鸡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林养鸡发展速度迅猛,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到目前

为止,全乡林养鸡达到2万多只,土鸡、土鸡蛋深受市民亲睐。

(四)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 为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该乡从 2011年开始,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从 2011年开始,全乡 3 — 5 月黄金季节,培训达 60多场次,参加村民达1.8万人次。做到培训与现场解答难题相结合,农业技术人才与经济能人相结合,收效明显;通过培训,全乡引进推广甜玉米改良技术600亩,推广无公害农药达 5000亩以上,推广生物有机肥280吨以上,改善了农产品质量,提升了农产品的效益

三、乡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等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一)河道垃圾清理。严禁往河道内倾倒垃圾、乱扔杂物,清理漂浮垃圾和沿岸杂物,确保河畅水清,水资源清洁安全。乡政府出资6万元,利用挖掘机对2公里河道内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并清理平整河床。

(二)强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我乡投资8万元,在繁华地区增加垃圾池10个;投资2万元,新购置“流源环卫”流动垃圾车15辆; 投资2万元,合理设置标示牌、宣传牌和垃圾箱、果皮箱。

(三)街道卫生清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乡政府年出资2万元,凭请了5名专职环卫工对乡政府所在地按期进行清扫;投入3万元,安排专门车辆和人员每天清理积存垃圾,做到随扫随清、日产日清。投入资金2万元,

确定每月村组定期对公共场所、道路两侧、河道沿线组织大清理、大清扫、大清运,确保乡村整洁。

(四)道路两旁清理。严禁道路两边乱堆乱放,乱堆放建筑材料等,制定村规民约,约束行为,对违反制度的人员进行处罚。投入资金1万元,聘请民工拆除道路两边木围栏800米、砖砌石砌围栏600米、清理建筑材料堆放600米,使道路两旁面貌焕然一新。

《流源乡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