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历史解读

周敦颐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其学说是孔子、孟子之后儒学最重要的发展,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深远。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周敦颐的文学作品,希望能帮到你了解。

周敦颐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周敦颐的文学作品

周敦颐,我国古代出色的大家,是儒家理学的开创者,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出生于文学繁荣的北宋时期,原名是周敦实,离世的时候也非常突然。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在哲学方面的建树颇高,深受后世的敬仰。说到周敦颐代表作,其中不得不说的两个有《爱莲说》、《太极图书》等。《爱莲说》众人都非常清楚,主要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意境极美,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流传千年的佳句,意思是莲花虽然在淤泥之中生长,但是本身却并没有被淤泥污染,亭亭玉立不妖艳,自有其他花所没有的风骨。这句话中的的莲花暗示的是周敦颐自己,他虽然为官,但是不同流合污,不讨好恶势力,以花喻人,衬托自己高风亮节、不慕荣华的精神。《太极图说》是他思想的集合,与《爱莲说》不同,他糅合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对其发展继承,加入他的思想,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儒家的理学。《太极图说》是一本中国古代的哲学名作,其中的相关理论体现了古代形而上学思想的发展。

周敦颐代表作体现了他不同的品质,《爱莲说》展示的是他洁身自好的品格,《太极图说》展示的是他对世界的思考,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爱莲说》出色的代表了他个人,《太极图说》代表的是整个时代对于哲学的理解。

  周敦颐诗的特点

周敦颐是位学识渊博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不但开创了宋明理学,在诗词文学领域上也有不俗的建树。根据资料显示,周敦颐一生共有34篇诗词。周敦颐游历四方时,将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诗篇。代表作品有《题春晚》、《江上别石郎中》、《牧童》等。

《题春晚》是周敦颐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题春晚》全诗内容为:“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题目中,“春晚”两字代表暮春晚景,这首诗歌写于公元1071年,诗人在一个暮春傍晚,看着乡间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色,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歌。

诗人在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即夕阳西下的乡间。落日余晖洒向大地仿佛给万物镀上了一层金色,柴门遮掩着,挡住了西沉的阳光。远处的'林子沙沙作响,原来是乌鸦归家了,苍茫的夜色中,只能远远看见几只鸟在林中飞来飞去。诗人此时站在栏杆处,遥望乡间小路的尽头,发现一位樵夫正担着木柴回家。可以想象诗人描绘的这幅乡间生活画面充满了意境美和静谧美。诗人通过描写柴门落花、乌鸦归家、诗人远观与樵夫归家四幅画面,展现了乡间生活的安逸与舒适。周敦颐采用了由近到远、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诗人喜爱恬淡的乡间生活,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之情。

  周敦颐的名言介绍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在学习前人思想了著作上,提出了很多新问题。他著有《通书》和《爱莲说》等作品,其中将自己的见解融于其中,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发展。《通书》一文中,“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这些便是周敦颐名言之一。

这些体现了周敦颐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后来,这句话深受哲学学者的推崇,周敦颐并没有将运动和静止完全地割裂,他认为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以参照物来说,或许肉眼看见世间万物是静止的状态,事实上,它是运动和变化的,它遵循着自己的规律而来,日复一日地变化着。

除此之外,“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出自于周敦颐所作《爱莲说》一文,周敦颐描述了自己喜欢白莲的理由,则是出淤泥而不染。即使白莲生长在池塘的淤泥之中,但是它的花朵美丽洁白。盛夏时节,发出清幽的香味,让人心情愉悦。周敦颐以“莲花”自喻,表达出自己高洁、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千百年来,这句话深受后人的推崇,文人墨客纷纷以此为座右铭,表达出自己高尚的人格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