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历史解读

文学大家顾炎武日知录译文介绍

顾炎武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顾炎武的日知录译文,希望能帮到你了解。

文学大家顾炎武日知录译文介绍
  顾炎武的日知录译文解析

顾炎武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学者,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是《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等等,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巨大。《日知录》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主要是以救世、明道为为宗旨,概括和累计了作者的全部学术、遍布经世、警世内涵、政治思想。而后顾炎武自己把这本书比作为”采铜于山”,表现了对此书的自信,自言说道“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

《日知录》的创作背景历史主要是以十七世纪中明末清初反映时代风貌的学术巨著,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中的“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内容宏富,包含了吏治、财赋、典礼、经义、舆地、艺文、史学、官方八类。有条目1019条,《苏淞二府田赋之重》有5000多字;最短的是《召杀》仅有9字,内容宏富。如“礼义廉耻,是谓四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激语。

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在福建建阳潘耒据其手稿整理付刻,为三十二卷本,包括经义重刊本和斋刻本。此本书是顾炎武的`入室弟子对《日知录》遗稿作删削整理。而后学均认为此书在最具保存和反映顾炎武当时的学术思想。

同年(清康熙三十四年)黄汝成以潘耒整理的遂初堂本为底本,把道光以前博采诸家之长,清人注释之大成,为《日知录》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且便利的书本。

  文学大家顾炎武的后人

顾炎武,非常优秀的的思想家还有我们了解到的经学家还有音韵学家,对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河漕、音韵训诂之学,郡邑掌故、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相对研究,知识渊博,但一生辗转反侧,为清朝初期创立了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的”开山始祖“,成为一代影响力的学术宗师。

话说,在1645年的那个夏天,家乡遭到沦陷之后,他的嗣母王氏绝食10天而以身殉国,最后说的话就是:“我虽是一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的忠贞臣子,没有负这世世的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顾炎武悲愤欲绝,将母亲的遗命谨记心里,这也是顾炎武后一直反清复明之举的根源影响,后记载在《先妣王硕人行状》中。

一代宗师顾炎武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成就,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19岁就结婚,妻子王氏是江南望族是母亲的之女,婚后也是一直未生育。原因不明,历史也无详细记载,推测原因可能是因为和妻子王氏聚多离少,后又因为顾炎武北上之后,妻子王氏也是孤身在家,比顾炎武早去世两年,当时顾炎武还山西汾州,闻其妻子死讯后,作诗五首吊念亡妻,“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就是代表句子

历史记载顾炎武有四个妾,为了他生过孩子的妾室还有第一房和第三房,但都相续早夭,直到顾炎武60岁都没有儿子,立同族子衍生为嗣子,衍生相随他多年,直至他病逝。

  文学大家顾炎武的名言

顾炎武在明末清初是一个为所有人都非常仰慕的杰出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思想家、史地学家,晚年开启了清代朴学风气,主要以行己有耻为主,博学文章,合学与行、治学讲究经世。而顾炎武的31条语录在当时也是非常震惊人心的肺腑之言,他与王夫之、黄宗羲3人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像《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廉耻》“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等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中的名言,这样的名言字眼,在顾炎武墓地的12块刻碑中,最为突出,他的名言也大多题材都是因时事感伤时写出。

其主要作品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日知录》《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学五书》《韵补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等。

顾炎武可以说是一位学问渊博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一生辗转,为在清初时期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也成为了清初时期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