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方案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对小学生而言,责任心强,不仅学习自觉努力,勤于思考,作业认真,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反之,缺乏责任心的小学生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等缺点。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责任心决定着将来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责任心。那么,该如何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一、以身作则,充当学生楷模

俗话说得好:“说千言道万语,不如做个好样子。”这就是说,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比如说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我组织学生召开了一次“我是班级的一员,我该做些什么”的主题讨论会。讨论会上许多同学都发自内心地说到身为班级成员应该为班级出力。于是,我成立了 “小小服务岗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定期考核,如果不合格就“下岗”。这样,每个学生的肩膀上都担了一份责任,他们互相督促,共同承担起了班级中的劳动任务。从此,班中的卫生

问题我不再操心了,同学们都养成了“伸伸手、弯弯腰、捡捡纸”的好习惯。我的以身作则,不仅使得同学们加强了“保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真正理解了“班级是我家,责任在大家”的含义。“润物无声”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一个好老师的言行,可以影响一个学生一生。

二、着眼课堂,培养良好习惯

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每一件平凡事”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同时也要求学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参加好每一次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次作业,订正好每一道错题,说好每一句话,甚至写好每一个字。大力倡导学生凡事都要做到专心踏实、认真仔细。我发现凡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字迹大都潦草,说明平时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字写好了、作业本干净整齐了、学习态度端正了,那么作业的正确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可见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是学生责任心的表现。

对于班中特别调皮、约束力差的男同学,我要求他们在每节副课后向我报告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纪律情况,让他负责周围同学的上课纪律。一段时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厌其烦地“反复抓、抓反复”,塑造着学生上课主动学习的责任心,现在同学们逐渐上课自觉了、稳定了,视上课专心听讲为己任。当有老师选我们班上公开课时,我告诉大家这是老师对我们班的信任,也是平时同学们上课遵守纪律、积极发言的责任心换来的。同学们都很珍惜每一次的机会,表现也就更棒了。

三、借助活动,树立责任意识

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而显得五彩斑斓。学生在活动的参与和竞争中,学会了表现自己,达到了培养责任心的目的,从而使班级的荣誉硕果累累。

如“三八”妇女节前夕,我要求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妈妈一份惊喜。以此增强学生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一切需要关心的人,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老师,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讲述各个老师认真传授知识和耐心教育同学的事迹,讲述伟人们尊敬老师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懂得是老师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四、各司其职,争当班级主人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要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责可负,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从而营造“积极配合、团结一致”的良好班级氛围。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应该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老师一定要把集体的事交给大家去做,调动他们为集体出主意,为集体的问题分忧。每当新学期伊始,我总是先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再从个人目标中挑选出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切合实际的目标,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后制定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集体目标的形成就具有了全员参与性,每一个学生都会因亲身参与了目标制定而积极主动地去努力。然后让学生充当主角,广开渠道,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每天一个小故事,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主角;每两周一次的自主班会也是学生自己报名当主持人,负责内容的编排、主持稿的撰写;实行班干部竞选值周制,每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