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爱好

中秋节日小报图片

爱好1.66W

月到中秋分外明,到了中秋这一天,面对一轮明月,就会自然想到同在明月下的故乡和亲人,游子思乡、思亲的情感就更为迫切。你了解中秋节日小报图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日小报图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秋节日小报图片欣赏
中秋节日小报图片

  中秋节日小报图一

中秋节日小报图片 第2张

  中秋节日小报图二

中秋节日小报图片 第3张

  中秋节日小报图三

中秋节日小报图片 第4张

  中秋节日小报图四

中秋节日小报图片 第5张

  中秋节日小报图五

  中秋节日小报内容资料1:中秋节是一个思念亲情的日子

又到中秋节,中秋的夜晚,吃着月饼,就着瓜果,品着美酒,望着明月,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的夜晚,可别忘了远在海外打拼的华侨华人,有道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华夏儿女到海外读书、经商,求生存,谋发展,他们和当地人民一起创造了驻在国的繁荣,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的情感分外浓烈。请看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起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思乡的情感是痛苦而又甜蜜的,因为故乡的月亮是和美好的童年、温馨的亲情联系在一起的,不管那时的生活有多么艰难。要知道,游子思乡的时刻,故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你们,在山东微山湖一带,至今中秋时必备碗筷,以示对游子的思念和祝福。海外的游子啊,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中秋不能团圆的还有边关军人,请听《边关军魂》这支歌:“人海茫茫,你不会发现我,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霓虹闪闪,你不会认识我,我在高高的山上戴月披星;花海柳浪,你不会找到我,我在天上默默地飞,我在水里悄悄地行……”还有出外打工的农民兄弟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还有为了万家团圆而牺牲自家团圆的坚守在各个岗位上的人们……

中秋节是以家人团聚赏月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节日,民间俗称“团圆节”、“八月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民俗文化活动很多,最常见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庆祝中秋、共赏明月、祭拜神仙、吃月饼、游戏娱乐等。中秋节的民俗文化还流传到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国。

月到中秋分外明,到了中秋这一天,面对一轮明月,就会自然想到同在明月下的故乡和亲人,游子思乡、思亲的情感就更为迫切。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世间理想与生活愿望极致的表现,我们过节不是为了模仿古人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与情感。美满团圆是月亮自然美的核心与根本,也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大团圆的结局、大团圆的意象、大团圆的人生理想,成为中国文化的情结。月圆满与人团圆天人合一,是古人祈求家庭幸福美满的生动写照。人们对月圆的盼望和对亲人团圆的祈愿却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这便是中秋节的主题,我们为此而过节。

中秋节的`主题还远不止以上内容,如果全面考察,会发现这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文化呈现。

  中秋节日小报内容资料2:中秋节的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

●在经历了青海玉树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以及上海世博会之后,今年中秋节的底蕴、内涵、语境被充分地阐释与彰显——我们守望相助、共渡灾难后,我们共襄盛举、圆梦奥运后,在中秋节的怀抱中享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感念花好月圆、国泰民安

●中秋节作为民族佳节能穿越千年,至今兴盛不衰,因为它以家庭为主体、以国家为载体,合家团圆,举国同庆;以和谐为基调,以共享为福祉,民为邦本,国运昌盛。我们应当感谢先民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情怀与家国意识于一体的节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实现这个祈愿的前提就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兴旺强盛。“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此时此刻,我们对“家”的认识得到了升华。中秋节的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将在当代人的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来临了。对于今年的中秋节,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格外亲切而非同寻常:在经历了年初严重的雪灾、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之后,中秋节的底蕴、内涵、语境被充分地阐释与彰显——我们守望相助、共渡灾难后,我们共襄盛举、圆梦奥运后,在中秋节的怀抱中享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感念花好月圆、国泰民安。特别是今年中秋节被纳入了国定节假日,更营造了阖家欢庆、举国同乐的气氛。

前不久,河南一位诗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倡议,在中秋节那天关闭公共灯光,“哪怕只有一个小时,为市民营造赏月的好氛围”。并希望“当天家长关掉电视,陪孩子过一个充满月光的中秋节”。但我觉得,这个倡议还是比较简单直观的。其实,中秋节以独特生动的民俗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节庆图式,传导和承载了一种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展示和寄托了我们这个民族对祥瑞的祈求、美满的憧憬、团圆的祝福、和谐的企盼。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早在《诗经·小雅·天保》中,我们的先民就有了“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咏唱。而在古老的《周礼》中,最早出现了“中秋”一词,有秋分杞月之说,当时在中秋夜举行迎寒和祭月仪式。大唐初年,中秋节作为一种民俗节庆被确认,《唐书·太宗记》中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之记载。北宋太宗年间,正式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象征三秋之正中,万民同乐迎佳日。明清之际,中秋节成为仅次于春节的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月、祭月、舞火龙、舞草龙、点灯塔、放天灯、砌宝塔、烧斗香、饮桂花酒等,而吃月饼最具象征意义和祈愿色彩。中秋节作为民族佳节能穿越千年,至今兴盛不衰,因为它以家庭为主体、以国家为载体,合家团圆,举国同庆;以和谐为基调,以共享为福祉,民为邦本,国运昌盛。我们应当感谢先民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情怀与家国意识于一体的节日。

从社会学意义来看,任何民族的民俗节庆活动,都是这个民族生活形态物化的表现、精神追求借代的展示和人文诉求回归的呼唤。满月作为团圆的象征和美满的寓意,使人们在阖家品尝月饼的同时,也品尝生活的甜蜜,家庭的温馨。“家”的概念和认同,在这一天显得如此美好、如此重要。当然,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细胞和群体最小的组织,也并非总是花前月下,有时也会遭受突如其来的意外。诚如苏东坡在那首流传千古的词中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当汶川大地震袭来时,无数个家顷刻受到重创,艰难时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子弟兵解放军奋战救援的同时,全国每家每户几乎都伸出了手,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重新开始生活。在地震过去100多天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灾区家庭也安然过上了中秋节。正是无数个“家”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才支撑起我们的“家国”。当我们享受中秋节的诗意时,应当感恩生活、感恩大爱、感恩“家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此时此刻,我们对“家”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家国”是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场和生存源。综观中秋节的流风史绪,可见清晰的家国理念的贯穿和演绎——从初于周、兴于唐、定于宋到盛于明清,正是国家意识对民间风俗的认同和参与,是以文明传播为内驱力,以文化的构建为外推力。如果说家要团圆美满,那么国更要统一强盛。家国意识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实现这个祈愿的前提就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兴旺强盛。前不久,我们举办了一届大气磅礴的奥运会,充分展示了国家实力和国民能力。首都家家户户都为奥运添彩,使北京成为欢乐之城。而今在迎世博600天行动中,上海的千家万户也正纷纷行动,尽心出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时间为5月至10月,也就是从春日的飞红流翠、夏日的映日荷花到秋日的丹枫香桂,其中也有一个中秋节。届时在世博会的花团锦簇中,举国上下将共享的那个中秋,该是何等佳境。

标签:小报 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