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毕业 > 中考

愚公移山中考问答题2017

中考2.62W

《愚公移山》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表现手法突出愚公远大抱负,眼光长远,不怕困难,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大智若愚。下面一起来看看《愚公移山》中考简答题及答案吧~

愚公移山中考问答题2017

  《愚公移山》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第一段:写故事背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河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

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第四段:写愚公愿望的实现。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文中写“其妻献疑”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这两个人物对情节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妻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智叟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才显得自然合理。

3、文段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了什么?

答:寒暑一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即一年),才返家一次。说明劳动的紧张、艰苦,也显示了愚公移山决心之大。

4、文章中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写“太行、王屋二山”?

答:这两句话写了“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在明确句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提出的问题。文章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愚公作了铺垫。

5、第一段交代了太行、王屋二山的位置及高度有什么作用?

答:交代了故事背景,同时为后文愚公移山作铺垫,烘托了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

6、“邻京人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强调“孀妻”、“遗男始龀”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7、愚公的妻子和智叟两个人对愚公的称谓一样吗?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答:不一样。其妻称愚公为“君”,言语间表达的是对愚公的尊重;而智叟称愚公为“汝”,言语间流露出对愚公的轻视态度。

8、用天神搬动大山的结局有什么作用?

答: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