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资格证 > 社会工作者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

伴随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功能的衰弱,家庭关系的变化,家庭的问题和需要已日益复杂并不断扩大,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为单位,针对家庭结构、功能及关系方面的变化提供专业服务。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

  案例:

姜女士今年55岁,15年前与现在的丈夫组建了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比较特殊,双 方都是再婚家庭。15年前,姜女士因前夫有外遇而离婚,单身了5年之后,与现任的丈夫认识。当时,丈夫带着一个13岁的女儿小林。因为姜女士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一直没有孩子,就把小林当成亲生的女儿来看,但15年的时间过去了,小林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妈,小林小的时候还经常给姜女士找麻烦。即便如此姜女士还给小林张罗了一个男朋友,但小林似乎并不领情。这个矛盾一直僵持到前一段时间,在男朋友的问题上,姜女士让小林考虑考虑,可小林却与姜女士吵了起来,并说这不是姜女士的家,让她不要瞎当家,并且连姜女士的丈夫也不替姜女士说话。为此,姜女士非常伤心,她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了,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帮助她。 问题: 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简要分析姜女士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简要陈述介入策略。

  答:

(1)最主要问题:

首先,姜女士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家庭中长期积累的人际关系问题。姜女士再婚15年,与丈夫和他带来的女儿组成了一个三口之家。但她与继女小林之间一直相处不好,小冲突不断。只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姜女士一直对小林疼爱有加,凡事都希望为她安排好,包括选择男朋友。而小林小时候常找姜女士的麻烦,长大了之后,对姜女士也一直没有太亲近。在男朋友问题上,丈夫似乎和小林站在一起,主张由小林自主选择。

其次,姜女士求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姜女士和小林之间关于选择男朋友的看法有分歧,引发了争吵,小林用语不逊,丈夫也没有和姜女士站在一边,让姜女士感到伤心。

问题分析。尽管引发求助行为的原因是关于小林选择男朋友的问题,但姜女士向社会工作者求助时,并没有要求社工针对此事提供帮助,而是说了自己的感受:“非常伤心,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这种感受实际上反映了姜女士对自己和继女之间的关系的沮丧、伤心和无助,是家庭中长期积累的人际关系问题的结果。

界定问题。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发现和得到关于家庭的信息,家庭中的个人问题往往需要从家庭的整体角度去理解,对家庭问题的干预也是以家庭为本,以家庭为整体调整家庭关系。本案例中,向社工求助的虽然只是姜女士一个人,但由她带来的是整个家庭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人际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姜女士面临的问题是改善家庭的人际关系。

资源和限制分析。姜女士再婚已经15年,说明和丈夫关系稳定;对小林结交男友十分关心,还帮助挑选,这是她对小林真诚和爱护的'表现;丈夫在妻子和女儿的争吵中,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等,这些都是本案例的优势资源,为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奠定了基础。但姜女士对小林真诚关爱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已成年的小林自主权的尊重,这是需要纠正的行为模式。

(2)介入策略:从家庭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对家庭问题的介入应以家庭为整体,调整家庭互动关系,引领家庭从积极角度善意地、正面地解释问题,共同面对并合作地解决家庭问题。 此案例的介入总目标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动员全体家庭成员参加,并从每个人的内因和所处的家庭外因两方面人手,采用沟通取向的家庭治疗方法,对姜女士的家庭提供服务。

具体的做法如下:

介入方法:沟通取向的家庭治疗法;沟通取向的个案治疗法;个案心理辅导。

介入目标: 围绕改善家庭沟通机制的总目标之外,本案希望通过介入活动,实现以下的小目标: 建立姜女士和女儿小林之问的理解、信任和关爱; 评估家庭成员之问的交流关系的素质,并分析出优势和不足; 改善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交流问题; 改善姜女士的亲子观念和技巧; 促进家庭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