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职业 > 景观设计师

水体景观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景观设计理念的更新以及人们对于水体景观更深层次认识的提高,水体景观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水体景观设计原则

  一、水体的景观特性

水体设计是决定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而要想设计出优秀的水体景观作品,应该从景观的角度深入分析水体的基本特性,然后将其熟练地运用到设计之中。水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之物,具有两种基本景观特性,即自然景观特性和人文景观特性。

(一)水体的自然景观特性

形、色、光、声、味等既是水体的自然属性,也是生动的景观素材。在景观设计中,这些特性对设计的方法、目的和最终效果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1.可塑性。水体的形状是由限定物的形态、大小、高差和物质结构所决定的,环境景观中的水体设计也可以说是在设计水体的容器。如人工湖岸和湖底的设计。形成的水体有的奔腾千里,有的涓涓细流,有的则平静如镜。

2.可动性。水体的可动性不仅表现出水体的存在状态,同时也体现出水体的灵性与活力。只要有高差或外力,水体就可以产生运动,形成河流、瀑布、喷泉等形式。相比之下,静水则指那些运动变化比较平缓的水体,如水塘、水池等。在外力的作用下,静水就会运动起来,如鱼在水中的游动。

3.可听性。水体在运动或撞击实体时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形成各种听觉效果。水声的特性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如涓涓细流使人气顺心平,汹涌波涛使人兴奋激动等等。在景观设计中,人们可充分利用这些特性,在可动水体景观中创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

4.可映性。水体能映衬出周边环境中的景物,使其产生倒影。如平静的水体面在晴朗之日如同一面明镜,清晰地倒映出四周的土地、植物、建筑及天空的形象;而当微风吹过水体面时,一阵涟漪,散乱的图像却又好似一幅抽象画。可见,对水体的可映性进行恰当运用,能增加景观的趣味性。

(二)水体的人文景观特性

人们常常借助水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在哲学、民俗、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之中表达水的审美内涵,同时,水体还能反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如人们将“寒江独钓”视作一种人生境界时,水体被赋予了文化意义;而“智者乐水”又将水体作为智慧的象征。

1.哲学性。中国历史上的先贤圣哲对水有着许多的哲学思考。如《老子》第八章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做人应如水。《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则是感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2.民俗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经千百年演变又会形成一方民风民俗。而这些风俗常常因水而起。如我国的泼水节、端午节以及文人雅士间的曲水流觞无不以水体为主题

3.文学性。水体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山水诗就是专以水为主题的典范,诗人们常常借水抒发自身的情怀。如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借水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4.亲水性。人类天性亲水,且喜欢用身体接近、触摸和感受水体。因此,设计中应尽量缩短人与水体的距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人们自由地与水体交流。如湖泊泛舟、浅池戏水体、贴水体漫步等等。

  二、水体的景观用途

水体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两大功能。水体的实用功能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水的消耗、灌溉、调节气候、降噪、游乐、空间分隔等方面。同时水体的观赏功能还能调节人们的心理情绪,是人们理想与情感的寄托。主要体现在水的性质多变,可操作性和可塑性强,其特有的视觉效果能很好地活跃氛围、柔化空间,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三、水体景观的设计原则

水体景观是相对独立的景观系统,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水体的供给和灌溉、气候的调节、防洪以及动植物生长与环境美化等多方面需求,表现为地理学、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融合。水体景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生态性原则

生态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性原则毋庸置疑地成为水体景设计的首要原则。具体表达方式有:

1.节约用水,维持水体的自然循环规律。

2.利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质进行生态处理,使其具有自动恢复功能。

3. 养殖不同的动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生物链等等。如采用“可渗透性”人工驳岸的方法对河道进行整治,利用“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打造雨水体景观,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如: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

(二)实用性原则

任何设计都具有目的性,实用就是目的之一。水体景设计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水具有的实用特性充分地使用水体,使水体景设计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能服务于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使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并满足普通市民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仅仅作为“形象工程”在特定时段象征性地表演一番,实际上却与百姓生活无关。

(三)可行性原则

水体景观设计中,不同类型的水体所需要的能量和运营成本都不一样,应从各方面综合考虑系统运行的可行性:

1.地域条件的可行性。结合所在地域的条件来设计水景的类型与规模,充分考虑实际建成的效果和可持续使用情况。

2.经济的可行性。大型的音乐喷泉的设计,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使用和维护,因此欠发达地区不宜建设此类型的喷泉。

3.技术的可行性。现代水景设计无论是自然水景中的借水为景,还是人工水景中的以水造景,均离不开现代技术的综合协调。

(四)整体性原则

水景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部分,具有整体性效果。一般而言,人不仅对水有亲近的愿望,对线状的水体往往也具有溯源心理,设计中往往与墙、柱等建筑元素组合起来运用,达到连续而生动的整体效果。如万科第五园的水体景观设计利用线状水体的引导性,指引展示的路线,创造出贴近自然、统一协调的展示环境。

(五)美观性原则

水景本身的设计要美观,符合形式美规律(如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协调、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视差等),才能激发人们参与的兴趣。在水景设计中,设计师通常运用相应的构图经验和形式美规律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不断发散自己的设计思维,打破常规,就有可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水景

(六)创新性原则

水体景设计的本质及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自身的创新。当今,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带来一场新的设计革命。水体景设计越来越偏向于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项目特色和设计师风格等多方面表现自身的特点。水体景设计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水体的类型、组台方式、设计观念、方法、技术等多方面的创新,如上海世博会庆典广场的水镜设计就是水体创新的经典案例。

(七)文化性原则

不同地域的水体文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水体景设计应体现各地区特有的文化性,这是水体景设计的最高目标。意境的表现不在于水体景有多大的规模和多豪华的装饰,而取决于设计者的文化修养及其对设计要素的驾驭能力。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对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现代性演绎。

(八)亲水性原则

亲水性是人们观赏、接近和触摸水的一种自然行为。因此,在水景设计中要相应地体现这种行为,减少人与水之间的障碍,缩短两者间的距离,尽可能增加人的参与性。须注意的是,水景的亲水性越好,参与活动的人会越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大。

标签:景观设计 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