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作文

清明节作文(通用15篇)

作文2.42W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作文(通用15篇)

清明节作文1

星期六,这一天是清明节,这一天是我感受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

我们早上出发,来给祖先扫墓,而这清明节的由来就是晋文公为了悼念介之推而来的。这一天下了小雨,奶奶为祖先准备了很多水果,终于,我们起身了,由于下雨,路上很泥泞,当我们来到了墓前,上面有很多杂草,大人们拿起锄头就开始除草,奶奶则摆好食物,而我们干完后,就开始祭拜,我们点燃了蜡烛,跪下来磕头,之后我们就开始烧纸钱,奶奶嘴里说着一些祝福的话语,我们放了鞭炮。我们每个人都在墓前吃了一些东西,表示对长辈的尊重。看上去是热闹的,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凄凉的,我们与亲人阴阳相隔,只能与这种方法寄托我们对亲人的哀思。

小雨淅淅沥沥,仿佛是亲人对我们的回应。奶奶的心是沉重的,因为我知道,奶奶的妈妈,在奶奶不到9岁时去世了,是她一手把其他的弟弟妹妹拉扯大的。奶奶心里思念着自己的母亲,我们的心也是沉重的,我为不曾见面的太爷爷和太奶奶上了柱香,寄托我对他们的哀思。在这一天,所有人的心都是沉重的,亲人去世了,使他们阴阳相隔。每当清明,我们都会吃寒食,不生烟火,这也是清明的习俗之一,这也是对死去亲人的尊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心中默默念着这首诗,默默等待下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作文2

每到四月的清明节,我们家又要忙活起来了。

不必一定要在清明节上坟,前几天也可以,主要是一定要把一大家子的人集齐,整整齐齐的上山山扫墓。

我们一回到家,奶奶就叫去我吃她做的艾饺,艾饺并不是正餐,所以等下并不会拿到山上去。要到山上祭拜祖先的饭菜都是清一色的素菜,它们已经放置到扁盒里等着挑上山去了。筷子、小酒盅、两瓶黄酒、由报纸包着的几根大蜡烛、几捆香会与它们同行。

山离我们并不是很远,忽下忽停的小雨等不到用雨刮器,就到了。墓山就在一个村子边,我们家在村子里有两座坟,所以先去村子里祭拜了。

这两座墓很老了,墓的主人貌似是我爷爷的爷爷和奶奶了(现在成“神仙”了),墓后是房屋的废弃零件,墓两边都是有人住的房子,墓前有一条浅浅的小溪。这里大部分时间都无人管治,坟前坟后早已长出了各种野草,石子路上冒出了野菜,还有一朵一朵渺小而又鲜艳的不知名的小兰花儿,每次让我看好久。

家里的女性长辈不紧不慢地布置着,打开便携小桌子,摆好饭菜、酒盅、筷子,点上蜡烛。有人往坟顶头放黄纸,再打开一瓶黄酒,往墓前各倒一点。接着在萦绕着蜡烛香的墓地前,一个个按照辈分来祭拜,年纪较小的孩子和家长一起祭拜。跟祭神一样祭拜,说一些保平安的话,然后跪倒一个麻袋或大米袋上祭拜,站起来后再祭拜一次,一定不能少拜,要是忘记了,会被长辈叫去补拜的,整个过程不能有一点含糊(毕竟有这么多长辈看在眼里),拜好了就站一边去,等每个人都拜完后,收拾一下,准备上山。清明时节多雨,路上早已泥泞不堪,我们从下往上按照顺序一座一座祭拜过去,再原路返回。

回去后,再吃上几个艾饺,清明节才算落幕。

清明节作文3

四月,几阵暖风。四月,一场凉雨。四月,一番轮回。

清明,似乎放假成了她给我们带来的唯一礼物。于是放假后边温习功课边休整身心。空闲之时,看窗外柳枝摆动,云卷云舒,细雨绸缪,一切都是那样冷清。杜牧诗中的雨纷纷今犹在,可行人却是谈笑风生,哪有半点失去魂魄的样子。清明在这些人眼中只成了一个节日的名词,最多还有点抱怨,仅此而已。

吃完晚餐,我们一家三口便倚椅而息。父亲望着墙上悬挂的钟,陷入了沉思。“明儿就是清明了,我们回去替爷爷扫墓吧”。父亲突然用厚重的声音说,“明天我们一起回去”。母亲抱怨道:“生时不好好待他,死后还假惺惺地对他。我在生前已经照顾好他了,所以……”“别说了!”父亲轻轻嘀咕道。爷爷在父亲想接他到城市的前一周突然在那条泥泞的小路上永远的歇息了,父亲为此懊悔不已。我连忙安慰父亲:”妈就是这样直接莽撞的人,你不要放在心上。”父亲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说。窗外,行人匆匆忙忙地晃过。暮色降至,他们会在明天给已逝的亲人整理墓碑上的树叶吗?或者是在家中深切的怀念他们吗?还是仍在匆忙之中将他们抛到九霄云外。清明本是怀缅一片落叶,是品味一壶清茶,是落下一行热泪,是寄予一番思念。而如今却被这些人白白浪费掉,我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痛。当年介子推忍痛割肉救晋文公,如今你们为一点琐屑的小事就忘祖弃宗。这合情合理吗?

明日,我将顶雨乘车去老家。雨细撒,风微来。踩在那泥泞的小路,闻着雨后的芬芳,听着许嵩的清明雨上,停在被杂草覆盖的石墓前,拭去枯黄的树叶,点燃几支红蜡香,直到微烟袅袅,心底升起一股难喻的淡淡的悲伤,我想那才是清明真正的味道。

清明不是一个单纯的节日,更不是疯狂的假期。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对逝者的敬畏,一种固有的责任。

音乐声逐渐减缓、拉长、压低,直到拉断后一点一点淡出。我只想在某日微风细雨中,走向骑牛牧童手指所指的那片朦胧的杏花村。

清明节作文4

去年清明,我们一家给爷爷扫墓,我静静地坐在车上,一言不发,听着大人们在旁边聊天。

天阴沉沉的,还下着毛毛细雨,仿佛老天爷也在为这个日子伤心欲绝。

我手上抱着一大束鲜花,走在后面。总觉得今天自己不在状态。难道是因为爷爷看到我来了,他自己跑出来了?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爷爷的墓前,看到爷爷的照片,让我回忆起了种种往事。

当时我很小,只有五岁半,我那调皮的性子早就爆发了。

那天我缠着爷爷买这买那,而爷爷总是按着我的要求买东西。我总是不管价钱不管质量乱买。只要我喜欢就必须买,有时爷爷也会跟我讲,但是我才不会听呢。现在爷爷去世了,想听也听不到了。

我深刻地记得我有一个大密码本。那是爷爷捡了一些瓶子卖掉的钱买的,也是我爷爷送的第一份礼物。没过多久,爷爷患了一场大病,使他永远也说不了话。但是爷爷还是很疼爱我,把好吃的都留给我。

就在去年3月15日晚上7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奶奶一个电话打给我,告诉我爷爷快不行了,来见爷爷最后一面。

当时我拿起钱,冲出家门,到马路上叫了一辆出租车。我赶到医院时,姑妈哭着对我说:“游游,走了,都走了。”当时我一愣,看到爷爷的身体上盖上了白布,推了出去。那一幕,就那样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以后每个清明节都给爷爷扫墓。一次也没有落下,一次也没有。

我们走出墓地,天空中的雨依然还在下……

清明节作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提起清明,人们就不由想起了杜牧写的这首诗。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老天爷好像格外眷顾,心情特别好,一改往日的常态,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而我却没有回老家给奶奶祭拜,因为爷爷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再加上一路的颠簸,怕爷爷受不了。爸妈便决定带我和爷爷一起去濮阳烈士陵园扫墓。

带着憧憬的'心情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日月永恒”的石碑和一株株昂首挺立的、象征烈士们永垂不朽革命精神的松柏。沿着松柏的夹道向右走去,一眼就可看见一个高高的大石碑上面刻写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巍然矗立,底座的周围摆满了花圈和鲜花。再往里走,就是陵园墓地,我们一一进行瞻仰,并向他们深情地三鞠躬,把手中的白花送给可敬可佩的英雄们,送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安息吧,先烈们。祖国人民永远怀念您!”

通过这次扫墓,我知道了许多烈士的感人故事。他们有的还不足二十岁,刚刚离开家乡,就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看着他们的事迹,我仿佛看见了他们视死如归,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仿佛听到了烈士们英勇不屈的声音。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烈士们啊,你们那宁死不屈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永远向前。烈士们啊,你们安息吧!我相信每年的今天,都会有很多人来看望你们的!你们的精神将永垂千古、永留人间。

清明节作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感伤的日子。清晨,站在窗口,呆呆地望着窗外。窗外的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大家都是去扫墓的。我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燕子飞南方去了,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人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了。所以,在人生中最值得我们珍惜的就是那些快乐、美好的时光。人不可能永远都长生不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是可以天长地久的。

我的奶奶很早就去世了,我连见都没有见一面就匆匆地走了。听说,她很善良,很美,大家都很喜欢她。所以我也特别想见见她。只可惜,以往的清明节,我并没有如此感伤,只因奶奶的去世,使每年的清明节变得忧伤,凄凉。

奶奶的墓在家乡,由于路途遥远,学习繁忙,所以没有空回去扫墓。抬头仰望天空,远在天边的奶奶是否还安好,不知道她是否想念我们,不知道她的生活是否快乐,我知道,没有子孙在身边,且与我们阴阳两隔,心中不免会产生一丝忧伤。我没有机会去扫墓,也只好在心中静静地祈祷,默默地祝福。我知道,清明扫墓只是一种纪念、怀念逝人的形式,真正从内心发出真挚的祈祷,带着真诚的感情才是怀念逝人的最好方式。

山上的翠绿覆盖着,隐隐约约显出一些墓,人们在墓前痛哭流涕。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也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息,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的选择。

小时候的我,对清明节并不感兴趣,也不知喜怒,在思念和等待中,我渐渐长大了,也明白了,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奶奶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却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作文7

每年4月5日前后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也叫做踏青节,因为那时是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常常出去踏青,有去爬山的,有去赏花的,他们看到了粉红的桃花,白玉似的梨花和盛开的喇叭花……一到假期,人们都欢天喜地地到外面玩,呼吸新鲜的空气。

清明节那天,人们大部分都去扫墓,纪念死去的亲人,还有一些人折断几根柳条,插在门前,留辟邪,还有人去春游,我看见了茁壮成长的小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漫山遍野,不计其数,弄得那么耀眼,真讨人喜爱,互助友爱粉红色的桃花,远远望去,似乎已经成了红云。雪白的梨花像白玉一样晶莹透亮。盛开的喇叭花,仿佛在“滴滴答,滴滴答”吹着欢快的乐曲一棵棵柳树展开自己的“长发”——柳条。微风一吹,“长发”随风摆,好像在说:“清明节来了!”松树的枝干弯弯曲曲的,像一个驼背的老爷爷,静静地站在那里。白杨树高大挺拔,一阵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好像一位老爷爷在“咯咯咯”地笑。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在一个地方,一些人会做一种吃的,叫清明团子,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个人的。介子推曾帮助过晋文王继承王位,晋文王想感谢他,谁知,他躲进了大山里,晋文王怎么找也找不到他的踪影,只好放了火把想把他逼出来,可是,事与愿违,这火烧了三天,可迟迟不见介子推的晋文王只好上山,他这才发现介子推已经被烧死了,晋文王十分伤心,十分后悔,他下了一道命令,在这天不能烧火,只能吃凉食。以后每年这天,晋文公都来看他,有首诗这样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作文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时的场景。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和由来吗?

清明节有一个很奇特的由来呢!清明节的起源,据传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清明节气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我跟清明节还有一段故事呢!

今年,我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扫墓,爷爷、奶奶在路上买了很多的纸钱、清香、假花等等,还带了一把扫帚,我不理解,问他们,他们也是一笑,并没有回答我。我再想问时,妈妈把我拉住,说:“你等会儿看看就知道这些有什么用了。”

妈妈说了这些,就不大和我说话了,我也没有再问了。这些大人们也真是的,老说要我不懂就问,可是,我一问,又都不理我。又过了十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了墓园。奶奶把东西拿下了车,再带着我们来到三个墓碑前。奶奶一边把纸钱分成了四份,又掏出打火机,点着一堆纸钱,火“呼呼”地燃烧起来,火中的纸钱一点点地在破碎,一点点地变成了灰烬。在火中,纸灰不停地在空中飞舞,一片片的碎纸从空中飘落,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我们头上,有的越飞越高,如同要飞到天上去呢!纸钱烧完后,奶奶向墓碑作揖,又用扫帚把灰烬扫在一起,扫成一堆,我这时才明白扫帚的作用了。扫墓扫墓,这就是扫墓啊!我问妈妈:“奶奶还迷信啊?”妈妈说:“那不是迷信,是对祖先的崇拜和恭敬呢!”

是啊,没有祖先,哪有我们。祖先们虽然离去了,但我们之间的亲情联系永远不会消失!永远永远!

回家的路上,天空还飘着细雨,正如千年之前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样。这雨中,有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有美好的回忆!

清明节作文9

人的一生当中会有很多的感动,父母的照耀,老师的教导;今天是4月4号,也就是说今天很多人都忙着去祭拜一些人,因为今天是清明节,我心头也无意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去革命烈士博物馆参观,想着想着,就动起了脚步。

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革命烈士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门口的蔡永祥叔叔的雕像,只见他胸前抱着一根大木头,一脸的坚毅。周老师告诉我们。当年,蔡永祥叔叔是守卫大桥的战士,有一天值勤时发现前方铁轨上横卧着一根大圆木,眼见着火车越来越近,蔡永祥叔叔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抱起大木头往外冲,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一列火车呼啸而来……蔡永祥叔叔就这样牺牲了。接下来就是献白花的时刻了,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蔡永祥叔叔的雕像前献上了一朵我精心制作的小白花。

最后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陈列馆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位烈士是胡连芳和方平。胡连芳:建德乾潭镇仇村人。1996年4月23日中午,塘孔村发生火灾,胡连芳为抢救财产牺牲。方平:1988年6月7日下午,方平听到救命声,跑去一看是同班同学在深潭中,方平不顾一切下水救人,因年小体弱,不幸牺牲,年仅十一岁。

堆积着他们的那些勇敢表现与舍己为人的精神,我心头荡漾着,暗暗对自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最好的自己回报这个社会。

清明节作文10

“又是一年芳草绿”,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

清明节,叫扫墓节,人们都会回老家扫墓、祭拜和踏青;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大家知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呀?关于清明节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重耳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重耳为了自身的安全逃出城外,重耳最后只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大臣。一次重耳饿晕了,大臣里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忠臣,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后给重耳吃,重耳的病好了。后来重耳做了君主,想要介子推来任命封官,介子推不肯来逃进了绵山上。 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做大官,放火烧山让介子推自己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并没有看见介子推出来,进山一看,介子推和他母亲抱着一棵树已死去,后来重耳把绵山改为介山,每年四月五日定为清明节,也因此清明节要寒食禁火。

清明节还有许多风俗,妈妈给我讲了她小时候老家的风俗。每到清明节这天,早上起来人们要折下柳树枝叶插在家门口,这叫“戴柳”,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现在住在城里,这些风俗都不被人们重视了。清明节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这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祭祀爷爷奶奶,我们买了一些祭祀要用的东西,如:纸钱、香、水果、酒.....我们把准备好的酒与水果等祭品摆放在爷爷奶奶的坟前,点燃香,把纸钱烧了,

然后轻轻说道:“爷爷,奶奶,给您们送钱来了,请收好您们的钱啊!”烧了的纸钱像蝴蝶那样飞起来。这时我脑海中现出爷爷慈祥的笑容,眼中的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临走时,我们每人在坟顶上培上几锹土,然后带着轻松和慰藉离开了墓地。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日子里进行扫墓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它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清明节作文11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天文时间: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4月5日中国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清明源于“清明风”。春秋时《国语》中记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汉朝刘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的记载。

古人将一年中的“八风”都起了名字:东风叫明庶风、南风叫景风(亦名凯风),西风叫阊闾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融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

“清明风是一年中的八风之一,是冬至后吹过45天条风和45天景风以后吹来的温暖清新的风。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霏霏、和风拂拂,正是种植庄稼的大好时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所喜欢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清明雨”对植物生长尤为重要,农谚有“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之说。

清明节作文12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在清明节这天,人们带上清明果和纸钱……上山扫墓。

家家户户门上都插上柳树枝,告诉人们清明节到了。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奶奶就会起个大早起菜市场买艾叶,艾叶买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可能是我还小奶奶也懒得理我,就让我在边上看着,她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顿时变成碧绿色的粉团,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也是很讲究的,条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样繁多,制作精细。有豆腐干和韭菜的,有肉包笋的,还有黑芝麻的……面和馅都准备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这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奶奶的手就像魔术师一样,不一会一个个碧绿剔透的清明果就完成了,真是可爱极了,看她包清明果也是一种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艺术品从她们手中飞出。坐在一旁的我也只得咽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奶奶把艾果装到盘子里,我拿了一个来吃,觉得美味极了……

20xx年的清明节马上要到来了,我好期待奶奶做的艾果。

清明节作文13

清明节,我来到郊区叠翠岭,祭扫外婆墓地。

坟岗上到处飘着焚烧纸钱的灰烬,飘着燃放鞭炮后的烟尘,飘着祭祀供品的酒香果味,飘着亲人由衷的哀思。

按照当地习俗,我用镰刀割净了坟头上的杂草丛枝,疏通了避水的沟道,燃了几支香、放了几枚爆竹,往墓碑上浇了些烧酒,然后跪下叩了三个响头。

祭扫完,离开墓地,我向山下走去。走到半山腰,我突然发现,一坐土坟上跪着一个穿旧绿军装的50岁左右的人,我走过去搡了搡他:“快12点了,我们一道回去吧?”他转过身,反问我:“你也上坟?”

“嗯”我答。

“给谁?”他又问。

“外婆。”我说:“你呢?”

“我?”他缄默了一会,望着土坟纳纳的说:“给自己!”

我看着土坟墓碑上那“革命烈士牛大刚之墓”九个黑体大字,有些纳闷地问:“你自己?”

“是的,是给我自己。”那人用极度深沉的语气说:“1979年3月我在南疆自卫还击作战中,因为一心想杀敌立功,独自一人闯进敌窟,在弹近粮绝、中弹昏死的情况下被俘虏了。部队给我的家乡发了‘阵亡通知书’,乡亲父老给立下了这坐空坟,还写下了很好的悼词。后来,在双方第X次战俘交换时,我却又活着回来了……党和政府不嫌弃我,让我复员当了一名人民警察……”

“既然还活着,这坟你不会平掉它?”我更加纳闷。

“不——不——不……”那人象受了极大的污辱,连说了三个“不”字,接着庄重的说:“我要让这座空坟永远保留下去,并且每年的清明节我都要来祭扫一次,现在已经坚持20多年了。每次来到这里,看看这墓碑,默默的读一读这悼词,再自审一番:看看自己有没有玷污这称号、这悼词……”

我也跟着庄重地点了点头。

清明节作文14

每逢清明时节,我的家乡都江堰都会举行盛大的放水仪式。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赶到江边,看勇士们放水,看滔滔江水流入自家田中。

放水节那天,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连蹦带跳地跑向江边,这时江边已经人山人海了,每个人都踮着脚尖,伸长脖子,那眼神中分明有一份激动,有一份焦急,还夹杂着几分感激。

放水仪式开始了,一个穿着古代服装的人开始念李冰父子的祭文,他说的话每句我都听得一知半解,看来,我以后得多学学古文了。

舞蹈表演随着音乐开始了,少女们旋转着、舞蹈着,少年们强壮有力的手臂挥舞着木棒。这舞姿啊,如同鲜花开放在江边,又如同浪花绽放于江中。他们跳着,唱着,笑着,跳得多欢啊!唱得多美啊!笑得多甜啊!这表演里何不蕴含着成都人现在的幸福呢?全场人都定住了,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但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很欣慰。歌声夹杂着笑声在都江堰上空徘徊,是我听过最美妙的音乐。

随后,勇士们趟入急流中,在冰水中一刀一刀地砍开杩槎,勇士们在统一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拼命干活。你知道吗?在人们看似简单的工作中,却存在着极大的难度,都江堰的水在夏天最热时仅4℃—6℃,而且江水随时可能卷走任何一个人,可是勇士们却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他们忍住寒冷,咬紧牙关,似乎一切困难在他们眼里都算不上什么。

终于,杩槎被拆除,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灌溉成都千里农田,这水是生命之水,更是成都人的希望之水,幸福之水。

我相信,放水节在都江堰会一直流传下去,我们会永远记住为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李冰父子,时刻不忘帮助过我们的人。

清明节作文15

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习俗,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非议。

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清明扫墓名堂越来越多,风气也越扫越浊,使得扫墓变了“味”。扩坟、烧纸、放鞭炮,传统的祭奠仪式背后是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伦理观,有着强大的文化基础。想清明节时烧“纸钱”送给祖宗花,只能说是一种心愿、一种企盼,留下的除烟熏火燎、垃圾遍地的环境污染之外;雾霾让更多人看到鞭炮的另一面;耕地减少推动着丧葬方式的变革……如今时代不同了,不妨采用文明、低碳、环保的方式来扫墓。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候。清明祭祀的本义在于表达对亲人的感念与尊敬。形式可以不同,内涵却是不变。有的人家,近的干脆步行,远的骑个自行车,带上一束鲜花,献给故人;有的人家借培土之机,在坟地旁种下一棵或几棵树;有的人“微博祭祀”、“时空邮箱”等,清新自然的祭祀,符合时代新趋势,也契合社会新要求。只要缅怀先人、尊老孝亲的真心真情在,鲜花可代替纸钱、音乐可代替鞭炮、网络遥拜可代替舟车劳顿。这样既庄重节俭,又绿化了环境。清明节更可收获环境之“清”、心灵之“明”,享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清明节变得“清明”了,何乐而不为?

标签:清明节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