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作文

【精品】古诗作文锦集10篇

作文9.76K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古诗作文锦集10篇

古诗作文 篇1

今天,风和日丽,我们几个人一起去仙岩游玩。这是因为仙岩素有“九狮一象之奇,五潭二井之秀”的美誉,诗人朱自清也以一篇醉人的《梅雨潭的绿》使仙岩名声大振,所以我们慕名而来,来探个究竟。

刚进仙岩景区,就看到圣寿禅寺门匾上有朱熹亲笔书写的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开天气象。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很快就到了梅雨潭。水顺着有棱角的山石飞泻而下,流到梅雨潭里。远望,飞洒的水花如白梅纷纷落下,这大概就是梅雨潭之所以闻名的原因吧。梅雨潭水出奇的绿,既像花草树木密铺的倒影,又像被染料染了似的,仿佛天融了一块在里面。水不但很绿,而且还很清澈,可以看清潭底的沙石。

我最欣赏的就属雷响潭了。顾名思义,是因为飞泻下来的流水“打”在潭中,如雷声轰鸣。我们在那里扔石头,玩打水漂,心里非常高兴。我第一次感受到雷响潭的壮观。潭的四周都是陡峭的石壁和奇形怪状的岩层。流水好像一条白练从织布机上泻下。我们久久地站着,听着隆隆作响的声音,任凭凉爽的水丝随风扑在脸庞。虽然是秋天,但感觉到春风拂面。此时的我们已完全陶醉了。真可谓“飞瀑半空晴亦雨,雷潭终古秋如春”!

除了这两个景点外,还有龙须潭、轩辕池、伏虎洞等人文传说、自然风光。仙岩有这么丰富的历史底蕴,难怪唐代姚揆所言:“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

古诗作文 篇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天清晨,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去上学,却听见一个孩子在背古诗。一看,原来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同座的人都轻声赞许:“那么小的孩子就能背古诗,真厉害啊!”

我看着那个孩子,穿着衬衫,手里拿着半个面包在那儿吃。他的妈妈在教他背古诗。“来,我说一句,你念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孩子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嗯,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好,再连起来背一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个孩子打了一个嗝。他妈妈说:“吃饱了吗?不想吃的话,就扔掉好了。”说完顺手把吃剩的面包丢进了车厢的垃圾筒。

“再来背一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粒粒……”“粒粒皆辛苦呀,连这你都不知道,意思是说每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应该珍惜,不能浪费。”这时整个车厢都安静下来,只听见那个妈妈训斥那个七岁的孩子的声音,可能这时那个妈妈感觉到车厢里的异样,停了下来,突然她瞥了见了垃圾箱里的半个面包,把头给低了下去,很快就下车了。

这位母亲自己不遵守社会公德,却教育自己的儿女应该怎样做。为了一下一代的成长,当母亲的,请你赶快清醒过来吧!

古诗作文 篇3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它让我在书海中不断地遨游。虽说名著各有个的优点,各有个的方法,但最让我惊目称奇的却是《古诗七十首》这本书。

当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时,我就开始背《古诗七十首》,我那时还小,不懂事,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只知道就是背、背、背!而现在,我已经长大了,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用它们来鼓励我,激励我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这首诗中所说的手指和琴缺一不可,只有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弹奏出高山流水般的曲子。他和我们人一样,比如说一个班级,只有这个班的每一分子,每一员都团结起来,才能让这个班级变得更完整,成为一个大“家庭”。当然,其中也包括我,我也要为这个“大家庭”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一个团体,少了谁都不行!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是啊,连这只有每天默默扎根在泥土里的小草,都能在严寒相逼,野火摧残下仍然能够这么顽强地生长,生机勃勃,一派生机。我也需要有这种顽强的精神和不屈的信念,每当遇到什么困难时,我都会想到这风吹雨打,烈日炎炎下仍然能够如此顽强生长的小草。因为我觉得我不能输给小草,我要超过小草,比小草更坚强地活下去!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的。

不光只有植物是这样,人也是一样。你可以在你的“舞台”上尽情地施展你的才华,没有任何人会去阻拦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告诉自己:加油吧,一定要登到最顶峰,看看其它的山有多么小。我一定要超过别人,因为有《古诗七十首》陪伴着我!它是教育人最好的一本书!

古诗作文 篇4

如果有人问我:你爱古诗吗?那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爱!我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古诗。在我的生活中,古诗,就如同我的一位良师益友。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这位“老师”就会挺身而出,为我们指点迷津。…

古诗词是中国古人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后人追溯远古,探索文明礼仪的桥梁。古诗词中蕴含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才华,因此,我酷爱古诗词,爱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大约从三四岁开始,我就已经接触到了古诗。爸爸妈妈每天都念古诗文给我听,“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这样不厌其烦的念给我听,久而久之,我也全都记了下来。

渐渐的,我发现,光背古诗文还不能满足我的欲望,我开始更加深刻的去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去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刘禹锡的诗,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烈,语言通俗清晰,被世人称为“诗豪”。 李白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我喜欢古诗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合辙押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但有的古诗文中的字词和现代字词的释义不一样:例如,《清平乐.村居》这次首词中的最后一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亡’字,现在应该读(wán g),而在古诗文中,它却读(wú),这样就会很容易读错,因此,我们要更加透彻的理解古诗词,要做到:

1.结合注释和创作背景,来透彻的理解一首诗的含义,想清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了解诗人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生活来理解诗,看看这首诗的创作环境是怎样的',读懂诗人在写诗时的心情如何。

3.善于发现诗中做能表现事物精神,诗人情怀最强的词句,体会它在表达上的好处和作用。

4.结合诗意,模拟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和感受。 古诗,是绚丽的,是梦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令人无限遐想……

生活因古诗而精彩!

古诗作文 篇5

开学了,各种整人招数一一涌现,“古诗骂人法”也是其中之一。当然,这次古诗风暴,也是由我掀起的。

先说说上次古诗风暴。上次古诗风暴在上学期期末考试,我在期末考试“诗意”最丰富,写完试卷没事干,就来编首古诗骂人。先想起那首“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便改编成“洛阳亲友如相问,XX原来如此笨”。那人一听,气得七窍冒烟,我更得意了,又编了一首“XX笨猪在发癫,一行白鹭上青天”,那人顿时怒气冲天,我又来了一首:“日出江花红胜火,XX变成火龙果”……结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试,我语文只拿了八十七分。

再说说这次古诗风暴。这次风暴是数学科代表在骂副班长,我无意间插嘴:“慈母手中线,笨蛋欧阳晏。”(数学科代表,名乃欧阳晏也)欧阳晏也生气了。副班长则叫我在露一手。我顺水推舟,又来了个“等闲识得东风面,笨蛋就是欧阳晏”副班长得意洋洋地扮鬼脸。而这时,我又以牙还牙,骂回副班长:“生当作人杰,笨蛋是俊杰”。欧阳晏拍手叫好。而俊杰——无话可说,无懈可击!我洋洋自得。从此之后,我这个“诗人”在全班可出了名,随便一个人就能编出一首诗来。

现在,很多个同学都找我“量身定做”古诗。而我的古诗,只会骂人,不会说别人聪明。目前为止,几乎全班49个同学都被我骂过。

要编古诗可是有秘诀的哦!要想编出好故事,读起来像顺口溜一样的绝妙古诗,就得靠这个秘诀。至于这个秘诀是什么,呵呵——鬼才知道,要是告诉你就不叫秘诀了!

趁在老师没发现和中段检测之际,要趁早“收摊”了,要不然可不妙了!

古诗作文 篇6

说到诗,与我而言,有喜欢的,也有无感的。我认为诗和人之间,是有共鸣一说的,爱诗的人,必定是与某个诗人,或者某个派别的诗有共鸣的。而我,在看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后,深陷其中。

这句诗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

父母的养育之恩已经不必再说,但是,作为父母,言传身教把孩子带大,除了养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怎么做人。一个孩子,在离开父母之后,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不是应该感谢自己的父母吗?等意识到要供养父母时,双亲都不在人世,这是多大的悲哀?

都说人不能忘本,这个本不在于别的,而在于自己的父母,我已经无法数清我的父母在我十几年的岁月中为我做过多少事情了,那那些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人呢,就算孩子再大,依旧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依旧会爱着他们,依旧会做什么事情都为孩子着想,父母不就是这样的存在吗?

而作为孩子的人呢?为什么要等到“亲不待”了才“子欲养”呢?这句诗承载了多少孩子的后悔,更可怕的是这份后悔后面,父母的心酸和无奈。中国有一句谚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在以前,是因为那时候的习俗,但是现在呢?不也有很多人是这样吗?当我们在指责那些打掉女儿的父母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作为父母,是多怕自己养大的“甜白菜”被“猪拱了”啊。

其实,作为孩子,作为一个人,父母和孩子,莫过于最重要的存在,我们总不能等父母不在了才开始后悔吧?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而父母的父母或许已经不在了,他们把情感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我们应该给他们回应。子欲养,而亲不待,孩子要赡养父母了,可是父母已经不能等待了,无尽的悲哀。

想那孔子遇见的哭者,他心底的自责和后悔一定似翻江倒海一般席卷,毫无退路。虽然父母希望孩子有前途,但是在有前途的路上,我们可不可以,把父母一起带上?像父母对小时候的你一样对待他们?不管生活有多艰苦,他们都希望孩子可以在他们身边,那是精神上的“养”。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

比子欲养,而亲不在不待世之为实。

古诗作文 篇7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天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山上开着一大片五光十色的鲜花,有红的、白的、暗红的好像给大山穿上了一件件彩色外衣,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小溪稀里哗啦,好像在说:小鱼!小虾,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别再睡懒觉啦!醒醒吧!”

温暖的春风,吹来了小鸟,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吹绿了小草,小草探出头来;吹来了大雁,大雁在欢迎大家的回来。

春天,到处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景象!

古诗作文 篇8

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

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翻译;天上奏出的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愉快了。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天然)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推敲,严谨)

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分享,研讨。翻译: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

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翻译: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古诗作文 篇9

清明节这天雨纷纷,人们去了墓地,给人们已经去世的亲人、朋友扫墓,哭得惊天动地。扫完墓之后,路上的行人像断了魂似的,似乎在想:如果人能有第二次重生的话,我一定要加倍照顾他们。我询问人家哪里有酒馆,想借酒消愁。一位牧童用手指遥远地指向了杏花村。

我走进了杏花村,找到了一家最好的酒馆,去喝酒,发现那里有许许多多的人。同样也是借酒消愁,我赶紧喝完了酒,又很快的回了家,躺在床上,渐渐地回到了梦乡里。

古诗作文 篇10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是一个亡国之君,我对不起大唐!”李煜这样想着,自己罪孽的历史又涌上心头。由于自己的昏庸无道,使有着几百年辉煌历史的唐朝盛世断送在自己手里。由于贪生怕死,自己投降了宋朝,成为世人的笑柄。而今,虽然能够苟活于世,但自己的良心却受到了极大的谴责。此时,李煜心底泛起了一种莫名的哀伤。

远处,一声凄厉的鸦鸣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李煜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每一层台阶,来到了西楼。此时已经是秋天,而李煜仍然穿着一件薄薄的衣衫。他的目光里,充满着向往与悔恨——望向长安。头上的月亮像一把镰刀,又细又长,发出清冷的光,照的人不觉寒气透骨。李煜不由得打了个冷颤,一回头,看到院子中一棵梧桐树,树叶已经泛黄,有的正随风飘落,在空中飞舞,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美丽极了,但是却被锁在这深墙大院之中,忍受着孤独的折磨,对自己的美丽,也只能孤芳自赏,何其悲哉?回头想想,自己的处境不也是这样的吗?被锁在宋朝这个“金笼子”里,欲出不得,是怎样的一种苦,怎样的一种痛啊?!

李煜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目光又望向长安,悠悠的乡愁,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但,家在哪里?国在哪里?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一切都是一场梦,一场被自己亲手打破的美梦!李煜靠在栏杆上,呆呆的看着,就这样看着,周围的一切都很平静,然而,他的心里早已波澜起伏!对自己的痛恨,对国民的愧疚,对故乡的怀念,紧紧地揪住了他的心。他忘不掉,也不想忘掉,即使那一双双充满怨恨的眼睛让他心惊胆战,让他万分痛苦,他仍然选择了记住,因为那一段充满血腥,充满污秽的肮脏往事正是激励他改过自新的最大的动力!由于那触景而生的思国之情,他立志要重新做人,然而,他并不知道,上天并没有给他机会。

那声鸦啼,否定了他的一切。李煜的身影,亦在那声鸦啼中,变得越来越远。

标签:锦集 古诗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