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作文

古诗作文锦集5篇

作文3.18W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作文锦集5篇

古诗作文 篇1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许许多多的诗篇又再次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即使时光流逝千年,可是诗的那份醇美,那份馨香,那份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却可以穿越,让现代人趋之若鹜,久久痴迷……

  “绘美景”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让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一幕:灿烂的夏日阳光撒在一树树的梅子上,让梅子更显金黄,闪闪发光如耀眼的玛瑙。杏子长得肥肥胖胖的,荞麦花呈现出雪白,而油菜花却稀稀落落。朴实的农村生活使我感到美好,让我不禁沉醉在这美景中,更沉浸在诗所传递出来的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中,我能想象他们丰收时的喜悦与满足。

  “描意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隐隐约约,我闻到了荷花幽幽的清香。朦朦胧胧,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片池塘,池塘上面布满莲叶,一朵刚刚开出的荷花正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让人流连忘返。我感觉到自己的心也跟着在无限地扩大,世界在无限地延伸。我仿佛要同那满池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一起自由地绽放开来了。这独特的意境,让人心胸开阔,浮想联翩。

  “显傲骨”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是单纯地描写梅花吗?不,这首诗是借物喻人,是诗人在借梅自喻呢!这里的梅花是由淡墨画成,外表并不艳丽,但幽香飘逸的内在气质却跃然纸上。墨梅蕴含着诗人的情怀,展现了诗人不同流合污,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梅之傲骨,正是诗人的傲骨,这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悟,去传承。

伟大的诗篇,时时在更新,在丰富,在进化,永远倔强地流动着,一刻也不静止。“旧酒装新瓶”,《中国诗词大会》赋予了中华古诗词在新时代里的新魅力,激发了我们多读多背多领略古诗词的热情……

古诗作文 篇2

今日,我去郊外观赏美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风景宜人的了庐山。山上到处都是云海,有时,云雾冉冉上升,将整个庐山淹没在茫茫云海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瀑布云”的情景,有时它像涓涓细流,流入幽谷,有时又似奔腾的江河,汹涌澎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不光只是云海,庐山瀑布也是“名人”,从山上汇集而来的泉水,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全长近百米,从高高的山头凌空而下,宛如一幅水帘悬挂在空中。

我继续向前,穿梭在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中,那些高山好像会“变脸”,横着看是壮观的山岭,而侧着看却成了雄伟的山峰。当你身处这景色秀丽的庐山之中,无论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望,所见景象完全不同,好像看见了一个个“变脸大王”,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又变成了那样。

“哇!哇!”仙人洞、三叠泉、白鹿洞、天池……这些壮观的景象让人的眼睛应接不暇,让人赞叹不已,美中不足的是我根本弄不清“庐先生”的真面目,是“如花似玉”?还是“英俊潇洒”?我置身于庐山之中,却猜不透也摸不到它的样子,可真是当局者迷呀!

这次庐山之旅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奇妙之旅,突然我诗兴大发,

拿出随身携带的刻刀在石壁上刻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取名“题西林壁”。

古诗作文 篇3

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为其倾倒。李白的浪漫、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马致远的思乡情怀……多少诗人,多少词人,多少作曲家,闻名或隐逸,富足或落魄,都为古诗词的发展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让我沉醉其中。古诗词中的一些词句,可以让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少的送别词仍让人记亿犹新,王勃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义,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两地友情也不会改变,描写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丑恶。还有那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又描写了为友人饯行时因即将分别心情不快而与友人畅饮,隐含着朋友离别的思念与无奈。

同送别诗一般,诗人也喜欢以乡愁为主题,

李白的《静夜思》即写了景又写了思,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老树上缠着枯萎的藤蔓,黄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行走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写尽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与无奈和浓浓的乡愁,让人不由得融进诗中那个荒凉萧瑟,令人心中觉得凄凉的场景,在外游子,哪有不思乡者?思乡的诗词,随口都可以吟诵出来。还有亲情和团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我最熟知的诗词。这首词传诵至今,中秋佳节,无法归家与亲人团聚的人都会想起它,可见它流传之广。

送别、思乡、团圆,围绕这它们的古诗词都带着那么一丝淡淡忧愁,却又包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江山美景几多爱,在景色的`描写上,也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用一个"肥"字突出了绿叶的饱满,开创了诗词中的先河。烟雨迷蒙的江南,楼台、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令人身临其境。泰山的高大雄伟,险峻绮丽,在杜甫表达自己志向的同时被展现出来。江山美景、在古人笔下是如此多娇!

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启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旧总会交替,新事物总将取代旧事物,一昧守旧,是无法得到成功。这些句子被传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义需要像品茶般细细品味。

世上优秀的古诗词灿若繁星 ,星罗布,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作文 篇4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它让我在书海中不断地遨游。虽说名著各有个的优点,各有个的方法,但最让我惊目称奇的却是《古诗七十首》这本书。

当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时,我就开始背《古诗七十首》,我那时还小,不懂事,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只知道就是背、背、背!而现在,我已经长大了,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用它们来鼓励我,激励我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这首诗中所说的手指和琴缺一不可,只有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弹奏出高山流水般的曲子。他和我们人一样,比如说一个班级,只有这个班的每一分子,每一员都团结起来,才能让这个班级变得更完整,成为一个大“家庭”。当然,其中也包括我,我也要为这个“大家庭”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一个团体,少了谁都不行!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是啊,连这只有每天默默扎根在泥土里的小草,都能在严寒相逼,野火摧残下仍然能够这么顽强地生长,生机勃勃,一派生机。我也需要有这种顽强的精神和不屈的信念,每当遇到什么困难时,我都会想到这风吹雨打,烈日炎炎下仍然能够如此顽强生长的小草。因为我觉得我不能输给小草,我要超过小草,比小草更坚强地活下去!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的。

不光只有植物是这样,人也是一样。你可以在你的“舞台”上尽情地施展你的才华,没有任何人会去阻拦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告诉自己:加油吧,一定要登到最顶峰,看看其它的山有多么小。我一定要超过别人,因为有《古诗七十首》陪伴着我!它是教育人最好的一本书!

古诗作文 篇5

妈妈给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在春天里寻找古诗。我很纳闷,这要怎么找啊?妈妈笑笑说:“等你见到春天就知道了。”

上学路上,妈妈指着路边的柳树问我:“有没有想到什么?”我看着已经冒出嫩芽的柳树想了又想,灵机一动,这不正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吗?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意思。

接下来的几天,我又找到好多古诗。看到一丛金灿灿的油菜花,我想到“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那探出栅栏的一树桃花不正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树红杏出墙来”吗?在洛浦公园,看到天上的风筝,我想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看到水中嬉戏的小鸭子,我想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看到那一片片灿烂的桃花、樱花、杏花,我想到“枫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在绵绵春雨中,我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原来古诗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我圆满地完成了妈妈交给我的任务。

标签:锦集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