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作文

【精选】点评作文合集8篇

作文1.24W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点评作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点评作文合集8篇

点评作文 篇1

【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分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翻 案

自从有了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说法之后,社会上的翻案事件便多了起来,不久前,周扒皮便找到胡说法庭,声泪俱下地倾诉了近段时间以来所遭遇的精神痛苦,并提起了民事诉讼。由于其为精典案例,现特将其判决书公布于众。

胡说法庭翻案判决书

周扒皮同志:

本庭经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本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原则精神传达,现在作出如下判决:

周扒皮,现年四十有七,秃顶背驼,出身于地主家庭。有一年,贫民出身的高玉宝,根自己的所谓亲身经历写出《血泪控诉周扒皮》一书,对周扒皮进行指责,言辞甚为激烈过分,现特此声明,周扒皮虽为地主,但热爱劳动,热爱音乐,是一个当代人人都应当学习的好榜样。现鉴于周扒皮的名声由于高玉宝的造次无理,已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本庭针对周扒皮强烈要求改名为周送皮的请求,经民事庭再三研究讨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同意其更名但不改姓。

周同志虽然生为地主,但仍然时时不忘练习歌喉,于半夜三更起床在鸡圈里演练高深莫测的原声唱法,其行为本已感人泪下,令人敬佩,而关健还在于他乐于身先士卒,以此引领别的鸡也一起引亢高歌,呼唤黎明到来,唤醒熟睡中的人们早起下田劳动,锻炼身体,这一切都说明了周同志不但是一个热爱的劳动的人,更表明他是一个乐于为他人作想的人,值得发扬光大,高中生优秀作文《翻案作文》。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同志,却惹来一些人的嫉妒,真是令人倍感遗憾与痛心。

对于《血泪控诉周扒皮》一书中所写的什么作为地主的你,剥削压迫长工,榨取金钱,为了钱什么都敢干一说,本庭认为不成立。理由如下:首先,你作为一个地主,肩负着积累资本、创造财富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你如此做,仍是为国为民的大义之举,公私互利;其次,至于说你剥削长工,本庭则认为更是不成立,因为你替政府当前解决起来最棘手的下岗失业问题分忧解难,安置了为数不少的下岗工人,为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上两点是你表现出的一大亮点,本庭将予以张榜表扬,甚至可以推荐你参加“五?一”劳动奖章的评比。

另外,那可恶的书中还把你与《白毛女》中的万恶的黄世仁相提并论,说你与他如出一辙,此说更是荒唐透顶,人家黄世仁对喜儿心怀不轨,有男女问题,逼死了杨伯劳,他数罪并罚可判死罪,而你却一心一意只为大家,不顾小家,凡事都想着他人,勤劳肯干,老实厚道,做了好事从不声张,这诸多优点在你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如今社会上,像你这样的活雷锋似的人,恐怕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因此,本庭不但为你昭雪正名,还将授予你荣誉市民称颂号,证书随后寄到。所以,本庭希望你不但要将原声唱法发扬光大,更要向全球推广你的先进的管理技术,以便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富裕,早日奔小康。

最后,本庭庄严承诺:考虑到高玉宝对你犯有污辱罪,现责令其:首先登报道歉认错,其次赔偿你的精神损失费,然后将书中的一个些细节进行修改,建议修改为:天刚蒙蒙亮,当你在鸡圈内忘我的练习原声唱法的时候,众民工翻身起床冲进鸡圈,拉住你的手,激动地说:“你真是当代的活雷锋啊!”

特此批准,即日生效

理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法官:乱扯先生

········ 法庭:胡说法庭

········ 某年某月某日

简评:

本文是99年高考学生作文,得分59分。本文最大的优点是构思新颖,想像丰富,语言,幽默讽刺性强,文笔轻快,在考场上写出这样文章实属难能可贵。虽然格式是以前几届学生写过,但该生显然掌握比较熟练。单从写作角度讲,确实是一篇优秀文章。当然不可的是,有的老师看了这类文章不一定喜欢,因为内容有些不严肃,但瑕不掩瑜。能得59分的高分,阅卷老师的眼光,确实值得敬佩。

点评作文 篇2

人生,总免不了会失败,失败过的人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让自己表于后世。

——题记

闲庭信步,江上已弥漫着漫天的白雾,周围也在这白雾横江,水光接天的烟雾中似隐似现。这让我想起了张继在落第后的那首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在考试中失败,怀着这失败的心情,面对江上的此情此景,诵出一个落第者的心声,让我们知道曾经的曾经有一个张继存在过。

从古到今,中国有过多少个像张继一样的人,想运用所学知识在官场上闯荡一番,然而死板的科举制度并没有让这些人如愿以偿,只是落第而归,带着满是惆怅的心,踏上返乡的路,只能默默地生活在那些穷乡僻壤。默默的生活,并没有泯灭他们心中的梦想,唯今之计,就是让自己的表于后世。归有光八次落第,才有了风移影动而庭阶寂寂的《项脊轩志》;蒲松龄一生坎坷,想以功名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好一些,然而他并没有实现这一理想,正因为无数次的科举失败,才让他尝尽人间的辛酸,也才有了充满妖神鬼怪的《聊斋志异》;吴敬梓一生也想展自己才华于仕途,然而落第的他也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归田野,才有了

传唱千古的《儒林外史》。

落第者如此,而先有一番成就,后又淡出官场的又何尝不是如此?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所为作也。

落第者如此,得意于官场后又失意于官场的亦如此。他们将其自身的灵感倾泻在那泛黄的纸上,黑黑的字迹,让后人记住了他们。

然而那些成功者呢,个个是科举状元,个个身居高位,终日享尽荣华富贵,又有谁能记得他们?像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王云锦等,又有谁会知道,他们可都是清朝的科举状元。

失败,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失败过后,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将自己的想法、灵感付诸笔端,有感而发,在那泛黄的纸页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让历史记住你的足迹。夜已深沉,南山寺的钟声传入耳边,余音不散。江上弥漫的白雾在晃影中移动,那是渔船,也许,那就是千年之后的张继。

听,又一曲《枫桥夜泊》在奏起。

看,又一个流芳千古的落第文人在诞生。

点评:

面对这次作文考试的材料,作者直接想到科举考试中的落第者张继,并且题目就直接利用张继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让读者一看就有一种切合材料的感觉。从内容来看,举例较丰富,有归有光、蒲松龄、吴敬梓,并且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特别是的结尾,留给读者无尽的思索和遐想。

不足之处,我认为作者在第4段中引用的这一段话,与的中心不太相符,所举的这些人既没参加科举考试,更不是落第者,他们是先成名以后再淡出官场的,这是其一,其二是作者联系实际的能力有点欠缺,现实意义还不够。(方彬彬)

点评作文 篇3

今年山东省高考的作文题目如下: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 ,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 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点评山东省高考作文题。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我是山东人,点评一下。

总的来说,这个作文题目叫我感觉失望,且感觉漏洞百出。

首先,作文是几年不变的话题作文。这种形式,已经沿用了好几年,无论是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作文写作的教学角度看,其影响之坏已经到了叫人觉得很无奈的时候了。而作为对学生、对教师、对教学双方有直接影响和引导作用的高考作文,几年来,竟然没有什么大变化,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叫人遗憾的事情。从今年各地自主命题的情况来看,很多的作文给人耳目一心的感觉,但山东的作为依据形式老套,不能不叫人感觉非常失望。

其次,作文题目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瑕疵,给人感觉是作文题目本身是在胡编乱造,出题者竟然如此,那怎么能让学生不胡编乱造呢,其后果可想而知。

来分析一下,看看这个题目本身的不合理之处:“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 ,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笔者不明白,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什么?他们不属于一个行当,分工不一样,有什么可以竞争的?更重要的一点,给皇帝修建宫殿,两个匠人是否该怀有私心,是否敢打自己的小算盘?更不可理解的是小木匠在受到了木匠的责怪以后,竟然敢于把木匠的尺子弄短,使木柱短一截儿,如此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小木匠难道不要命了?他有几个脑袋敢用来开玩笑?更不可理解的是,石匠竟然违背了原则,私下里配合木匠作弊,那工程的监督部门做什么去了?怎么给皇帝修建宫殿,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随意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材料本身就是虚假的,点评山东省高考作文题。材料本身的虚假,会给考生这样的一个潜在的影响,就是:高考不过就是糊弄糊弄,就像那个木匠和石匠联合起来糊弄皇帝一样。因此,学生也就会受此影响瞎编造一气。这都是出题者惹得祸。假如能在材料的真实性上下点工夫,何至于出现这样的错误的导向?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例子,有那么丰富的材料不使用,却非要去历史的沉垢里翻检,真不知道出题者何以如此的愚昧。

第三,从主题上来看,这个材料是想表达这样的一个意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合作就能给双方带来好处。但正像前文所说的,由于这是建立在一个违背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命题,因此,并不一定必然得出“双赢的智慧”这样一个话题。假如“双赢”必须以牺牲原则为代价,以违背科学为代价,那还是赢吗?智慧又从何而来?

作文写作,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把一种观念强加给写作者的做法,是一种僵硬的教育形式,对于写作者本身来说,也是痛苦的事情,他会因为思想的被束缚和限制而感到局促,话题作文应该具有更广泛的开放性,而像山东的考题不仅给了个错误的前提,还硬给考生一个牵强的结论,如此的作文题目,怎不叫人失望呢?

点评作文 篇4

我知道,再华丽的语言也不能诠释爷爷奶奶对我的爱,这爱虽点点滴滴,却无处不在。

记得去年冬季的一个傍晚,刮着大风,很冷。我在学校踢完球,感到又累又饿,由于穿的衣服单薄,寒风很快就把我的体温抽光了。正不知怎样走回家的时候,一抬头,爷爷奶奶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外。

爷爷奶奶又来接我了,而且是在刺骨的寒风中来接我。爷爷见到我立马走过来,脱下他的羽绒服要披到我身上:“快穿上,你刚出过汗,千万不能着凉。”

我看到爷爷的脸被冻得青紫,眼镜上满是雾气,连忙把羽绒服推给他:“爷爷,您岁数大了,不禁冻,还是您穿吧。”

“好孙子,爷爷身体棒,没事。”他不由分说,硬把羽绒服披到我身上。我只好把羽绒服穿好,顿时觉得风不硬了,天不冷了,全身上下都暖融融了。

“晗晗,一定饿了吧?”奶奶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小食品袋,她的手冻得不听使唤,好不容易才解开封口,一股香味立刻扑鼻而来,啊,原来是几个热腾腾的肉包子!奶奶把还在冒着热气的包子递给我,我立刻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爷爷奶奶家离学校非常远,爷爷骑摩托车带着奶奶,要一个多小时才能驶到。这么远的路,这么冷的天,包子为什么还这么热?还用问吗,寒风中,奶奶把那个装着包子的食品袋一直揣在怀里捂着。

我的身子不再寒冷,肚子不再饥肠辘辘,我尽情地享受着他们的疼爱。我有好多话想对他们说,可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我知道,再华丽的语言也不能诠释爷爷奶奶对我的爱,我只有把他们给我的爱深深地记在心里。

这件事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每每想起时,总会感到有股暖流从心里流过。望着一天天苍老的爷爷奶奶,我有一句最最重要的话想对他俩说,你们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硬硬朗朗地多活个二十年三十年,一定要等到你们的孙子长大,等到孙子有能力回报你们的那一天!

【点评】

《隔辈情更浓》只写了一个片段。卢诏晗描述的这个片段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有两个细节:一个是寒风中爷爷把他的羽绒服给孙子御寒,一个是奶奶把为孙子买的包子揣在怀里捂着。

如果说情节(即事件发生的经过)是故事的骨骼,那么,细节就是故事的血肉。生活告诉我们,没有肉的骨头,谁也不爱吃。写作也一样,没有感人的细节描写,故事是不会有感染力的。生活中感人的细节,多如羽毛。一定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

本文使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请看开头,“我知道,再华丽的语言也不能诠释爷爷奶奶对我的爱”。这句话在文中又一次出现,“因为我知道,再华丽的语言也不能诠释爷爷奶奶对我的爱”。同样的句子重复出现,不但能起到强调的作用,而且行文当中还能给人一种回旋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结尾,作者没有一般化地表白爷爷奶奶如何可亲可敬,也没有说大话空话表决心,而是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硬硬朗朗地多活个二十年三十年”。为什么要爷爷奶奶长寿呢,因为:“一定要等到你们的孙子长大,等到孙子有能力回报你们的那一天!”这是多么感人至深而又多么实实在在的心愿!

点评作文 篇5

吃东西时,会小心翼翼地吃,习惯小心翼翼地夹起菜,再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不会吃地满嘴流油,也不会弄得像个花猫,更不会像贫民窟里出来的难民那样狼吞虎咽惹人笑话,甚至很少会在饭桌上当着大家的面呛得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流的尴尬场面。遇到油腻的菜,即使再好吃,我也会狠下心来拒绝吃,再也不会吃的撑得肚子发胀然后再大叫几声冲向厕所。以前的我就是这样,吃东西没节制,常常拉肚子拉到虚脱,因此我明明吃得很多,却还被说成营养不良。而现在,有了美的潜意识存在,再也不会暴饮暴食了。我知道了,我变了,因为我长大了。

被人不给我玩具时,就不玩,没什么大不了。再也不会为了一丁点儿小事而斤斤计较直到“大打出手”甩给对方一副“我才不稀罕”的臭面孔,甚至好几天不说话或者找个机会“公报私仇”,一副不服输的幼稚样子。现在的我,不会了,再也不会了。我知道,我变了,因为我长大了。

早上梳头时,习惯了扎一个简单的马尾辫,既省时间,有看起来很有精神,而且再也不会为了研究哪个发型好看而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再也不会梳很多种花样了,不是不会,而是不愿意,不愿意在校园里标新立异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就这样挺好,梳着大众发型,创者大众衣服,摆着大众脸色,静静潜藏在人群中,享受着被人忽视的自由,即使自己明明存在,再也不会像小时候费尽心思梦想着受人关注了。我知道,我长大了。

不知不觉爱上了记日记,尽管我以前对记日记的反感何其多,但没想到的是也会由爱生恨。我想,这应该就是言情小说里两个互相讨厌的人为什么最终能走到一起的原因吧:很,也可以过渡到爱。喜欢自己偷偷想事情的感觉,喜欢在心里藏着心事的满足,喜欢在日记里记下自己的心情,喜欢望着窗口冲天空掠过的大雁微笑,喜欢去期待一份真挚的情感……是的,我承认我变了,因为,我长大了。

名师点评:

感受不深刻,语言欠流畅

渐渐对尝试新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怎么也装不完的好奇。路过超市时,竟会去买我以前碰都不碰的茶叶喝;经过残疾人身旁时,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郑重地从口袋里掏出乱七八糟的人民币,快速地理理再轻轻地放在他的盒子里然后脸颊通红地飞快跑开。如果没有钱,我也会不好意思。记得有一次和朋友逛街时,看到前面有一个残疾人,于是我连忙把遮阳伞往下压,背对着那个残疾人神色慌张地走开。事后,朋友问我,有这么怕残疾人吗?我笑笑说,不是的,那是因为我身上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捐给他,所以感到不好意思。朋友恍然大悟。

看到别人喝咖啡也会一时兴起对这个新东西产生想要买来喝的想法,结果苦得自己直吐舌头,但还是强迫自己喝完,边喝边想,下次一定不要买来喝了。可是真正到了下次,又会狠心掏出口袋中积攒了很久的“血汗钱”乖乖交给营业的阿姨,然后机械地面对阿姨热情的笑脸拿过属于自己的东西,偶耶!交易成功!回到家后,才发现自己做的蠢事……没办法……喝咯。慢慢地,便对咖啡产生了感情,喝出了苦涩中的香醇,我这才明白原来我最初的尝试是对的,咖啡应该值得尝试!尝试新事物的好处就是不仅能够满足好奇心,而且还能从中收获许多。但以前的我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尝试,只知道不喜欢的东西就不去品尝它。我知道,我变了,因为我长大了。

长大了,意味着我不再幼稚,意味着我不在拥有我的童年了,意味着我又长高了,意味着我跟以前不一样了。

我是一只毛毛虫,我结了一个名叫成长的蛹,用阳光细细的丝织成,用青春来点缀我朦胧的梦和告别以前的我,终有一天,我会用牙齿在洁白的茧上咬下一个又一个的洞,剪碎同年一个又一个的梦,然后破茧而出,蜕变一个全新的我,一个不一样的我,一个和童年背道而驰的我。

点评作文 篇6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点评作文 篇7

【要义点拨】

高考作文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制订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评分规则,并基本保持稳定。每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应该熟悉作文评分标准,这有助于我们规避错误,写出思想内容正确,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的应试作文,夺取高分。

应试作文获取高分的方法和策略是多种多样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我们平时重视思维和语言训练,灵活地运用各种获取高分的方法和策略,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应试作文,取得高考的好成绩。

【方法点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二、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20xx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单薄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感情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问题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10-9) 丰富(8-7) 有文采(6-4) 有创意(3-0)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题目扣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 分。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三、作文评分具体操作六点规定

(一)评分的基本原则

1.评判一篇作文的等级,尤其是基础等级分的类别,要以题意、内容、结构、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综合考虑,不能只抓一点而不及其余。

2.每篇作文的“基础等级分”与“发展等级分”之间,基础等级中的“内容分”与“表达分”之间,通常具有一致性。但也不可简单地、机械地对等硬靠。凡“内容分”和“表达分”不在同一等级内,两者的级差不要超过两个等级(如内容为一等,表达不应低于第三等;反之,亦然)。

3.实行“双评制”,一篇作文须由二人独立评分;对同一篇作文的评分,两人差距过大而又难以统一的,交由阅卷组组长或质检组评定。

(二)关于对“题意”的理解

1.凡是在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范围内,或谈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认识事物受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或谈情感与行为的关系(处理问题受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其中的关系,可正可反,甚至与所供寓言的寓意不一致,只要立意正确,言之成理,均可视为切合题意或符合题意。“切合”与“符合”的区别,在于论述的深度和广度。对“感情”的理解,不必局限于寓言中的那种“亲情”。

2.文章只要与“感情”或“认知”两者中的某一方面有一定联系,而未论及两者的关系,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3.与所供寓言、所定话题、所设问题丝毫没有关系,另立话题,视为“偏离题意”。

4.题意不是判定基础等级分的惟一标准。切合题意的作文,不一定就是内容上的一类文,还应考虑中心是否突出、感情是否真挚等因素。

(三)关于表达的把握

1.文体可不限,但对考生自选的文体,应根据文体特点,评判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采用特殊文体(如诗歌、剧本等)所写的作文,判分应慎重。

2.表达若有可取之处,即使偏离题意的作文,也不宜轻率判为四等。

(四)关于“发展分”的评定

1.12个评分点,不求面面俱到,要求作文有“亮点”,有“精彩”之处,根据“亮点”的大小、精彩的程度,如确能反映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即可给高分直至满分。

2.凡属抄袭、宿构之作(须经确认),基础等级判为四等,不给发展分。

3.凡内容和表达均判为四等,写作基本功确实很差的,不给发展分。

(五)关于“扣分”的注意事项

1.缺少题目,扣2分。

2.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3.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字数不足400字,结构严重残缺,已判为四等卷的,字数可不另扣分。

(六)关于几个技术性问题

1.文后打分包括“内容分”、“表达分”、“发展分”、“扣分”(视情况而定)和“总分”等几项,如“20(内容)+20(表达)+8(发展)—2(标题)—1(错字)=45”。

2.先由第一评卷人在文后打分,第二评卷人在其下方根据自己的判断再打分,并由第二评卷人把平均后的得分分别填到“评分表”和卷首相应的得分栏内。

3.评分表下的.“扣分栏”中填写所扣总分,扣分之前不打“—”号。

4.在每一本第一份试卷的“评分表”中两人签全名,余者签姓即可,签名不可太潦草。

四、等级评分标准给平时写作的影响

对比20xx年(20xx年未印发,可视为与20xx年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可以看出有几点变化。框架上的变化是基础等级的8点由一体分成了两个4点,分别可视为内容和表达(取用试卷后边评分栏的分类标示)。这样使评卷时打分更有依据。

(一)评卷标准细节上的几处变化

1.字体:是基础等级的一等卷中关于字体的要求由“字体美观”改为“字体工整”,二等卷中由“字体端正”改为“字体较工整”,这些变化对书写规范而“书法”水平不高的同学是一福音,它基本上排除了高考作文中的“书法”分。“工整”意味着书写规范就可以了。这一变化影响分值可能不会太大,但是范围宽广。

2.文体:对文体的要求由最末列提升到了首列,并且二等卷中由“大体符合文体要求”改为“符合文体要求”,这说明在文体能力上提高了要求,加重了分量:这可能是针对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文体不清”的现象修订的。

3.发展等级:项目用词变化大,内容也随之更改。⑴“深刻透彻”改为“深刻”,可能考虑到“透彻”要求不切实际,且标准不好把握;所领内容之第3条由“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改为“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用语显然更清晰明确。⑵“生动形象”改为“丰富”;所引领内容去掉“善于描写”和“记叙生动”,可能是考虑和“有文采”的内容重复了;添加“材料丰富”。⑶“有创新”改为“有创意”,显然是因为“创新”的说法过于笼统,且把这一项和“有文采”的位置对调了一下,有意降低了这一条的重量,也许他们意识到要中学生大搞创新多少有点不切实际吧。

评分标准的这些变化,反映出高考作文在文体上要求提高,文体特征不明显的肯定会受影响;更注重内容上丰富、有创意,而不是形式上的花样和创新;字体工整是关键,不要求美观,当然,这一点因人而异,不过,可以告诫考生的是:一张美观的书写卷面对评卷人的潜在影响永远不能忽视。

(二)高考作文的“硬伤”

1.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如20xx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一篇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虽有限制,但范围较广,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是很多考生却简单地采用了“诚信”作标题。采用这种题目的,一般不会得高分。在高考评卷中被评为优秀作文的如《难舍诚信》《诚信》《扔掉“诚信”之后》《不诚不信不为过》等,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另一种情况是无标题,可能是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2.审题。供料作文、话题作文的主旨和寓意往往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有些考生认为大家都去这么想,这么看,写出的文章岂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于是绕开这一主旨,别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提供的材料固然要认真审查,而命题者在提供的材料后,提出的要求、注意事项等也应视作“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这样看,片面理解,轻视后者,那么审题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如20xx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之后有一段提示:“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个提示给了考生若干限制,但这个限制是有限的,它同时也给了考生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因此,考生要通过审题懂得哪些内容受限制,哪些又不受限制,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限制中求发展,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写作才能。可是有的考生却漠视这个限制,不照章办事,所写内容完全抛开“诚信”,自作聪明,另起炉灶。

点评作文 篇8

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问号。忙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学问。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样才能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非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已的地图上行走,时不时我们眼前就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能忙得有意义。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种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见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在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期坦在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出世而让世人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的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的人生精彩篇章。

忙是万物、世界、人生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这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我们,我们在忙什么呢?我们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要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采,忙得不亦乐乎。

【评析1】 漂亮。作者采用比喻论证,精彩说理。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亮出一道美丽的风景。并据此展开述说,让人神清气爽。

文章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然后,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入理入心。深刻地阐明人生忙,忙要象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象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

结尾,作者专门用一个段落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有力收束。文章一唱三叹,意境迷人,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表现出深厚的语文功底,令人赞赏。

【评析2】: 文章标题出彩,将全文阐述重心落实在“奈何”两字上,既是对种种为利禄而“忙”的社会现象的感慨不满,又是对忙“的”负面效应的批评,给了我们以人生的一种警示。立意较深,显示了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周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从内容上看,涉及的面广,但又不单一罗列现象,而是善于从纷繁芜杂的现象中进行筛选、提炼,由生活而阅读而心灵,紧扣话题层层展开,从而表现出考生的选材能力。语言表达运用散文化笔调,富有诗意又不失为明快有力.尤其是末尾部分给读者留下了思考余地。

标签:点评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