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作文

吃饺子作文(集锦15篇)

作文3.08W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吃饺子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吃饺子作文(集锦15篇)

吃饺子作文1

童年的趣事就像沙滩上的沙砾,怎么也数不清,而有些沙砾与众不同,它就像我们做过的一些事情一样,尤其难忘,不过这些都是我们年少的珍贵回忆,应该用来收藏。

记得八岁那年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人都在忙里忙外,有的打扫卫生,有的采购过年用的东西,有的在厨房忙活着,我呢,就悠闲自在,在厨房看着奶奶包饺子,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

奶奶说今天她要在两个饺子中放两个硬币,谁要是吃到了一个,就能奖励一百块钱压岁钱,两个就有两百元。我听了十分激动,心想怎么才能得到这两百块钱。于是,我想了一个自认为天衣无缝的计划。

我趁着奶奶不注意,在两个有硬币的饺子上用小刀划了一个小口子,有了我做的记号,这下我就能轻而易举拿到两百块钱了,我这个小算盘打得真不错,我为自己的聪明乐开了花。

饺子包好之后,就下锅煮了,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就被端到了饭桌上。饺子一上桌,大家都一拥而上,纷纷夹了几个饺子在碗里,看看能不能吃到硬币。我呢,直接把两个做了记号的饺子夹到了碗里,然后为了不让他们起疑心,我就先吃了两个没有硬币的饺子,接着,就夹起放了硬币的饺子,放在嘴里嚼了起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叫了起来:“呀!我吃到了硬币。”

全家人都很羡慕我,奶奶也笑了笑说:“还是我的乖孙运气好,这么快就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不知道剩下的那个会花落谁家?”我的意忘形,直接脱口而出:“那肯定还是我呗。”说完,我便意识到自己自己露馅了,全家人都很是好奇,向我投来惊讶的目光。

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自己藏不住了,于是便道出了事情的真相。本以为他们都会说我,没想到奶奶还是偏袒我,摸了摸我的头说:“这也说明我的乖孙聪明,我们都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所以这两百块钱还是得奖励给你。”我高兴的手舞足蹈,直接欢呼起来:“谢谢奶奶!”一家人又其乐融融地吃起了团圆饭。

不知不觉,时间飞逝,我已经长大了,很多事都像断线的风筝,已经不知去向,但是这件事将一直珍藏在我的心底的某个角落,永远不会消失。

吃饺子作文2

暑去寒来,现在到了寒冷的冬天,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来啦。冬至是冬天最冷的一天也是白天最短的一天,说到冬至,令我最难忘的还是冬至的习俗——吃饺子,嘿嘿,我这个小吃货当然不会放过这次的饺子大餐啦,下面让我给你们说说我们做饺子到吃饺子的过程吧!

冬至的前一天,妈妈就开始筹备“货物”了,天还没亮,我就跟着妈妈向菜市场出发,任务1。买菜。看着那么多新鲜的蔬菜我也不知道买什么啦,还是让妈妈来买吧。前几年我们吃的都是白菜萝卜肉馅的,现在爸爸想换换口味,吃莲菜肉馅的,妈妈带着我走到卖莲菜的摊子前,经过一番精挑细选,选出了7、8个“最美莲菜”,如果让我选,我肯定是乱拿一番啦,然后,又去了卖肉的市场,买了几斤土猪肉就回家啦。

任务2。调馅,包饺子。到了当天的晚上,妈妈给了我第二个任务,包饺子,妈妈把馅调好后,爸爸开始擀皮,我坐着包饺子,姑姑走来告诉我为什么要吃饺子,因为过了冬至天气就会逐渐变冷,饺子是热的东西,可以御寒,不让耳朵冻烂,相传以前有一位名医,去当地看病,那里的每个人耳朵都被冻烂了,所以那位名医说冬至要吃饺子,饺子可以御寒。当我包第一个的时候,可真是漏洞百出,包这头,那头漏了,把那头补好了,上面又漏了,一个饺子用了三层皮才包好了啊,妈妈过来教我怎样包饺子,不一会我就学会了,虽然包的形状不是太好,但还是包了许多。爸爸妈妈看到我包的饺子不由得笑了起来,我也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任务3。尝饺子。妈妈把我包的饺子下到了锅里,之后就是慢慢的等待啦,10几分钟后,饺子熟啦,当吃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后,那叫一个香啊,这也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用汗水付出的劳动换来,那叫一个字——香,虽然包的不好,却让我知道了一个大道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别提心里啥滋味了,真快乐啊。饺子虽小,但意义是不同的。

这就是令我难忘的冬至——吃饺子,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去付出,去收获,那这样的付出就是有意义的,收获到的时候也会感到非常高兴。

吃饺子作文3

南阳的张仲景,医术高超,疑难杂症,手到病除,人称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那年告老还乡,正是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走到白河岸边,看到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乡亲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叫他的弟弟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冻伤药。舍的药名叫“驱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好之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发热,天天如此。舍药一直舍到年三十,人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大年初一,人们就学着娇耳的样子做起过年的食物。有人把这种食物称作“娇耳”,也有叫“饺子”的,还有叫“扁食”的。人们吃着饺子,不忘张仲景舍“驱寒娇耳汤”的恩情。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经常为长沙的老百姓除病救灾。那年瘟疫流行,他在衙门口架上大锅舍药,深受长沙百姓的爱戴。他告老还乡后,长沙的百姓很想念他,就每年推选几位有德行的老人,带着百姓的心意来看望他。那年,张仲景身染重病,看来活不长了。长沙的老人说希望他寿终的时候葬在长沙。南阳的人那里肯依,两下就争吵起来了。张仲景说:“我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的父老情,我生在南阳城,不能忘家乡的养育恩,我死了,你们抬着我的棺材,向长沙的方向走,灵绳在哪里断了,就把我葬在那里”。大家一听也就无话可说了,张仲景冬至去世了,长沙和南阳都选出精壮的小伙子,人们按照他的遗嘱,抬着他的棺材向长沙方向走去,棺左是南阳的小伙子,棺右是长沙的后生,到了当年舍“驱寒娇耳汤”的地方,灵绳断了。戴孝的百姓连忙担土叻垒坟。你一担、他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很大。又在坟前修了座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为穷人除疾,舍“娇耳汤”的事在民间一直流传。因此,每到冬至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包饺子吃,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吃饺子作文4

除夕夜,天空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打破了除夕之夜,天上的烟花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除夕夜也呈现出了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一天,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一家人包起了除夕之夜中必不可少的饺子。包饺子我可不会,但是我想小试牛刀,显现我的手艺。于是,我便对妈妈说:“妈妈,我和你一起包饺子吧?”妈妈怀疑地看了我一眼,还没等她说话,弟弟便插嘴了:“姐,你会包饺子吗?”我不满地说:“切切切,谁说我不会的,不信我包给你看。”说着还拿起了一片饺子皮,妈妈连忙阻止我:“别捣乱了,可不敢用你。”我才不听,顺手拿起勺子勺了许多饺子馅,有模有样地包了一个饺子,结果可不顺人意,我包的饺子奇奇怪怪,连饺子皮都破了一个洞,我沮丧地看着手中的饺子,妈妈见我这样,安慰我说:“我教你吧.”我一听,高兴地大叫:“太好了,太好了……”笑声洋溢在屋子里,家人们都忍不住地笑了。

包饺子首先要擀饺子皮,可擀饺子皮我也不会,妈妈只好从头教起,她先自己示范,包了一个饺子,看着她那娴熟的手法,我迫不及待地就要学。第一次,我擀的饺子皮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还破了,妈妈又手把手地教了我几遍,我继续又自己练习了几十遍,终于我擀的饺子皮可以包饺子了,虽然擀的比不上妈妈擀的,但是也比之前擀的好多了,我高兴地看着手中的饺子皮,弟弟却像泼了一桶冷水一样说:“姐,你才会擀饺子皮而已,包饺子你学会了吗?”我一下子愣住了,不一会儿回过神来,急忙拉着妈妈就要学包饺子,妈妈又向我示范了几遍包饺子,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到自己动手了,我拿起一片擀好的饺子皮,跃跃欲试,用勺子勺了许多的饺子馅,用饺子皮包了起来,却不想,饺子馅太多了,饺子皮无法包完全,露出了饺子馅,有的地方还破了,妈妈接过我手中的饺子,不一会儿在我手中失败的饺子变得完好,可以达到标准了,我崇拜地看着妈妈,妈妈说:“饺子馅不要太多,等下煮的时候馅会调皮地跑出来,知道了吗?”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教了我许久,我也在长时间练习下慢慢包得较好了许多……

除夕夜,一个个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夹起一个自己包的饺子,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吃饺子作文5

早晨,我刚起床,看见姥姥买回了许多的菜:香菇、白菜、葱、羊肉……我好奇地问:“姥姥,买这么多的菜干什么呢?”“后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先包饺子啦。”姥姥说。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以前,虽然常常吃饺子,可从来没有亲手包过饺子,今天正好让我小试牛刀一把!

吃过早饭,全家人就开始忙了起来,姥姥调好饺子馅就开始和面、擀皮。等一切准备就绪,爸爸妈妈开始包起饺子,只见他们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摊平,然后夹了一些馅放在上面,把两边对齐轻轻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学着妈妈的样包了起来,结果刚上“战场”就败下阵来。我把我包好的和妈妈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妈妈包的饺子饱满、结实、整齐,像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饺子却像一个个“伤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伤”、有的……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我只好向妈妈虚心求教,妈妈看了看我包的饺子,告诉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为馅放得过多或过少,包的时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

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开工了,根据妈妈指出的原因,终于亲手包成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大饺子。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爸爸给我讲了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相传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当他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们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听了爸爸的讲述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人们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了。

第一次包饺子,不仅使我学会了包饺子,而且让我明白了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真是一举两得呀!

吃饺子作文6

北方的民俗有正月初一不吃饺子会烂耳朵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从东汉事情张仲景的时候开始的。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河南省南阳)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吃饺子作文7

每年的大年三十夜晚,我们都要吃热气腾腾的饺子,听说这一传统在明清时期就很盛行呢!

在今年的三十晚上,妈妈神秘地对我们说:“董恺,今年的饺子可与平时不一样哦。”

“饺子有什么不一样的?”我一脸懵懂地看着妈妈。

“今年外婆在包饺子的时候,在一个饺子里放了一颗红枣,谁吃到带红枣的饺子,谁就能……”妈妈故意顿了顿,“就能愿望成真!”

我听了,乐得拍起了手掌,觉得自己一向运气不错,自己肯定能吃到这一个特殊的饺子,为了使愿望能够成真,就一笔一画的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在我焦急的等待中,一笼热气腾腾的饺子终于出炉了,看得我直流口水。

虽然我急切的想吃,但尊老爱幼一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所以我们都让外公先动筷子,心理非常担心那个红枣饺子被外公给吃了。只见外公拿起筷子,随意的夹起一个饺子,放在嘴里咬了一口,我瞪大眼睛看到饺子里芹菜肉馅就露了出来……“还好、还好不是红枣饺子”我拍拍自己地胸脯,长长舒了一口气!家人看到我的表情都哈哈大笑了起来。第二个就轮到外婆吃了,外婆看着我紧张的.样子,对着我说:“这饺子是我亲手包了,我嘛当然知道哪个是红枣饺子罗!”刚说完,她就把筷子在饺子堆里移来移去,仿佛要把那个红枣饺子给找出来……看到外婆的样子,我心里大叫一声“不好”,下意识地就说:“外婆,饺子是您亲手包的,您可别作弊哪!”就这样一句话,又把大家给逗笑了,家里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外婆仔细地在饺子中间“寻找”了一番,终于下了筷子。只见她故意不吃那个饺子,却把它放在了碗里。我急了,一把抓起饺子就塞进了外婆的嘴里。啊,外婆挑的原来是个白菜饺子。我心里的大头终于落下了。

爸爸、妈妈轮番上阵,也没有把那个特殊的饺子给找出来。

哈哈,终于到我了,我迅速的拿起筷子,目光像扫描仪一般盯着剩下的饺子,只见在一堆白中带绿的颜色中,发现一个特别饱满还带一抹微红的饺子……

“就是它了!”我果断下了筷子,将它夹起放入嘴里,小小咬了一口,一股红枣的清香就充满了我的口腔。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声跟大家说:“我吃到红枣饺子了,我吃到红枣饺子了!我是我家的幸运儿!”

哈哈……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结束了饺子宴。哎,你想知道我的新年愿望吗?那就是“学习进步,万事如意”!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也跟我一样哦!

吃饺子作文8

除夕之夜最有趣的事当然非吃饺子莫属了,每年春节这一天我们家的晚饭就是半夜吃饺子。今年吃饺子别样有趣。

这吃饺子可是有讲究的,所有的饺子中只有一个是糖馅的,谁要是吃到了这个饺子那就预示着一年的好兆头:新的一年会吉祥如意,好运相伴的。今年为了有更大的机率“中奖”——吃到这个好运之饺,我拒绝了每年吃饺子之前的一切零食,任凭妈妈怎么关护:“姑娘,你要是饿了就先去吃点零食。”我都是那句:“我不饿”。即便肚子饿的咕咕作响也决不动摇。随着饥饿的感觉越来越重,精彩的电视节目渐渐失去了它的魅力,我的目光开始穿梭在诱人的饺子和“可恨”时钟之间,心里一个劲想着:饺子啊,你可快点熟吧,时钟啊,你可快点转吧!终于挨到快11点半点了,大人们还沉浸在精彩的文艺欣赏中,而此时的我跳到姥姥家的炕上,拿起鞭炮,大声说道:“下一个节目———放鞭炮吃饺子”。一看我这架势,分明是饿坏了,大人们晓得更开心了。

于是,一阵噼里啪啦,稀里哗啦,鞭炮齐响,饺子煮好。我早已端坐在桌子旁边,饺子一上桌,我便狼吞虎咽的忙活起来——吃饺子,我正忙得不亦乐乎,“啊,糖饺子”我顾不得被糖杠到的牙,兴奋的叫起来,心里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今年的幸运奖终于属于我了。但我马上又想到了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孝敬长辈,于是我把饺子传给了妈妈,妈妈传给了爸爸,爸爸尊重长辈传给了姥爷,姥爷传给了姥姥,姥姥心疼外孙传给了妹妹,妹妹和我好,又要传给我,就在饺子又要属于我的一刹那,出了状况,妹妹筷子滑了一下,饺子掉在了地上,天啊,我的努力就这样白费了,可是正在这时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我家机灵的小狗“毛毛”看见了,它爪下生风,冲到炕沿下嘴巴接住了本该属于我的饺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边吃边用眼睛瞟着我们,那样子,似乎在向我们炫耀,今年我最幸运,我家的屋子里顿时有事一阵欢笑。

每每和伙伴分享春节之乐,我都会我都会绘声绘色的描绘“吃饺子”这一难忘的瞬间。因为它是我记忆中一朵绚丽的小花。

吃饺子作文9

还在儿时就知道冬至这天必吃饺子,当时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只记得妈妈的那句话: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那个年月饺子是很好吃的食品。

一般情况下是吃不上的,所以很期盼冬至的到来可以有饺子吃了,这是我家的传统习惯一直沿续到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程,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不断的被国民所认同和传承。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民间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辞官回家乡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的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分给来求药的每个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妖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妖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医圣张仲景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现今人们讲究进补养生保健,在严冬季节里进补是多数人的选择。从中医养生方面讲,冬令进补也是在冬至前后;三九天开始。民间早就有“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九九歌》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吃饺子作文10

随着校园中的三角梅凋落,冬至降临。这几天总是阴沉沉的,几乎很少见到阳光,四周显得很冷落萧条,万木凋敝。受副高压带的控制,长江南岸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一年四季分明。

在潮实上了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在家里过冬至,以前的冬至就是在食堂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家门,我感觉到了浓浓的冬至气味。

虽说南方人偏受汤圆,可我偏钟情于饺子。

小时候,入了冬,家里总爱包一次饺子。没有待定的时间和意义,不过是某一个降温的早晨的一时兴起,却在日渐寒冷的天里凭增一股暖意。

平时用来炸食物地面粉意外与冷水相遇,简单揉搓之后就成了白白胖胖的面团,静待一旁。白菜洗净,在砧板上躺好,金属与木头有节秦地碰撞出一首序曲。剁好的饺子馅,撒些许盐,静置片刻,沥干水分,调味全凭手感。奶奶对此颇有经验,自是不必担心肉馅咸淡。

接着,便是包饺子了,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一家五个人围桌而坐,爷爷擀面皮,余下四人来包。面团搓成长条,再掰成一元硬币大小的小团,用擀面棒一压,略擀一下将小困推开,左手转动面皮,右手擀面,只需三四秒功天,一张厚薄适中的面皮就压成了型,放在撒好干粉的桌面上。爷爷把面皮摊在左手掌心,用筷子挑肉馅,置于正中,一扰,一折,一捏,一枚标致的饺子就完成了。虽然包起容易,但要包得好却很不容易。既要快,又要不露馅,下锅不破,还得好看。约摸一小时的时间,饺子们就排成方阵,时刻待命。

饺子,说吃也是真的好吃。奶白色的外皮半偷着亮,吹弹可破。瘦肉肥肉五比二,与清甜带脆的白菜天生一对。若是包得好,还有浓郁的汤汁,一口下去,肉香四溢。我习惯蘸醋,有时还蘸上蒜泥与辣椒,和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那叫一个痛快!

但真正让我爱上饺子的,还是包在其中的那一份温情。也只有吃饺子这一天,对于午饭的准备,一家五口都能参与,忙碌着,说着,笑着。年复一年,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有,也只是匆匆忙忙,话也没能多说几句。能够包饺子的闲暇周末,也逐浙沉淀在童年的记忆之中。感谢冬至让那生封的记忆再现,那最纯真的快乐就这样一遍遍打磨,变得闪闪发亮。冬至快乐!

吃饺子作文11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国农历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但其实,冬至吃饺子也有一段古老的历史!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相传河南人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吃饺子作文12

我喜欢饺子。人们总说它是正宗的北方美食,可我永远也割舍不了,它的馅儿里所包下的,海乡人儿的欢愉和温馨。

金碧碧的“迎城楼”消失于车窗仅有的视线,迎春之际,伴着爆竹和街头小贩的热情铺陈,父亲的车终于停在熟悉的红砖小楼前。

一个满头花白的老头儿刚欲跨过门槛,闻之声响,连忙惊喜地回头。我窥见那人手中满当当的一袋面皮,心中雀跃,冲下车来,直奔过去,给之以考拉上树般的拥抱。

爷爷总是这样,不避也不躲。

我猜到今晚将要包饺子了。

果不其然,邻家已响过三声爆竹之时,奶奶端着一盆汨汨地冒着热气的肉馅儿上桌,并扯开她洪亮的嗓子招呼:“阿妹儿!阿婶儿!包饺子喽!”声音和夕阳下朝气十足的红砖和在一起,贯彻了上下三楼。我匆匆往厨房奔去,远远地便看到奶奶热情洋溢的发型,像一朵黑色烫卷的蘑菇云。那蘑菇云很快律动起来了,窜上窜下地分发面皮和碗盘。

我的心里仿佛被那朵蘑菇云填满了似的,桌前也很快地坐满了人。

一颗颗跃跃欲试的心扑通着。

面皮上手后,盛肉馅儿的盆儿里很快挤满了争先恐后的调羹。大家皆是一把好手,自我创作屡见不鲜。我也掂量着舀起一团肉馅,接着调羹反向,把它盖到隔着一层面皮的手掌心上,然后轻轻捏起前后两端的面皮,把猪肉、葱、姜、花椒面都小心翼翼地包好。

欢声笑语等不及地蹦出来了。

待不锈钢盘中的水饺终于熙熙攘攘地摆放整齐,大家的笑容也印在脸上,好几日下来都抹不掉了。奶奶于是将饺子倒进盛着沸水的大口锅中,手握大勺,缓慢地搅拌。最后盖上锅盖,熊熊火焰不断地催生蒸腾雾汽,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锅中美味发酵了。

饭桌上,弟弟正用稚嫩的嗓音向大家介绍他的新恐龙。电视机里,董卿的声音响起来了。夜幕就这样悄悄地拉开了。我的内心隐隐悸动,为这久违的,众人围坐一圈的安宁。

饺子终于出锅了。用筷子夹起一只到碗里,再到嘴中,香气早已四溢了,咬破一层柔软而有劲的面皮,肉馅儿便争先恐后地涌出来了,猪肉、葱、姜、花椒面——神奇之处就在于,如此平凡又普通的几样食材,竟汇成一羹佳肴。

饭毕,回味无穷。

我们家的习惯是饭后放爆竹,我急忙跑到阳台去。清风徐徐的夜晚,红色的鞭炮纸飞扬起来了,饺子的余香依然萦绕在嘴中,好久未度过如此畅快的一夜。进厨房收碗时,我望见十二只被舔得光亮的碗簇拥着围在桌沿。我将此景收藏于心,终于明了自己与饺子的情愫究竟源自何方。

饺子的出现,总意味着团圆。

吃饺子作文13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与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与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宋代称饺子为“角儿”,他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与“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饺子因所包的馅与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与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与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吃饺子作文14

星期六的中午,爸爸和妈妈忙了好一阵。爸爸微笑着对我说:“今天中午,咱们吃饺子,一起动手包,好不好?”我心里暗暗高兴,心想:包饺子有什么难的,不用学,我就会包。于是,我把手洗干净,照着妈妈的样子包了起来。

只见爸爸熟练地在案板上轧着皮,我拿过一个,用勺子弄了点馅,照着妈妈的样子,把饺子皮的边,一点点捏合起来,再放在手心里用力一压。啊!不好!漏了!我急忙拿起另一个饺子皮盖了上去。刚要放下来,馅又从手指缝里流了出来,就这样,用了三四个饺子皮才凑凑合合的包上了一个饺子。放在案板上,越看越觉的和妈妈包的不太一样。但我并没有气馁又继续包了第二个饺子。这一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敢多放馅,用手压的时候,也不敢太用力。结果,包出来的还没有妈妈包的三分之二大呢,活像一个“营养不良”的“瘦干巴”。连站都站不稳,再看看妈妈和爸爸包的,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似的,又整齐又漂亮

没过多久饺子包好了,我心想:包饺子没有他们包的好,煮饺子还不成吗?于是我又抢着煮起饺子来。我把半锅的清水放在点着的煤气炉上,一会儿水就沸腾了。我把饺子“扑咚”“扑咚”扔进水中。呀!饺子入锅后激起的水花飞溅,幸好我躲得快,不然就一定会烫着的。妈妈闻声走来,说:“哎!应该这样把饺子放进锅内。”说着,把饺子擦着锅边推入锅内。真棒!饺子就像坐上了滑梯,稳稳当当地进锅了。我用勺子在水里荡了荡盖上锅盖。不一会儿,水开了,饺子开始不安定地乱跑起来,时而浮在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时而簇拥在一起,时而扩散开去……这时,水花越翻越大,锅里的水越升越高,不好,水要溢出锅了。我用勺子荡,用嘴吹都无济于事,看样子它们熟了。我一边嚷饺子熟了,一边捞出一个张嘴就尝。不好,生的。妈妈看了说:“一开怎么能熟呢?”妈妈继续点上火,刚平静下来的饺子又开始运动了,水又上涨了,妈妈不慌不忙地加了些冷水,真灵,锅里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妈妈说,要加两次冷水,饺子才能熟呢!

经过三次加水,饺子被煮得胖乎乎,白生生的,个个腆着小肚子,可爱极了。我把饺子捞入盘中,端上了桌。

这次吃饺子,不但亲自尝试了包饺子,煮饺子,还使我懂得了无论什么事,都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千万不能夸海口。

吃饺子作文15

我的家乡冬至要吃饺子,因为“冬至不端饺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春节更是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因为饺子谐音“交子”,寓意:新旧交替,万象更新等;元宵也要吃饺子,因为儿女们要外出工作了,父母包上一顿践行饺子,这才有了“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习俗,寓意:壮行和牵挂。

今天正是春节,所以我们一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包饺子。做饺子时,要先和面再剁馅。妈妈先把一些面粉放入盆中,边放水边搅拌,直到把所有的面粉都拌成面碎,然后再把所有的面碎都揉到一块,俗称“和面”。最后把面盆盖起来,俗称“醒面”。

爸爸把买来的新鲜瘦猪肉先切成小块,葱切段、姜切片混在一起,剁成肉泥;再把萝卜片放在开水里焯一下,把水分榨干,剁碎;然后和肉泥混在一起,放入盐,香油和各种调料,搅拌均匀,溢出浓浓的香味,馅就做好了。

馅做好后面也差不多醒好了。妈妈把面放在案板上,盘一盘,搓成长条,再切成约两厘米的小段,用手按压成一个个小圆饼,最后擀成薄薄的饺子皮。

接下来就该包饺子了。爷爷、奶奶、爸爸,还有我都围在放馅儿的桌子周围,开始大显身手了。爸爸在圆形的小面皮中间放一团儿馅,饺子皮像薄薄的嘴唇一样,轻轻一合,就把馅含在了“嘴”里,爸爸轻轻地一捏,一个鼓着肚儿的饺子就做好了。托盘上,饺子在我的手下站的整整齐齐,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一样。

水烧开了,奶奶端起托盘,饺子就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进水里,在锅里沸腾着,欢舞着,在庆祝我们欢快的春节……

奶奶说肉馅的饺子要煮上三滚,直到饺子漂起来,就熟透了。

我听爷爷说:饺子的来历可大着呢,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我看着那优美的“水中芭蕾”就垂涎三尺了,奶奶刚把饺子盛出来,我就迫不及待的含在嘴里。“慢点儿,别烫着”,妈妈说。

这浓浓的家乡味,团圆情,弥漫在千家万户。

标签:集锦 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