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作文

关于中学作文集锦9篇

作文2.5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作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中学作文集锦9篇

中学作文 篇1

第一天

“砰!”电梯关上它繁重的门。我和众人默立着,似乎一根根木桩立在拥挤的箱子里。我家刚搬来不久,本想和众位邻居搞好关系,但当我与他人的眼神相对时,还未等嘴角上扬,对方早已把头转向别处。唉,深深的感叹里多了一份深深的无奈。

第二天

出电梯的人飞快地离去,进电梯的人也互相拥挤,并没有片语可言。当电梯门关到一半时,突然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等等,还有我!”我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背着大包小包的青年。“大爷,帮我提着这个包。大婶,帮我拿一拿。小姐,请……”青年一连串的话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大家也乐了。青年歇了口气,说道:“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音乐老师,今天刚搬来,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说完,还有模有样地鞠了一个躬。“XX中学,我还在那里上学呢!老师好。”一个笑得很绚烂的女孩说。“哈哈……”大家都被青年的热情和女孩的调皮可爱逗乐了。爽朗的笑声在狭小的电梯里碰撞,摩擦出友善的火花。

到五楼了,青年老师边说着谢谢,边拿回自身的包走出电梯,临走前还不忘回头深情地说声“再见”。

到达我的目的地六楼后,我走出电梯,不经意间听到了身后传来的`招呼声。

等等,李大爷还在后面。”

“大妈,您慢走!”

第三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电梯里有了谈天和说笑的声音;也不知从何时起,乘坐电梯的人不再拥挤,而是为他人着想,不时移动地方,为他人提供更多的空间。一个真诚的笑脸,唤醒了人们的热情和友善;一抹浓浓的情谊,带来了邻里的和洽相处。

中学作文 篇2

开学第一天,妈妈就给了我一本《那些花开的日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这本书,高兴地看起来。这本书是阳光姐姐——伍美珍写的,主人公有宜沁,诺云,水娜……这本书不仅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花开小学六年级的男生想要把女生打败,斗下去,女生们也不甘示弱。在一起组建了一个团队,团长是宜沁,副团长是诺云。一起来打败男生,最终,她们成功了。阳光姐姐仅仅是要告诉我们遇事要不甘示弱吗?不是,这本书是要告诉我们要团结,不能埋怨对方,才能永远胜利。

我看了这本书,不由地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那件事发生在四年级时的一次趣味运动会上,我报了“阿拉丁飞毯”,就是两个人拿着一个垫子,上面放一个球,走到终点,再返回。比赛时,我不够团结,总是在球掉了的时候,满怀怒气对同伴说:“哎呀!你干什么,快把球捡起来,快!快!”其他同学看见了,都对我说:“周芷珊,你快往前走,401班要追上来了,不要埋怨别人,快!”我听了,还是不理不睬的,坚持我的观点。在其他同学比赛时,我也一样对他们说那句话,一直埋怨别人,而不是给他们加油。最终,401班赢了,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要团结,看,401班比赛时多团结啊!你们不要再互相埋怨了,这样,永远也获胜不了。”听了这话,我心里很愧疚,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从此以后,我只要是团体比赛都没有埋怨过别人了。

和宜沁,诺云相比,我显得没有他们团结。以后做什么事我们应该团结,不能互相埋怨,这样,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

中学作文 篇3

“滥竽充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们往往以南郭先生的劣绩來讽喻那些无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队伍里欺世盜名的人。

然而不通竽技的南郭先生何以能瞒天过海得以充数,还受到赏赐呢?实际丄,这与齐宣王的愛听众人之乐,只注重场面的热闹、恢宏有极大的关系。“精明”的南郭先生正是利用了齐宣王的这一癖好,使300人的吹竽队伍成了极好的“保护伞”,才竭尽装腔作势之能亊,一度风头出尽。

如果说齐宣王作为昏庸的封建君王而良莠不分,那么在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中,时有所见的“南郭先生”现象,则暴露了不少领导干部不能知人善任的弊病。君不见,报章上一度大红大紫的“改革闯将”、“优秀企业家”,短短时问或被立案调查,或锒铛入狱。人们在惊诧之佘,不禁要问:上级领导何在?怎能如此孰视无睹,任其胡作非为,反而給予优榮厚誉?殊不知,那些领导们早已为“南郭先生”“施放”的.假象迷惑,昏昏然不知所以。

但南郭先生最终还是“走”了。齐昏王的好听独奏,使他失去了“保护伞”,自知无法再行骗计,只得逃之夭夭,以致落了个贻笑大方的下场。因之不禁想到,倘若各级领导都能实事求是地对所属部门的人员逐一认真进行政绩、能力考察,揭去某些****无能者的“障眼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和公位却谋私利者必将现出原形,而免蹈齐宣王用人不当之覆辙。

其实,“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只不过骗了个齐宣王罢了,尚谈不到什么危害,可今天社会上的“南郭先生”贪污渎职,假公济私,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害却是灾难性的。而这一切责任,“齐宣王”是唯以推卸的。

祖国的明天需要的是勤政廉明者与忠厚的实干家,具有人事任免权利的领导理应以“齐宣王”为鉴,肩负起为“四化”大业把好“人才关”的历史重任!

中学作文 篇4

作文历来似乎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最近几年,作文的分值占语文总分的百分之四十还多一些。有些地区多达百分之六十,甚至以一篇作文的质量来决定学生的整个语文成绩。姑且不谈这些做法的科学依据是否合理,单就这种现象就足以证明作文的重要地位。事实上,在大多数语文教师眼中甚至心中,这已经不再是争论的话题,相反,谈论最多的则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令无数语文教师感到痛心或者遗憾的是,作文教学的探索、争论、改革、尝试经过了这么多年,结果仍然让人激动不起来。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恐怕没有人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说:“我会给你一条光明的大道!”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学校,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不遗余力殚尽竭虑地尝试、探索新的作文教学路子,包括在全国中语会的带动指引下,很多有志于作文改革的语文教师都积极参与探讨创新。虽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比如“快速作文”,“作文教学六步法”等等。但从长远来看,从大范围来看,类似的写作教学仍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主题先行。就是在每次写作文之前,我们的教师总是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讲一些概念化的程式化的主题来要求,这样势必束缚学生写作的思维和想象自由。什么开门见山,前后照应,点名主旨,立意要高远,构思要新颖,等等等等。其次就是知识先导。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辅导作文在前,都要教给学生很多写作知识甚至所谓的技巧。诸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每次都用这些来指导学生写作,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的作文走向模式化的死胡同。第三,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越来越高。殊不知,任何事物的发展演变都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长期的过程。作文当然更不例外。我们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第四是限制太死。每次的作文题目下面必然会列出写作要求,甚至更多的条条框框。我们成人面对如此繁多的要求往往会叫苦不迭,或感到反感,更何况学生呢?第五,对学生的作文评价过于苛刻。因为我们的教师总是以成年人的思维、思想、理智、眼光衡量学生的作文,因此在评价中经常出现一些低温度语言,什么结构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语言不流畅,内容太空洞,选材太陈旧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哪会有兴趣?哪会有积极性可言呢?相反,取而代之的恐怕惟有恐惧和反感了。

上述几种现象,恐怕是每位语文教师都曾经或者正在采用的作文教学法。

时代与现状都在呼唤我们加紧作文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我们的语文教师决不能再闭门造车,闭关自守了。作文教学必须要改革,要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更新指导思想,树立创新新理念。作文改革的出路首先在于更新语文教师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彻底摆脱传统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有独到的表现形式,发扬学生的个性,张扬个性化的表现。

二、制定长远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和语文教师看到别的学校有了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而且效果不错。于是乎,一哄而上,都起来借鉴或者模仿。坚持不了多久,发现学生的表现距离想象还很远,于是又重新选择新的模式,这样三番五次,五次三番,模仿了不少,但成绩却一点也没有。最严重的后果是,长期的借鉴与模仿,导致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非常有限,基本上已经封锁甚至窒息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因此,我们想要在写作上有较大突破,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长远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不管这样的目标和计划能不能达到,我们都要严格地坚定不移地去实施。

三、为“创新写作”创造有利的空间和环境。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仅考作文课上的功夫,反过来说,如果单凭借作文课堂来提高作文水平,恐怕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为作文教学创造有利的环境和空间。

〈一〉淡化理论指导,重视写作实践,使学生找回创新的方向。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写真情感的文章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合理性虚构,实际上,创造性想象就是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之上的。 “我手写我写心”“我手写我情”,即是重视学生实践创作的典型范例。

〈二〉结合课堂内外,克服学生为文而文的.写作倾向。作文应是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不受任何限制,并体现出表现自我的创造性。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把学生作文的空间和思路引到平时的写作当中,随时随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在作文课上进行加工提炼,这也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的过程。如框定在作文课上会使大部分学生缺乏兴趣,走上为写作文的歧图,甚至套用模仿抄袭的文章应用而生。尤其是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每个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相当数量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一般,但他们的随笔、日记却相当不错。这正是因为随笔、日记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鲜活的思想,他们有真实的体验的经历,真正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表达的内容是个性化的生活。而大作文一般表现的共性化的生活,势必对一些无生活积累的或者生活积累较少的学生造成负担。

〈三〉拓宽写作渠道,挖掘写作资源,提高学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我们现行的写作教学模式应该说比较僵化,一般都是老师布置--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五大环节,这样始终是“教师中心论”起作用,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在拓宽渠道,挖掘资源这方面,我考虑过以下几点是否也算是一种尝试。

1、图画描述法:就是给出一幅画,让学生依照画面的内容展开想象,然后用口头语言描述出来,师生进行评价。

2.词语连缀表达法:给学生一组表面毫无联系的词语,让他们进行想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羊肉、菜汤、考试。

3、实验报告法:做完每项试验后,鼓励学生写出整个实验的过程,包括试验的成功或失败给自己的启发等。

4、手工制作法:利用平时的活动课,布置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然后写出制作过程。

5、开辟板报栏目,说说心里话,发表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

6、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或电视,指导学生写一些简单的评论、随笔。

〈四〉更新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流行的作文评价模式是写评语,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学生看到每次的评语后都高兴不起来,或者喜忧参半。我的做法是采用“虽然……但……”“尽管……但是……”的评语形式,先鼓励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点也罢,再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可以想象得出,我们如果每次都以成人的眼光指责学生的不足,对于一个10多岁的初中生,意志再坚强,信念再坚定,能经得起如此三番五次的打击吗?因此我们应该在作文评价上思考思考。以下几种作法不知可否尝试:

评语激励:评语应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尽力调动学生作文兴趣和积极性。只要不是抄袭,就应该认为是创作。

分数激励:每次作文教师大可不必全批全改,学生非常注重文章的分数.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而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评分规则.目的即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评讲激励:作文讲评课上,教师按照作文的实际等级分为“优秀”“进步”“希望”三大类,在指出各自的优点的同时,着重强调每一位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他们在下次作文中注意。

成果激励:充分发挥墙报或黑板报的作用,将学生作品中的优秀佳作展现出来。也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室,课外活动时播放其中的一些作品。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本着热爱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写作的基本职责或者情感,结合大环境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机遇,不断更新观念,坚持科学育人,积极进行科研教改,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去粗取精,继承有益的积淀,开拓创新。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作文教学会彻底走出目前的低谷,甚至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学作文 篇5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多种方法”,既包括在阅读教学中,也包括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熟练程度和广度而言,具有流畅性;就其灵活程度和跨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优化程度而言,具有独特性。

(一)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在写作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好思维切入点,以求得在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上尽快发展,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种能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上就是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立意不同,是个性的体现,能够力避公式化和雷同的不良倾向;取材角度新,实际上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式新,独辟蹊径,可以多样化地反映生活。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可采取由易到难的办法,先提供一些触发学生思绪的材料,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例如,教师交给学生如下材料:“西方人吃铁蚕豆,吃了壳,吐了豆,摇头说:‘肉薄,核大,有什么好?’西方人煮茶吃,倒去茶水吃茶叶,皱眉说:‘涩而无味,有什么好?’”紧接着要求学生设法找出其中包含的至少七个方面的道理来:①看问题切忌片面化;②不能死搬硬套,搞经验主义;③不要自以为是,凡事想当然;④切莫盲目排外;⑤孤陋寡闻会误事;⑥不可轻率下结论;⑦客观事物的价值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随后,让学生选择其中更有新意更有深度的一个方面,写成完整的文章。学生们通过诸如此类的训练,便可以逐渐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进而选取最佳角度或最佳观点——别人不曾想、未能言而客观上更有必要,主观上体会又较深的方面,写成较好的文章。

(二)通过“寻找联系”“举一反三”,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在写作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的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如,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面对这样的题目,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制约,消极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邹忌如何讽谏齐王”“齐王怎样对待纳谏”“纳谏后齐国的政治出现了何种局面”等问题上,即是说,他们对课文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较为敏感,通常以此作为思考的基点,多采用既定的模式去审题立意。这样,势必会出现大同小异的写作现象。如要打破旧框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可引导他们就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维辐射,由文中的齐威王,联想到唐太宗(相似)、周厉王(相反)以及向历代各王进谏的众多臣子(相关)等。如此不断展开联想,让他们在思考着相似、相关、相反的问题的大脑中,产生创造性设想的心理环境——思维振荡场,形成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心理根据——“优势灶”,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的品质。这样,学生写作就不会无话可说了,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列出了以下观点:

①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从齐王悬赏纳谏想到的

②人贵有自知之明——从邹忌两次窥镜谈起

③推己知彼,引君就范——提意见应讲究方法和技巧

④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由妻妾客皆美邹忌说开去

以上几种观点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现实意义较强,而且标题也符合要求。观点③④尤其值得肯定。

(三)通过“换元运思”“反弹琵琶”,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顺序的排列而成的,这就是事物的多元性。事物的多元性决定了思维的多元性。如果在思维过程中换掉思维的某个元素或改变一下排列次序,那么事物就会起变化。对于写作来说,它要求写作者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与众人、前人所不同的意见、设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在写作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是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换元运思”的创造性思维。如针对考风不正、作弊严重的现象和部分同学中存在的不作弊吃亏的错误思想,可设计《不作弊吃亏吗》《作弊未必取巧》《析作弊取巧论》一组题目,让学生运用“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去反思,去驳诘,去求真,去论证,在对立思想的交锋中,磨砺思想的锋刃,撞击真理的火花。又如针对学生迷恋武打、言情小说,不分时间、场合,嗜读成瘾,严重影响学习的现状,可设计《开卷未必有益》的作文题,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认识,谈感受,谈危害,反弹琵琶,翻新旧说,即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松树的风格》一文时,先要求学生不准重复陶铸同志的观点,自选一个新的角度去赞美松树。然后他又进一步要求学生以《松树的短处》为题口头作文。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口头作文:

一提起松树,人们便会想到它的`四季常青,于是,就把它作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象征。是的,松树的这一特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无论是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霜,冬天的雪,都改变不了松树的这一特色。

可是,松树的不足恰恰也就在这里。我们想一想:那松树春天是这个样子,夏天是这个样子,秋天还是这个样子,到了冬天,它也依然保持原貌。一年过去了,几年过去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万年过去了,地球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松树呢?它依然是那个老样子。这就叫做一成不变。

一成不变是不好的。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前进的。从发明工具到改造工具,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从人操纵机器到电脑控制,人类社会真可谓日新月异!如果地球上的事物都像松树那样一成不变,那么,我们还会有今天吗?只有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开拓前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松树的这一短处也不能等闲视之。

这篇口头作文,抓住松树“一成不变”的短处,运用辩证的发展观点加以剖析透视,指出“一成不变是不好的”,是同社会发展与变革精神相抵触的。整篇文章简洁凝练,立论严谨,自圆其说,令人信服。

事实表明,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应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促使他们思维更为活跃,从而形成由“爱写作文”到“写好作文”的良性循环。

中学作文 篇6

一、教学内容: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二、课 时:一节课。

三、教学目的:

1.了解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的意义;

2.要写具体,写出情意。

四、教学设计:

1.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

2.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

(1)为什么要从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起?(对举手发言的同学热情鼓励)

因为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写得具体、生动、有感情。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能绘声绘色,生动描述。文学是脱离不开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的,即使是作家,也只有写他们最熟悉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品来,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

(2)怎样写好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感受。一件细微的小事,一句动人的话语,一个细致的动作,一处独具特色的景物,都能引起人们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有再现客观事物和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所谓再现客观事物,就是把所见所闻的客观事物,如实地再现出来,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清楚顺畅地表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的过程,让读者也有所感知。表现主观情意,就是要写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意旨。凡是优秀作品,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文章不是无情物,人们说,没有情意的作品好像是泥胎、木偶、纸花,这是不无道理的。

3.例文借鉴。

下面选两篇初一同学的作文供参考。这两篇作文,一篇写同学,一篇写老师。两篇文章都是写熟悉的事、动情的事,不仅写得具体,而且写出了情意。类似文章中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遇到,我们不也可以写出来,而且也能写好吗?

中学作文 篇7

秋雨落下的时候,夜已经深了。雨点打湿身上单薄的衣衫,凉丝丝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方才感觉夏天的炎热已真的去了。街上行人稀疏,夜班的公车划过街道,一路溅起水花,也鲜有夜归者。我不知道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从人头攒动的酒店出来独行在异乡的街头,酒精和烟草的混合气息充斥的衬衫的每根纤维。阳光下千山万水的跋涉,夜幕来临后的觥筹交错几乎代表了我全部的.生活,热情的微笑定格在脸上,早已成了一种职业的永恒。不期而遇的秋雨让喧嚣的世界此刻一下安静了下来,疲倦如约而至。生存,已让这一切成了我生命的一种方式!

北方的四季就是这样的界限分明,忙碌让我忽略了季节,唯独温度不断提示着季节的轮换。此刻秋雨飘飘洒洒,笼罩了整个街头,都市闪烁的霓虹灯倒影在柏油路面上,变幻出五颜六色的光晕。都市的繁荣却总排遣不了心的孤独,我战战兢兢躲避着都市灯红酒绿的诱惑,多少个无眠的夜回味着家的温暖,思念早成了一种无奈和习惯,这样一个深秋的安静的雨夜,却变本加厉为难以言状的绞痛。雨还在飘落,飘落,酒精让思绪有些混乱,一种悲凉的氛围突涌心头,泪水不禁滑落,融入秋雨。()冰凉的雨水刺激着血管里快速涌动的血液,一种冲动接踵而至,我想如狼一样的吼叫,让积累太多的压力彻底的发泄。

搭上出租车,车载电台里正播放一首舒缓的钢琴曲,间或是司机师傅幽默的调侃,一种温暖油然而生,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冰冷的雨夜,此刻当然是一种幸福。我闭上眼,尽量让疲惫的身心放松下来,生活的片段却如影片般闪现而来。春花、秋月就这样在飘的过程里轮回,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曾经为丁点的困难而苦恼,为些许的成就而疯狂,到如今的安然而镇定,游刃有余,或许人生有了这样的过程才至于完美。我知道今夜的秋雨过后,又必将迎来晴朗的一天,微笑又将重新浮上脸颊,融入到茫茫的人流里,为生存而打拼。

这个秋雨的深夜有种情愫叫悲伤,有种情绪叫孤单!

中学作文 篇8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童年的欢乐时光随风而去,童年的一切成为永远不可抹灭的回忆。童年是人生中重要的时期,是一段人人都拥有过,人人都享受过,人人都向往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时光便如流沙般悄悄的溜走,一去不复返。

中学三年是每个人在求学之路上必须经历的'一段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长大,步入中学,融入新的大集体中,进入更加紧张的学业当中。创建新的集体需要共同的目标,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就拥有了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

开学第一天,一个个陌生的同学坐在同一个班级里,听同一位老师讲课,虽然互不相识,但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令人感到十分温馨。几天后,老师说让我们办一次黑板板与其它班级里评比,我们听后都非常激动,纷纷寻找素材,每个人都找到了不少的内容,有关于爱国方面的,有关于学习方面的,还有为人处事方面的,等等,由王苗苗和张焕誊写在黑板上,老师又找了几个会绘画的学生,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开办了一次黑板板,就在评比的前一天晚上,那几位同学晚休息了一会,把黑板上装饰得非常漂亮,在评比过后,我们班得了第二名,为此我们都非常高兴,因为我们这个班集体都非常团结,集体的荣誉感非常强,都希望把一六班创建成一个好的班集体,令自己为之自豪的班集体。

进入中学后,学习更加紧张了,生活环境也令人陌生。所要学习的科目增多了,令我有点措手不及。生活环境虽然陌生,但同学们都很热情,容易接触,各科的任课老师都很和蔼,时常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这次期中考试,我在全班占第11名,考得有些不理想,也许是我付出的还不够,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多。

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把一六班创建成一个令人自豪的集体,和谐、融洽的班集体吧,努力团结的奋斗吧!

中学作文 篇9

初次来到这所学校,还是在十多年前。当时我还在上幼儿园,大家被统一安排来到学校里参观。在我幼时的模糊印象中,那时校园中只是隐隐约约有些灰蒙蒙的低矮建筑,就像是照片中二三十年代旧城的风貌,沉淀着历史的沧桑,一切都显得很不起眼。然而从此,我却和济南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世纪的第一个夏天,我正式踏入了铁一中的大门,成为一名初中生。刚入学时,校门还是水泥砌制而成,上面挂着一块破烂不堪、字迹不全的老式木质牌匾,透着一副年久失修的样子,显示出些许落破之气。这种景况与声名赫赫的市级中学的地位全然不相匹配,不熟悉的还以为这是哪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向纵深处一眼望去,校园倒是很大,有两座教学楼,新修葺的中心花园宏伟气派,算得上是那时学校里引以为豪的标志性建筑。

随即而来的初一入学军训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偌大的操场被黄土和砂石充斥着,明晃晃的日光在操场上跳着舞,棱角分明的石粒咯得大家从脚疼到头。这片操场晴空万里时像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忽而一阵风起,便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让人睁不开眼;下雨天则变成了泥泞的沼泽,常常水积数日,让人难以涉足,望而却步。

就是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之中,济南中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中考高考的骄人成绩使这所学校名声雀起,一夜之间传遍齐鲁大地,五十多年的老校获得了新生。

今日的学校大门早已被整修一新,建筑庄严肃穆,透出济南中学严谨治学的风范。迎门而立的图书科技楼拔地而起,犹如一艘蓄势待发的航船扬帆而立,明亮的色彩洋溢着现代化创新气息。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操场也早已被标准化塑胶场地所取代。

从初中到高中,转眼间四年过去了。正所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时光荏苒,岁月流金。昔日的同窗好友在中考之后各奔东西,踏上自己新的征程。有时遇到原来的同学,他们总会亲切地问我“咱们学校怎么样了?”听着这样的话,我心里很感动,也觉得自己很幸运留了下来。

繁重的高中课程让我们忙的喘不过气。空闲时独自望着对面的初中教学楼,我的心中总是感慨万千。楼道间那一个个顽皮的身影似乎如此熟悉,一间间教室仿佛依旧回荡着老师的讲课声。物是人非,晃晃如昨。蓦然回想起来,一年前自己还在那里日夜奋斗着,而目的却单纯的可笑——只是希望将来能够在几十米开外的高中部里继续听讲。

初中三年里,我有幸结识了一群或活泼开朗,或文雅内向的好同学,好朋友;接受风格各异,却怀有共同爱心的老师传道授业。这三年,有过欢笑,有过泪水,而更多的是收获。“进济南中学门,做济南中学人,守济南中学规矩”。这里的老师们用真情诠释出教育的真正宗旨:教书育人,德才兼备。

一直觉得济南中学的老师很伟大,每位老师身上肩负的教学任务之繁重令人惊叹,尽管如此,却从来没有有人喊苦叫累。多少次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无私地为同学们补习功课,多少次老师们拖着疲惫的身子,用沙哑微弱的嗓音讲课。我常常这样想:济南中学的师资队伍或许不是全市最好的,然而他们却是最敬业最无私的。济南中学的全体师生有一种特有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是学校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我很庆幸自己见证了这所学校的沧桑巨变,作为是铁一中的最后一届初中毕业生,又是济南中学的第一届高中生,在过去的一千多个日子里,亲身经历了学校浴火重生一般的蜕变,体味到的是幸福的感动。

习惯了春天流连于百花齐放的景色之中,身边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习惯了夏天休憩于中心花园的凉亭,静静的地凝望金鱼在清潭里游弋,荷叶在暖风中摇摆的陶醉。

习惯了秋天信步闲庭地漫步在林荫道上,头顶上不时飘落下几片枯黄的树叶,脚底下发出唰唰啦啦的声音。

习惯了冬天踩着厚厚的积雪,在操场上打雪仗,驻足欣赏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景色。

习惯了这所学校。

六十载,春华秋实,桃李芬芳。

六十载,大行往复,雄关漫道。

作为一名济南中学人,感觉真好。衷心祝愿母校“育一流人才,创齐鲁名校!”

标签:集锦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