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作文

迷途优秀作文

作文2.12W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迷途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迷途优秀作文

迷途优秀作文1

你幸福吗?这句话是20xx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的一句问语。“幸福”一词一时间成为媒体热词,也发了每个中国人对幸福的思考。

那幸福是什么 ?当代人学家张荣寰20xx年的幸福定义就是个人由于思想的实现或接近热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它是人与人激情热流从心驰向爱之深海的温馨,是善良人的单纯,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迎接每个明天的希望。它不取决于人的生活状态,而在与人的心态。

我们都期望幸福,期望没有痛苦的时光 ,人们都拼命的追求幸福,以为幸福就在前方。可很多时候人都是在回味过去的幸福,却忽略了幸福散发着清香的时刻,那时,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忙些什么。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总在平淡中降临。我们口渴了有一口水喝,饿了有一口饭吃,困了能睡一个安稳觉,有心情了,品一杯清茶,写一段粗糙的杂文。我们有时也会感到满足,也会感到幸福。可我们有几人能满足于这些?我们可能有更多更高的梦想要去实现,去迎合自己的一颗不满足的心。很多时候梦想在抉择和诱惑间伸展为欲望,欲望成为了幸福的天敌。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填满内心的欲望,贪得无厌,一步登天是欲望的膨胀,是幸福的坟墓,是幸福的不归之路,我们走进了幸福的迷途。欲望靠自己把握,幸福要自己诠释,把握的恰当,用宽容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那么时刻都会感觉幸福的。

与家人,父母,妻儿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扶老携幼,看朝阳,赏明月,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满足,很多时候,亲情却在融合与得失间彷徨。当我们回家时,常听父母的唠叨,听得多了,便觉得烦了,于是我们总是找些不回家的借口搪塞, 殊不知,那正是父母的一片苦心,希望自己的儿女事业有成,平平安安,才这样苦口婆心,千叮万嘱,为我们操碎了心。可他们也希望儿女们常在膝下,尽享天伦,而我们为了自己的私心,让他们默默的承受着孤独与无奈。天地无常,总有一天我们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我们那时才懂得了亲情的可贵。

我们总会在平静安适的生活中,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比对,患得患失。常常忙于索取,索取物质,索取爱,索取别人已拥有过很多等等 ,无法满足的心还在毫无知觉中索取,却不知我们已失去了很多,漏掉了身边的的幸福。我们通过追求不管达到什么样的幸福,都是快乐的,满足的。但这种感觉稍纵即逝,便有开始了下一个目标,这样锲而不舍的追求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却总感觉幸福不了,使我们又走进了幸福的迷途。

只要我们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内心需要 ,坦然的、满怀感恩的`心全然接受当下,不断突破自我编制的障碍,用善于发现的心感知身边的点点滴滴,才能走出幸福的迷途,收获自己真正的幸福。

迷途优秀作文2

希腊神话里有伊卡洛斯困于迷楼,生翅飞出,近日,翅熔,坠而死。诗里亦总有人踌躇选择:“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更多人在柳暗花明之前,只为“山重水复”所惑。然则人之遇迷途,究竟如何抉择?

有人说,迷路,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

若是等待一个属于自己的引路人,其中似乎大有运气的成分。且无法保证对方是将自己引向大道,而非将自己绑赴荆棘之丛。恰似中世纪处于蒙昧迷雾之中的教徒,生活无望,受尽苦楚,将信仰寄予上帝,以为自己得到了救赎。却不料,等来的引路人“教会”还随身带了枷锁镣铐,使信徒们反而步入另一方迷途。若是幸运如悉达多,有神人点化,有超然的灵魂,则自是前途明亮,可若周遭荒无人迹呢?抑或是来者皆善恶难辨?

于是在这样的质疑之下,更多人会选择第二种———同样迷了路的人。他们自己一样困窘,一样无助,一样面临着对新困境的零基础的新思考。在心理需求上,他们可以得到相濡以沫的温暖,在心态地位上,他们觉得彼此平等,如同在战线的同一平面上,两人可以互相掩护着逃走,连生存的几率都均等。古有陶渊明诗云:“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朋友本是人之诉求,而患难之友更甚。约翰?多恩亦有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即言没有人能逃脱苦难,即号召人心相通。而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引路人小说”的《摆渡人》,我宁愿相信它是两个迷途之人相依的一场逃生。麦克福尔笔下,摆渡人需有一次心灵的救赎与挣脱,被渡者需返回那个属于自己的真实世界。一个迷于时空,一个迷于心灵。途中互助甚至相爱,难道不是迷途的灵魂之间才会结出的果实吗?即看见一个同样惶惑的自己,即遇见一个同样渴望出走的自己,即在迷途中的一面镜子里,找回以另一种方式存活着的自己。

而寻找同样迷了路的同伴,明显比等待有人引导多了一些对个体自身的思考。他们选择暂驻迷途,而后共同思量。合作之精神固可歌咏,可依然会有人用一种清高孤傲之音反驳,“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诚如庄周所言,有些迷途之人,并不屑于为人所引导,在浮华肤浅之世也终于遇不上志同道合的迷途知己。于是有哲人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凭三张椅子的孤高独自解决人生中数不清的困境;画家梵高置身田园,以最热烈的颜色描绘最灰暗的心境;亦有狂人米芾书以咏志,终生不为世人所理解。而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则选择沉默着与世隔离,在一箱被遗忘的诗中,找回了自己。她与真理一同安息,直至“青苔爬上我们的唇际”,此般孤高,却带有一种颓废的冷艳,思考更深,于迷途中驻足更久,甚至于途中驻屋建城,若卡夫卡反倒建就了自己的城堡。

既已有驻于迷途、静想思量之心,又何惧寻寻觅觅;既然寻找知己是为了看清自己,又何必拘泥于相濡以沫,逃避荒无人迹?

迷途之人,除了自己,什么都不曾拥有。

标签: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