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总结

个人中医学结

这学期有幸选到了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一方面更体会到中医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发现原来中医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医食疗更是让中医更加通俗、实用、真实、独特地融入了寻常百姓家的膳食当中。由于生长在南方地区,从小就开始接触到中医药膳,对于“药补不如食补”、食药结合等药膳养生有一定的了解。

个人中医学结

喜欢中医,因为它深邃的历史文化思想底蕴与健康的治疗之道。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除概括了解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外,我最大的体会是明白了怎样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贯穿中医食疗之道,有时候看上去“貌不惊人”的一些食材竟然对一个人的身体有如此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的家乡特产大枣,可以健脾益气、和胃生津。但就像李恩庆老师说的,一学期的课远远不够了解到具体全面的知识,我们的课堂就是希望能够与对中医有兴趣的同学有所教导与交流。三十多个课时的课程中,优质、实用的中医膳食疗法令我感受颇深。

通过课堂上李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比如,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它们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且,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其生理、病理无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的,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会“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在课堂学习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药膳食疗应用”这一块。因为这些药膳食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体现。记得当初刚刚来到珠海的时候,不是很适应这边的食物和气候,经常容易上火或者湿热。现在通过对《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常用的药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较好地跟随气候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饮食习惯,使得自己的身心都处于健康的状态,也能够为家人日常生活的健康饮食提供一些很有用的建议。中医药膳食保健是中医中的重要部分,在将来也必将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辅助治疗和调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并且会一代代的发展和流传下去。

个人中医学结 [篇2]

1痔上黏膜环切术,又称pph手术。其理论根据主要是基于对痔疮发病机制的新认识。pph手术是用一种称为“pph吻合器”的特殊器械,将痔上方的直肠黏膜脱垂带做环形切除,这种手术整个过程只需20分钟左右。由于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受内脏神经支配,手术后患者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又由于手术既切除了直肠黏膜脱垂带,又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疮发生的根源,所以效果比较理想。对一些用传统疗法十分棘手的痔,如混合痔、环状痔、严重痔脱垂、脱肛等,pph手术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外科张庆玮

2parkes,是粘膜下痔切除术,这种手术不损伤覆盖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伤口愈合较好,很少形成硬瘢痕和狭窄,并明显减少术后疼痛和排尿困难。

3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的目的是将硬化剂注入痔块周围,产生无菌炎性反应,达到小血管闭塞和痔块内纤维增生、硬化萎缩的目的。常用的硬化剂有消痔灵注射液,芍倍注射液。注射疗法通过10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对人体无隐蔽性损害,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疗法。适应证 无并发症的内痔,都可用注射疗法。一期内痔,主诉便血无脱垂者,最适宜于注射疗法,对控制出血,可达到一针止血。二、三期内痔注射后可防止或减轻脱垂,痔术后再度出血或脱垂仍可注射。对年老体弱、严重高血压、有心、肝、肾等疾患者,都可用注射治疗。

4胶圈套扎疗法,原理是通过器械将小型胶圈套入内痔的根部,利用胶圈较强的弹性阻断内痔的血运,使痔缺血、坏死、脱落而治愈。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但以二期及三期的内痔最适宜。不宜用于有并发症的内痔。

5中药治疗,应用荆芥方洗剂坐浴加肛塞痔疮栓,荆芥方组成;荆芥,蛤-蟆草,马齿苋,透骨草,苏木各15克,防风,金银花,连翘,苦参,槐角各12克,生川乌,生草乌各10克。适用于各类痔疮患者。

肛裂治疗创新

保守治疗,0.2的硝酸甘油膏外用,硝酸甘油是一氧化氮供体,局部外敷可迅速降低肛管压力,从而增加肛管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裂口愈合。而且不损伤肛-门括约肌,患者可以自己操作,非常方便。 硝酸甘油软膏对于急、慢性肛裂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94%的患者在第一次用药后疼痛消失,84%的患者于4周内创口愈合。

2手术治疗,挑出内括约肌的下三分之一至一半,在直视下切断,效果好。

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治疗创新,

1手术治疗采用肛隐窝探针找到内口不再采用由外口找内口,手术治愈率高,一次性的根治,这是省中医院有别于其他医院的地方,技术在国内处于前沿。

2直肠粘膜封闭内口,将外口和窦道切除,用直肠粘膜移植封闭内口,创伤小,愈合好不损伤括约肌。

3应有纤维蛋白胶封闭内口治疗肛瘘,.应用抗生素溶液冲洗瘘管,使瘘管在注入纤维蛋白胶前处于无菌状态.在用特殊的探针电凝去除肉芽组织后注入纤维蛋白胶抗生素混合液. 在注入纤维蛋白胶的同时指压内口,在内口上覆盖凡士林油沙条,简单的缝合一针内口,或做前移的全厚直肠壁皮瓣,不损伤肛-门括约肌,不影响肛-门功能,操作简单且没有并发症。

直肠脱垂的治疗创新

1注射治疗,方法:将消痔灵注射于直肠粘膜下或直肠周围一圈,分4~5处注射,每处注射4ml,总量20ml。注射途径可经肛-门镜在直视下将药物注射到粘膜下层,使粘膜与肌层粘连;或经肛周皮肤,在直肠指诊下做直肠周围注射,使直肠与周围粘连固定。

2手术治疗,成人不完全脱垂或轻度完全脱垂,若括约肌张力正常或稍弱,可行类似三个母痔切除术或胶圈套扎治点状结扎治疗,也可行pph治疗。

便秘的治疗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或排出困难,也指粪便坚硬或排便不尽的感觉。分为器质性便秘与功能性便秘两种。器质性便秘可由多种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结肠、直肠及肛-门病变;老年营养不良、全身衰竭、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等均可引起便秘。功能性便秘则多由功能性疾病(如肠道易激综合征),滥用药物及不良的饮食、排便、生活习惯所致。

[临床表现>便秘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粪质不于,排出不畅。可伴见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暖气反胃等症。常可在左下腹扪及粪块或痉挛之肠型。

[诊断>诊断一般根据病史及症状即可确依。辅以便常规,胃肠x线,肠道内窥镜等检查,可以明确是功能性便秘还是器质性便秘。

[治疗>1.西医药治疗:此类药物有些不宜久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1)润湿剂:辛丁酯碘酸钠,口服,日50—200mg.运用于粪便坚硬,排便无力,直肠疾患及术后患者。

(2)滑润剂:石蜡油,15-30ml睡前服,适用于肛-门疾患所致大便干结。

(3)刺激性泻药:酚酞,0.1—0.2g/次。蓖麻油,10~30ml/次。

(4)容量泻剂:硫酸镁:每次10~20g。适用于胃酸多并有便秘。60%乳果糖:10~30ml/次,3次/日,适于肝昏迷并有便秘者。

(5)栓剂及灌肠法:开塞露,每次1支,插入肛-门并药液挤入直肠。温盐水2000~3000ml,温500~1000ml,肥皂水(75ml加水至1000m1)灌肠。1830分页

2.中医药治疗

(1)热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治法:清热润燥通便。方药:麻仁15克、芍药10克、枳实10克、大黄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

(2)气秘:排便困难,大便干或不干,伴暖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舌苔白,脉弦。治法:顺气行滞。方药:沉香、木香、大黄各6克,实、槟榔、乌药各9克。中成药:开胸顺气丸。

(3)气虚:大便秘而不结,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伴见神疲气怯,肢倦懒言,舌淡苜白,脉弱。治法:益气润肠通便。方药:黄芪30克、生白术30克、陈皮10克、火麻仁10克、白蜜20克,气虚明显有可加党参10克。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4)血虚: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唇舌色淡,脉细涩。治法:养血,润燥,通便。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麻仁15克、枳壳10克、肉苁蓉12克、大黄6克。中成药:润肠丸。

(5)阴虚:大便干结如羊屎状,伴形体削瘦,口于思饮,或有心悸,颧红,失眠,眩晕,腰膝酸软,舌红少苜,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肠。方药: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24克、山药20克、山茱萸12克、丹皮9克、茯苓9克、泽泻9克、麻仁10克、玉竹10克、决明子12克、蜂蜜30克(冲)。

3手术治疗,便秘手术治疗一般都是指临床最多见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出口梗阻型排便困难. 只要患者主诉大便到了肛-门口就是排不出来,并且通过排粪造影等专业检查予以证实,既可以针对病因进行便秘手术治疗。在实施便秘手术治疗时必须注意,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较复杂,目前至少有下列病因被公认:直肠前突(直肠前突(rectocele,rc)的译文是直肠膨出,即直肠前壁突出,亦称直肠前膨出。为出口阻塞综合征之一。患者直肠阴-道隔薄弱直肠壁突入阴-道内,亦是排便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男性发病者也有报道。国内医学界提出直肠前突排粪造影检查,可分为三度:即轻度,前突深度为0.6~1.5cm;中度为1.6~3cm,重度≥3.1c)、直肠粘膜内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驰缓症、外括约肌失调综合征、盆底疝等。肛-门直肠周围括约肌的因素,是导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始动因素,并在整个病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他因素也可能在排便困难的症状中,起到不同程度的次要作用。便秘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在彻底解决肛周括约肌失弛缓这一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同时对于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等,也包括同局部炎症有关的诸多因素,通过综合治疗才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综合手术的基本手术方式有: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松解术;直肠粘膜高位点状注射术;直肠前突缝合加固术;直肠内外双层注射术。我科现可开展实施直肠粘膜点状注射、直肠外注射、直肠前突修补加固等综合手术,最大限度地去除引起排便困难的病因,手术微创、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针对慢传输型排便障碍疾病,即大肠蠕动功能较差引起的排便困难,考虑到这类排便困难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目前比较成熟有效的`手术方式是:全结肠切除术或次全结肠切除术。

个人中医学结 [篇3]

学习中医学已有半载,总觉得这门学科有种朦胧美,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当中。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诸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诀均应熟背如流。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以上第一步功夫,属中医的“背诵功”。

基础功:学好古文、医史及文献

背诵功之后的第二步功,就是加强古文和医史的学习。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医文化,不愧是伟大的宝库,等待后人去努力发掘。而这些文献均是用古文写成。若不在古文上下工夫,势必很难理解。如文字的构成、词汇的衍变、语法的差异及古代文学常识、古天文学知识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医古文非常困难。

文言文学得好,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故第二步功夫首先必须“学好古文”。

任何事情,任何学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不管学什么都必须了解本门的发展史。搞政治要学政史,搞文学要学文学史。当然中医也不例外,也应学好医学史。只有学好医学史,才能了解各朝各代的名医、名著及其学术观点,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些名医名著是在何等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同时也应了解前世名医的奇闻逸事。譬如:朱丹溪三十岁学医,三十五岁就能临证而成大家。叶天士十四岁学医,先后师从十七人等。这对一个中医的学习和成长均有一定的启发。然而今人视学史为多余,似乎与临证无关,实属大谬。

学古文具备了读古书的能力,学医史明确了读古书的取舍,在选书读书过程中,自然不会陷入歧途。同时还要博览历代医家的医论、医著、医案,对历代医家的成果有一个框架性得了解,对学术理论的构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第二步功夫为“基础功”。

构架功:精读古典医籍

要想学好中医,则必须精读一些古典医籍,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神农本草经》、《医学心悟》等。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如上所述,背诵功、基础功、构架功为“真中医”必须具备的三步功夫。在这三步功的基础上,进而博览群书,淹通众家之长,并广泛吸取今人经验,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早临床、多临床,从而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铁杆“真中医”。

漫漫岐黄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个人中医学结 [篇4]

转眼毕业了半年了,这半年来,对中医理论实践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在继承前辈经验的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现在的我,面对一个疾病不是手足无措,而是可以从容的应对解决。

以前我特别羡慕门老师,尤其他的功能五态学说,我特别想学,我觉得那是一种执简御繁的好方法。可是毕竟我不是他的研究生,也不是什么徒弟,仅仅作为一个爱好中医,一心想发扬中医的小孩子。人家是专车去医院,我就搭公交去,虽然来回得两小时,有时回来的路上就在车上睡着了,但是我没有后悔过,想收获就要付出。门老师对我不冷不热的,后来听说他给他的研究生专门讲课,可惜我去不了。。。。。。

毕业的这半年,我在我们地方医院认识了张主任,他没有什么技巧,也不摆架子,他崇尚经典,治病疗效确切。在他的影响下,我踏踏实实的重温了经典,并联系临床。在他的帮助下,我建立了一套属于我自己的辩证思维。其实也不是我的,是仲景早已经暗示我们的,那就是六经八纲。现在我发现,其实功能五态没那么神秘了,反而我觉得它与六经八纲大同小异,而且它远没有仲景学术经典权威。

这就是今年最大的收获了。明年继续和张主任在临床上摸爬滚打,顺便把针灸基本操作拿下。好久不写,感觉很乱,就这吧。

标签: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