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总结

统计工作报告

同志们:

统计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统计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现在,我代表北京市统计局党组、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党组做工作报告。

一、“十一五”时期统计改革发展成果

2006年到2010年,是北京统计人值得骄傲的五年。五年来,全市统计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我们办成了大事,办好了喜事,办妥了难事。北京统计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明显增强,统计理念、统计生产方式和统计管理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统计改革、统计建设、统计服务取得显著成绩,具有首都特色的大都市统计体系初步建立。

五年来,全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加强统计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始终坚持“依法立统、人才兴统、科技强统、文化塑统”的理念,一以贯之地延续“一、二、三”的工作格局,北京统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北京统计面貌焕然一新。

(一)紧抓机遇,统计管理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一五”期间,我们提出了“三位一体,两队两垂”的改革目标,实现了北京统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成立调查总队。2006年,按照国家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成立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下设18个处室,并在10个区县成立了国家调查队。市统计局和北京调查总队确立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

组建区县及开发区调查队。以国家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组建北京市经济社会调查总队(副局级)。国家总队和市总队在人员身份、机构设置清晰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管理;组建区县及开发区调查队,实行垂直管理,统计调查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完成“撤科建所”。将全市317个街道、乡镇原来单独或合署办公统计科的工作职能、机构和人员剥离出来,组建283 个独立的统计所(正科级),由区县统计局直接管理,做到了人员与场所、设备与经费、职责与分工“三落实”。

调整机构职能。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市局、总队相继成立了服务业统计处、新产业经济统计处、监测与评价处、能源与资源统计处、宣传中心、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数据管理中心。区县局队也成立相应科室,调整了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充实了力量,加强了相关领域的统计工作。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市委市政府“城南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重组新城区统计机构,合理安排人员,整合了原城四区和南部新区的统计数据资源,调整了统计方法制度。

(二)改革创新,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五年来,全系统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立足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局和区域功能定位,积极改革创新,初步建立了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

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实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在协调和数据衔接,搭建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数据库,开展水资源核算、林木资源核算和北京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全市及分区县能源消费量核算方案及六大高端产业核算标准和方法,编制了北京市旅游附属账户,加强对新兴产业增加值核算,规范了统计核算基础工作及区县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建立了统一核算制度。

丰富统计调查内容。完善价格统计体系,新建电信业、运输业价格统计报表制度,建立房地产价格统计,加强了分收入层消费价格统计,实现了消费价格在地统计;加强对工业布局、结构调整和运行质量的.统计,开展工业成本费用调查;完善第三产业统计,研究制订了一系列新兴产业统计标准,建立健全了新兴产业调查和监测评价体系;调整了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统计原则,增加统计调查内容,建立了房地产市场综合统计制度,完善了能源统计调查制度,开展了二三产业规模以下单位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抽样调查。

拓宽社会统计领域。初步建立了综合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幸福指数、国民意识、企业创新情况和企业家创新意识等统计调查;加强月度劳动力调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调查制度,将私营单位纳入劳动工资统计范围。开展了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和非传统住宅调查的试点和研究。

(三)科技强统,统计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

五年来,我们举全系统之力,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建设,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北京统计信息化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统计数据采集处理核心业务平台率先建成。按照“一级平台、三级监管、多方共享”的建设目标,建立了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标准为准则,面向调查单位“集成套表”的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调查对象网上填报数据。初步建立起了统计业务全流程的数据采集系统。重构统计业务流程,规范统计调查方法,整合全市统计信息资源,规范统计工作秩序,加强对调查单位的管理,提高了源头数据质量,实现了统计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

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建设(一期工程)稳步推进。我们会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建设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建立了规范的业务技术标准,基本完成了宏观数据库规划设计系统、数据采集业务系统、数据查询与综合分析系统、门户服务系统、主题库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与发布系统的应用开发,宏观库试用版已上线试运行。

先进技术的应用得以大力推广。在全国率先开展CPI手持数据采集系统试点并在全市推广,开发了统计数据文件柜系统,实现10类统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初步建立了消费价格统计数据处理平台,能源统计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利用卫星遥感、空间定位系统等先进手段,实现了对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和设施农业占地面积,以及北京行政区域内破土动工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等的遥感数据监测。建立全市政府统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搭建电话语音和移动短信平台,开发城镇住户电子记账系统、移动办公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四)与时俱进,统计服务领域向纵深拓展

五年来,我们不断拓展统计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努力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准确、高效的服务。

监测评价、预警预测向时效化转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连续两年编制全市GDP增长工作目标任务,实时监测一揽子计划实施效果。配合市政府督查室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督察考核工作。启动应急统计机制,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旬报制度。组建宏观经济预警研究小组,定期编发预警预测报告。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时开展专题分析、形势分析、课题分析等不同形式的统计研究。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统计研讨会,举办大都市统计国际论坛,组建“北京市经济社会数据分析与监测评价研究基地”。五年中,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6项,在全国和北京市各类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23项奖励。《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成功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要求,开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监测评价体系研究。建立了区县经济社会实绩考核、区域功能定位发展、六大高端产业发展、创新型城市进程、“三农”等评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了全市能源统计监测体系,按季度发布能耗、水耗公报;完善了中关村指数、王府井商情指数、企业景气指数、房地产景气指数,开发“北京市房地产预警指数”,开展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并实施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监测评价方案。

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向社会化转变。大力开展民生统计监测,大量增加社会管理和百姓关注的信息。开通100线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组建了一支市场化运作的千人调查队伍。五年来,针对劳动就业、居民收支、医疗卫生保障、农村基层民主化建设、群众安全感、甲型H1N1流感等热点问题,以及组织工作满意度、党风廉政建设等政府委托项目,开展了170多项共280次社情民意专项调查。初步建立了市领导信息决策平台统计子系统。加强行业信息服务,建立了企事业信息反馈制度。

数据发布、信息公开向规范化转变。严格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编制北京市政府统计部门主要经济社会统计信息发布目录,定期发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信息。组建北京市统计资料管理中心,建立并完善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体系。按年度编制全市统计数据,定期在各大报刊、电视和门户网站上公布社会公众关注的各类信息。规范了区县统计信息发布内容、发布时间、发布频率,提高了全系统数据和信息发布的规范性、准确性、一致性。

服务方式、宣传渠道向多样化转变。在北京电视台创办《数说北京》栏目,举办《数据》论坛,改版《数据》杂志,建立局队新闻发言人制度。开放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服务平台,改版“北京统计信息网”,创办统计知识大讲堂,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统计知识,解读统计数据。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开展“寻找共和国的记账人”活动。参与承办“世界统计日”、“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以人为本,统计队伍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以素质培养为目的,以人才引进为基础,以统计文化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统计队伍。

践行准则,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全系统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部署开展“创先争优”及“三进两促”活动,评先进、树典型,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和共建帮扶工作,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落实中央《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规划》和《党内监督条例》,全面部署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重大普查调查项目及信息化建设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了以《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工作规则》、《重大事项决策公开办法》为重点,涉及多个方面的50多项规章制度。

文化塑统,统计软实力大幅提升。在全系统大力推进以“忠诚统计、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乐见其成”为核心价值观的统计文化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全市统计系统统计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创建学习型和谐机关为宗旨,开展青年风采大赛、“青年文明号”、青年论坛、业务能手大赛等形象展示及岗位练兵活动,坚持隔年举办统计文化节和体育节。积极捐款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为汶川、玉树灾区同胞献爱心。全系统按照“平安奥运”、“平安北京”的要求,严格落实安保责任制,圆满完成了维护首都平安稳定的政治任务。

强化素质,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训效果显著。五年来,全系统共录用了255名硕士研究生,706名本科生。共选派75名干部分批赴境外进行中长期学习培训,选送24名同志进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选送20余名局级领导、170余名处级领导参加中、短期培训。举办了区县局队领导培训班,开展了对全市统计所所长的统计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轮训,组织了基层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在全系统范围内组织干部的轮岗、交流,实行竞争上岗,面向社会公开选拔6名处级领导干部。市局总队机关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例从2005年的69.8%上升到2010年的86.7%,区县局队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例从55.6%上升到81.4%,全市统计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以大幅调整。五年间,共有8名同志走上局级领导岗位,177名同志提拔到处级领导岗位,高学历人数明显增多,中高级职称比重不断扩大。

(六)依法立统,统计数据质量得到保障

五年来,我们从基层基础工作入手,加大执法力度,整合信息资源,规范调查方法,统计数据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强化依法行政理念。以学习新修订《统计法》为契机,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加大领导干部、调查对象和基层单位学法力度。加强统计执法力量,强力推进执法检查,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取得实效。创新执法方式,建立执法监督机制,规范处罚标准和统计执法行为,有效保障统计活动依法开展。建立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日常检查、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统计巡查相结合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长效机制。五年来,全系统执法检查总计33000多家,立案查处统计违法行为近6千起。连续多年开展对各区县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统计巡查工作,并对9个部门统计工作进行了巡查调研。规范全市统计从业人员管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人数逐年大幅提升,社会公众依法统计的意识逐步增强。

规范统计调查方法。根据各行业调查单位经济总量占全行业比重,规范与调整了现行统计制度中全面调查的单位规模;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对规模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科学推算,并在私营、个体企业等调查单位中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了市与区县两级统计数据的衔接、管理和使用,建立了包括GDP在内的11个专业共29项重点指标下算一级制度。建立了第三产业限额以上企业全面调查制度和限额以下抽样调查制度,改进了工业、商业抽样调查制度和抽样框维护办法。

整合全市统计资源。建立健全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定期采集、整理部门统计数据,严格部门统计报表和调查项目的审批,初步实现了统计数据资源共享。建立了三级政府统计系统大集中的数据采集与存储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基础数据资源的整合和统一。以经济普查单位资料为基础,按照在地原则,制定了统一管理、即时维护、集中存储、适时更新名录库维护管理办法和数据更新制度,建立了与质监、地税、工商等部门间单位基本信息的网上即时交换制度,实现了三级统计部门对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统一管理维护。

标签:统计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