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职场

赴洪山区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机制学习的考察报告

职场2.86W

6月18日-19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带领区人事局、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农业局、区旅游局、区科技孵化带协调办、区高校办分管领导等一行10 人,赴XX市人才办、中共XX市XX区委组织部,就区域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机制等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现将这次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赴洪山区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机制学习的考察报告

一、XX市、XX市XX区基本情况

(一)XX市

XX市辖九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总人口720.4万人,市区人口506.6万人。建国初期,沈阳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现在沈阳的工业门类达到14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3家,地区生产总值2240多亿元。产业布局主要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医药、商贸物流、金融等产业为主。

XX市科技实力雄厚。该市拥有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6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3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36家,其中国家级10家。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855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739项。应用技术成果中,达到国际水平361项(国际领先49项,国际先进312项);达到国内水平378项(国内领先297项,国内先进81项)。软科学成果及基础理论成果116项。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58.06 亿元。专利申请625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680件;专利授权310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94件。

XX市人才资源丰富。该市人才总量157.7万,其中,党政人才5.7万,经营管理人才32万,专业技术人才52万,技能人才43万,农村实用人才11 万,其他人才14万。拥有院士27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3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0人,博士后500多人。

(二)XX市XX区

XX区位于XX市的中心区域,是XX市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辖12个街道办事处、82个社区,总面积3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万人。辖区内驻有辽宁省委、区司令部及美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的总领事馆,辽宁和沈阳的电台、电视台、沈阳日报集团等多家新闻媒体也坐落在XX区。全区共有各类大型专业市场16个,外商投资企业300余户。同时还驻有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80多家银行及省市信托、保险、证券等60多家金融机构。该区是XX市综合经济实力领先的中心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经济总量在XX市乃至东北地区城区中名列前茅,自1997年以来始终保持着东北第一财政大区的称号。

XX区科教资源丰富,驻有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47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66所中小学。该区人才总量约3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9万人,经营管理5.8万人,技能人才9.3万人,人才总量约占XX市的五分之一。

二、XX市、XX市XX区人才工作的主要特点

沈阳的人才工作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中组部人才局多次到该市调研,指导开展人才工作创新和试点工作。

(一)XX市加强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人才管理机构配备和资金保障。2004 年, XX市超规格配备了人才管理机构,专门成立了人才办公室(正局级),内设3个处室,13名行政编制, 主任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兼任,设专职副主任(副局级)1名。要求各区按相应规格配备,目前有6个区设有专职副主任。该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人才激励和人才管理工作。

二是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6+2”人才管理配套文件,2008年以来实行了人才工作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市级目标管理体系,分解了196条任务。 2007年制订了《XX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规划》,将全市各类人才分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宣传文艺人才、海外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特殊人才等9类,由组织部、人事局、科技局、团市委等单位分别牵头负责规划的实施。

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力度。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凤来雁归”工程,从清华、北大引进10名博士(博士后)到XX区科技局、市政府采购中心、沈阳高职院挂职锻炼或聘为客座教授。开展了 “2008清华经管mba中华万里行—沈阳站”活动,组织清华学子参观机床集团、远大集团等著名企业。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协合集团等5家单位柔性引进院士7人。市科协、市人事局分别牵头开展市属及驻沈阳企事业单位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工作,全市共有院士工作站41家,进站院士达到161名,博士后工作站12家。召开“XX市引进海外人才工作座谈会”, 引进海外研发团队70余个。

四是立足老工业基地需求,狠抓本土人才培养。以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主线,深入实施“技工振兴行动”,全力打造沈阳技工品牌。选择金杯、沈飞、黎明、大东、辽宁煤炭等5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数控加工、机械加工、汽车制造与装配维修、钳工、焊接技术5个专业为品牌专业,组织制定了技工学校品牌专业评估体系。实施6个万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计划,开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和pmp考前培训,向市外、境外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大力培养本地中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增加人才储备。

(二)XX区加强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建立了人才工作支持和管理体系。2004 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区人才办,配1名专职副主任(副处级),在区属各单位组建了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建立了人才工作信息员报送制度。近年来相继制发了《XX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度》,《XX区人才工作协调会制度》,《XX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等文件。每年由财政预算拨付200万元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用于全区人才工作。

二是强化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素质建设。组建XX区民营企业俱乐部,开展了二十余次企业家沙龙,为企业家开展研讨、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实施“沈阳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推荐17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国内外培训。整合现有技工学校教育资源,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了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52名,民办机构培训中高级技工2000余人。利用周末开设了党政领导干部“周末大讲堂”,邀请北大、清华、中国社科院等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三个月举办一期。依托XX区“人才培训超市”,对科级以下的公务员进行全员“订单式”培训。

三是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在东北地区率先实行招聘政府雇员,与清华大学合作,结合区重点工作招聘博士。区委先后投入384万元加强以和平人才市场、和平劳动力市场为主体的人才市场建设,通过“一库三联”(人才储备库、联接省市人才网络、联接友好城区人才网络、联接国外人才网络)建设,不断整合人才信息。建立了大学生毕业见习实践基地 11家,促进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社会化运营。

四是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完善激励机制。区委每年定期组织召开海外学子创业俱乐部联谊会,为“海归”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和项目对接平台,共引进30余名海归人才携带26个项目发展创业。为驻区50家领军企业和项目申报资金620万元。营造适合各类人才创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优待制度,协调社会各界在医疗、购房、交通、子女入托上学等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优厚待遇。

三、推进我区人才资源共享、人才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考察组成员分别与两地人才工作者座谈交流,提问研讨,考察结束后,结合XX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区域人才资源共享”专题讨论。这次考察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

启示一: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沈阳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在机构配备、财力支持、制度保障等各个方面,全市上下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非常浓厚,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形成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的共识。

启示二: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是盘活人才科教资源的关键。XX市、XX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为本地发展做出贡献的,就是人才,就是需要引进、激励、挖掘的生产要素。”通过灵活的机制,跨地区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把触角伸到了北京、环渤海湾。各部门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以开展一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各类协会、工作站为纽带,搭建科教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大力开发本土科教人才资源,实现人才结构的补充和完善。

启示三:坚持“以产业需求引进人才”的理念,是实现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核心。始终坚持根据企业需求引进人才,把人才引进工作与项目引进、重大课题攻关、重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防止出现人才浪费和“引得进、留不住”的尴尬局面。立足老工业基地的需求,适应区域产业规划要求,大规模培养高技能人才,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人才。

我区狭义的区属人才总量偏少,高端人才异常匮乏,党政人才仅1177人,专业技术人员4133人,农村实用人才1618人,各类市级专家(含历年)25 名,区管专家20名,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远远不能适应洪山又好又快发展需求。但从管辖范围看,我区又是科教人才资源密集区,具有不可比拟的科教人才优势。虽然目前大块头的规模企业不多,但是产业规划和布局合理,各类企业发展空间巨大、活力充沛,科教人才需求旺盛。为推动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结合区情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架构,增强人才工作协作合力

一是加强人才工作领导。明确人才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调整充实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协调会制度、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形成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调度有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适当增加人才工作投入。“人才投入是最具效益的投入”,逐步把人才资源开发资金投入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并根据需要逐年加大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比例增长。三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努力在全区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对基层党政班子和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范畴。

(二)进一步理清人才工作思路,完善紧缺人才引进机制

一是明确人才工作目标和任务。根据产业规划和发展战略布局,研究制订《XX区中短期人才工作规划》,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高层次创新人才、农村拔尖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出台人才引进和支持措施。研究制定《XX区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意见》,围绕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电子、医药等产业,大规模引进人才,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事业吸引人才、以服务留住人才,对带项目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给予创业资助、场地和住房优惠、科技扶持、进修和学术交流资助等扶持,对企业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住房、交通等生活优待或科研资助。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实施培养工程。三是出台人才激励措施。建议设立“XX区经济发展人才贡献奖”、“杰出人才奖”等奖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进行重奖。鼓励非公企业推行首席专家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引导企业以股份或期权奖励在技术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人才。通过财政和社会等渠道,设立和筹集“毕业生创新创业基金”、“XX区民营企业人才发展基金”,鼓励人才在洪山成长、创业。

(三)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方式,充分释放人才资源活力

一是建立区域人才网络交流平台。适应XX区高校云集、网络人口密集的需要,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网络建设,建立“一库双网”(XX区人才储备库、XX区人才交流网、科技成果网上超市),链接全国各大人才交流网站,及时发布信息、维护更新,给各类企业、人才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在各街道、乡镇、产业园区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发挥初级人才在基层一线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工作平台,积累实践经验。二是建立“产学研”对接平台。成立XX区“产学研”合作组织(协会),定期开展对接交流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创办专家工作站、研发中心、中试基地,采取短聘、教学、咨询、专项课题攻关、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和智力,提升企业发展持续力。实施“企校(院所)联姻”计划,邀请专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三是做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征求区内企业人才科技需求意向的前提下,组织开展“洪山院士看洪山”、XX区高新企业 “创新创业进校园”、“中小企业发展科技扶持月”等活动,通过参观、座谈等交流活动,促成企校签订合作意向书。推进科技孵化带建设,发挥科技孵化器“企业成长摇篮、成果转化基地”的作用,提升对科技人才的服务功能,尝试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和科技银行,为人才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