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语录名言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我们时常会受到启发,对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感悟,想法有时候一闪而过,不如写一篇感悟的文章,及时的记录下来。那么,到底应该要怎样去写感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读书心得感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1

最后,我们应该说几句关于《写在人生边缘》的话。

这是一本集子,包括十篇散文。之前有一个小序列,叫人生是一本大书,那里的文字只写在人生书旁边的空白上。每一篇文章都有西方小品的.意义。主要做法是将窄题宽作,或宽题窄说,或衍及旁义,或假装翻案。看起来醒目,想醒脾,但有理由,不是假装惊人。至于缺点,西方文献太丰富,不懂西方文学的人几乎被炫耀,读过原文的人不可避免地认为这很有趣。但大醇小瑕,瑕不掩瑜。比如《偏见》、《论欢乐》、《谈教训》三篇都极其精辟。《谈伊索寓言》和《魔鬼夜访钱钟书》纯属借题。而《说笑》、《吃饭》等文章,则近乎俗气。最好的一篇鄙意应推《窗》,明亮清新,就像当窗小眺一样。而文锋虽然看似偏激,却含浑不露锋芒,而且绵密精致。所谓风人之旨,危在旦夕。这就是以小品正格绳之为例。

最后两篇文章是《释文盲》和《论文人》。因为作者是一个一无所获的文人,所以他非常认真地阅读它们。窃以为此刻文人盲的人很多,而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废料又充斥着社会。作者少,读者少。作者最后一句话:我们应该毁灭文学,奖励文人——奖励他们不做文人,不做文学。看似虚伪偏激的人大声疾呼,其实说这话背后有多少无名的悲伤,不知道该向谁倾诉。

所以让我这样列在文人之林的人,真想掩卷而泣。

五四节写于1946年。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2

《人生》以它所描绘出的浓厚的乡土气息、逼真的生活画面、活生生的人情世态以及主人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尤其是男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令人回味不已。 故事中的高加林,他有自己的理想、感情和人生观,他不愿像他的父辈们那样,为了温饱一辈子厮守匍匐在黄土地上,他有知识、有文化,他要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渴求一种新的人生。就这点来说,高加林具有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和气质——创造、开拓、不满足于现状。然而,高加林的种种努力并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倒被现实给“嘲弄”了: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他的民办教师地位被无端挤掉,唯一能够显山露水的机会被剥夺了,他痛苦、伤心、愤懑。新一代农村青年形象的高加林,与高家庄这个落后、愚昧、闭塞的小山村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高加林进城的心理成为必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终于踏进了城里,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一个能让他施展才干,尽情挥洒才华的天地;生活的召唤,理想的憧憬,使他干劲十足。深夜抢险救灾,不顾疲劳连夜改写报道,他切实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着,拼搏着。

高加林那蔑视世俗、自强不息的闯劲和干劲让人感动。然而他也有自身的弱点,当他看到家乡贫穷、愚昧、落后的一面时,不但没有想方设法去改变家乡的现实,反而选择了逃避现实。他认为,摆脱了家乡小山村的羁绊,到外面的世界就可以一显身手了,可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软弱自私,才致使他走过了一段遗憾的人生。

故事中的另一个容易争论的问题,就是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纠葛。有人认为高加林是现代生活中的“陈世美”,而我却不这样看,我认为他们的分手是现实的必然。现代青年对爱情的追求,大多是以志同道合、有共同语言为基础。刘巧珍虽然有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美德,温柔善良、勤劳贤惠、通情达理,而且长得俏丽,然而她缺乏知识、没有文化,与高加林少有共同言语,更谈不上志同道合,他们的爱情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牢固的,所以在爱情和事业的选择上,高加林选择了后者,这是必然的;而后来高加林和黄亚萍分手后,家乡那个曾为他爱至痴狂却又被他抛弃的姑娘巧珍也另嫁了——在这双重打击下,高加林几乎崩溃了,他背着铺盖卷,灰心丧气、满腹辛酸地回到家乡。 山依旧,水依旧,桥还是那座桥,一样的景,两样的情,一曲《叫声哥哥,你快回来》荡气回肠,令人肝肠寸断,得到的失去了,失去的却永远不能再得到,那悲痛的哭声,倾诉了高加林多少的委屈,懊悔和辛酸啊!此时,一条弯曲的路在他脚下延伸,这是一条漫漫的人生路啊!他该怎样去走呢?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我们该怎样留下自己的脚印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深思,都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3

文章《人生智慧管理》内容丰富,全方位阐述了如何对待人生、怎样渡过人生的智慧,读后受益匪浅。要想有一个充实而美好的人生,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那么我们该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呢?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自我。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我们就得用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只有掌握了文化知识,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美丑,才能把握正确的'自我。第二,我们要做到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其实,礼貌也是提高个人修养道德的重要标志。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在与他人相处中,礼让在先,相互理解,做事不要斤斤计较。第三,为人要诚实守信,做事勤奋节俭,无论是在学习当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心须养成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第四,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生活或学习当中,遇到不懂的事情我们不要急躁行事,而是要虚心向人请教,做出了成绩我们不要过于骄傲,而是要更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只有这样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才会真正地得到提高和完善。

人生的道路既短暂又漫长,既有欢乐幸福又有沟沟坎坎,面对我们的人生,应做到‘四知四自’,即知彼已、知荣辱、知得失、知进退;坚持自省自明、自严自律,努力把握自已的人生方向不越轨迹。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4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今天给大家分享樊登老师解读的《人生海海》。

这本书是被誉为“谍战文学之父”的麦家老师的超越之作。

莫言、高晓松、董卿倾情推荐!

人生如海,潮起时,不忘初心;潮落时,不惧困难。

董卿曾用苏轼的《定风波》来形容《人生海海》: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对于麦家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他献给父辈与故乡的礼物,还是他醒悟人生,放下过去的见证。

这一次,他舍弃了自己谙熟的题材与风格,深入到历史背后的隐匿中,尝试着解锁人性的密码。

那些文字,充斥着生活的残酷,也透露着人心的起伏,娓娓道来间,便将一个人的是非难辨,一个时候的波诡云谲,呈现给大家。

一个传奇人物,却藏着一个个的迷题;一个小小村落,却一次次揭开人性的善恶。

真实与谎言,绝望与希望,在这数十年间,无数次上演。

瑞卡斯曾说:

“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时间迷茫,在几个瞬间成长。”

生命如寄,唯有了解真相,才能写出真实的故事;只有尝尽人心,才能留有回味的空间。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是平常;山山而川,人来人往皆难忘。

棋如人生:落子终要无怨无悔

有人问:“与人对弈,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这么说:

“棋品如人品,棋艺好坏并非主要,真正的棋品,看的是一个人能否做到落棋不悔。”

世事如棋,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每一事都要谨慎认真,每一次的抉择,都决定着人生的方向。

而那些落子无悔,对人生无悔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强者。

正如书中的“上校”,他是一个“笑话”,却也是一个“传奇”。

年轻的时候,上校为获得敌方情报,周旋于日本女人与女汉奸之间,她们在他肚子上留下了刺字。

而这便是上校一生莫大的耻辱,也成了他心中永远过不去的槛。

他用一生守护着这个秘密,因为这个秘密,他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了这个秘密,他选择放弃爱情,自毁前程。

然而,上校从来没有悔恨过当初的决定,为了国家利益,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都无怨无悔。

哪怕被人误会成“汉奸”,哪怕被人唤作“太监”,他都不争辩、不解释,因为他明白,人活一世,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生命总会有遗憾,关键在于你怎么去领悟。

活着,从来没有完美的人生。

很多事情,终要有舍有得,但只要初心不改,我心依旧,便可活出精彩人生。

电视剧《功勋》中,讲述了于敏的传奇一生。

1960年,钱三强准备组织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开展氢弹技术的探索。

然而,对于于敏来说,这次任务不同以往。若要参加研究,便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还要隐姓埋名,长年奔波。

可是于敏并没有犹豫,一心将心思铺在氢弹技术的研究工作上。

直到28年后,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才逐渐被世人知晓。

有人觉得这几十年的隐姓埋名,对于敏是一大损失。

可对于于敏来说,无名不等于不被人知道,岁月可以模糊世人的记忆,却不能改变贡献的真实。

北宋诗人梅尧臣曾说:“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生活于世,终有所追求,有所期待,为了心中的理想,不畏艰苦,孜孜以求。

一个人对生命最好的尊重,便是拼一个春夏秋冬,换一个无怨无悔。

月如人生:活着难免阴晴月缺

古语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世间百态,人情万千,谁的人生都有缺憾,可有多少人能耐得住苦难,看得淡生死?

越是存亡之际,越是畏难之时,越能看清生活的真相,人生的.无常。

“我”因为爷爷的过错,背井离乡来到西班牙,在一个鞋厂打工,艰难度日,没有尽头,只有煎熬。

机缘巧合下,“我”与妻子相爱,此后生活逐步入幸福,然而一场车祸,却使两人天各一方。

妻子在临死前跟“我”说: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如果你死了,我在阴间是不会嫁给你。”

虽然妻子一生短暂且不幸,但她却始终热爱着生活,也正是因为对生的勇气,才让“我”继续活下去。

其实,活着永远比死亡更需要勇气,因为它不但要继续承受生活的苦楚,还要承载逝者的希望。

然而,正因为有活着的希望,才让人们在认清了生活的残破后,继续热爱着生活。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日本电影《入殓师》,曾有这样一个镜头。

小林大悟过桥时,发现河里的鱼在逆流而上,许多鱼因为体力不支,累死后被河水冲走,但仍有许多鱼坚持不懈的游。

小林很不理解,反正最后都会死掉,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

路过的老大爷,听到后对小林大悟说:

“这就是他们的宿命,中途就算再辛苦,也要回到出生的地方。”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逆向而生的修行,阴晴月缺总有时,活着便意味着与苦难并行,坚持就等同于和命运对抗。

路遥说:

“在这个世界,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越是活着,越要忍受岁月蹉跎;越是悲伤,越要学会苦中作乐。

人生海海,不必在意一时得失成败,只要自己内心感觉幸福,便一切都会值得。

茶如人生:再苦涩亦有回甘

人生就像一杯茶,苦涩有,甘甜亦会来。

生活确实痛苦,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可总有一天,会等到心中的幸福。

就如喝茶一样,越靠后,越能尝出茶的醇香。

林阿姨与上校,两个原本相爱的人,却被命运所捉弄,半生纠结。

林阿姨因为上校的拒绝,因爱生恨,毁了上校的前程,也间接毁了他的一生。

多年之后,上校被逼成了疯子。

直到那时,林阿姨才得知,当年她冤枉了上校。上校从来都是爱她的,甚至冒死闯进火海,前去救她。

得知真相后,林阿姨发誓要照顾他一生一世,哪怕上校成了疯子,她也不离不弃。

在送走上校母亲后,林阿姨决定带上校回自己的老家。

上校一口气活了近百岁,在爱人的陪伴下,在宁静安详中离世。

纵观两个人的一生,虽尝到了生活的残酷,看遍了人性的黑暗,可他们最终找到了幸福,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白落梅曾说:

“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生活会苦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等到苦尽回甘的那一刻,过往所有的痛苦与悲愤都会化为人生的养分。

唐贞元七年,孟郊满怀信心,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却不幸落第。

之后的数年,孟郊一次次尽兴而去,败兴而归,个中苦楚,难以名状。

直到他46岁时,高中进士,放榜的当天,骑上快马,尽情绕着长安城狂奔一周后,留下著名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苦尽甘来,也不过于此。

其实,苦难才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身处其中,总也逃不过命运的刁难。

既然跑不掉,逃不开,那不如咬紧牙关,闯过惊涛骇浪,熬过天冻霜寒。

历经风雨才知生活,尝过清苦方懂人生。

苦极后回甘,是生活的真相,亦是生命的坚持。

梦如人生:梦醒之后只剩真实

麦家在书中写到:“放下是饶过自己的智慧,时间会让一切和解。”

人这一生,总是追求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执着于求而不得的幸福。

回忆越多,舍弃越难,直到最后作茧自缚,身不由己。

面对命运的曲折离奇,面对人生的起伏不定,却只有少数人选择与自己和解,试着改变现在。

回首往事,那些执念的东西,与整个生命历程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有人说:

“一个人的执念有多强,他的人生就有多苦。”

就如书中的每个人,他们都有一生的执念,或活在过去,或执意面子,或纠结复仇,或爱而不得。

他们在这片看似宁静的乡土上,忍受着时代变迁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承受着身份更替所引起的误解与委屈,而那些生命的苦涩和人生的伤痛,终将他们拉入一次次的轮回中。

然而,生命中的问题,会变成一个人的束缚,也会变成一个人的财富,它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正视命运,接受当下。

人生如梦,无论梦中是喜是悲,是苦是甜,当梦醒的那一刻,终要回归真实。

既然岁月易逝,那就坦然面对余生,接受该接受的,放下该放下的。

如此,才能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出属于自己的希望。

饶过他人,也就饶过了自己;放下执念,才能与世界和解。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5

好吧,我是被这本书的宣传语给打动的—————“懂得不顺从,才能与众不同”、“你不必按照别人的期望度过自己的一生”、“如何在常规的世界过不平凡的生活”,就算看了再多的励志书籍,对于过着普通生活的我等凡人而言,这些话语是很有诱惑力的。于是,在怀着希望自己也能像封面上那只跳离拥挤小鱼缸而进入宽敞大鱼缸的金鱼一样,我翻开了这本书。

说实话,我开始是持着怀疑态度来看这本书的。我甚至先是非常快速地翻阅了整本书,就是为了找到作者克里斯。吉尔博在周游世界并且做了大量义工工作的时候是否已经结婚,是否有了孩子。如果他在周游世界并且同时已婚并且有了孩子,那么我认为他的的确确是超过了框住的人生了。当然,世界上也有不少人是带着全家人包括孩子去周游世界的,不过那个距离我等凡人可以学习的目标实在太远了。

不过,在我发现克里斯。吉尔博已婚但是没有孩子的时候,我对他的`佩服之意并没有减少。因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克里斯。吉尔博是一个超级有智慧的年青人。他其实已经深刻理解“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的内涵,并且非常科学地统筹安排自己的人生时间。他舍去传统的按部就班的读书步骤,他在高中没有读完的情况下,就申请了社区大学开始攻读大学本科学历,在发现自己喜欢的科目能够拿到A,而不喜欢的科目只能拿到D之后,他非常聪明地大量申请自己喜欢的科目,并且同时申请了另外一所大学来攻读学分。最后他18岁就拿满了大学学分,顺利毕业了。他舍去了过舒适安逸的生活,选择自主创业,都成功了,但是他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并且能够继续支持自己做义工,所以他并不以挣钱为目的,却选择去帮助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他远赴非洲做了4年的义工,同时默默地做着其他的项目来养活自己。这样精彩的人生,又岂能简单以是否是富翁来比较?

克里斯。吉尔博在书中非常诚恳地提供了很多如果打破常规生活的思维和方法,就算各国国情不同,但是理念是相通的。所以如果想过不顺从的人生,那么首先学会取舍吧。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6

看完这本《知识改变人生》,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那个令我痛苦、迷惘但又充满期待的高考,想起了为高考准备艰难煎熬的日日夜夜。我生长在农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因为读书,我从偏远的山村走进大学校园;有了知识,我才有机会走进城市的大门在城市中工作生活;通过学习,我不断地更新自己适应生活,不断地调整自己感受生活。这本《知识改变人生》是送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让他们通过很多的事例和道理之后,明白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应该具备一种什么准备的心态。对于已经在职场上沉浮的我来说,除了对过往的回忆之外,更多的还是从高考的回忆中提炼一种智慧与毅力,用来告诉自己:考试讲方法,生活亦然。

我们都希望生活充满欢乐、幸福,生活其实也是这么希望我们的。初入职场的时候,有没有一些资历稍老的前辈指导你应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你的领导有没有和你说细节决定成败、从小事做起?在职场混迹多年以后,是不是仍有人在劝你要看得开一些,或者有人激励你要给年轻人做个表率、多给这个集体多一些正能量?这个时候,如果你想起当年的高考,会不会觉得老师们同学们加油,高考以后你们就能跨入大学殿堂了的教诲,同学们之间加油,我们一起在某某大学见的约定,怎么和我们如今的生活有如此多的相近:一样都需要有积极的心态,一样都需要我们去努力,一样都是朝着一个目标奋斗,只是论及生活,我们的目标没有当年的高考那么明显。

龙应台对她的孩子说:我让你上学,并不是期望你考出高分,而是希望你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可以多一些选择的机会。这话对于我国过去的高考,甚至现在的高考依然是不合时宜的,现在的高考依然是多数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独木桥、改变身份的准凭证;在官二代、富二代横行的今天,悲催的他们甚至有可能面临大学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但在如今的城乡隔离和不平等的教育体制下,高考依然是农村孩子走向自立自强的不二选择,从农村出发,经历高考的淬炼,走进城市的大学,然后在城市中生存下来,这里面需要的不仅仅是毅力,还有积极的心态,必要的生存技能以及努力的态度。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压力较小,但同样面临着竞争择优的压力。相比来说,现在的高考比以前更激烈了,考生们比拼的不仅仅是知识;然而,这句话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有效,对于我们每个人(不管是经历过高考还是没有经历高考)来说依然有效: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7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纯净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

不可否认,这也是智者哲人于嚣嚣尘世间顿悟而生的关于人生的思考,是对人生和世界思考和认识的“三种境界”。垼垼

由此想起,国学大师王国维曾以诗人的灵动,美学家的敏感,哲学家的`参悟,串联了晏殊《蝶恋花》、欧阳修《蝶恋花》、辛稼轩的《青玉案》三首词中的三句话,将本来不相干的这三句名言连缀成“三重境界”之说,总结出人生的三种境界:

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一种历程)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种执着)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释然)

后人公认这三种境界将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秘密结晶于文学意象之中,是走向成功的三种境界。

也有后人引之为爱情的“三大境界”

于此,我不由得又想起我一直所信奉、遵循并努力追求的“人生三大境界”。(虽然我的“三大境界”并无前人鉴许,也不一定有后人肯定,而只是我的一己之见。)

《论语·学而》中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段名句,历来为人们所熟知。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但我更认为,这三句话,是孔子所阐述的“人生三大乐趣”,也就是“人生三大境界”:

一是要有广博的学识

二是要有广泛的交往

三是要有广阔的心胸

以广博的学识为底蕴,以广泛的交往为载体,以广阔的胸怀为依托,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人生,才是真正快乐的人生!

这样,三个方面就有了合理的而又相互联系的解释,所以,我认为,这应该是孔子的人生的精辟的分析和阐述!也正因此,近十几年来,我一直把它作为我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8

《活在当下,静心修行》一书的作者付娜,虽然刚逾而立,但是十年的风霜雨雪锤炼出生命的坚强,十年的酸甜苦辣丰富了生命的内涵。十年之中,她以敏锐的目光观察着这个世界的冷暖寒凉,以睿智的思想思考着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在书中,作者以简洁、凝练、流畅的文字,抒写着自己对生命的价值和人生方式的理解。倾心写作这些文章,她的文字充满了一种激越的生命力,欲破纸而出,感染读者。她通过自己和他人对生活的领悟,加上许多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让读者备受鼓舞,释缓压力,解除痛苦。

一本好书,让我们《活在当下,静心修行》,让我们共同去关注和阅读,与作者做一次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改变我们的人生——从现在开始,升华我们的生命——从这一本书开始。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9

在火车上忽忽悠悠的过了一天,手机信号不好,断断续续的,上网很困难。于是我把带来的书《不抱怨的人生》全部看完。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专注地看书了,这本书写的很好,开导我们女人善待工作,理解上司,宽容丈夫,体恤父母,关注孩子、爱惜自己。总之看的我如醉如痴,现实中的种种不快之事浮现在眼前,分析之,查找自身原因。

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生活中有种种不如意,想抱怨的话,那么我们先想想我们拥有什么?稳定的工作,健康的身体,健在的父母,和睦的家庭?还要什么?人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尽善尽美?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美,才是生活的常态。这么想了,心里的.纠结、烦恼就一定会减少许多。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家庭中老公身上能挑出很多缺点不和我们心意;孩子的成长也感觉比我们的预期有不小的差距;年迈的父母思想保守,看法做法和我们也不太合拍,这么想就问题多多,日子好像就没法过了?

有时想想我们女人即患得患失又求全责备?总是要求自己家人(老公、孩子)比别人要强,要完美,就是不考虑自己是不是也比别人强,也比别人完美?还是那句话:要求别人易,自己做到难。你希望孩子、老公成为你的骄傲,那么你是不是也是他们的骄傲呢?

今天读了这本书后,及时地又一次地提醒了自己:要严律己宽待人(主要是自己的家人),别以‘爱的名义绑架、束缚亲人,让大家都围着自己喜怒哀乐转才舒心满意。从这本书上得到的启示实在太多了,以后当自己不开心时、想抱怨时就再读此书。时时反省自己,争做不抱怨的幸福女人。幸福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用心灵和智慧营造的。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10

写在生命的边缘,写完这一生,回头看,我们会是什么样的书?

我从来不想或者真的没有能力仔细评价一本书,拆开来欣赏。那不是它的真实性。然而,钱先生深厚幽默的写作技巧和跨越古今中外各种文章的深刻经历,都是你不得不专心阅读的原因。

在他的话里,我看到了很多自我的缺点。这种藏在文章里的棍子,突然当头一棍,让自己清醒了很多。

钱先生说:真正有幽默感的人可以笑,我们跟着他笑;假装幽默的小脸很可笑,我们对他微笑。他是一个真正有幽默感的人,读他的文章,就像他在说话,在聪明的'话语中和他微笑,而不是耸人听闻。

文字是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钱先生的文章就是这样。70年后,幽默和深刻的含义一点也没有减少,适用于每个时代的每一个阶层。

闭上眼睛,我看到了钱钟书这本大书,充满了生活和各种各样的注释,这只是他生活的一瞥,但显示了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11

再读《人生》时,已过而立之年。记得初读路遥的《人生》,刚刚读初中,彼时的年纪,只嬉笑或惋惜于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对于作者煞费苦心隐蕴文中的描写和哲思,则无法参透。当十多年后,静心再次品读,有种入身三分的浸入之感,久久无法平静。

多年来,对于人生的探究是我和身边同龄的朋友们热议的话题,但一直无法有清楚的答案。我常常会想,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人生?我的价值……路遥的《人生》,通过小说的故事发展,展现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有出于惯性、本能、环境、也有欲望、梦想,在时间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创作背景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小说主人公高加林以农村知识青年身份出现,有激情、勤奋、才华、理想,在现实社会一次一次打击下依然坚持努力去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虚荣充斥着他矛盾的内心,并最终被冲破。刘巧珍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女性,她渴望知识、敢于追求、热爱生命、忠于现实,她给人以正面形象,或许表达着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美好寄托。黄亚平和克南虽都在城里长大,但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文中最后,直至被去除教师资格的高加林在农田里对德顺说“德顺爷爷,我一开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尝个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可谓一语中的,震撼人心!究其然,人最怕面对的是脆弱的自己,而最强大的则是内心的坚韧。高加林还是高加林,虽然故事结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梦想不灭,此段经历会必会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记得自己当初因为一份不甘心,离开了家乡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报考了中央机关。等到了大城市、挤进中央机关之后才发现,现实中的荣耀远比想象中的要骨感,而困扰却远比想象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12

这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完美这句话一说出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电子商务时代的风云人物。最近在看访谈《财富人生中—马云》中马云有提过《人生》这本书(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6月25日,买到书的当天,我便认真地阅读起来。6月28日,把书看完了。(还没这么认真看过一本书,白天,晚上,公车上,路边)

故事中几个人物浮此刻我们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师,高中毕业,当时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没上过学,心里深爱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他,刘立本二女儿)高明楼,刘立本(村里的能人,小干部,有点狡猾)

黄亚萍(干部子女,有点任性)德顺老汉(村里面的光棍,人生阅历丰富,懂很多人生道理)高加林的人生轨迹,从县里到农村,农村到县里,最后结局是被贬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奋斗的一生,心里有很多的.人生抱负,从一个人民教师,到被高明楼利用权势赶下台,让他儿子三星当。明楼不得不从农民做起,在此期间,巧珍深爱着他,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楼收获感情以后,心里踏实下来,从农民做起,努力地干活,最后被安排到县里面做通讯干事,当起了记者,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县里面的风云人物。当时的同学亚萍也在县里面,在学校里面就以前喜欢过高明楼,一向很仰慕他的才华,为了他,不顾当时社会的藐视与指责跟相处两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楼为了事业,毅然把巧珍给抛弃了。不顾道德观念的影响。受到社会上,村里面的指责。最后,被人举报走后门当了通讯干事,被重新贬回农村当农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满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认他为了理想,从一个农民踏踏实实地做起。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的成功,一心想离开农村,不满足现状,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为之奋斗,的确让人敬佩。但是他为了人生,事业摈弃当时的社会观念,社会现实,最后落的这样的下场,也让很多人嘘唏。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高加林,社会的现实往往跟我们个人理想有矛盾,当社会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我们却能改变对待这个社会的态度。不能偏离最基本的。先做人,后做事,无论任何时候最的。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13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之作。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回到土地、离开土地、复又回去的曲折人生历程。在城乡间辗转,他既选择过努力与坚持,也选择过放弃与告别,其间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

读罢《人生》,心中五味杂陈。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

小说一开始描写了高加林代课老师的名额被挤,回到农村务农。读过书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干活,他的命运从天堂一脚踏入地狱。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时总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这时候巧珍出现了。上天不会把人逼上绝境之路,巧珍的温柔、热情和对他覆水难收的爱着实感动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爱的暖流漫过了精神上的冻土地带,新的生机便勃发了,他积极地开始新的生活。

却没有想到,就在高加林安于现状,接受农村姑娘巧珍的爱情之后,他的叔叔转业到地方做了劳动局局长。他稀里糊涂地做了县委通讯组干事,生活在一瞬间发生巨大转折。他平步青云,他的世界一下又变得多姿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人眼花缭乱,他的心也乱了。内心深处的不安分,对梦想的追求,加上城市姑娘亚萍的主动,他选择了和巧珍分手。就在他梦想着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在不远处向他招手时,因告发走后门,亚萍离他而去,他又重新回到了农村,此时,巧珍也已经嫁人,他悔恨莫及。

这一波三折的人生历程,唏嘘的同时,让人深思:是命运捉弄人?还是人的本性决定了命运?

人生的选择,有得必有失。人生无论选择那条路,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就像高加林为了美好的`前程与亚萍在一起,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我们无法评价高加林选择的对错,或许这一波三折的命运,才是人生。

高加林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农村青年,有着梦想,有着挣扎,有着追求,有着对现实不公的愤恨,更有着跳出现状的勇气。作者没有写高加林完整的一生,最终也没有给我们一个完美结局。或许,就是让高加林有机会来自省,修正自己的错误吧。我想,经历过大起大落,经历过离别痛苦,高加林的人生会更加的精彩。

柳青说:“人生的道理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的岔道口,可以影响人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美国诗人罗伯特说:“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其实就是不断的选择与取舍。路遥通过平凡的人物,真实的人性,告诉我们:梦想的取舍,缘分的离散,都不是我们所能强求的,人生应该接受命运但不卑怯。愿我们在面临每一次选择时,都能拥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也愿我们在每一次选择时也都能无悔!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14

看完这本《哲学与人生》,才知道我的粗浅,也才痛恨众多所谓的哲学人士的.误人子弟。

其实哲学是“哲人解读凡人感受之学”,而这种感受只是略略高于生活,能给凡人深思和启示,能让凡人带着思考和追求活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的一生都带着哲学,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哲学,自己所生活世界的哲学。人为何而活,哲学给出很多答案,本书没有给出答案,傅先生却一直在用行动证明着什么。也许,每个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有顿悟的感觉,但那时已无法交流。

对《哲学与人生》这本书而言,都只不过是哲学通知教育中的一朵浪花,但这朵浪花却让我产生了对哲学的浓浓兴趣,也许这就是这朵浪花起到的作用。

天空中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说来惭愧,自高中以来,就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去读一本好书。在毛概课上,听了孙老师的教诲,就决心读一点书。以前总是读很多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记,所以便买来《哲学与人生》,通过读哲,也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领会了很多。

《人生》读书心得感悟15

《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的创作,前半部分的自问自答的形式,先探讨了神鬼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全书的大前提,如果不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不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那么之后的.灵魂、命运、信仰等问题根本无从谈起。接着杨绛先生对本书所谈的“人”进行了界定,即人世间每一个具体的人。并且每次谈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都会先进性定义,如“灵魂”、“个性”、“本性”、“灵性良心”等。并且有问有答,内容层层递进,绝没有随意的篇章,逻辑严密清晰。这本书不是学术论文,但是杨绛先生却依然以作学术论文的态度和严谨对待。

如果问及崇拜的偶像,我必答杨绛先生无疑。在她身上总能看到闪光点。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杨绛先生一生在探寻的过程中审视自我,关注内心,不让生活拿走自己的想法,磨平其棱角,还要保持对自我的肯定与欣赏,保持对人生的努力与坚持,所以她的人生自带光环,闪闪发光。

标签:感悟 读书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