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语录名言

人生读后感【热门】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人生读后感【热门】

人生读后感1

去年10月,一位好友向我推荐了《政治的人生》这本书,读完之后感受颇深,一直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但总是无从下笔。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又想起了这本书,结合个人经历和感受思考,总结了几点认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同志们有所启示。

凡事坚持起来都不容易,但能坚持下来都不一般

作者从1994年1月2日开始,到当年的12月1日结束,基本上每天写一篇小短文作为日记,有平淡的记述,有深刻的思考,有热烈的讨论,还有雅兴大发时的诗作,笔耕不辍,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洋洋洒洒写下了十二万六千余字的日记,其中不少日记成于深夜或凌晨,仅凭这种勤奋的精神和过人的毅力,就十分令人敬佩。

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很有趣的话,“人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会发现,那些看似很难的问题,在真正遇到的时候,虽然也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最后还是解决了;那些看似简单的小事,虽然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就可以完成,但需要长期坚持的,例如跑步健身、读书学习等,往往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就放弃了。其实,每天阅读半小时难吗?跑几公里路难吗?不难!不论再怎么忙,半个小时总会有的,难的是按照自己制定好的计划雷打不动地坚持下去,只有大毅力者才能成大事。作者之所以可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以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作出解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强者;有的要别人来设定目标,有的要给别人设定目标;有的需要感情支持生活,有的需要意志支持生活。我大概在每一对概念中都会选择做后一种人。”

读书广博、思考深刻,才能真正在读书学习中有所收获

作者阅读广泛,知识广博,在书中所提到的不仅有哲学、政治学、文学等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名作,还有其他方面的电影、电视和书刊等作品,作者对于每个作品都会有一些评价,或肯定或批判,都是个人思考的结果,这是个了不起的做法。我们通常在阅读学习时会走入两个误区:一是只阅读学习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内容,久而久之范围就越来越窄;二是仅仅把阅读学习当做是一种消遣,跟着书中的文字热闹一番后就将其搁置一旁,不愿意再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读书广博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思考深刻可以让我们沉稳笃定。不能人云亦云去追逐表面的一时浮夸,而应该深入探寻内在的精神力量。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讲:“没有精神上的苦痛和快乐的人,难道可以作为一个来过这个世界的人而存在吗?难道是一个真正有过生命的人吗?”这句话很有分量,也值得我们每个同志去细细思考。

关于对读书的认识

曾有人问作者:“每天读书有什么意义?”

作者答:“你知道和尚为什么要念经么?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回答,一切就归于平淡,叫做和平养无限天机。”

“和平养无限天机”,出自清朝大臣张廷玉的一幅流传很广的楹联,其中“和平”是指自身修养之和顺、平静;“天机”是指人的灵性、天赋。对此,我认为就是指人在读书中要归于平淡,而后在平淡中要修养无限的灵性。读书是一种修炼,修炼的是言语的魅力、淡泊的心境和难以抗拒的气质。

在书中,对于这个问题,作者也摘录了一段十分睿智的答案,在此也作为结尾分享给大家:“为什么做再次读书的选择?如果一定要刨根问底的话,他可能发源于我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因为我发现,人们看待一个有道德的人,透出的目光是亲切;看待一个有权力的人,透出的目光是敬畏;只有看待一个有知识的人,目光中才盈溢着无限的尊重,并饱含着由衷的敬佩,我向往那份尊重和敬佩。再有,我很欣赏书页中那一片于喧闹、复杂和浮躁之中仍可守的宁静的小天地。”

人生读后感2

有幸拜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仿佛作者在平静的心湖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一个培养人的人。我们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规划美好的人生。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应做到“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会分享,教师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师,又怎么会听到到学生的心声?自以为是的学生,又如何听得进老师真心的话语?所以说重要的是以心换心,彼此倾听。

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也许有时候学生会误解你、不理解你,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打起精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一切。

学会合作,作为教师,需要很好的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特别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而是“自主学习,互动探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师生互动,也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这里,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与学生合作互动?

学会选择。民主化、个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学则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该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的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别的老师总是会有很对经验和总结,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那都是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吸取百家之长是必须的,而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是必须的。

在教育之路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学生的家庭不美满的较多,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遗忘和冷落的经历较多,他们自卑和不自信较多,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现自信,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树立成功的心态。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有好人生的境界:明确的目标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内心生活、宽广的活动舞台,构成了他们灿烂的人生。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有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

作为新一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好教育好人生》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指引,她是我们成长的好帮手。在《好教育好人生》的字里行间,使我逐渐地明白:在规划好的教师人生轨迹里,我们面临的考验就是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尽力让每一件事都无悔,让将来面对曾经的学生能无憾。

人生读后感3

从文字的层面看,路遥的《人生》,文字是朴实的,易读的。读路遥小说不像读鲁迅,张爱玲小说那般吃力。也侧面说明了三人对文字的追求的不同。鲁迅文字文白夹杂,文字使用准确而精炼。文白的切换还被用在新旧对比的区别上。比如狂热人日记中序言写狂人已经病好是文言写成,代表旧的。日记正文是新思想是用新白话写成的。张爱玲的文字则来自明清小说旧白话。人生的文字中看不出路遥加工的地方,我想可能正是他想要做到的。因为从后面内容和时代上看,路遥应该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农村有更大影响力。加之当时受教育的知识分子仍不算多。

从探讨的问题上看,路遥要讨论的问题很明确,就是农村的知识青年该怎么奋斗?是一心向往城市,关心国家国际大事,还是热爱吾乡吾民,扎扎实实为家乡做贡献。显然,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后者。

和两个女主角的爱情就是象征。巧珍在高加林低谷的时候给了他安慰,但却无法和他沟通思想,只能和他讨论庄稼地里的事情和母猪生了几头小猪。但她又是如此善良,即使在高加林抛弃他转而爱亚萍的时候,还只是偷偷自己伤心不愿意憎恨高加林。亚萍正好相反,她可以和高加林讨论国家甚至国际大事,甚至在新能源的问题上看法让高加林都感到佩服。她也是真心爱着高加林,但她也有自己的问题。她对农民的身份有歧视的一面,虽然她最后表示即使高加林一辈子是农民她也愿意跟随,但那明显有冲动的成分。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加林没有成为记者前她没有表露对他的爱。另外她有小姐脾气,会因为小事情发脾气。当高加林面临两份爱情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亚萍。从结局作者对这个决定是批评的。因为选择亚萍的一个理由是亚萍和高加林说她们家要去南京发展,而且通过她父亲的关系可以把他也调到南京去。他们一起憧憬着去南京后一个做主播,一个做记者。可惜到最后高加林被打回农村,得到消息的时候,他才发现他真正爱的是巧珍,他拒绝了亚萍跟他去农村的提议,并明确表达自己爱的是巧珍。

《人生》中描述了两段不同的生活经历,一段是农村劳动的生活经历,一段是城市的生活经历。在农村,水是脏的,自由爱情是不被允许的,劳动是苦的(手脚被磨出泡),人们的观念是陈旧的。在小说结尾前都是这样,直到最后再次被打回到农村。而城市则是干净的,是充满希望的,人们是有文化的,恋爱是可以自由的。要说城市有什么不好,那就是城市人对农村人身份的歧视,还有城市人好像比农村人更有心计(这点似乎站不住脚,高明楼也有心计)。高加林在成为全县瞩目明星后,自认为前途一片光明。而且也极有可能跟着亚萍一家到南京发展时,突然被打回现实。这是作者的设计,因为高加林的往上爬,根基不是自己的努力而是他叔叔的下属给他走的后门。计划着去南京发展,也需要亚萍的爸爸的关系。我觉得这是作者要反对的,不靠自己的努力而通过走后门,往上爬却忘记了根植的农村。到了最后,高加林发现他真正爱的是巧珍,是作者希望让农村青年看到他们真正的对家乡的爱,家乡永远不抛弃他们。就像高加林被打回村,迎接他的不是嘲笑是安慰。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人生》也很有意思。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就是巧珍和亚萍。巧珍是农村姑娘,但却对自己的爱情大胆追求,面对父亲的责问时候也是敢于反抗。然后来自父亲的的压力很小,因为很快父亲就被村干部说服了。她的压力来自村中群众的闲言碎语,这点压力也被她勇敢的和高加林一起骑车逛县城的行为给粉碎。小说不再是写传统封建家的青年反抗了,而是新中国农村中农村青年的爱情。亚萍也有自己的挑战,她面临选择克南还是高加林的时候,有点犹豫。因为她和克南恋爱有几年了,县城人都知道她们的关系,而且双方父母关系也已经很好了。这时候她的选择也很需要勇气,而她也有这样的勇气。“我是我自己的”,鲁迅伤逝中子君喊出的这句话亚萍也喊出了。可以看出在《人生》中,青年女性都已经能勇敢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爱情了。

人生读后感4

《人生海海》是麦家时隔8年之后的首部长篇之作,是我自读了《人物》文章——“麦家战争旷日持久”后,惦记要看的书,也是我第一次读麦家的书。电影《风声》、《听风者》也是他写的,是大作家,不过读完人生海海之后,我想把“大”字去掉,他的文字更像是长辈的娓娓喃语,说给蹲坐在前的孩子听,也说给自己听;故事简单不拖叠,干脆利落,每个人都能读懂故事,又能读到故事中人物刻画带来的身临其境,这是一种功力,也是一种认真,认真观察生活,使文字更像是一种记录,所以读起来能使人真情流露。

承认绰号;

绰号大概是书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点,也是这本书的灵魂。书中故事的村里,每个人都有绰号,上校“太监”的绰号,更是把故事线给勾了出来。为什么叫太监,因为传上校裤裆里是“空”的,就因为这个事,还引发了“小瞎子”的“血”案,牵出全书一连串的故事,我最佩服主人公父亲“雌老虎”的绰号,为故事后半段拉上了关联;有时候,绰号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也是一段人生经历,甚至直接就是人生。

现在有绰号的人生活中很难听到,大家都称呼名字,仿佛少了一些人间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如履薄冰,形同虚设。有时候挺怀念读书时大家有绰号的时候,感觉那像一种荣誉似的,也证明了我的独一无二,不会像街上一喊啊伟、啊强之类,转头一堆人。不过绰号这东西也要分好坏,喜欢与不喜欢,坏的又不喜欢的,多数是别人取得,叫不得,叫了容易出事;我也有不喜欢的绰号,我曾试过躲它,也就变相在躲人,可这并不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它终究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承载了我那些存在于世的时光。——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一切都是命。

命是一种很难诠释的东西,它不仅仅代表人的睁眼与闭眼,也是把一个人漫长岁月,活这一辈的概括,是总结,是句号。当上校被主人公的爷爷出卖后,他选择了原谅,然后总结“一切都是命”,我本想用这句话作为读后感的题名,但是一想觉得缺乏生气,毕竟上校曾风光过,也被尊敬着,我们也一样,人生潮起又潮落,命也绝非都是,命只是有时。

一切又是什么,是经过?还是结果?可是结果也可能只是经过对吧?上校的后半生虽然疯癫了起来,比起从前的意气风发,似乎落魄了,但他身为“太监”却有了一个妻子,他的妻子照顾了他的下半生。对于她妻子,似乎这也是命,她举报他让他失去一切回到乡下;读到这里,似乎一切又不再是一切,起码不是上校认为的一切,他认为的一切一定不是这样的结果,所以他当下以为的结果其实只是一个经过。一切都是命,但书中又说:“做人如做梦,倒退几十年,我拿两个脑袋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我们忘了,命岂是我们能知道的东西,你猜不透,你也弄不懂,你在走,它在变,你在追,它在躲,也彼此相依。——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人生海海

什么是人生海海?我喜欢海,书名有两个海,所以我一下就认定要读;有时候就是这样,你喜欢这个东西,你就会去追逐,像我上一篇读后感写到的,下班之后去追逐夕阳,那一刻我想看到完整的夕阳,我就去了,这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是海的一部分,海海是众多的人生,我是这样认为的。书中说“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说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后面可能觉得解释有些模糊,又加了句:“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所以人生海海是叫人要活着的意思,那活着应该是怎样一个活法?

在人物那篇文章里,说到“和解”这个词,似乎这就是活着的一个要诀,但是文末却遭到麦家的驳回,他认为人生还是有不能和解的部分,而这部分该怎么才能和解呢?也许如书中所说:“有些事长进血肉里,只有死才能放下。”——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读后感5

一直非常喜欢于丹,喜欢她的聪明,喜欢她的睿智,喜欢她的独特见解,喜欢她的不凡谈吐,而最让我钦佩的是她对人生不同寻常的感悟。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大都不同,有的人积极乐观,有的人消极颓废,于丹与大多数人不同,她的大智慧体现在她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美好人生的不断追求。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当这么多的光环罩在她的头顶,她没有骄傲,没有被名与利所束缚。而是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教会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当我拿到于丹老师的《于丹趣品人生》一书时,我如获至宝,细细品读起来。

《于丹趣品人生》内容分为八大部分,即一山一水一世界、茶之味(上)、茶之味(下)、酒之品(上)、酒之品(下)、琴之趣(上)、琴之趣(下),以及代后记生活之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幸福如同手中的沙,越是想要攥紧,流失得却越快。我们投入全部精力,得到了名利,却体会不到些许的宁静;我们历尽艰辛,想寻得一份踏实,却最终迷失在忙碌的生活当中。于是,我们迷茫了。我就是这众多迷茫者中的一员,或许我比别人幸运之处便在于我看到了于丹老师的这本《于丹趣品人生》。于丹老师通过这本书带领我们体验了一番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认为,与古人相比,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我一直有一个困惑,感觉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如果不依赖某种仪式,人是很难沉静下来的。所以,我试图从中国人自有的生活方式中寻求一些富于情趣的形式,比如听琴、喝茶、游山历水,并以此作为每个人都可以企及的世俗的仪式。”于是,这本书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带领读者走进了古代名士的生活。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现代人的生活脚步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如何去放松自己,如何放慢脚步,用一颗闲适的心去欣赏身边的风景。于丹老师用她的书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往的我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活如此无趣、如此乏味。即便有闲下来的时候,也不知如何去享受生活,如何体会生活给予我的乐趣。以后,我要张开双臂,笑对人生,满面阳光去迎接每一天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未来。

人生读后感6

这本书光看书名,便能激起你内心的一阵热血。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是被该书的作者所深深吸引。吸引我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他的人生经历。尼克。胡哲,一位全球正能量演说家,这是我对他的理解。他是一位天生没有四肢的残疾人,医生甚至断言他无法存活。但恰恰是在这样一个人人都不看好的背景下,他凭借个人的努力和磨炼,用他一身的经历,向全世界展示,你的人生没有限制,只要你还活着,就有希望,就能创造出你曾不可想象的奇迹。

且不谈这本书中满满的正能量,仅仅了解他的部分经历,你就可以完全被他的个人魅力所征服。一位天生没有四肢,只有躯干的一条生命,不仅能够生活自理,甚至可以实现我们常人不敢尝试的极限运动。当我了解到他的部分人生经历之后,我实在无法给自己再找出更多的借口去逃避生命中的困境。一位没有四肢的生命,尚且能做到如此惊人的表现,何况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呢?

然而,尼克。胡哲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我们所看到的经历。他的影响力和强大的正能量,在他的书中,我们能够时刻体会到。这本书可以说,是尼克胡哲用他的生命体验,来向我们传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甚至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他幼年时期,他也曾自暴自弃,永远无法理解为何上帝要赐予他这样的命运,他也曾一度陷入绝望到自杀的境地。但他最终在上帝慈爱的关怀中,找回了生命的意义。这正是上帝的一份爱,他深深的体验到,这是经由磨难体验到的爱。而他也借由内在的一点点面对和成长,将上帝的爱向世界去宣扬和传播。

虽然,我并不信奉上帝,但我却能从他的经历和那份对上帝的信仰中,看到生命的奇妙之处。每个人存在的背后,都有其深远的意义。每一个存在,都饱含着宇宙的爱,从信仰角度是上帝的爱,从我所学习的身心灵角度来说,这是宇宙的爱。我们借由宇宙的爱(上帝之爱),来到这个地球,看似我们的生命正经历着痛苦和磨难,但这都是生命的一种选择,也是上帝的一种安排。借由这样的人生体验,让我们学会爱,学会放下执着,学会包容……

也借由相信这是上帝(宇宙)最好的安排,让我们学会安然的接受当下的每一个处境,并学会感恩这样看似痛苦,却换来重生的人生体验。我们在他的文中,可以时刻体验到尼克胡哲对生命的一份热爱,对上帝的一份感恩,对深处痛苦边缘的世人保有一份怜惜之情。我丝毫感受不到,他对这个世界和周遭还存有一丝怨恨和不甘。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个生命,这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难以想象的,也倍感惭愧的。

他的经历和他的那份精神,时常在我的生命中,成为我的一份精神动力,甚至早已默默的嵌入我的人生信仰里。你的生命没有设限,同理,你的人生也没有绝路,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当你走出面对的第一步,后面的人生路,自然为你敞开一扇又一扇智慧大门。只要你还活着,你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也借由这样非比寻常的体验,让我们的灵魂得以成长。

挫折与磨难的出现,不是让我们痛恨命运的不公,也不是让我们借此沉沦下去,狭隘的误解为生命的渺小。而恰恰是经由这样的体验,让我们深刻的体验到生命强大的地方,你的信念能够彻底扭转你的遭遇,恰恰是这样的经历,我们才从根本上体会到这是一份爱的礼物。也许你的身体是残疾的,但不影响你拥有一颗强大的心,也许你的命运是坎坷的,但不能剥夺你拥有一颗快乐的心,也许你的言行遭到众人的指责,但不能带走你满怀着爱的能力。我们需要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将自己的无力和愤恨归咎于我们的遭遇。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经历的人,品读他的时候,会有更多不同的感受。《人生不设限》是一本用生命去编写的作品,耐人寻味……

人生读后感7

一、我以朴素为美

季羡林先生曾经骄傲地说:“我以朴素为美”,看似简单的句子确映射着如今社会中最珍贵的品格。现在人们的生活里,充满了太多的浮躁、奢华,“朴素”一词似乎不再是美好品格的象征,反到多了份揶揄和轻视,人们心中的那份淡泊和朴实已被商品社会大背景下的功利之心所取代。成长在新时代下的年轻人未曾经历过建国初期三年自然灾害,更无法想象父辈口中描述的“粮票”配给,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年轻人从小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不难产生互相攀比之心,追求名牌、奢侈品、网红打卡,不仅造成了物质上的铺张浪费,更重要的是无法让人的心沉静下来,也就无法成就大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志行高洁,安贫乐道,沉下心来,专心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扫去内心的杂念,摒弃浮华和虚荣。如今国家倡导勤俭节约,更应该以简朴的态度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东西。

二、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书中道:“感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之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感恩更是一种大智慧,对长辈、对亲人、对身边的人都应该心怀感恩。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我们最应该感恩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生命,感恩赠予。随着我们的长大成人,父母也一天天老去,他们可能不需要儿女给他们买多少的物质商品,陪伴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当我们还在呀呀学语、跌跌撞撞学走路的时候,他们不厌其烦的教导着我们;当他们有一天步履蹒跚,我们能否耐心的和他们交谈,有朝一日成为父母的避风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养育之恩是人一生当中最需要学会的一种情感。

我们每个人都会步入社会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曲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有人给我们雪中送炭的时候,我们一定心怀感恩,感恩老师、感恩同事、感恩朋友。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应该对谁好,也没有谁必须要帮助谁,年轻人更应该学会感恩,刚步入社会的新人,磕磕碰碰可能走了很多弯路,如果能遇到前辈温暖耐心的给予我们帮助,一定要将他们的恩惠铭记于心。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心理装着芸芸众生,一定是大气和包容的,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拥抱生活。

三、压力,拼搏的动力

季羡林告诉我们:“虽然压力会越来越大,但是千万不要被压力所击垮,要正确的面对压力,把它变成动力”。现如今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人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免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但人如果没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动力,人生的价值是在奋斗中实现的,“温水煮蛙”的日子只会让人变得弱不禁风,当真正的大风大浪来临的时候,却没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苦难和磨练,所以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奋斗,对社会对家庭有一份担当和责任感,而不是养尊处优做一名“啃老族”,奋斗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难和压力,就需要我们正确的面对他,将这种压力转换成奋斗的动力,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季羡林谈人生哲学》一书中涵盖了做人、说话、成功、时间等九个方面,我选择了几个感悟较深的方面进行了分享,让这样一个秋日的午后更加有纪念意义。信息科技的发展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查资料,看电影,聊天,书本可能不是人们工作之余的首选。但书籍可以让我们沉下心来,读书可以明智,可以知理,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让我们的格局变得更加宽广,尤其是纸质的书籍,捧在手里更增添了些阅读的雅兴和氛围,最后再次感谢医院工会提供给我们的书籍,让我在这样一个秋日的午后感悟颇深,收获满满。

人生读后感8

季羡林,一代国学大师,一生忙忙碌碌,致力于国学、哲学、伦理学、佛学等方面的研究,除了写下不计其数的优美文章外,还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哲学道理。

这学期以来,品读了《听季羡林讲述人生哲学》这本书籍,感触颇深。在书中谈到: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五常;一寸光阴不可轻的惜时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知恩、感恩、报恩态度;还有去意不留,宠辱不惊的处事态度;不完美才是人生的人生观等。联系现实生活,这些道理真是句句经典,字字精华。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讲求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道理,故而人伦五常一直都伴随于我们生活中,一直都是我们处理亲情、友情、爱情的准则。季老在其他文章里常常说道:这世界上毕竟也有一些“坏人”,但是请相信觉大多数的人是“好人”。我想季老所说的这些“坏人”里许多就是因为不守五常之人,做事不能名正言顺之人。倘若人人都能坚守“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样的伦常准则,社会必将会和谐安定,人们的生活也将是快乐的,而那些所谓的“坏人”也将不复存在。

时光匆忙,没人能够让其留下脚步;岁月无情,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它的雕塑作品。岁月如刻刀,刀刀催人老,怪不得古人会有沧海一粟感叹,又会有孔子的“逝者如斯夫”的感慨。的确,人的一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世间万物要说公平,熟能与时间老人相比呢?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天24个小时,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还是一样。因此不要去感叹时间的短暂。鲁迅曾经说过:“时间是挤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要去感叹与抱怨,不是虚度光阴,浪费生命,而是要想想怎样去合理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时光的匆忙流逝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何妨呢?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留下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告诫我们不要浪费自己的人生。人生短暂,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让自己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呢?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不久的将来不会感到后悔呢?这一切的一切数不完的问题提醒我们,人生是公平的,现实是残酷的。好好把握现在的时光,不要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就像季老那样,到了年老的时候还是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这样的生活才是美满的。

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知恩不报枉为人。前面说过,季老常说这世界上毕竟也有一些“坏人”,但是请相信觉大多数的人是“好人”,在季老的一生中,他就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都会铭记于心。季老在其一篇文章《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胡适但是是北大的校长,曾经对季老帮助过,季老为了感恩、报恩,特地为胡适之先生写悼文。这是何等的大事啊,当时那种情况下,大陆那么多良师益友没人敢为胡适之先生写悼文,季老身边的朋友还提醒他不要为胡适写文,最后季老为了感恩还是写了这篇感人的文章。做人要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否则就枉过一生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我们需要感谢的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这份恩情我们一定得好好报答;朋友,在你不如意的时刻为你伸出援助之手等这些恩情我们也要铭记于心。

季老一生执着于事业,珍惜时间,能够知恩、感恩、报恩,为后人树立好榜样,我们一定要好好向他学习,遵循五常,做时间的主人,做知恩图报的人。

人生读后感9

路遥离开我们已经26年了,他是用生命来写作的作家,他的文学人生有如划过夜空的流星,短暂而辉煌,令人唏嘘。当时,初涉文坛的路遥,凭借《人生》一书,一举成名。

《人生》以十年wg结束后百废待兴的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跌宕起伏的命运,小说描摹出的强烈的时代感、刻画人物命运的沉重感以及流露出的对黄土地的无比眷恋,都给读者带来深深的震撼。小说问世后,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作者路遥也曾收到了上千名读者的来信。时过境迁,这部小说未因时光的流逝而被人遗忘,时至今日,仍然有成千上万的读者在热烈地谈论着路遥和他的《人生》,并且为作品中的人物及精神所鼓励,所感动、所照耀,让我们长久的思索和怀念。

人生不能轻言放弃。高加林虽没有考上大学,但回村里当上小学老师,除了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多挣工分外,工作之余他还可以饱览群书,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但是命运捉弄,村支书高明楼利用自己的关系将高加林顶替下来,高加林重新做回了在黄土地里刨挖的农民。他愤恨、唾弃、鄙夷高明楼的不公正手段,但又无可奈何。这时,淳朴善良的本村姑娘刘巧珍向他表达了真挚热烈的爱情,高加林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气。人生玄妙之处在于,你永远无法预测生活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不会知道人生的岔路口哪条才是你的“阳光大道”,即使你现在正处人生的低谷,也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说不定,更美好的人生旅途就在后面。

人生不可过于贪求。高加林在得到巧珍的精神慰藉和爱情滋润后,再次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因为转业回家的叔父的“照顾”,他进城在县委办当了通讯员。人生的美好不仅如此,在县广播台当播音员的黄亚萍巧遇高加林,他得到心中女神的垂青,黄亚萍对他发起了猛烈的爱情攻势,经过痛苦的抉择之后,他抛弃了刘巧珍,为了前途、为了事业、也为了虚荣,选择了黄亚萍。但是,命运的转折令人措手不及,正处在事业爱情巅峰的高加林怎么也不会想到,黄亚萍前男友的妈妈在这时告发了他“走后门”当记者的事实,高加林再次跌回“原点”,当了农民。正如莫言道出了人生境界的真谛:“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高加林的故事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尤其是作为初涉社会的年轻人,要不忘初心,不要被浮华的生活表象所迷惑,为了一时的虚荣、名利而迷失自我,而丢弃自己最为宝贵的财富。

人生需要珍惜感恩。刘巧珍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她善良而质朴,勇敢而坚强,当面对偏僻乡村的流言蜚语,她敢于冲破世俗的藩篱,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当心爱的人为了前途而离他而去,她没有诋毁、没有抱怨、没有中伤,只是默默地放开牵着风筝的线,任他远走高飞;当高加林从记者跌落成农民时,她没有落井下石,而是阻止了母亲的责备,跟村支书求情让高加林再当老师。就像德顺爷爷的话说:“……啊,巧珍,多好的娃娃呀!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别人拥有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对自己伸手可及的幸福却视若无睹,常常喟叹“幸福在别处”,然而,人应该活在当下,一味地好高骛远会让自己迷失方向,珍惜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感恩发生的每件事,是这些人和事让你获得丰富饱满的人生,体味到生活的五味杂陈。

是的,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曾经拥有的不忘初心,已经得到的加倍珍惜,未曾得到的坦然释怀,那么,即使遇到再多的困苦艰难,都能够做到无怨无悔,微笑面对......

人生读后感10

笑非老师您好,我是《我的钻石人生》的一个读者,你的文笔很漂亮,内容更是写得淋漓尽致,写出了安利人生的酸甜苦辣,一部非常好的自传体小说。读完你的书我受益匪浅,也来班门弄斧发表一下自己内心的感触吧。

首先想表达一下对于笑非老师的敬佩,你的人品、素质、能力以及那份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每一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去学习。你是经历过风雨洗礼的人,这使得你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算是个佼佼者,也是个成熟稳重的人。虽然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你的人生轨迹又是别样的精彩,你的心态很好,拿得起放得下,这方面小弟得多向你学习。

读完你的书,我仿佛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很庆幸我们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看到你父亲全力以赴地支持你,由衷的高兴,现在不知道你父亲身体怎么样?同样,我也很感谢我的父亲,他在我的人生成长路上给了我依靠。还有就是你书中写到的雅涵,我觉得你对她付出了很多的爱,是一个为爱勇于追逐的男子汉!哈哈,不过雅涵有自己心理上的缺陷,感觉她活的也很累,很需要一个心理医生。有时候自我的调节比别人的沟通都好,但每个人我做、我悟的能力是不一样,经历多了,才会懂得分析和思考。真心希望你书中每一个曾经的安利人都能过得充实美好。

那再来谈谈我对直传销的认识吧,和大哥你彼此直接交流,希望可以分享。笑非老师经历了直传销刚来到中国时的战火纷飞,那是一段7年安利人生的真实写照,而我经历的恰好是安利的成熟期,也就是进入低折打货,这时候的安利其实已经进入了消费阶段,团队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这是民族直销企业百家争鸣的时期。准确来说我从事直销不到2年吧,买了3万多产品,我也为之疯狂过,但冷静的大脑使我重新定位,尊重现实。

2年多的时间里我接触了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直销公司的人、不同层次的人以及他们对于直销的各色的.看法,而我一直作为一个倾听者,所以自我感觉在直销中还是学了不少知识。我觉得笑非老师我们能在一起有时间好好交流下,应该对于直销会有新的认识。其实大哥你分析的已经很全面了,传统行业也是金字塔,而直传销也是金字塔,所以利益链条大同小异,但是运作模式差距比较大吧,直传销注重的是人与人直接合作形成团队并产生系统。直传销的金字塔也遵循二八定律,()远超80%的人注定要为塔尖上的人垫背,总的说来为什么安利难民多?为什么各家直传销公司的人都打拼得很辛苦呢?

第一、金字塔模式是富人的游戏,中国90%多的人是穷人,这是国情。从基层直销员到达标FC,自己的消费最少也得五六十万吧,这叫事业启动资金,所以这种营销模式在中国注定是失败的。

第二、从事直传销需要自己有很广泛的人际关系,而且这些人也必须具备足够资金条件。

第三、直销是高素质、高能力者的平台,一个平凡老百姓下面或许会出现了一个老鹰从而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但大多数人都是注定失败的结局。而最终我觉得笑非老师你在直销中勇于实践,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胆识,是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人。

以上是我认为从事直销失败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吧。就目前直销市场而言,可以说地面的、网上的、有产品的、没产品的,各种各样,的确奠定了目前直销发展的现状。中国加入WTO承诺了20xx年全面开放中国直销市场,那一天不知道中国的市场经济会是一番怎么样的景象?我觉得不容乐观,不知道笑非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读完这本书,使我对笑非老师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你的认可和佩服难于用语言来表达。无论语言如何华丽都不及你在事业中的行动重要,助人为乐、正直善良,非常优秀又兼具自己的气场,你是以一个成功者的心态和过来人的姿态看待直销的。

人生读后感11

读完书看完附录,和那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我也被叔本华深深吸引。确实,就像尼采说的,叔本华是为自己而写,文字不矫揉造作、不似是而非,非常的坚定、自信。本书,让我对哲学也产生了兴趣。

直接行动就是在当当网上订购了“尼采、柏拉图”,和哲学搭上伙之后,反观之前的读物,觉得层次太过低劣,接收到的知识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消化肠道”,搞不清是第几手了。当真正阅读名著时,会发现,很多我认为新鲜的论断有可能是好几个世纪之前的产物。在19世纪叔本华的书中,发现很多现下都非常“时髦”的观点,如同新瓶装旧酒,可见我的孤陋寡闻。

1、对待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态度

很多心灵导师都告诫人们要“活在当下”,其实在19世纪叔本华便认为“现在“尤其珍贵。他花了很长一段论述来说明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人们的影响,并明确表示“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以及把握现在的重要性“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卖疯了的畅销书《当下的力量》无非也就是围绕这些理念。

2、关于人自身幸福

“人的最大成功在于内心的宁静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为看到某名家的这句话,我不远千里去北京参加她的工作坊。而这里,叔本华对于人自身幸福的论述更加的的精准。他说“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成功和幸福,研究的人太多,说法也很多,但是这几句话,简明扼要的表明了幸福的属性,幸福无关乎他人和财富,仅仅关乎自身。这个理念,是不是也能从目前林林总总的心灵鸡汤类书籍中看到它的影子?

3、关于世界的看法

大学时候某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令我深深崇拜“你看世界简单,世界便待你简单“,叔本华说“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处在同一样环境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事物对人的影响,取决于人对事物的认知,这和心理学的情绪ABC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应该说情绪ABC理论从这个观点中吸取了养分。

4、关于变化、关于梦、关于别人的看法、关于社交

“只有转换变化才是永恒的”

“人的内在冲动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我们睡梦的指引,这些梦带着预示的内容”虽然弗洛伊德说自己没有受到过叔本华的影响,真是这样吗?梦的解析,意识和性在叔本华的书中都是有论述的,而且就像这段对梦的描述一样,都相当之精辟。

“我们可以把那些琐碎的、每时每刻烦扰我们的小小不幸视为存心给我们做练习和锻炼之用,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安逸中失去了忍受巨大不幸的能力。”这种观点是不是比“心灵鸡汤”更为实用?

“如果我们真的拥有这方面的素质和长处,那我们并不会想到故意去显示、炫耀它—想到我们的这一份拥有,我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这就是“晒幸福,分得快“的哲学原理。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价值成反比。”所以独处是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有人说当今中国“无大师”估计就是不够孤独,嵇康、阮籍、陶渊明这些真正的隐士,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作品。

总之,在现代心灵鸡汤类书籍中看到的某些直指内心的“真理”,在朋友圈疯狂转发的“时髦论点”以及很多著名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在本书中都可见端倪,且更为简练、精辟,不愧为《人生的智慧》。

人生读后感12

初次邂逅《人生》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宽敞的书店里偶尔传来几句细碎的交谈,我的视线在书架间掠过,《人生》就这样毫无戒备地闯入了我的眼睛。

人生?如此大的课题让懵懂的我有点摸不着头脑,细细想来,每个人都对人生充满着幻想,金钱、美食、名誉都是人生的彩头,人们穷其一生不停地追逐着。但是读了路遥的《人生》,我才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主人公高加林在短短的几年里,就经历了一番曲折,他回乡,进城,又回到农村。他拥有过人的才华,有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的梦想,他勤奋努力,眼看就要得到想要的结果了,但命运终要惩罚他的贪心、骄傲、虚荣,于是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人生的起起浮浮,让他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其实,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坦途万里呢?有人大声地嘲笑他“活该!”,但这期间的挣扎与煎熬,又有谁能体会?他努力改变命运有什么错?又是谁操纵着那根叫做“命运”的线?任凭他努力挣脱也无济于事?

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被村霸高明楼的儿子顶替,命运要他从此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愤慨、挣扎,冲动地想着报复,然而最终他还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人生本该如此,少不了磕磕绊绊。面对人生的沟壑,高玉德老汉的坦然与宁静像一张坚实的盾,稳住了一颗慌乱的心。

在他最为失意落魄的时候,巧珍的出现抚慰了他受伤的心。按书中的话说:“她是个斗大字不识一升的俊女子”虽然没念过书,但她温柔善良、勇敢无私、纯洁美丽,用她金子般的心来守护着她心底的爱人——高加林。为了加林哥,她毫无畏惧地刷牙,不顾众人的嘲笑;与加林哥大方地相伴骑车,不顾父亲的殴打;在加林哥卖不出馒头时豪爽地帮助他,不顾等待的艰辛,路途的遥远;在高加林被遣送回村后,不计前嫌地为高加林求情。她为加林做的每一件事都那么地心甘情愿、不求回报,唯一的愿望就是加林同样爱她。在她伟大的爱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命运给高加林开了个玩笑,叔父的到来让他走后门当上了县上的记者。虽有马屁精马占胜的帮助,但他对马占胜、高明楼这样的领导是鄙视的,在高加林的内心深处,一股正义之火熊熊燃烧。高加林辞别了巧珍,来到了县城!他年轻气盛,才华横溢,吹拉弹唱,能文能武,很快就成了县城引人注意的角色,县城的生活让他傲气凌人,平凡而又自负,这也增加了人物的复杂性。

“生活啊,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它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也许他始终盼望着黄亚萍的爱慕,黄亚萍的爱慕也确实搅乱了他悸动的心,他的人生面临着一次重要的抉择,黄亚萍的爱情来的如此突然,让他痛苦万分。高加林是矛盾的,爱上黄亚萍就意味着和她去南方,走入更广阔的天地,而巧珍只会牢牢地把他拴在这黄土地上。他再次面临选择。

高加林选择了与巧珍绝交,大马河静静流淌的河水见证着这一切,可怜的姑娘啊,遭到爱人的背叛,她的内心该是多么痛苦啊!高加林是无情的,在人生的转折点选择了比感情更为重要的冷冰冰的前程,高加林是可怜的,他在恍惚之间丢掉了怀中的一块金子——巧珍,他伤害了自己患难与共的亲人!人生啊!人生!这次你带给高加林的应是一辈子的遗憾!

因为走后门被举报,人生果真又把高加林送上了他想摆脱的黄土地,巧珍与马栓结婚,黄亚萍也离他而去。在大马河畔,那第一次与巧珍牵手,又残忍把她抛弃的地方,经历过的一切似乎就在昨天,这个曾经踌躇满志的帅小伙,似乎老了许多。

人生对高加林来说是深刻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更是如此,人生中的每一步棋看似遥远迷离,但其实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当高加林再一次踏上生养他的黄土地,再一次凝视木然却善良的乡亲们时,相信他不再有厌恶与憎恨,更多的是对黄土地抹不去的深情。在经过这番考验后,相信高加林一定会更踏实坚定地走过漫漫人生路。

路遥的“并非结局”带给我们的憬悟应是如此吧!

人生读后感13

《培根人生论》是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凝聚了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古典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

但即使放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其中的观点也使我们受益良多。我们生活在一个群居社会,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因此必须懂得如何得当地待人接物,那么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细节上的一丝不苟可赢得很高的称赞。因为细节更容易被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声誉。这正如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信。”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信任。因此在交际中要掌握分寸,既要直爽又能不失礼。

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善念。善良,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如果人不具备这种品格,那么就如同卑贱的鼠辈,既可怜又可憎。人心固然应该善良,而行善却不能仅凭感情。意大利有句嘲讽话:“过分善良,就是傻瓜。”的确,人性中仁善的倾向有时候也会犯错误,为了不做滥施仁爱的傻子,我们就要注意,不要受有些人假面具和私欲的欺弄,而变得太轻信和软心肠。轻信和软心肠常常诱使老实人上当,因此行善还要靠理智的指引。

当今社会的贫富差异依旧显而易见,有的人风餐露宿,有的人却高床暖枕;有的人家徒四壁,有的人却腰缠万贯。不过一个人的需要其实是有限的,超过这种需要的钱财便是多余之物,也就是说过多的财富是无用的。对一个人而言,财产达到了某种程度后,便不是他能消受得了的。他可以储藏财富,也可以分配或赠送它,或者用它换取富翁的名声。但是对于他本人而言,这种巨大的财产只是身外之物,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我们更应当用正当的手段谋求财富,慎重地使用,慷慨地用以济世,而到临死的时候应当潇洒地与之分手。立足于经济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从现实生活的消费到网络世界的消费,消费可谓无处不在。因此我们要量力而为,在日常消费中应以个人的财力为制约。支出应有度,要管理得当。如若不得已产生债务时,大可不必急于一下还清。一次还清债务可能重走借贷的老路,因为一旦发现自己能够轻易摆脱债务的负担,那么难免会旧病复发。一点一点地偿还债务会使人养成节俭的习惯,这无论对自身的心灵还是财产都会有益处。总之,对待自己的经济开支应该始终小心翼翼。

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却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幸运之机好比经济市场,稍一耽搁,就瞬息万变。机会老人先给我们送上了他的头发,如果我们没能一下抓住,等再抓的时候就只能碰到他的秃头了。因此能够在做一件事的开端善于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为难得的智慧。在任何事情上我们要学会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在开始做事前要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抓住时机。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过:“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钦佩。”如果奇迹就是超乎寻常,那么它常常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显现的。面对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一切幸福都绝非没有忧虑和烦恼,而一切逆境也都绝非没有慰藉与希望。如同最美好的刺绣是以暗淡的背景衬托明丽的图案,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镶嵌于明丽的背景上。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烧中才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而被释放出光辉的。

人生读后感14

人生就像戏剧,里面既有开怀大笑,又有嚎啕大哭。上一秒高高在上,下一秒就沦为平民。这就是路遥的人生吧,高加林无法肯定是生活跟他开了个玩笑,还是他开了个生活的玩笑。全书讲的故事很简单,是关于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故事,高加林高考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生就是一场不回头的戏,我们在里面是那么的卑微那么的渺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去责怪高加林做出的选择,我们不是他体会到他那个时候的感受。在很多时候我都会问自己,如果我是高加林:我会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我能怎么做?在哪个时代的他面对各种的机遇各种遭遇是什么造成的呢?我们敢说是时代造成的吗?不能,一个时代的发展必须面对种种困难诱惑,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我不敢说高加林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人,但是我知道他是一个不能守住本心的人,他的骨子缺少的不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对现实残酷的妥协积极面对,不是对爱情的疯狂追求。而是他只是想证明自己而已,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才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轻人。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有一百块的时候他想着一千,当他有一千的时候他就会更多的。为什么有时候人走着走着就偏离了我们原先预定的路了呢?是欲望,是缺乏对我们人生的思考、反省。读路要的时候,高加林和我都是一个年龄段的人,他的经历给了我很大思考,也有很多的反省。如何在高速发展时代追求理想,把握机遇,面对诱惑都是我们应该规划事情。

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的感情纠葛是这部书的主线之一。高加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子,并且文武兼备。他有理想有追求,他辛勤朴实、勇敢自信,他热爱生活,注重实干。对于高加林的才能我是欣赏的,对于他事业上的变迁我是同情的,毕竟社会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你或许看不起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但不能否认人家比你混的好。对于他的理想和追求我是很赞同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我也不喜欢整天把理想和追求放在嘴上的人,如果不行动就只是动动嘴谈何实现。我也很喜欢俞敏洪说过的一句话我们都是出身卑微的人,我们都为了一个卑微却伟大的理想奋斗。

他的爱情道路的选择,我却是太多话要说,但又仿佛说不出什么。

初恋是美好美丽的,巧珍那么善解人意,一个地道的农村姑娘,她恨自己没有文化,但不由自主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每次我读这些的时候,都感叹老天是不公平的,但他另一方面又是公平的。她以卑微的姿态去爱着高加林,而且纯真无暇。被大马河川最美的姑娘深爱着,高加林感觉到了这份幸福。伴随事业上的“腾达”,他离开那片黄土地,来到城市,重逢了黄亚萍。与巧珍相比,她是城里人,有很高的学历,很好的教育,并他们有着共同的话题。高加林的心动摇了,我读到这里就想为何高加林没有选择巧珍,难道只是因为巧珍没有文化没有给他飞黄腾达的机会?还是因为高加林接受巧珍只不过是碰巧他失去工作,那个时候失落郁闷需要一个人来安慰,而巧珍正好的出现?

高加林拒绝旧爱巧珍,去接受黄亚萍的感情。巧珍含泪答应还依然去关心高加林。我不去想高加林于两人间面临怎样的艰难抉择,怎样的内心挣扎,但我知道那个时候的高加林已经失去了本心。

我们总感叹人生百态,世事无常。有些路走着走着你就偏离了原来的轨迹,当我们发现这个这个时候我想我们必须要反省,要思考。只有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的时候再继续前进的路。值得肯定是,我们那颗质朴的本心永不可缺失。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梦想,追求,道德。而不是辜负那些爱我们的人。

人生读后感15

读完《人生不设限》这本书,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人类的潜质是无以言语的。力克胡哲,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以前三次尝试自杀。10岁那年,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虽然没有手脚去接触这个世界,但他并没有放下理想,也没有放逐自己,他最终意识到用语言和行动同样能够触动人心,不论际遇顺逆,只要认清目标,用心应对,生活其实到处都是欢乐。

快乐的时候,我觉得人生是来享受的,悲伤的时候,我又觉得人生是来受苦的。人心不足,我觉得很对,世上有多少人会知足呢,我不明白,但我却明白不知足的必须很多很多。不快乐是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是因为得到的比想象的还要多。人不是不懂得珍惜,而是不懂得发现。往往发现了却已失去了,因力克会游泳、会潜水、会踢足球、会溜滑板、会打高尔夫球。他21岁大学毕业后,取得了会计及财务规划双学位,还出版过两张畅销的全球DVD。他在五大洲25个国家,举办了1500多场演讲。他以“有限”的躯体,创造了无限的生命奇迹。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去注意生活中的那些小细节,才会觉得细节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们大多数的人常常在抱怨生活中没有激情。是那么的枯燥乏味,平凡平淡,可又无力去改变。

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有得到的喜悦便有失去的痛苦。明星让人羡慕吧,人生风光而又精彩。令多少粉丝着迷,让多少人难以忘记。可他们有私生活吗?似乎好多事情都要秘密而行。吃衣住行,每个人都在为此奔波。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尽相同却又相似。都为吃而吃,住而住。只是穷人吃素,富人吃荤;穷人住平房,富人住别墅……仅此而已。电视里的感情多么完美,令人回味,让人羡慕不已。男女主人公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有没有发现,电视里的主人公都是好富有的,好像从来都不会有穷人,就算有,之后也是富有的。也就是说,如果一向穷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继续的了。每日为柴米油盐发愁,为奔小康而努力,又有多少岁月去谈情说爱呢,有是有,但却必须不多。贫贱夫妻百事哀,说得一点也不错。

十分欣赏青春偶像剧里的那种轰轰烈烈,让人回味无穷,感人肺腑的感情。那么漠视世俗,那么执着,那么的不顾一切。这是在生活中不常见的。也或许能够说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甚至于很多时候我不相信感情能够如此单纯,能够如此完美。可话又说回来,但凡有故事的人,人生也必定经过很多磨难和痛苦。没有付出哪来收获。像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平凡得甚至可能漠视幸福的感觉。也许我这一生是无法参透人生的好处了,也许这本来就没有答案,也或许有太多。但我却相信,平凡的人生虽然感觉不到好处,但至少有安宁。也或许这种安宁却恰恰是有故事的人生最想要的幸福。当然,这也是我片面的想法,随心而发而已,也许本身并无什么好处。

依稀记得书中力克的一句话:“我有选取,你也有选取。我们能够选取对不足之处念念不忘,能够选取苦涩、愤怒或悲哀;或者,在应对艰难时刻和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时,我们能够选取从经验中学习,然后继续往前走,为自己的快乐负责”。的确,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四肢的力克都能有如此的境界,更何况健全的我们呢?小时候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讲述自己没有光明的人生经历,每次阅读都会打湿自己的眼睛,让我领会到在疾病和灾难面前,她是何等的乐观、不屈不挠以及满怀期望,她的故事春风化雨般伴随着我成长,伴随我追逐自己的理想。这天读《人生不设限》,读到力克胡哲对人生乐观的态度,不仅仅又让我想起海伦凯勒,发现两者都是如此的执着,都是曾被苦难所折服而又重拾信念,被人们所敬仰,原先他们都不曾给自己限制,他们都突破了自己的极限,到达了人生新的高度。

知足者常乐,但注定平庸。若不给自己设限,就没有限制你超越的藩篱,人生便无止境。梦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