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语录名言

2021年经典佛语的语录大汇总80句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苦身积聚添烦恼怎样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佛日:生时不赍一文而来,死亦不持一文而去,苦身积聚为之忧恼,于已无益徒为他有,无善可恃无得可怙,致使命终堕诸恶道。一《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佛语的语录80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年经典佛语的语录大汇总80句

1、越是试图忘记,越是记得深刻。不管做什么,都要作好经受磨难的心里准备。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2、生活这一场经历,可以理解为是一场旅途,遇到的风景,遇到的人,所有的成见和埋怨都来自于彼此的距离,我们说珍惜眼前,相逢着擦肩而过,有许多却不屑一顾,那些梦里隔几重关山却成了死死的追求,生活的质量,不在某一段时期,而在于心地的一种状态。

3、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4、我们希望得到财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如愿。当他人财富圆满时,吝啬小气者羡慕又嫉妒,这是福报衰减相;当他人获得财富时,乐善好施者,诚心随喜又赞叹,这是财源广进相。吝啬小气的人永远跟着财富跑,乐善好施的人永远是财富跟着跑。

5、街头巷尾是道场,好修行。

6、如果我们把握了当下的一切,在未来就不会出现完全不可预料的事情。禅者的心态,就是要生活在无忧之中,要有无忧之心。无忧是指我们心里面没有对未来的牵挂,或者说放下了对未来的牵挂。因为,每一个当下就是直指未来,当我们对每一个当下能放下的时候,对未来也就放下了。

7、一善之念,不但能为自己修功积德,更能利益他人;丝毫之恶,非唯损害自己的品格,也会危害到他人。如此辗转影响,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涟漪不断地扩大,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波动,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所以,对我们来说,起一个善念、说一句好话、一个善意的回应,乃至露出一个微笑,都能将痛苦中的人解救出来。

8、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事佛经》

9、名声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有些人觉得一生无名是很窝囊的事,这其实是看不开的一种表现。再大的名声、再高的权位,最终也会成为过眼烟云,有什么好计较的呢?真正能够长久的名声,是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倘若只是因为有了一点名气就沾沾自喜,这样的人最终很可能会被声名所累。

10、[天天禅语]孝敬父母,不仅物质奉养,还要服从、尊重,才是既"孝"且"顺"。

11、一个女人,太四平八稳了,端正得过分,始终是不可爱的!

12、所以在我们沧桑的人生里,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指引才会使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才会减轻我们身心上的压力、操劳、忧愁、痛苦等等,更会唤醒我们沉睡中的真性,最终令我们证得大智慧。

13、人所执著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存在。

14、生命就像是大梦一场,梦醒之后,即使头脑中还残留着梦中的些许痕迹,但是双手已经握不住一物。古人语"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

15、要人祝福,不如自己付出造福,如此爱与福都有余。

16、佛说:"肚量如同藏金库,量大福大不可量;天包万象天宽大,地藏 万物地无疆。"

17、少欲知足,是最富有的人生。

18、爱上自己,就是要修炼一颗积极、平和的心。刺耳的话不过是阳光里的尘埃,下一秒就被风吹走。难受的时候可以哭得很狼狈,但是泪干后,记得笑得仍然灿烂。

19、风水理论的宗旨是,勘察自然,顺应自然,有效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

20、诚正大爱无敌对,信实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宽包容,喜舍无私念纯真。

21、名能否放得下?高智商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可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22、我曾许过诺言,此生只做凡俗中的男子,来世再听佛诉说禅音。可此刻我却想做布达拉宫的一个无名的朝圣者,独行在悠长的石阶。由于我有一个希望,唯愿这人间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青山,每一株草木,可以不分彼此。愿山河静美,乱世长宁。

23、生者心安,亡者才能灵安。

24、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25、一个人对生活的承担,就是生命的责任,生活中免不了有许多的违缘,用一颗充满善意与关怀的心,去对待那些人生的纠缠,人生总是向前,一念间的转换也能带来生活幸福的改善,生活的禅法在于内心找找自我,所以说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由自己决定。也可以理解为善有善报。

26、时时都念兹在兹来修行佛法,不是修行佛法时,正在拜佛,一回头就骂;或者一回头就拿把刀杀人,那不是精进,那还是在那儿尽做一些假的。

27、佛言:若有菩萨以胜意乐,能于我所起于父想,彼人当得入如来数,如我无异。

28、无论外界怎样,我们都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浮躁,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生活,才能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为每一个目标做好充足的准备,耐心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最终获得成功。

29、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士,尽管他们的优点不一而足,却有一个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到完美。因为看重小事。拥有强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为专注于细节,才能心无旁骜地勇往直前;也因为重视与专注,才能达到专业与精通的境界。

30、生活的禅法,是一种心地回归自然的生活体验,不要固执的认为生活是多么的复杂,而用一种自我的固执去描述生命的过程,从而误读了生活。生活需要一种宽容慈悲的人文情怀,去活出生命的历程,与对生命积极的影响,每一个念头都是一段生命向前的历程,简单而深刻。

31、又说:"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如地狱。"我们可以从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冢间修行,从孔子的门人颜回居陋巷,得到证明。从这些道理来看,苦就是由于多欲而来,多欲就是苦的根源。

32、]内不随念转,念起即觉觉即智;外不随境迁,境显即幻幻即空。智空双运,是真正的佛教禅定。

33、考试就像称体重,不会一两天忽然加重了多少,也不会忽然一两天减轻了多少。像称体重那样应对高考,你就不会发挥失常,该考多少就一定能考多少!

34、其实"包容"归根结底就是爱和理解。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以同情的 态度对待他人,才能充分体谅、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爱,才能消 除彼此的敌视、猜忌、误解,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存。

35、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一《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36、人们都痛恨被迫屈服于他人,减少矛盾冲突的最好方法是理性竞争,避免卷入意气之争。有效开发自己,自然可以超越他人,不必战胜竞争者而赢得的胜利,是最有智慧的胜利。

37、社会需要批评,也需要鼓励。批评是为了让社会进步,而社 会的进步同样需要鼓励。社会由人组成,对一个人老是批评,容易使 这个人破罐子破摔;如果既批评又鼓励,这个人对批评就较容易接 受,也会因鼓励激发自觉,有利于其心智的健全。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即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38、心念难免起伏,要有毅力降伏,让心在轻安、清净的境界。

39、做长官的人们,对下属怎样爱护,那下面的人们,会同样为他服务。

40、开悟者"离地六寸",自然和站在地上的凡夫俗子有所不同,他们离地的过程正是不断修行的过程,"离地六寸"的位置也正是悟后的境界。

41、济贫要用爱心,教富要用耐心。

42、一者于诸有情普发平等大慈悲心;二者于一切种智心不退转;三者于诸有情起亲友想,于险难中誓当救护;四者常于有情起负债想;五者恒怀惭愧:何时偿毕?能发如是五种心者,速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3、修行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现有的生活状况。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在尽职尽责中来完成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和义务。

44、学者虽然知识渊博,别人的微小长处也要汲取,能长期坚持这种精神,很快就会成为"一切智"。

45、资助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资助。供养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供养。礼敬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礼敬。礼拜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礼拜。

46、佛法从缘起论的观点来看,认为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实际是在害己。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损人者,人损之:欺人者,人欺之。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自利利他,不可损人利己。

47、世人因为心中无法保持淡泊的境界,因而难以把握"身在俗世,心却出离"

48、趣向佛道,非戒宁到?必须显密二戒,坚固受持,清净莫犯。……密戒者,所求三昧耶戒,亦名佛戒,亦名发菩提心戒,亦名无为戒等。如是诸戒,十善为本。"(日本)空海《遗诫》

49、每个人都独立地来到这个世界,除了血缘,谁也不欠谁的,谁也没有对 另一个人必须尽的义务。要想获得,我们首先就必须给予。给予不是失 去,而是得到,既得到爱和德行,又得到灵魂的提升与内心的安静。

50、身在其中的众生,完成心灵的净化,自发自觉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才是应循之道。

51、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52、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很大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哪一 个不懂得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道理?哪个人的周围没有"贵人"帮忙?所以 说:"施恩于人就等于把恩惠存进了银行,急需时再取出来。"

53、人执著于远方,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因迷信这句话而犯错:因为太过熟悉或者太过于想当然,所以尚未出发,便以为自己已经抵达,拒绝再次上路,因此只能承受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枯燥,而失去了得到惊喜的机会。

54、我给大家讲一则故事吧,那是一个草长莺飞,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的日子。头顶上是一片晴蓝天空,斜阳暖暖地照着,高大的商场巍然耸立,过客匆匆,不绝如缕。夕阳的余晖中走来一对乞丐,衣衫褴褛,脏破不堪,但他们的眼神却全无半点哀伤的痕迹。男乞丐肩上背着一个袋子,沉甸甸的,大概是乞讨一天的收获,女乞丐背着铺盖卷儿,走在男人的后面。我油然慨叹:他们真不幸福。并生出了怜悯之心。

55、你恩我怨,他情己仇,仔细道来却又不可捉摸,无处下手,如此恩仇何处来,又当让它何处去?当往事埋没在地平面以下;那让你失去自我,迷失自性的情仇恩怨又在何方?一切情怨随缘去,莫向梦里寻恩仇。

56、闲暇时诵读一下修定正意的经文。

57、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58、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吕碧城《高阳台》

59、所看即所想,所想非所看。

60、我们必须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不可以失去无限的希望。我相信 这世间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

61、每个人从生下来到死亡之间,都受着无常的主宰,没有一个生命是常存的。

62、对动物的不尊重,会延伸出对生命的不尊重,逐渐发展到人身上来了。在发达的都市里,人和人之间相互竞争,对人的生命基本处于不尊重的状态。

63、放松这颗紧绷的心,当我们越想得到,越是失去。越想摆脱,越被负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深陷烦恼,事过境迁,却发现当时所着的急,发的火,生的气,吃的苦,没有实质的意义。不管何时何地,给心留一片自由的空间,不是逃脱,而是勇担。不管何时何地,别忽略了生命的平安喜乐。

64、佛曰: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65、佛曰: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66、佛曰:诸修多罗随顺一切众生心说,而非真实在言中。

67、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68、那些用这种眼光看世界的人,对谁都没有信心,所以会感到孤单。他们打从内心深处感到孤单,因为他们不会常常想到别人。如果我们不常想到别人,我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判断他们,然后想像他们也用我们看他们的那种方式来看我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觉得很孤独是理所当然的。

69、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70、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71、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帮助,勿以善小而不为。无求的行善,心也坦荡;有意的行善,令人生畏。

72、面对生老病死学佛人如何用平常心用修行的心态去面对?不是说跳到半空中,远离世间的一切因缘,这不可能。佛陀也不是逃避因缘,而是怎样去了这个因缘,为此佛陀离开皇宫去寻找真理,寻找超越一切生死的本性,如实了义之后无论身体上如何显现,心都不会受影响,心里没有烦恼执着痛苦。

73、无缘何生斯世,无情尽累此生!忆君泪落东流水,岁岁花开知为谁?多情自古空余恨,何必一往情深?何必叫人太认真!

74、最可怕的不是没出息,而是麻木停在苟且残喘的位置。

75、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先为众生说十善法,其后渐渐有行恶者,王即随事渐渐而断,断诸恶已然后自行圣王之法。

76、严身住寂静,调御而克制,必然修梵行,不以刀杖等,加害诸有情,彼即婆罗门,彼即是沙门,彼即是比丘。

77、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会要求生活周遭的条件:房子宽敞、灯光明亮?但却不知道要装饰自己的内在,点亮内心的智慧。

78、即便你对法的理解有多么深奥,若没有共同外前行的辅助,恐怕在修行的路途之上也不会很精进。若不精进修行,智慧无法增上。智慧不能赤裸,则永远无法成办解脱。因此共同外前行非常重要。

79、眼前的痛苦并不是真的痛苦,眼前的快乐也不是真的快乐,这都是我们这一刻的想法罢了。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心,保持豁达的心态。

80、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标签:佛语 语录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