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语录名言

道德经经典名句(合集8篇)

道德经经典名句1

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道德经经典名句(合集8篇)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过,则匆惮改。

5、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道德经经典名句2

一、关于认识论的句子

1. 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

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 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8. 物壮则老。

【译文】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

9.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1. 固至誉无誉。

【译文】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12.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3.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4.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1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

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7.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18.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

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9.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

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0. 祸莫大于轻敌。

【译文】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21.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

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22.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译文】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23.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供奉给

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二、关于人生观的句子

1.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

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

4.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时。

5.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6.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宠辱这样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样重要。

8.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

9.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保持纯朴的本性,减少私心杂欲。

10.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11.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译文】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12. 知其雄,守其雌。

【译文】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

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文】了解别人叫做明智,能认识自己才是聪明。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者。知道满

足就是富有,坚持力行就是有志。

14.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译文】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

大加嘲笑。

15.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译文】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16.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7.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译文】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

杂的'事,终身都不可救治。

18.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译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

19.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

2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只有总想表现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谈,而这种人才是“不知”

之人。

21.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前面。

22.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

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23.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

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24.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25.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26.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2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

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

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三、关于政治主张的句子

1.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以“无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没有不天下太平的。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

"来看待。

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4. 悠兮,其贵言。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

5. 希言自然。

【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

6.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译文】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妄执,所以不会被抛弃。

7.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译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

险。

8.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译文】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

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9.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那样,不要经常翻弄。

10.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11.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们的后面。

12.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3.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1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译文】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道德经经典名句3

1、亲而誉之。 ——出自第17章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而用之或不盈。 ——出自第4章

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出自第65章

1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出自第51章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3、我无欲,而民自朴。 ——出自第57章

14、下知有之。 ——出自第17章

15、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出自第62章

1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7、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经典名句4

第 1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第 2 章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 4 章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 5 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 7 章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 8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 9 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 10 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 11 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 14 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 17 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 18 章 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 22 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 23 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 29 章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第 30 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第 31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 32 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 33 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 36 章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 38 章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 39 章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第 40 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 42 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第 43 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 44 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 46 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 48 章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 49 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 51 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 55 章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第 56 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 57 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 58 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 60 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 63 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 64 章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 66 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 68 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 71 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第 73 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 75 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第 76 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第 78 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第 79 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 80 章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 81 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经典名句5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为无为,则无不治。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1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7。柔弱胜刚强。

1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9。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24。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2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6。治大国若烹小鲜。

2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道德经经典名句6

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7、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0、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1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3、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8、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2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2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6、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7、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2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7、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38、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0、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4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4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4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4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48、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9、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5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5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5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0、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6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6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6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7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4、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7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7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7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80、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8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8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8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8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8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90、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91、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9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9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9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9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9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9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0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0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10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04、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05、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06、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1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1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1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16、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1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19、治大国若烹小鲜。

1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2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2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2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2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道德经经典名句7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8、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9、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1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11、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4、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15、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1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1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2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2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2、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2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2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2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26、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2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2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30、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袁枚

31、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3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40、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4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4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46、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8、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49、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50、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5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53、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5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5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5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57、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5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60、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6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6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63、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

6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6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66、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67、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6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69、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70、苛政猛于虎。——《礼记》

道德经经典名句8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道德经》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道德经》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 《道德经》

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 《道德经》

7、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 《道德经》

8、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德经》

9、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 《老子》

10、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道德经》

11、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 《道德经》

12、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 《道德经》

1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 《道德经》

14、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德经》

1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 《道德经》

1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 《道德经》

1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道德经》

18、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 《道德经》

19、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20、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 《道德经》

21、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 《道德经》

2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 《道德经》

23、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老子》

24、 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道德经》

25、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经》

26、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老子 《道德经》"

27、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

28、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道德经》

29、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道德经》

30、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 《道德经》

31、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道德经》

2、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3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 《道德经》

34、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老子 《道德经》

35、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 《道德经》

36、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37、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道德经》

3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 《道德经》

39、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道德经》

40、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 《道德经》

41、 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老子 《道德经》

4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

4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道德经》

44、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老子 《道德经》

45、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道德经》

46、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老子 《道德经》

47、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道德经》

48、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49、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 《道德经》

5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

51、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道德经》

52、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老子 《道德经》

53、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李耳 《道德经》

54、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 《老子》

55、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 《道德经》

56、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老子 《道德经》

57、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老子 《道德经》

58、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

59、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 《道德经》

60、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老子 《老子》

61、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 《老子》"

6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63、 大道至简 ——老子 《道德经》

64、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老子 《道德经》

65、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

66、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 《道德经》

67、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 ——老子 《道德经》

68、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 《道德经》

69、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70、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71、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72、 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 《道德经》

73、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 《道德经》

74、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老子 《道德经》

75、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老子 《道德经》

76、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77、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老子 《道德经》

78、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道德经》

79、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 《道德经》

80、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 《道德经》

81、 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

82、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 《老子》

83、 有道无术 术尚可求 有术无道 止于术 ——老子 《道德经》

84、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

85、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老子》

86、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 《道德经》

87、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88、 出生入死。 ——老子 《道德经》

89、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道德经》

90、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 《道德经》

9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92、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 《老子》

9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 《道德经》

94、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老子》

95、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期有所长进。自己不要别人争利,那么所有人都会为你让路。) ——老子 《道德经》

9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 《道德经》

9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 《道德经》

98、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老子 《道德经》

99、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 《道德经》

100、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道德经》

101、 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 《老子》

102、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参考译文: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为荣,这种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从来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这种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老子》

103、 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老子 《道德经》

104、 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老子 《老子》

105、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老子 《道德经》

106、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老子 《道德经》"

107、 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老子 《道德经》

108、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老子 《道德经》

109、 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老子 《道德经》

110、 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 《道德经》

111、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德经》

112、 虚极静笃 ——老子 《道德经》

113、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 《道德经》

114、 曲则全 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115、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老子 《道德经》

116、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老子 《道德经》

117、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老子 《道德经》

118、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老子》

119、 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老子》

120、 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

121、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本有生灭,这是周行不始的规律)(而修道之法在虚静,虚心止静可以观万物象)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修之人,守真朴之道,心无杂念,无欲无求,持一守中而能有所悟) ——老子 《道德经》

122、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光同尘) ——老子 《道德经》

123、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以观其妙 有名万物之母以观其徼 同出于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

124、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 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

125、 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老子 《老子》

12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 《道德经》"

127、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

128、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

129、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老子 《道德经》

130、 能受国之诟,是为社稷主。 《老子》

13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是谓守柔曰强)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人只知争一时之胜而弗能远虑,刚则折乃必然之势,作人应如水,柔韧有余最佳。) ——老子 《道德经》

132、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不肖:不贵重、仿若愚钝、不可言说、无从分别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王者为之下而为王)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圣人之道唯一谦字而已,为人之道亦如此,怀玉如怀土,不因其贵而骄。)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需细细揣摩) ——老子 《道德经》

133、 道隐无名 上德若谷,上善若水 大象无形,大器晚成 大成若缺,大知若愚 ——老子 《道德经》

134、 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老子 《道德经》

135、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老子 《道德经》

136、 "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老子 《道德经》"

137、 上德不德而有德 下德不失而无德 ——老子 《道德经》

13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无私成其私是否与佛教的无私之私相似?)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经》

139、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 《道德经》

140、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道德经》

141、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

142、 天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

143、 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老子 《道德经》

144、 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可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译文: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译文: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求知识广博,有广博知识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见。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译文: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天的法则是利于众人而不妄加伤害,圣人的法则是施惠众人而不与人争夺。 ——老子 《道德经》

145、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道德经》

146、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道德经》

147、 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道德经》

148、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老子 《道德经》

149、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纪:原为线,有传统、纲纪、原则、秩序、本质等意)(希夷子之号与此有关?且有清微之境?亦联想到混元圣纪) 夫唯不盈。故能蔽之不新成。(不盈满才能永远有可盈之机,做人如此才能经得住风雨) ——老子 《道德经》

150、 善建者不拔 善报者不脱 ——老子《道德经》

15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52、 [和光同尘] 对他人有宽恕之量,对谤语有忍辱之量, 对忠言有虚受之量,对事物有容纳之量。 ——老子 《道德经》

153、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道德经》

15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故为人处谦为下而能以下为上,统万人之心。) ——老子 《道德经》

155、 静为躁君 《道德经》

15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57、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道德经》

158、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道德经》

159、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老子 《道德经》

160、 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

161、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 《道德经》

162、 正言若反 ——老子 《道德经》

163、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164、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 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

165、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 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 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 《道德经》

166、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 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 大者宜为下。 ——老子 《道德经》

167、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 《道德经》

168、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道德经》

标签:名句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