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幼儿

孩子犯错才会长大

幼儿2.91W

国一最严重的一次犯错,起源于一个放在她房间里的硬纸盒。那个硬纸盒是妈妈的储蓄罐,里边放了很多枚五毛和一元的硬币。国一自己的储蓄罐虽是空的,但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动这些钱,因为每次她买东西需要钱时,爸爸妈妈总是痛痛快快地把钱给她。可有一次,她把才买回来几天的新钢笔弄坏了,本来想向妈妈拿点儿钱再去买一支,可一想妈妈会批评自己不爱惜钢笔,就不吭声了。

孩子犯错才会长大

怎么办呢?国一突然想起了那个钱盒子,跑过去一看,哇,里边有一大堆硬币!她想,少几枚妈妈肯定不会发现。当时,她美滋滋地数了六枚硬币放进了口袋里,放学时买了一支新钢笔。嗯,花钱不用向妈妈要的感觉真好啊!此后,国一常常在上学前从钱盒子里数出几枚硬币,拿去买零食或者文具。

有一天,国一再去盒子拿钱时慌了神,因为里边只躺着孤零零的几枚硬币,那一大堆硬币都被她搬完了!接下来的几天,她一直提心吊胆,生怕妈妈问起这件事。但该来的还是来了。一天,她一进门,妈妈就问:“你有没有拿钱盒子里的硬币?”她连连摇头:“没拿,真的没拿。”说完,慌忙溜回自己的房间。

一连两天,爸爸妈妈都没有再提丢钱的事,国一更加不安了。她不知道该不该向妈妈坦白,于是找来两个纸条,一个上面写“说”,一个上面写“不说”。揉成两个纸团,信手一抓,是“不说”。那天中午,爸爸妈妈带上她请客人一起去吃饭,爸爸和客人走在前面,国一和妈妈走在后面。国一拉拉妈妈的衣角说:“钱是我拿的……”一句话没说完,眼泪就“哗哗”流下来。妈妈一点儿也不吃惊,平静地说:“先吃饭,下午再说。”天哪,看妈妈的反应,恐怕早就知道是自己拿了钱。那顿饭,国一食不下咽,吃完了饺子都不知道是啥馅儿。

回到家里,国一伤心地哭起来:“那些钱,大部分都买吃的了,还买了些文具……”

东子思考了一下:第一要批评,第二不能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让孩子由此对自己产生厌恶,所以话不能说得很重,否则孩子的心里一辈子都会因为所谓的“偷钱”留下阴影。东子严肃而温和地对国一说:“第一,不经同意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即使在家里,即使这个人是你的父母,也不能这么做;第二,不能随意拿家里的钱,更不能不经父母同意,无节制地乱花钱;第三,以后想买什么东西,向爸妈要钱就行了。”国一羞愧地低下头:“要不,我去打工,把钱盒子再装满……”爸爸又表扬说:“知道认错,是好孩子。”

让国一感动的是,钱盒子仍然放在她的房间里。后来,她再也没有拿过里边的一分钱。

如果父母就此把钱盒子拿走,国一会因为父母不再信任自己,而让“我是个好孩子”的信念发生动摇。

教育孩子,一定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孩子,如此,孩子才会主动用好孩子的标准约束自己。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会无所顾忌地向坏的方向发展了。

温馨点读

东子把教育心得总结为“三三”教育理论,即“三多三好三强”。

三多:玩耍的时间多、看电视的时间多、看课外书的时间多。

三好:国文好、国语好、学习好,这学习好是指学习能力强,三好并不以分数为目标。

三强:自理能力强、自立意识强、心理素质强。

记者在广州见到范姜国一和她爸爸东子。在采访过程中,都是国一给记者讲故事,东子只笑眯眯地在旁边听。有一个故事可能给国一留下极深的印象,小姑娘给笔者讲得很仔细:

国一三年级时,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英语卷子发下来,她吓呆了:“47分!我可一辈子也没考过这么少的分数啊!爸爸妈妈知道后会很生气……”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卷子上,把一个个叉号都打模糊了……她真恨不得自己是个魔术师,把分数变成100分!

国一磨磨蹭蹭地回到家,按响门铃,看见开门的是妈妈,她再也忍不住了,扑进妈妈怀里“哇”的一声哭起来。爸爸也出来了,连忙问是怎么回事。国一低着头,把卷子递过去。爸爸看了后笑着说:“分数不少嘛!”国一吃惊得忘了哭,抬起头:“爸爸,47分可不是74分……”爸爸笑道:“像你这么小的孩子应该刚上一年级,可你已经读三年级。如果让你原来二年级的那些同学做这些试卷,恐怕他们得不了47分。”也对呀!国一破涕为笑。爸爸又说:“等过一段时间,你适应了新课本,英语分数会上去的。”国一这时候心情好极了。

等国一进了屋,妈妈担心地说:“怎么才考了这么点儿分?”爸爸压低声音说:“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给孩子安慰和鼓励。如果批评她,她对这门功课就会没了信心,那可就真的学不好了。”爸爸的做法是对的。期末考试时,国一考了97分。

东子说,孩子在学习上受到挫败的时候,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帮助、理解、支持和鼓励,唯一不需要的是批评。他已经非常沮丧自责了,家长这时候还要雪上加霜,就会引发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创伤体验。

东子关于孩子私自拿钱的处理方式也非常正确。教育家陈鹤琴在他的《家庭教育》一书写到小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做父母有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责罚他,骂他“下流东西”“小偷”等等,目的可能是想激发他的`羞恶之心,使他改掉不好的行为。

可要知道,无论干什么,人受奖励而行善是容易的,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恶话。做父母的如果贬低他的人格,他心里就要很不高兴了,非但无悔过之心,反而助长其为恶之心,所以他的人格从此堕落了,变本加厉地去拿别人的东西。

第二种,倘若子女做的事不好,就责骂他所做的事,而不应责骂他的人格。父母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不过这样去拿人家的东西是很不好的。”

于是孩子就会听父母的教诲,再不犯同样的错。做父母的只就事论事,他以为不好的是事,而非其人,就会努力改正错误。

标签: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