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演讲稿

复旦大学校长开学讲话

演讲稿1.59W

各位新同学:

复旦大学校长开学讲话

今天很高兴看到这么多有志于学术研究的青年学子加入复旦大家庭。这不是一句套话,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想要潜心于学术的人恐怕比以前要少得多。你们选择了这所有着106年悠久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学术氛围浓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也就是选择了学术的道路,在这里,你们将和你们的导师、同学一起,开始或者继续你们的学术研究之路。

借此机会,我想来谈谈学科交叉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每个研究生到底需要多少知识面,刚才瞿涤教授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同学们大多都会被归入某一个具体的院系,将要从事的是某一个学科大类下的某个方向的学术研究。不同学科的泾渭分明看上去是那么的天经地义,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学科的划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随着人类知识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学科便开始形成于知识自身范式化的过程中。进入近代,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当知识的总量大大超过了一个个人或人类群体的智力和寿命的极限时,为了便于传授知识,人们不得不开始将人类所积累的知识进行恰当的分类,不得不把知识分割成一个个非常狭窄的模块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由此就产生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所谓的学科的概念。因此,“学科”其实就是“按教学和训练所定义的知识的分类”,即知识的条理化而已。而学科划分的主要依据除了其具有共同的知识基础和工作范式外,在历史的进程中也受到了人为因素、学术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因素的极大影响。因此,我们在看待一个学科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分地固定,不要以为存在一个院系就一定代表了一个学科,往往一个学科的内涵可以分属于不同的院系,学科所归属的院系往往是历史原因所致。因此,当你过分地把自己归属于某一个自己认为非常恰当的学科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限制了你的知识范围,限制了你的研究方法,而且限制了你与其他学科的学者交流的机会。

学科的划分在人类知识传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越来越大的负面作用。学科有时候甚至会把本来系统的知识切割成条块,然后我们再人为地来强调学科之间要交叉融合。正如英国哲学家Whitehead说:“近代科学本质上具有孤立性。近代科学先把人与自然分割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再把自然分割为无机界和有机界,把时空系统分割为空间和时间,物理学再被分割为力学、热学、电学等等,每个系统均各自独立互不相干,整体的自然被分割为支离破碎的对象,这就是它的孤立性。”当研究领域圈得越来越窄、专业学科分得越来越细,完整的知识就已经被割裂了,呈现出了一种“碎片化”的'趋势,这样的学科结构或许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但是对于一所旨在培养领袖人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来说,这显然不够的,也是极其不利的。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当前我们所遭遇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综合性和多学科性。例如世界瞩目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远远超越了环境科学的能力所及,成为了当前人类社会共同面临一个跨越环境、生物(生态)、化学、历史地理、公共卫生与健康、经济、法学、新闻以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等诸多学科领域,包含若干重大科学问题的综合性、多学科的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要研究和解决这样的“大问题”,仅仅依靠某一个学科的力量,或者仅仅具备某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已经无法胜任。而我们的学科划分往往导致很多学者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某种学术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定势,也就是所谓的学科文化。这种文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影响。就好像古代的部落之间常常会发生战争,不同学科间的争执也是屡见不鲜。以至于哈佛大学教授B. Clark认为,“如果社会学家走进英语系的大楼,即使没有受到英语学者‘充满敌意的弹弓袭击’,也可能会遭遇白眼。”当然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