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演讲稿

毕业典礼领导讲话稿个人通用

演讲稿3.12W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讲话稿的场合越来越多,讲话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地表达。还是对讲话稿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毕业典礼领导讲话稿个人通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毕业典礼领导讲话稿个人通用

毕业典礼领导讲话稿个人通用1

同学们:

作为xx大学的20xx届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要时刻牢记“勤俭诚信,立己树人”的校训训,做出对社会应有的贡献。

希望你们牢记社会责任,谨记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没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伦理,那么你们所学的法律技能都只是“雕虫小技”。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创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我相信你们,相信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能够为母校增添光彩。总有一天我会和你们一起共同回忆月轮山上的绿荫印衬的红房,回忆响彻江面的悠扬钟声,回忆新联欢晚会的欢声笑语,回忆之江餐厅的周末午餐,回忆师生同台演绎的法文化月,回忆林荫小道上的学术探讨,回忆月圆之夜的'中秋晚会,回忆光xx学院的盛大成立典礼,回忆浩浩荡荡的院搬迁,记住我们曾经为汶川挥洒的热泪让我们共同记住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吧!今天你们要离开校园,但是学缘是永远不分离的,这意味着:

第一,你永远是xx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第二,我们会永远惦记着你,关注你的成长和成就;

第三,xx学校是你的事业的起点。

无论你在成功时还是失败时,xx学校永远是你的后盾,是你的靠山,是你的精神家园!

毕业典礼领导讲话稿个人通用2

祝贺你们毕业了,通过两年的学习,你们的人生升级了!

从此时起不管你以前来自哪所学校,你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你们都是x校毕业生了,是x校人了。

首先,我要说,这是一份荣誉。你们通过两年的努力,获得了x校的认同,成为了她非常重要的成员,名字叫作x校研究生。x校是一所成就非凡、而且潜力无限的大学,是一所值得你终身为之骄傲的大学。

其次,我要说,这还是一份荣誉。你们努力的结果,反过来也是在造就x校的辉煌。今天x校将自己定位于一所现代大学,即研究型大学。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x校作为一所大学,它的功能应该不止是单纯的专业教育功能,它还应有研究的功能。研究的功能,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能够培养研究型人才,并且做出研究成果。你们的成功毕业,就是这样一个体现。对于x校来说,研究生多多益善。你们做出的成绩,特别是今后你们的捷报频传,会使得x校不断突破自己的历史高度,保持她作为现代大学的旺盛生命力。

再次,我要说,这仍然是一份荣誉。你们独具慧眼选中x校法学院完成研究生教育,促成了我们x校的法学院的冉冉升起。我曾经在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一个关于理工院校法学院培养模式的`会议上发言说,我们在理工院校办法学院,不是简单的办特色,而是首先要把理工院校办成大学,在此基础上再办别人办不了的特色,要首先使得x校这样的教育机构从专业化切割的学院模式发展为综合配置、交叉培养的大学模式。这个意义太重大了。x校法学院是x校多学科发展的战略建设重点。你们是x校法学院的第6届研究生,是拓荒者。你们选择这个崭新的法学院,就是选择加盟我们这场将x校由学院转为大学的事业,谢谢你们。因为你们的参与,加速了我们这个年轻的法学院成长为成熟法学院的过程,加速了x校更迅速成长为健全大学的过程。

总而言之,你们的成绩很大,你们很了不起!

我对于你们这一届印象很深,不仅是因为我来到x校法学院工作遇到的第一届毕业生,而且是因为你们十分热情,能够到处看到你们活跃的身影,像火一样,把法学院烧得旺旺的。你们动手开办了很多论坛,特别是民商法论坛,办得有声有色,在京城小有名气,你们积极认真协助导师们的工作,几乎都是研究积极分子,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法学院的学术活动。在前几天毕业晚会上,还充分表现了你们的多情和善感。你们也奉献了不同院校的风格,融合成了x校法学院的丰富多彩。

今天,你们学业圆满,要走了,我们很舍不得你们。

最后,我希望,在研究生期间做出了优异成绩的你们,告别x校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够继续坚持x校人集理想与现实于一身的品格,踏踏实实,又有所超越地,将用在x校的努力,继续用在你们服务的社会、你们服务的职业生涯之中,把自己塑造成为我们法治建设的重要人才,成为法治时空的星星,成为x校法学院的骄傲。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等着你们的佳音。

也请记住,x校法学院永远是你们的家,你们坚固的大后方。

毕业典礼领导讲话稿个人通用3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大约一周前,学生处的同志征求我的意见,能不能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代表全校老师给同学们讲讲话?当时,我未加思索,就应承了这件事。但及至应承下来,才知道要给大家讲什么是这样困难!尽管我曾应邀到海内外50余家高校做过演讲,也尽管我从教二十年来从来不带课本或者教案上课。但那都是在我的专业领域,我所面对的对象也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今天,忽然面对着全校各个专业的毕业生们,我一时真不知道讲什么好!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用“从这里出发,走向天下、走向世界”这个题目向各位同学们道别。

四年前,在山大成立100周年之际,各位带着无限的憧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山大这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今天,四年之后,大家又背负着无限的憧憬,要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建功立业、追逐希望!

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我们要永远固本强根、不断壮大。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在这里的所授所学,仅仅是书本上的迂腐见解。和社会实践格格不入。在小时候,我曾听过长辈们这样讲:“三年不学习,会荒没一个秀才”。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只有像孔夫子所讲得那样,学而时习之,才能不仅巩固大家在这里所学的知识,而且在现有知识基础之上,有所拓展,有你自己的贡献。我也曾听一些毕业生这样给我讲过:谢老师,咱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一套法学理论真没用,我仅仅工作了半年,就已经打过犯罪嫌疑人。你不打他不说啊!后来我给这位同学讲:要么是老师讲得真没用,要么是学生学得还不到家。为什么要给大家讲这些故事?我是想通过这些故事进一步引出:对于各位已经取得学士学位、甚至硕士学位的同学来讲,在这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社会里,我们建功立业的基础就是我们的专业知识。这样讲,决不是说大家不能有广泛的兴趣和广博的.知识,也似乎与我们竭尽全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宗旨有点睽违。但在我看来,这期间并不矛盾。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早已是一个走出了原典的时代,像墨子或者亚里士多德那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已经越来越少,即使有,也不会那样叱咤风云,影响广泛。反之,只有在学科分工的大背景下,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内真正有所成就,才会有足够的资格和其他领域的人们交流、对话。

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大概10年前,我自己还经常埋怨中国法学界的知识贡献不足以使其他学术界向法学求取什么学术经验,汲取什么学术方法。但近些年来,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海内外一些包括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汉学家、甚至历史学家在内的学者主动写信或来电话,和我探讨一些学术问题。大家知道,我学习和研究的本来是法理学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学者要和我探讨学术问题?因为我在我的专业领域内做出了一点点贡献。这样讲的意思,不是我在这里推销自己,我也不需要什么推销。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大分工的时代,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贡献,才能对整个社会有所贡献。所以,大家要珍视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千万别以离开学校,就慷慨地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返还给老师、返还给学校。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这里的所学所思,正是大家积跬步而至千里的起点。相信大家有了这个起点,毕会乘千里长风,破万里浪!

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我们必须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大家知道,这些天,我们山东老乡、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先生再访山大,首防威海分校。也许,在座的各位昨天就聆听了丁先生的学术报告。我本人没去听讲,甚至对先生这几次来访山大我关注很不够,但在小时后,我读过包括先生在内的一些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一个普遍性的因素是:成才者往往少年大志。中国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这里的法是什么意思?大概至少有目标、目的、志向的含义。在我多年的观察中发现,有不少在大学期间学习上、社会活动上的佼佼者,一旦步入社会实践,反而无所作为。同时我也发现,大学学习期间彼此彼此的学生,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在实际所取得的成就上却相差悬殊。我想,造成这种悬殊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不能回避的:那就是一个人能否树立持之以恒的远大志向。有远大志向的人并不一定成功,但没有远大志向的人肯定不成功。所以志当存高远,乃是我们在现在这个日渐竞争激烈的时代取得事业成功必要条件。

我经常给法学院的同学这样讲: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大家一定不要有“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思想,反之,在合法范围内,想做官的官做得越大越好,甚至大到做国家领袖;想赚钱的钱挣的越多越好,最好是成为世界的财界首富;向做学问的作的约有影响越好,最还是能够成为思想导师……回想在我们山大,就曾经走出过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走出过共和国的财政部长;走出过领衔学坛的学术领袖;也走出过令人景仰的文学大家;近些年还涌现出了不少令国人关注的财界精英,当然,大家更清楚的是,这里还“生产”了我们共和国大家教育史上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他就坐在大家面前,刚才还给大家训过话呢!我们的师兄、师姐们能办到,我们,我想当然能够办到?只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就有可能办到!

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我们理应饮水思源,铭记师恩。今天过后,虽然各位将要踏上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学习岗位。但是我想,大家会永远怀念的,是这座“松涛阵阵沁人意、海浪声声涤我胸”的优美校园,还有校园里曾经为大家呕心沥血的老师。我本人尽管没有在山大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早在我来山大之前,就知道在我们这所学校里,曾经有老舍、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洪深、成仿吾这样的文学大师执掌过教鞭;也曾经有冯元君、陆侃如、肖涤非、高亨、杨向奎、王仲荦、童书业这样的文史巨匠站过三尺讲台;还曾经有童第周、曾呈奎、王淦昌、潘承栋等科学名家曾在这里驰骋教坛……母校的这种繁荣,不是曾经的历史,大家知道,经过新一代山大人的奋力拼搏、也经过在座的各位的添砖加瓦,山大这些年来在中国取得的明显进步!

所以,不论大家将来走到天涯海角,也不论大家将来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都理应铭记母校的恩典,铭记老师的恩德。去年,法学院考取湘潭大学的一位同学,当他知道在湘大举办的一个会议上有我的主题发言、也有我主持会议的信息时,特别急切地盼望着我的到来,但最后我并没参加成这次会议,当他得知此消息时,他竟然在电话中说自己很遗憾、很难过。其实这位同学我至今不认识,虽然我曾经是他们的院长。这种对母校、对母校老师的真挚情感,或许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同时也往往是一个人在未来的途程中事业有成的动力。各位同学,尽管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很快就要告别这所优美的校园,告别与大家同甘共苦的老师们,但我想母校的大门随时给大家敞开着,母校的老师也随时会张开双臂,热情欢迎大家今后的到来。

最后,我想把前天写给法学院20xx届毕业生的这首诗献给大家,既与大家共勉,也希望大家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