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心得体会

研学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研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学心得体会(15篇)

研学心得体会1

暑假里,各地中小学的研学旅行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孩子们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带领下,离开爸爸妈妈,在集体旅行、集中食宿中体味成长的快乐,在行万里路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研学旅行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在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过程中,孩子们走进大学校园,亲身感受其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独特魅力。“百闻不如一见”,这样润物无声的'熏陶,可能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求真向上的种子。同时,“独自”离开家闯世界,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学会照顾自己,还能面对更多“突发状况”,学会做出选择、服从命令、提高安全意识。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

但值得注意的是,研学旅行不能走马观花,混同于一般大众化旅游的“上车睡觉、景点拍照”。出发时,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一路上真正有“研”又有“学”,力求在亲身实践中探索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在团队合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同学们同吃同住,而应该合理分工、互动互助,在各司其职中培养责任意识。

作为组织者,则应该努力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动有备案、应急有预案”,让一场研学旅行真正充满“研学”的味道。

研学心得体会2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学 谭日新 从 2x12年3月开始,番禺区全面掀起了课堂改革,经历两年的实践探索,课改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本人作为课改的一名实践者,下面就课改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好处

要进行课堂改革,推行“高效课堂”模式,教师是践行者,他们对于“高效课堂”是否从心底接受,直接关系到推行高效课堂的成败。所以,要引导老师们积极学习,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

首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效课堂真正的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探究,学会了团队合作。唯有敢于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

其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是带有责任感的参与。高效课堂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为

“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教师不再仅仅关注尖子生,而是让尖子生带后进生,最终让差生变好,优生更优。

第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终身受益。高效课堂的应然目

标:从“学会知识”到“掌握学习方法”到“训练终身发展能力”。有人把 “高效课堂”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当学生在自主探索、团结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幸福以后,他们会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以后的人生,教育便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催化剂了。

二、学习方式的革命

“教为不教,学为成长” 在研学后教的课堂因互动而精彩,互动出高效。这种理念与模式彻底转变了学习方式,找到了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的课堂模式。“教学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而教师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而非讲师。我们有多少教师教学教得辛苦,学生不爱学:学习效果却不佳。这是很多教师的困惑。在研学后教课堂因快乐而高效,教师是引领学生追求幸福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

1、“研学后教”理念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①“研学后教”理念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多少年来都是先“教”后“学”,即老师讲了之后,再让学生去练,而“研学后教”理念却明确规定要先“研”(看书并检测看书的效果),然后才“教”(解决“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②“研学后教”理念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传统的理念是以“教”为主,“学”为次。“研学后教”理念,却把“学”放在开头,即以“学”为首,以“学’’为主,也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而“教”为次,合作学习为次。再从时间的分配上讲,课上30多分钟的时间是自主学习(包括先学、看书练习、检测及当堂完成作业);教的时间不足15分钟,其中还包括“兵教兵”,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这样教师教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这个理念就决定了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次。

③“研学后教”理念摆正了“学”与“教"的关系。即“以学定教”,根据“先研”的“学情”来确定“后教”的内容和方法;“以教促学”,“教”(后教)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促进学生举一反三,继续自学,完成作业。

④“研学后教”理念摆正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始终在听,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状态。而运用“研学后教”理念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看书、检测、更正、讨论、作业),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

教师呢?教师的角色变了,变成了节目主持人,也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尽管教师讲少了,但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要靠老师引导,

尤其要教师谋划好自学的策略或设计好学生自学的作战方案。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感情都要给学生良好的印象。这样,教师就能发挥主导作用。

2、“研学后教”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怎样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原则转化为课堂教学结构、具体教学操作方法呢?“先研”(学生看书、检测)和“当堂训练”(当堂完成作业)是自主学习,“后教”(学生更正、讨论)是合作学习,“研学后教”的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研学后教”是符合并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原则的教学法。

3.“研学后教”科学地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这个教学模式,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先研——读书、检测),暴露出疑难问题,个人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后教——学生更正、讨论),这时,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如果一上课就合作学习,搞什么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就轻轻松松,因为还没有碰到疑难问题,没有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合作的人(做对的学生帮助做错的学生更正,懂的学生教不懂的学生)。这样的合作学习(后教)解决了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最后,还是自主学习(当堂完成作业)。

研学心得体会3

今天,我们迎来了研学毅行。我们将去到英德,体悟茶文化,看看不一样的自然、人文风光。

茶文化,在中国渊远流传,一直受到古今中外的追捧,家家户户的喜爱。为什么呢?因为它“雅俗共赏”。老人爱喝,小孩爱看,家家户户都会因一杯好茶,拥有美好的一天。在国外有“下午茶”一说,贵妇们往往打扮精致,约上自己的好友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品一品红茶,丰富一下生活。茶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发挥着饮用作用,还有修身养性之用。用茶香沁润情操,用茶色泡染心灵,用茶水洗涤纤尘。

当大巴车慢慢走出城市,缓缓进入英德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映入眼帘,它们地势独特,又紧密相连,但又各自诉说着“自己才是最美丽的”那一座高山。空气清新,是自然的气息,阳光倾洒了树丛,从叶缝从中照射出来,洒在了车上,耀眼、美丽,与自然的光彩交相辉映,阳光们好像格外的宠爱这片土地,一刻都不想离开,就好像我的目光一样。

下午我们来到了积庆里,10公里的毅行路途较长,但艰难后的风光总不会让人失望。走过最后一个小山坡,是一片片绿油、发亮的`茶田,一座座起伏的山是它们的背景板,在这块背景板的映衬下,茶叶显得格外诱人,在这天然的幕布中,究竟会有怎样的好茶呢?真想尽快让人品尝一两口,到底有何风味?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红茶博物馆。红茶种类繁多,名字也十分动听,如“红花丹、千里光、曼陀罗”等等。看完茶,就品茶了,冲泡茶水步骤讲究,器具也各有用处。我们在冲泡第一杯时,色味淡,但越往后冲,茶色逐渐变浓,茶味也逐渐在唇齿间驻留。这就是品茶中的“循序渐进”吧。同时我们也很幸运地制作了一次奶茶,奶味的香浓,与茶味的清甜相互碰撞,是自然的清新,是健康的味道。

英德的茶文化已浸润世界茶文化,茶曾经也是中国外交的关键部分。因此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当重视精神力量的培养,更应有责任担当,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奉献的社会精英。

这两天,我们亲自探究了茶文化,它丰富的意蕴让人着迷,它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我们去探索,它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修养“静”“清”的情操。

研学心得体会4

在来到巴东之前,我对于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等近几年的热门词汇的理解仅限于其字面意思,若让我说点实质内容,我怕是什么都答不上来。这次研修学习,我们终于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是坐在报告厅里聆听专家的理论讲解或是案例分析,获得一些粗浅的感性认识,而是深入企业、社区、村镇,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思考,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野三关硒康养中心,我们亲身体验那里结合天然地势开发的各类运动项目,置身广袤的森林花海中,看着还有许多正在建设、待完善的项目,亲眼见证了当地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富硒农业产业,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而成功脱贫的鲜活案例。在三峡酒博物馆,我们参观颇具规模的酒窖,品尝用当地苞谷酿造的美酒,领略中国酒文化。在野三关镇石桥坪社区,我们零距离接触这个全国文明村镇,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村民办事不出村”、“一门一网一次”让人直感叹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真幸福啊。我们还走访了清太坪镇八字岩村、绿葱坡镇野花谷、南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了解巴东县独具特色的专业合作社。巴东人民就这样充分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发掘丰厚的物质资源,靠着他们的勤劳、智慧慢慢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研学心得体会5

七月流火,九转丹成。为聆听窗外的声音,寻求更为自由的行走,我们上路了。“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时就无法思考。”我如行者,穿梭于腾冲大地,徜徉于青山绿水及乡愁之中,且行且思。

一、见人见事见山水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始为研学旅行之初心。

人之精神,在于志趣于道。叩问腾冲教育之道,教育研学馆给予了我们清晰的解答。

古朴庄重的木屋,陈列着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发展的厚重史册,教育的源起、转化、兴盛、升华的清音铿锵有力,一代代腾冲人怀揣“兴腾”的梦想,从家乡出发,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创造了许许多多不朽的神话,令后人不由自主的神往和追随。没有追随时代,就无法抓住时代。遥想明朝军屯、民屯、商屯后中原文化于腾冲大地绵延后世,明清进士、举人、贡生、文官、秀才辈出。追忆陈鉴1471年即设司学始叹家国情怀之重,仰望唐知州1699年捐资开办义学领风气之先……南方丝绸古道提振了腾冲人的精气神,义学官学的兴盛织就了腾冲人的文脉,李根源、艾思奇、张问德、赵端礼、寸树声等腾冲骄子挺起了腾冲的脊梁……一路走来,见证前贤兴利除弊之伟绩,可歌可泣!

造化钟神秀,这块大自然最钟情的奇葩——腾冲,她特有的教育土壤,孕育出了厚重的人文、独有的民族风情、谦谦君子式的腾冲风骨,这一切起于教育,又反哺教育,并牵引着教育往更高处渐行渐远。

人之心灵,在于修德于性,追求弘道但却务本修身。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为我们立身指明方向。

绮罗文昌宫历经四百年风雨依旧散发出神秘而深邃的魅力,从民间传说的文昌帝君,到孔子四大贤徒,再演绎到儒家文教与道教宫冠合一的民俗文化,无一不透射出中原文化在腾冲流动的气韵。李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特异,展现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拐角楼”的范式,凝固成画。各种雕刻蕴意深远,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契合虔诚达善之意,诸如“凤穿牡丹、龙凤呈祥、三阳开泰、喜上眉梢”等精美装修让人目不暇给,尤其是“一担水照壁”上“有多少德行就有多少财富”的指意发人深省,矫正生命的向度。

人之境界,在于践仁于行。达则兼济天下,价值的张力为研学的畅行腾出时空。

江东银杏村,自然与身心相遇后绽放出生命之光使人勃发对生活的热爱。爱银杏村的人,必然是敬畏生命的`人;爱银杏村的人必然是诗意而浪漫的人;爱银杏村的人必然是自由而有梦想的人。——因为“五种树”的理念扎根人心:感恩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健康树,叶皮茎果皆入药;摇钱树,食药同源白果香;科普树,生物化石究成因;和谐树,一枝一叶总关情。银杏村不仅风光甲腾冲,更因祖辈传承的寨风家风使人崇敬。家庭“分官”总把银杏树留给老人养老,与邻舍树枝交错生长的果实平分,养雄株银杏的人家总能收到别人家收获的银杏果作为答谢之物,这代代相传的朴质礼仪成为了银杏村最厚重的人文精神。

人之经历,在于游艺于情。即兴于每日每事,笑对日出日落。乐情于山水,游艺于春秋。

蒲川茶山之旅,邂逅如约而来的美丽。水碧山清秀,人在画中游。在茶人的引领下,从采茶、制茶、泡茶、品茶中感悟人生理趣。文字上:茶字形象地点出了“人在草木间”的自然真谛;文化上:儒家喝茶长精神,佛家品茶见空灵,道家饮茶冲淡自如;文明上:茶道演绎出做人做事之风骨,既有内外兼修之执着,更有行进之样式。茶之前世今生,四季轮回,苦尽甘来,给人于出尘之感,飘飘乎天高地迥。

二、所思所感所悟

教育研学突破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藩篱,营造了教育的“第三课堂”,构建了大教育的平台,让师生一路行走一路思索,自觉探寻物外之趣,真正“聆听了窗外的声音”。“仰佐国家之风致,厚培桑梓之福基”,既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批判性思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回归自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激发师生爱国爱乡爱家的情怀,自主建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事业的的价值信仰。让师生阅历更加丰富、经历更加精彩,人生更加丰盈,最终实现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为此,教育研学应该基于几个方面来开展活动。

1、融合自然教育

天地大舞台,大自然是的学校,要提倡走出学校、走出家庭、走近自然的教育理念,解放孩子们的手、口、脑、腿,带领孩子们去认知新奇世界、了解万事万物,触摸自然的脉络,感受生命的美好。

2、融合合作教育

交流、沟通、合作是成长之基,让“一个人走的快但不如一群人走的远”的理念植根学生心灵,让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路上,从团队合作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3、融合体验教育

“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和亲身品味,方能循事物之理,明德于物外。搭建舞台,让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发展生存生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信力。

4、融合家庭教育

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备受关爱关注到独立行走,在研学路上自觉保护自己,自愿展示自己,敢于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担当,把师长、家长的谆谆教导化为具体行动,获得生命真正的成长。

5、融合学校教育。

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兴之所至,信手随笔,学校之所学均可在研学之中善思善用,把课本搬上研学剧场,课堂内外相统一,互为弥补,从而获得深度发展。

6、融合社会教育

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提炼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教育只有融入社会才真正体现课程的本职功能。社会即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资源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研学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

三、善思善为善做成

自由的行走,深度的融合,必将塑造出教师的人生高度。

1、从教育层面看

研学即生长——激扬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潜能,直抵人心,指向至善;研学即生活——勃发人的好奇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激发情感,回归本真;研学即创造——唤醒人对世界本源的探寻和智慧追求,建构信仰,绽放生命。

2、从教师层面看

首先是为教师寻求到了一个可以汲取营养的花园,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情感,寻求事业发展的支点,坚定教育信仰,终身从教;其次是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从困囿于学校的圈子中走出来,敞开胸怀,拥抱生活,变单一为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三是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自觉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寻求更为智慧的教育方法,去领略课外的精彩,去发现美的教育;四是升华了教师的育人观念,摆脱现实的奴役,跳出教育看教育,为国家社会培养健全人格、健康人性、健美体魄的大写的人。

3、从管理层面看

一是不断提供教师研学的机遇,让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研学旅行”;二是积极鼓励学生及家长参与研学旅行,从家乡出发,走遍腾冲大地,并一路追寻,向着世界明亮那方奔跑;三是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把世界的精彩纳入学校、纳入课堂,让学生不出门亦知天下事;四是探寻“新教育”与研学的融合之路,创新研学方式,走自己的路;五是积极对接引进市外研学资源,打造教育研学共同体,博采众家之长,同研同学,全面发展。

人生若只如初见。“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研学旅行必然有最美丽的遇见,最美丽的记忆,最美丽的生活,一切文化的印记都将镌刻在我们灵魂深处,历久弥香。生活中孕育着美,而美隐匿于生活的深处。世界因研学而精彩,未来之腾冲必有“回行之思”,更多“行者”必返回人文传统,于历史的深处获得更多跃入当下的力量,“俯察品类之盛”,代代传唱腾冲精美的故事。

研学之路一路花开,远方更美丽。

研学心得体会6

在上海交大旁,树立着一座独特的建筑,鲜红的墙壁上隐约可以看见一位老人的头像,他便是钱学森。

“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句激情澎湃的话便出自他的口中。而这座巍峨的建筑,便是钱学森图书馆。

走进图书馆,跃入眼帘的便是大厅墙壁上整齐的手稿公式,令人称赞。停下脚步,我们抬头就可以看见一个倒置的红色金字塔,仔细观察,竟发现上面有字迹,想必那就是钱老的手稿了。步入序厅,钱老的铜像展现在眼前,铜像身后则是一枚火箭,火箭上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一激励人心的话。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杰出的科学家,曾赴美留学,他的天赋令当时的美国人都大为赞叹,他1935年来到美国,拜冯·卡门为师,在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宁可放弃在美国的优越条件,也坚决要回国为之效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但却遭到重重阻拦。美国海军次长甚至扬言:“我宁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红色中国。”

究竟是怎样的坚强毅力,又是怎样的爱国情怀在支撑着他?1955年,他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望着墙上一张张图片以及一段段讲述钱老传奇一生的文字,我倍感惊讶,原来真的有人愿意放弃功名,再一次隐姓埋名,只为报效祖国。他曾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才是最高的奖赏。”

钱老对于功名荣誉淡泊看待,他的书架上摆放着成百上千的书籍,这些知识,是他为国效力的本源,在他心中,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科技人民的协同攻关,才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这份淡泊名利,令人不禁抚掌称赞!

“1960年,第一枚近程导弹在钱老的领导下研制成功。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之下,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品研制成功,我们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若非钱老等无数先辈们的奉献,何以有如此成就?”听着导游的激情讲述,我热血沸腾。

在这次行程的最后,我们跟随导游,高举右拳,又一次喊出这鼓舞人心的话:“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感谢钱老,感谢这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未来在我们手中,坚信我们必将展现中华风采。

研学心得体会7

六一国际儿童过后,我们学校和站前小学开启了“白山松水,大美吉林’’北国科技研学行。

这次活动有三天,我将三天两夜离开家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生活。早上是妈妈送我去的学校,和妈妈告别后我们整装带队便出发了,首先来到了四平市中小学示范性教育基地,老师安排了寝室后,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开营仪式,之后有基地的叔叔叫我们叠了豆块被子,还讲解了如何防御火灾等等,吃过基地叔叔们准备的丰盛午餐之后下午我们去了塔子山战斗遗址,在一路欢歌笑语声中我们占领了最高地,通过这次的实践学习了解到了军人叔叔是怎样保卫塔子山的,让我们大为感动。晚上给基地的叔叔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晚会,这一天过的真是充实,同学们也都累了,回到寝室洗漱之后就一觉睡到天亮了。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餐整理完毕之后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客车,来到了吉林省科技文化中心。这是个神奇的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好玩事物。让我们目不暇接,看什么都是那么新奇。离开了科技馆,当天下午向净月潭人造卫星观测站出发了。那里的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星空、星座的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了宇宙的神秘与硕大。又是一个充实而愉快的一天。第三天,我们参观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那里我知道了伟大的`临床医生张仲景,认识了地龙、水蛭、瓦楞子、珍珠、珍珠母、杜砺、海螵蛸、石决明、全蝎、断肠草等等。医药大学里有许多药,光是动物类的就有一百多种,可想而知,全馆一共有多少药材。

愉快的研学之旅结束了,谢谢我们学校的高校长和站前小学的张校长。感谢你们带我们走出校园,走进科技馆,塔子山,医药大学等地方学习,让两校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谢谢为此次研学付出辛苦的老师,感谢你们照顾的叮咛。这次研学活动让我终身难忘,祝愿我们的祖国各项科技越来越发达,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能加入到振兴祖国的队伍中。

研学心得体会8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全体同学进行研学旅行,要去的地方是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和西安楼观台森林公园。

一大早,我便装好了午餐要吃的食品,就去了学校。8点整我们集合出发前往第一站: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是西安曲江楼观道文化展示区首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观光农业示范区的亮点工程,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项目占地约585亩,基上栽植27种灌木,34种草木共计60余种植物。项目地处秦岭北麓平原,位于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东北角:地势开阔平坦一望无垠,距古城西安约40分钟车程,与无中环线相接。园内配套设施完善,提供一站式旅游体验服务,必将成为西安现代旅游观光农业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也到达目的地了。

首先,我随着班级体来到了曲江农业博览园的大草坪上观看航模表演,站好队,许久也不见航模飞起来,正当我要放弃的时候,只听“嗡”的一声,只见一辆小型航模从空中飞了起来,而且尾巴后面还带了一青烟,在空中飞来飞去,犹如仙子下凡。过了一会儿,又见一个类似超人的飞机飞了起来,威武极了。到了中午12点,我们愉快的进行了午餐。

前往第二站:楼观台木森林公园。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南面周至县城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北边。楼观台名于西周,古代圣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来到楼观台的山脚下,我们先去了百竹园、沿林间小道走,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竹布满周围。

今天研学旅行不仅玩得非常开心,而且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现代航模知识和古代遗址画面的知识。

研学心得体会9

最近在看《王尔德童话》,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快乐王子》,《自私的巨人》.

当我读到《快乐王子》的时候,他的行为触动了我:他让燕子把他眼中的蓝宝石挖出来,送给穷人;他让燕子脱下他的金叶子给乞丐.

我看《自私的巨人》前半段的时候,觉得极其气愤:他把孩子赶出了花园,在墙上贴了个“禁止入内”的牌子,对孩子说:“花园是我的,你们谁都不许进来。”然而后半段让我原谅了他。他推倒墙,邀请孩子们去她家的'花园玩,对孩子们说:“对不起,我不该把你们赶出去的,请原谅。”最后,孩子们原谅了巨人,又去花园玩了。

我真的很喜欢《王尔德童话》!

研学心得体会10

中国很多企业都已渐渐认识到,现代的企业制度必须配合以现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肯定和开展。于是,各大企业开始着手建设、量身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许多行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齐头并进,已经涌现出极富个性和魅力的杰出代表,如华为、联想等。

内部机理存在严重缺陷

虽然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都越发务实和贴近管理实际,但仍有很多企业在大张旗鼓地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之后,发现员工对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宣言或纲领并不认同,也无法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具体行动中去。

以上问题的存在,反映了一些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企业文化的内部机理、内部系统的把握仍存在严重的缺陷。

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在一些企业文化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的理论中,在一些关注企业文化的`人士的眼中,企业文化往往会与《易经》、《中庸》等所谓的“国粹”中的某些词句联系起来,如“大象无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博厚悠远”等,或者与赞助某某活动、参加某某活动联系起来,或者与企业的某某品牌的内涵联系起来,或者认为企业的公共关系与企业伦理就是企业文化,不一而足。

作为一种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不是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反映的处世哲学;不是工作,而是对工作的感情;不是地位,而是对地位的心态;不是服务,而是服务中体现的精神境界。总之,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一切企业活动之上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思想或矫揉造作的文字,不是企业与文化的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如同知识本身并不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徒劳的,很多企业想通过某一局部的取巧来建设企业文化,却从根本上忽略了企业文化无形的存在和作用。

“研、产、学”严重脱节

另一方面,虽然企业文化研究“热”持续升温,但是“研、产、学”严重脱节。一些学院派的研究者往往是“读后感式”的研究,从博士毕业到大学教授,几乎没有深入到企业做过调研,只是翻译一些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资料,查阅一些经管类的杂志,就有了研究成果发表在某某学术杂志上。这样的研究成果被企业的实践者照搬照用,很容易使企业文化建设步入误区。企业文化虽然已经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开始进入大学的课程设置,但学生们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无法把握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的真谛。而很多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往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出身,很难摆脱以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很难实现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表面化、割裂化等误区,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脱节。

这些“问题”和“误区”严重阻碍着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的健康发展。希望通过更多的企业与咨询机构、企业与大学、咨询机构与大学的深度合作,企业文化的研究、培训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未来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大趋势。

研学心得体会11

上周六的上午,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我们十一小一行四十余师生,在贾校长和焦校长的带领下,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学校开展的“走进诸葛躬耕地,悦读南阳卧龙岗”研学活动。

我像一只出笼的小鸟一路上东张西望,激动的只想跳着走路。一会功夫我们就来到了武侯祠。来到卧龙岗以后我们首先聆听了教育局领导和校长的讲话。讲话结束焦校长带领我们诵读了诸葛亮名言,然后我们用激情四射的歌声齐唱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声唱起的一刹那,我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歌声结東四周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悠扬动听《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声中我们挥动着双手,唱着、笑着,像歌词里说的那样“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生活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里真是幸福极了。

然后校领导带领我们参观了5A景区武侯祠,在讲解员阿姨的解说中,让我了解到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同时也对孔明先生产生了敬重和仰慕之情。闭上眼晴,我好像看到了孔明先生手摇羽扇,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情景,眼前也浮现出诸葛先生与刘备隆中对话的情景……对诸葛先生淡泊明志,正直廉洁的美德又增添几分仰慕,为诸葛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感动不已。此时心中暗下决心,我今后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有智慧、有梦想、对人类有所作为的人。

抬头仰望天空的一瞬间,看到了院中的一棵棵百年大树,突然觉得它们就像忠心耿耿的士兵守卫着自己的大门。

参观快结束时,老师又带领我们开展了爱护环境志愿活动。老师的话音一落同学们立马投入了清理景区垃圾的大军,大家像一个个精准的'探测仪一样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一会功夫就把武侯祠内大角角落落打扫的更加干净整洁了。

看到更加美丽的环境我突然觉得原来付出是这样的美好。看着这美丽的世界我在心里默默的说:“今后我将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武侯祠,在回家的路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旁,真得感谢这次活动,让我如梦初醒。

研学心得体会12

临近开学,校团委组织红色研学活动,一路上怀着激动和期盼的心情坐上大巴车1,期待着这次非凡的旅途。

第一站就去往温州瑞安国旗馆,瑞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故乡。听专业的解说员解说着五星红旗诞生的故事。一路走进国旗诞生厅,一座生动传神的雕塑引人注目:曾联松坐在书桌前,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稿纸,仰望星空陷入沉思,表现了曾联松设计五星红旗图稿时的情景。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镇馆之宝一面国旗,他的编号是20xx-0046。这面国旗曾于20xx年5月10日至5月12日在xx广场国旗杆悬挂使用。70年前的5月10日,瑞安和平解放,对于瑞安来说,这面国旗具有特殊的意义。

之后我们来到玉海楼,他为浙江四大藏书馆之一,玉海楼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私家藏书楼。它如同一个文化坐标,将19世纪的温州文化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最后结束的一天的旅途,开始期盼下一场别样的风光。

研学心得体会13

放学之后,我和林粒纯一同出校门的第一句话就是满满的抱怨:“我们区教育局搞什么鬼,我们学校也是,研学旅行干嘛不让其他班去嘛?”

林粒纯丢给我一个大大的白眼,我很明显扫了她的兴:“你这不是废话吗?我们是我校的状元班,研学旅行又是初三才有的,当然是我们班去了。”

所谓的“研学旅行”,是我们学校采取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们一边体会到旅游的乐趣,一边学习更多知识,开阔视野。可是考虑到经费问题,校长大人就把这个特权毫不犹豫的分给了初三级的状元班。

研学旅行的事情今天早晨在校级会议上宣布下来,全校都在尖叫着。其他班级纷纷向我们投来鄙视和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也对,他们被关在教室里学习,我们要去外地边旅游边学习,谁不想揍死我们?

我们班的人更是如疯兔般,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般。

不过学校只提供研学旅行过程中所需的.车费、住宿费,其他吃饭买东西什么的,都是由我们自己付钱。

为此,黄主任严肃的呵斥了我们的兴奋感:“你们每去到一个省,都有当地著名的专家给你们进行中考讲座,你们给我带好学习资料和笔记本了,不要以为是给你们玩的!”不少人在主任离去的背影,做了一个大大的鄙视手势。

我忍俊不禁,我也是蛮期待的。

我们班因为是全级唯一的状元班,人数不多,才刚刚三十六人。与我们随行的人倒是不少,有我们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还有摄像组、校医队的一堆人。听说去研学旅行一路上都有摄像头在拍着,我们就更加紧张了,因为这是要做成我们学校的宣传视频的。

行程表一发下来,我们就大吃一惊——谁也想不到会去这么多地方!第一站是广东省,第二站是云南省,然后是四川……天啊,最后一站竟然是内蒙古,那会不会有高原效应呢?我有些担心了,看来我们还是要自己带些药品在身边才行!

回到家,我第一时间想把这件事情告诉爸爸妈妈,可是他们都出差了,没有回家。于是我电话通知了一下,便兴奋的去收拾行李了。

去整整一个多月,我望着衣柜就发晕,这要带多少衣服啊?考虑到各地的气温不相同,于是我既带了棉衣、也带了短袖。鞋子,我只拿了一双拖鞋、两双运动鞋还有一双雨靴。光是带衣服就塞了满满的一个行李箱啊!等我把生活用品、医药、学习资料等东西全部塞进登山包时,发现自己已经满头大汗。

这时妈妈给我发了短信,告诉我给我的信用卡里打了两千块钱。我目瞪口呆了好一会儿,发现她早就挂了电话,根本不给我拒绝的时间。我想说,出手还真是大方,可是我怎么可能一个多月花两千块钱呢?

我看了一下钱包,钱包里面还有平时舍不得用的四百块钱,心中突然充满了期待。把手机和平板电脑放进背包的暗格,我忽然兴奋无比。

研学旅行,差不多要环游了中国了吧?

研学心得体会14

来到曲阜,第一个景点便是高高的万仞宫墙,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焦急等待着大开城门,终于,早晨八点整?祭孔大典?开始了。一队队人马整齐的出场了,有的敲锣,有的在打鼓,还有的在吹喇叭,大家瞬间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了。紧接着,迎面走来一队儒装少女,她们伴着古韵雅乐,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不知不觉间,表演就结束了。

手捧一卷论语,伴着微微凉风,身穿精致的汉服,以万仞宫墙为背景,体验儒学的风采。

接着,我们来到了孔庙。

孔庙有很多,但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等级最高的`还是要数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庙的牌匾大多由篆体雕刻。走进大门,金声玉振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石门究竟有什么来历呢?我在心中暗想。这时,导游向我们解释说: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开始,这就是金声;以击罄告终,这就是玉振。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

孔庙的柏树有上千棵,期中树龄最大的约两千岁,我们五个同学才勉强把他围抱起来。

孔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的十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面雕刻着两条巨龙,飞腾于彩云之中,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在故宫里都很少见到。

游览完孔庙,我们又来到了孔府,这是孔家子孙后代居住的地方,孔府有大堂、楼房。孔家自古代以来以诗礼传家,所以当然少不了学堂。孔府的后花园里有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锦鲤,它们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所以孔子给他的儿子取名孔鲤。

最后,我们去参观了孔林。孔林右侧有七十二棵柏树,象征孔子七十二位贤徒。孔林是孔家人世世代代的墓地,讲究五孔不入。一孔,孔家出嫁的女儿;二孔,孔家的男孩子嫁到自己的妻子家里;三孔,小小年纪便夭折的孩子;四孔,收到国家法律刑罚的孔家人;五孔,出家的孔家人。后来又增加了一孔,也就是六孔,孔家夫人带过来的孩子。五孔不入从此变成了六孔不入。

这次研学之旅,让我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研学心得体会15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只需在乎行走的每一个脚步。人生由无法预知的大大小小的旅行组成,而今天的我也在其中。

我在这一场德国之旅中一步一个脚印,从风光宜人的莱茵河、美因茨德国角、罗马广场、令人向往的浪漫之都海德堡、老城与广场、新天鹅堡……这些地方,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每一处风景都令人流连。

在旅程即将结束之时,我将心中的'感慨一一诉诸笔端。

最后一日,我们来到了慕尼黑的玛琳广场,游览了市政厅与双堡圣母教堂。宏伟的建筑,不同的风格,无不彰显了这个底蕴深厚的国家无法忽视的精神与文化的魅力。各色的街头艺人,不同风格但深深温暖人心的音乐,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魅力。

再说说奥林匹克公园与宝马展厅。奥林匹克公园,外观造型独特,虽然是很早以前建造的,但依旧成为这一类型建筑中的中流砥柱。虽然并没有进去一饱眼福,但处处无不散发着德国的国力与奥林匹克的精神之深入人心,而宝马展厅亦然如此。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慕尼黑王宫和夏宫“宁芬宫”。慕尼黑王宫是德国的王宫,其金碧辉煌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不同风格的装饰,精美的画作,栩栩如生的雕塑,各色器具,甚至连一个小小的汤勺,都精致无比。而夏宫与之相比,并不是突出,但其占地十分巨大的后花园,让人感到了隐隐透出几分霸气与心灵和视觉的震撼。虽然只是欣赏了慕尼黑王宫和夏宫的一小部分,但给人视觉心灵与文化的冲击并不简单,并且有许多知识文化值得探索与学习。

学习不会一蹴而就,旅行也不会一往无前。旧的旅行结束,新的旅行开始,而我也将开启我新的旅程与学习。

不必在乎身边沿途的风景有多少,只要心在,处处都是风景。

标签:心得体会 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