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初一家长必读精选文章《一个优秀初一家长的三要三不要》

校园1.66W

很多家长会问:“新初一到底如何做好学习规划?要注意哪些误区?”针对这些问题,高分中考小编整合了许多教育专家对于新初一学习规划的见解,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初一家长必读精选文章《一个优秀初一家长的三要三不要》

首先,要初步了解初中的教学安排

一些在小学阶段水平相似的孩子,到了初中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就出现明显的分化,几乎一夜之间差距就突然很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在于两点:

一、初中的知识结构跟小学不一样了,数理化科目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比重进一步的加重,有一些孩子优势的智力类型不在这方面(比如韩寒这样的例子),所以学起来就感到很吃力甚至如听天书。

二、学习的主动性不一样。小学的时候,孩子的独立意识不是很强,几乎还是活在家长与老师的期望当中。到了初中之后,内心的自我意识进一步生长,独立意识开始苏醒。而且这个时期生长发育很快,身高上的自信让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逐渐敢于挑战身边的世界,比如挑战家长,挑战老师,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喜好,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所以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期。

单从学习上来讲,要让孩子以审视的高度去看待初中的学习过程,利于建立信心,或是调动孩子内在自我激励。

绝大部分学生是被老师牵着走,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不明白要学些什么,走到哪看到哪,内在的积极性很难得到调动。在升入初中之前,建议家长有必要跟孩子一同学习下初中三年要学的内容纲要大概,要让孩子知道学习这些东西的意义,全部初中内容在整个学习生涯的意义,以及初中阶段知识的特点。

让孩子知道了这些东西另外的好处就是:如果刚好自己的孩子天赋所在并不是在逻辑抽象思维方面,那么不要失去信心。如果自己的孩子优势在这些方面,也不要骄傲,更不可飞扬跋扈,目空一切。总之,提升孩子站在一个高度去俯视自己的人生,利于孩子的心智成熟。

其次,要规划好语文学习

在很多家长看来,语文只是初中课程中一个普通的科目。据相关机构的调查,83%的家长在小升初的战斗中没有重视语文。

然而语文是一件大事情,是理解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从长远来看其重要性高于其它科目。如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中,沟通能力是排在首位的,沟通能力就是指手写口讲的能力。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有多强,那他(她)的影响力就会有多大。

就作文来讲,文章要巧妙设计开头结尾,类似策划能力。文章要布局谋篇,取舍材料,好比管理能力。好文章更是要见识宽、思想深、理念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文如其人,文章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基础。古代选拔官吏就看一篇文章,是包含相当的哲学道理的。所以要想让孩子将来登大雅之堂,语文能力是最基础的功夫。建议补充一些传统文化,丰富孩子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内容。

最后,要开始与孩子讨论与规划他(她)的人生

经过十几年对孩子的哺育,家长对孩子的天赋特长所在应当有了总结与相当了解。如果你还没有了解,我想你不是一个称职的父母。清楚这一点,并且要让自己的孩子逐渐清楚与明白自我的优劣所在。否则就要走很多弯路与痛苦,甚至葬送一个孩子本应该是欢笑与成功的人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劣所在,然后去跟他(她)探讨对他将来的规划。

后小升初时代父母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①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这其实是父母想了却自己的遗憾的心理需求所致。如果忽略孩子的天赋所在,会让孩子很有压力,压力太大孩子就会选择逃避,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不跟你沟通了跟你有代沟了。

②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样,直至超越自己。总是不断的给孩子提要求,设立目标,殊不知孩子跟自己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虽然有父母的遗传基因,某些方面的天赋有相似。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否则孩子就会很有挫折感,进而觉得自己差劲透顶,选择逃避、对抗或是彻底沉沦。

③不闻不问,顺其发展。这是现实中很多的错误,尤其是父亲经常犯这种错误。这其实也是父母的一重补偿心理需求。父母自己小时候受到父母如一、二两种方式对待。在压力与痛苦中,想入非非,设想如果自己是父母应该怎样多给予自己自由,种下了这种想法的种子殊不知这其实也是矫枉过正的想法,因孩子所认识的世界是片面的,缺乏经验,也缺乏正确的社会是非观念。做出的决定就是幼稚甚至是荒唐,从而酿下苦果。

例如孩子看了类似上世纪90年代末期流行的《古惑仔系列》这样的片子后崇尚暴力,崇尚黑帮英雄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等。总结起来讲:宽严适度,要尊重孩子天赋潜能所在,尊重孩子的心智,并加以良性引导。

初一期末考试是一个“分水岭”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内容初一期末考试是一个“分水岭”,希望能给您带来一定帮助。

初一期末考试是一个“分水岭”

升入初一,就说明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开始思考如何用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方法来探索各学科的奥秘。这是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来总结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适合的学习方法也就多种多样。每个学生都要做过无数次尝试后,才能真正选择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说初一这个学年是一个摸索的阶段也就不无道理了。

刚进入初一,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像数学、语文、英语这样的基础课也大幅的提高了难度。学生会感到有些手忙脚乱,即使是上课认真听讲,但因为没有及时的进行巩固练习,也觉得在学习上有些吃力。有些课的基础没有打好,就会导致在初二、初三的学习中出现大漏洞,弥补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在初一的时候一定要打好根基,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都要做到明白无误的掌握。有了好良好的基础,才能在未来两年的学习中取得更快的进步。

在结束了初中第一段的紧张学习后,期末考试的成绩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时开始出现最初阶段的“分水岭”,把好学生和差学生通过分数来进行划分。从孩子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心理来讲,这种划分会对他们今后两年的学习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会以此作为发奋的基点,更加刻苦的学习,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很可能会在心里给自己定义为“差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恐惧和自卑的心理,成绩自然会随着这种心理阴影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可见初一的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定位上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期末考试也是反映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成绩理想的话就按照探寻出来的学习方法继续以后的学习,当然也要不断的提高学习技巧,如果成绩不是很理想,就要及时的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认识到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的进步。

初一是整个初中学习打基础的学年。有句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初一打下的良好基础做铺垫,才能在初二的提高和初三的冲刺中得到飞跃性的进步!

家长考生必读:为考北大清华请从初一开始

从小学到初中,对同学们来说,知识上有跨越,从算术到代数;环境上,心理上也有跨越。在初一这个过渡的时期,总是有同学面对新问题准备的不好,掉下队来,同时,也有些同学方法得当,后来居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在进入初中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备借鉴。

1.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的学习。

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的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的很松,作业留的不多,或者即使很多,也不检查。上自习也没有老师看着,随便说话,也没人管。

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一是,要自觉的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的找课外题做,预习,复习。这样的同学多半缺乏自制力,不刻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等你发现差距的时候,一般就很难赶上了,因为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的时候,你都不能让自己努力自觉的学习,看到差距,就更困难了。

二是,要有计划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学的好的部分,学的不好的部分。自己要有计划的随时查漏补缺。而且,初中难的学科较多,有计划的分配时间,避免偏科也很重要。

最好能够早点找一本中考考纲,了解将来考试的范围和难度,好对症下药,有所侧重。

2.思想上不能松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刻苦努力,不要掉队。

万事开头难。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初中后,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考入实验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中考有的是实验班的同学成绩不如普通班的。初中三年,眨眼即过,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环环相扣,初一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如果基础打的不牢,不能开拓思维,超前学习,到了初二学习几何证明,初三学习二次函数就会感觉很吃力,尤其是到初二,初三还要学习两门新的学科——物理和化学。三门课放在一起,很多初一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就很难赶上了。所以,同学们从跨入中学大门开始,就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要摒弃小学毛躁,不安的学习心态,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还不是特别凸现。原因是,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会做,写错马虎而已。但到了初中,这就包含两层含意:

一是,似懂非懂。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只知皮毛,似懂非懂。而似懂非懂不等于马虎。前者根本上讲就是不会,不懂。(有的学生看似什么都会,就是考试不会)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改正,而且这样的同学还觉得自己其实很聪明,老师讲得都会,只是偶尔马虎而已。结果考试成绩总是一塌糊涂。

二是,在完全会做的情况下,做错题目。这是马虎。小学时,大家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小学,班级里面优秀的同学不多,马虎一点,还是不能影响到你在班里的排名。而到了重点中学,尤其是实验班 初中数学,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

4.千万不要以为多做题,题目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

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最经常犯的错误了。到了初中以后,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成绩,都会做大量的题目。这个时候,同学们千万要记住: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做一定量的题目当然是必须的,同学们只有通过做题目,才能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消化,理解透彻。但如果,撇开知识点,只做题,到最后就是舍本逐末。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天天做题,从早到晚,刻苦努力,但到头来,不但不会的还是不会,会的也不会了。为什么呢?他只追求题目的数量,忽略知识点跟题目的结合,以至后来把原来熟悉的知识也忘记了。

那到底应该怎样做题目才是好的呢?或者说,做题到底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两点:一是,要在做题目同时将题目和知识点结合,两者不断结合,达到深化知识点,锻炼技巧的目的。二是,找出自己还不会的题目,弄懂它。如果你只做自己会做的题目,那是一点收获都没有的。

5.“不会就问”不一定就是个好习惯。

不会当然要向老师同学请教,这是对的。但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一道题目,一个技巧,只有自己亲自弄懂,独立求解,才是真的明白。向其他人请教得到的知识,我们只是得到了知识本身,但并不一定了解如何运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还是很难解的出。所以,这里我鼓励大家:

面对一道难题,首先,要刻苦地独立思考,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半天,争取自己解出来。这是最好的,最有收获的。但如果实在解不出,看不懂,再向别人请教,请教时要注意别人是怎样思考,运用技巧的,而不是仅仅关心答案。并且,一定要在听懂之后,找一道类似的题目,练习一下,熟练所学来的知识和技巧。

6.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成绩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或是与同学、老师之间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遇到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其次,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一些同学为了自尊心,逃避问题,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与别人沟通。这样做并不能保护你的自尊心。要想保护自尊心,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成绩提高了,作为学生,才会真正获得认可和尊重。

怎样更有把握考入北大或者清华?

不是进入好的初中就足够,而是能进入一个好的高中!

像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实验中学的高中部都是北大和清华学子的摇篮(考入比例非常高),是所有初中同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总之,初中的三年是关键的三年,是刻苦努力的三年,只有一步一步努力,才能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考入理想的高中.

作者简介:刘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科院研究生。曾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北京初一期末区统考与学校出题的区别

区统考与学校出题的区别:

1、内容 ----都是初一整学期的学习内容,不过学校出题有期中前所学内容,更侧重期中考试后的内容。区统考一本书的重点内容。

2、难度---区题相对容易,均衡。因为要考虑区内整体学校,所以难易适当。学校出题,相对难点,因为了解学生水平,所以适当加大难度。

3、分数--区卷,分数在同等学校分数较高,比如市、区重点的学生分数相差不大。但基础差的学校可能分数平稳。学校出题 初中地理,同学间分数差距很大。

应对区统考方式:

1、让孩子全面计划复习,不要忽略期中前的知识。

2、相信老师,认真听老师每一堂课,记录要点。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因为区统考,老师们参加区教研活动,肯定知道考试范围,要测试什么内容。所以跟着老师复习肯定没错。

3、保证健康和睡眠,劳逸结合。注意保暖和安全。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36分)

1、按拼音写汉字。(4分)

zǔ( )咒 tuí( )唐 面面相qù( ) 胆qiè()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相辅相成 不约而同 清妆淡抹 相得易彰

融于一炉 人迹罕至 鲜为人知 人身鼎沸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8分)

①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_______________,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②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_______________,继续前进。

③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

④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⑤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

⑥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如何做好初一新生入学教育――致初一家长老师

新学年,又有一大批少年将告别小学教育,升入初中学习。初中阶段的学习,在内容、方法、动机、兴趣等方面与小学都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需要独立自觉地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其次所在的班集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令他们一时难以适应的问题。

这就要求这部分学生具备更多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家长、学校、社会都应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热情帮助指导,让他们尽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一、少年期特点:既不是孩子 又不是成人

一般我们称11—15岁的孩子为少年。了解这一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很重要。少年期学生的特点既不同于儿童期也不同于青年期,他们正处于半儿童、半成人的幼稚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一时期是他们一生中心理发生巨变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将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以成人为榜样,自觉用成人的准则要求自己,他们不愿被成人“监护”,渴望与成人平等,取得成人所具有的权力。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自尊心,比较喜欢表现自己。对表扬和批评很敏感,最不愿意听批评,特别是不公正、不符合事实的批评。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以致形成对立情绪。

家长和教师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怀、温暖、同情和支持。对不正确的意见要耐心解释,对科学合理的建议要予以采纳。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歧视挖苦,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要正面启发、积极引导。既不要把他们看成是孩子,又不能把他们看成是成人,只有采取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才能使他们顺利渡过少年期。

二、树立正确学习目的 激发顽强拼搏精神

学习目的教育是家长、学校一项经常的重要工作。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而具体,即直接受兴趣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和学习内容的丰富,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分化,从而影响学习动机的多样性、稳定性。

因此,家长和学校要结合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并把当前的学习与将来为社会作贡献,及个人的事业成就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体验,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由于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知识的最终目标,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就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所以教师要善于分解总目标,使学生学习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这种分解目标的操作,必须符合少年期的智力水平,略高已有的知识,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这样学生能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满意的情感。而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

学习目的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学习目的教育还必须具体,要结合教学内容,讲明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重视。

三、道德教育: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不具有强制性,是靠社会舆论和所谓良心来支持的行为 初中政治。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他们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的锻炼,对于品德形成和道德教育的要求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期的孩子广泛地接触社会,社会信息量迅速扩大,所受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少年期的学生没有足够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之极少数犯罪分子常常利用他们的无知和盲动,使用欺骗、威胁等手段,诱使、教唆少数学生做坏事,如破坏课堂纪律、作弄老师、欺负同学、损坏公物、好逸恶劳、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等。这种学生在学校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面大。他们的行为虽然还没有达到违法犯罪的程度,但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就会不断发展恶化,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家庭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也是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重要原因。如偷窃、赌博、酗酒、生活腐化、言行不检点、行为粗鲁、不讲公德等等,都会从反面影响学生。

另外,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子女只养不教、重养轻教、溺爱袒护、放任自流,或管教过严、方法粗暴,或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父母自身言行不一,对子女不良行为默许包庇等等,都会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负有主要教育责任。如果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观点错误,办学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当,则品德教育断难成功。如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个别教师不了解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他们的缺点或弱点不认真做思想工作,而是挖苦讽刺;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采取惩罚、体罚做法,都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学校和家长教育工作不协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力量。

因此,在培养少年期学生道德行为时,应采取行为模仿、行为重复、有意练习等方法,不断矫正不良品德习惯,让它成为需要或行为的内部动力。

还应注意的是,少年期是身体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身高猛长,骨骼迅速发育,身体发生急剧变化,特别是第二性特征显露。这些生理的变化,都会引起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性意识开始萌发,从而对两性关系感到好奇、神秘,注意男女之间的关系,喜欢与异性接近,但在表面上还会装出彼此疏远。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交往,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同学关系,根据他们这个时期精力充沛又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的特点,积极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引导他们的情感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防止他们在异性交往中出现问题。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许多同学询问怎样学好语文?我认为以下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大家不妨试一试。

一、经常查阅工具书

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随时查阅碰到的疑难问题,而且也可以作一般阅读材料来读。高中生最好要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两本工具书。

二、认真学好课本

所谓“课本”,即一课之本。许多同学,尤其是高三学生,认为现在高考的阅读分析材料都是课外的,课本不闻不问,置之脑后,整天沉溺于题海之中,结果是耗时费力,广种薄收,效果甚微。比如文言文的学习,课内篇目还没有读懂过关,词法、句法没有学懂弄透,就急于到题海里去“畅游”,显然是枉费心机,本末倒置。课内文言文这只“麻雀”,仔细解剖透彻了,才能在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该背诵的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该熟读的一定要烂熟于心。一般来说,考试的材料取自课外,但考点和答案却在课内。

三、学会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许多高一、高二的同学问:现代文阅读材料好像看得懂,但每次做题时总与老师的答案相差甚远,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你根本没有把文章读懂,看起来那些字你确实认识,而字词里面的“内核”你却没有能力发现。建议大家现代文要“多读、多思、少做题”,每读完一篇文章后,留出2~3分钟的时间给自己提出几个问题,看自己是否能回答。能回答,说明你读懂了;否则就没有效果。比如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四、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许多同学说每天的作业都来不及做,哪来时间读书?我看关键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想不想读书,想读书就有时间,不妨你试试!我建议大家每天要保证有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时间可以是整块的,也可以是分散的,每天睡觉前问一问自己,今天读书有一个小时吗?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读书,郑板桥利用“舟中、马上、被底”背诵,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读书除了报刊杂志的“浅阅读”材料外,一定要有计划地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一周读一本,一学期就是十几本,一年就是30本,高中三年就是百来本了。这些书,不仅可以让你自信走入高考考场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将受用一辈子。

五、善于整理读书笔记

语文知识零零碎碎,要经常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摘抄、摘录法,做卡片法,提要钩玄法,写读后感法等。

六、坚持写日记练随笔

日记和随笔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不但形式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坚持练笔,一练语言文字的熟练程度,二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常言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语文的作文能力就需要“笔不离手”。

七、主动向人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还需要有追根刨底的精神,真理往往在研讨中诞生,智慧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闪现。

八、专心致志听课

听课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解外,一要动笔,在书上划划圈圈,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二要边听边思考,听课要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要点,同时要积极思考,随时准备发言。很多同学往往不注意课堂听讲这一环节,一节课的内容在课外却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弥补上,真是得不偿失。

以上8种方法,既是学习语文的技巧,也是学好语文的习惯,更是打开语文这把锁的钥匙。真可谓“有了金钥匙,不愁锁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