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校园3.39W

引导语:从分析的对象角度来划分,分析法还可以分为,概念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欢迎参考!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题型结构

试卷采用试卷和答题卷分开的形式。整卷150分,考试为闭卷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包括教育理论、听力、语言知识运用、阅读、写作五大部分。试卷结构见下表:

  二、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目突出基础,包含语法的部分主干知识,并设置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考察,没有偏题怪题,不死扣语法,在运用上下功夫,目的就是引导语法和词汇复习为阅读和表达服务。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我们不能把复习的思路调整到这方面来,是要吃亏的。另外,几个词汇的考察难度不大,从教师的反馈来看,词汇的考察偏少,并且新课标中的新词汇考查偏少,出于老师们的意料之外,今后命题可以适当的调整。

但是,从潍坊、临沂、日照等地的交换材料来看,大致相同。新词汇还是大多出现在完形、阅读和表达中,体现在有助于对文章的精确理解,体现在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的地道和高级。老师们从反面想一下,新高考,还是要以主干知识为主,以主干知识的运用为主,适当体现新课标理念,即还是运用,只不过稍稍增加一点开放性。要学习新东西,但不是全盘“新”化。

另外,从21题 冠词的运用,到32题、34题真实交际,都是语法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真实运用,这几道题的得分率是单选中最低的。这是否可以说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老师在引导训练上欠了功夫? 希望做个研究。

完形填空题材比较符合完形题目的特征,夹叙夹议。题目乍看有些难度,一个是其中的指代,一个是“过去”和“现在”的交替表述,如果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大片的错误,但是一旦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手法,就会是“柳暗花明“。

其中50题和55题难度较大,50题为指代,如果是语法层面上的指代可能学生比较清楚,但是设计到语篇层面就有点力不从心。这样的题目在单项选择中也有出现,比如前几年高考试题 “I love it when I ….” 的it, 再如2006年艾美奖颁奖支持人说的一段话中 “ It has been a good night , hasn’t it? I’ll take that as a Yes.” 主持人问完前句,作短暂停顿后,幽默地说要把这种沉默(that)当作是承认。这样的指代如果不是在现场,如果不能很好地体验理解所阅读的文章,要想得出正确的答案是比较困难的。

55题也是属于全文理解,理解文中人物思想感受之类的题目,我们不少教师在这两个题目上也出现了错误,希望能够凭藉自己思维的前后转换,指导学生学会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然,英语的学习就是一句空话。

还有几道题也较有意思, 37、40、41、43、44、55题, 这几道学生选择的答案分布比较平均。是in charge 还是on guard? 是togetheralong还是except , 是joked还是replied, 是losing 还是keeping her temper, 是angrily 还是calmly? 这些东西似是而非, 到底该如何选择?一句话,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理解“老外”的一般行事方式和思维方式!学习语言,越来越显现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It’s another challenge to us, isn’t it. 当然,其中42和43空连续设计似乎不妥。

阅读题材新颖、贴近生活,包括章鱼-食人鱼、香港大学录取风波、电子眼与行车安全、移居火星等。所选话题大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项的设计尽量保持这样的原则:在真实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到底要接受或找寻什么样的信息,不同的读者阅读,可能会得出怎样的不同的结论,然后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设计。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学生普遍反映文章本身阅读性很强,难易适度,但是要想深入却不是那么容易,需要认真辨析,反复琢磨,吃透文章表层的和隐含的意思以及作者的话外之音,才能获取正确答案。如57题、60题65题、71题、74题和75题。 只要是涉及到全文理解和推测等基于文章但又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推测总结的东西大都做得不好。无论是对全文的理解还是对题干的分析都不够严谨,缺乏应有的分析技巧。

阅读表达:难度适宜.。体裁是说明文,文章结构清晰,段落类型为总分型。学生较为容易地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学生在答卷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76 小题学生的答案多为:Tips / Suggestions on how to achieve a true state of relaxation / How to achieve a true state of relaxation 等。这样的答案虽然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读者看到这样的题目也确实能了解文章的大意,但显而易见,这样的题目缺少了题目语言的优美与灵性。教学过程中,象这种说明文文章,给你提建议或一些告戒,多数老师会教学生套用公式法:见到这类文章,马上就拿出公式:tips on /for sth/doing sth., tips on how to do sth., suggestions on sth. / how to do sth., how to do sth. .。

有的老师固守公式,认为标题大多数情况下是短语,拼命地把原有的句子转换成为所谓地道的短语,致使拟订出来的题目缺乏文章标题的韵味,这里所说的韵味需要大量的进行阅读优美的英语文章才能体会到的。

这种韵味是一种大量阅读后才可能有的一种感受,有时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这种感受或感悟是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获得的。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引导学生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和中心大意(也就是学生可以使用类似公式的东西)之后,大胆地使用更为地道得体的语言来拟订题目。

建议做这样的拟订标题时,可以选取一些难度适宜,体裁相同的有标题的文章,去掉标题,然后让学生拟订标题,再对照自己拟订的题目和原文的标题,体会原始标题的语言之美。也可在阅读理解题中有关选择题目的题讲解完之后,让学生体会一下题目的语言使用,也就是说将阅读理解中的选择题目题和阅读表达的拟订题目题结合在一起,这样做不会费多少时间,却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只要见到合适的有标题的文章,就让学生去体会。长期这样做,相信学生一定会有一些感悟,这种做法对于尖子生最为有效。套用公式的做法是考场上不能有更好的表达或不能确认自己的题目是否有把握的情况下的一种应对方法,在平日练习时,还是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对优美标题语言的追求,遏止尖子学生的语言天赋的发挥。

77 题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该题型相对较为容易。平日训练时,学生有时拿不准,多写了一些语句。例如烟台期中考试题。该题学生在回答时,把后面的例子也写上了。

78 题 。我认为该题型是阅读表达中最难的一个题, 它需要考生既要有很强的推理能力(这种推理能力首先来自于对英语语言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又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学生作答的常见的错误答案:

1。 nothing。这种错误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语法和词汇基础知识上的不到位。学生以为可以使用省略表达,但make nothing 显然不是文中所需要的意思。

2。make a little progress 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只注意到前面的only a half 和后面的or even ,以为这种递进是由half 到 a little ,没有注意到后面的at all。这里的At all 应该和否定代词nothing ,none形容词no ,副词not 搭配,形成强烈的递进关系,然后和下文的--- the act of thinking about your goals will help to bring you closer to them。 很好的照应和衔接起来。从语言衔接的紧密和简洁地道上(省略的使用)来讲,no progress 确实应该是首选答案。

79题在回答原因部分时,学生生搬硬抄原文中的一些词句,与原问题的衔接不够好。例: 有的学生选择了Believe in yourself ,但回答原因时答的 却是the act of thinking will help to bring you closer to them..平日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如果原文中有可以借鉴的句子,尽量使用原文中的语句,但一定要注意衔接问题,人称的转换(建议类的文章经常是用you,而让你回答时则应该用我…..),由于本文在accept change, believe in yourself ,value your blessings 下面没有很明确的中心语句可供借鉴,学生又缺乏语言组织能力,因而回答原因部分处理的不够到位.。

80 题是本次阅读表达中做的最糟糕的一道题。 首先unlimited potential 这个短语根本不知道意思,词汇量不到,然后是far-reaching 不能结合语境猜出该合成形容词的用法。最后是把even 和even if 混为一谈。另外语序方面也存在问题,原句中的定语部分翻译成汉语应为目的状语。由于语序不合理,翻译出来的句子不伦不类。

本质上来讲学生弄不懂英语句子结构和基本意思,同时缺乏英汉翻译的基本技巧。总之,本题型的训练除了需要接触一定的作题理论和解题技巧之外,本质上还是要让学生多读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增强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提高对优美语言的敏感度。

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少数学生审题失误,没有搞清图画要传达的意思。(尽管文字要求部分已经给了足够的提示)对相关的细节比如地球形状的杯子、洒落满地的水、杯内所剩无几的饮用水观察也不到位。

2、缺乏水资源话题方面的语言储备,表达时临时胡乱组织句子,不能够用地道的或者说是最起码是正确的语言来表达。(关于这一方面,国外在英语外语教学方面也很强调话题; 另外在以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中有关于预制语块与英语写作以及英语作文的口语化操作等文章都非常不错)。

3、由于语言基础较差,不能把握语言使用的度。 部分学生刻意追求语言的高级,忽视了语言地道得体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样的语言才是得体地道的,这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需要教师首先有较高的语言鉴赏能力,给学生指明方向。

所谓的地道得体并不一定是多么难的高级的句式。可能是一个词,例如口头通知中的Professor Wang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就要比… … …who comes from … … …要更为得体地道和简洁。 又如:2005年湖南高考题写信就夏令营活动进行选择,有的学生写了这么一句话:The reason why I want to take part in the English Summer Camp is that … … ,这样的表达显然不如:I would like to … … because … … … 这样的语言更流畅,简洁,符合一般书信语言相对口语话,交际性强。段落层次方面学生不存在什么问题。平日作文训练中老师应该注意积累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大的一些话题,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教育、环保、资源等等需要密切注意的话题的英语基础词汇、词组、句式方面的准备。因为体裁是个壳,题材才是最核心的、体现语言表达水平高低的部分。另外应该多背一些范文,仅靠每周写一篇,讲一篇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足够的输入根本不可能有好的语言输出。提纲上面的语言知识和作文训练不够衔接。实际上基础词汇的提纲编写应该尽量往书面表达方面上去靠一下,也就是要根据话题的需要来编写提纲,根据话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有需要的运用中体验琢磨语言知识,真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如:apply for 我在讲解提纲的时候我就用以前见过的作文上的例子: Having learned from China Daily that your company needs a secretary, I’m writing to apply for the post.或者只要后半部分(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再如:locate: Both located in the east of Asia ,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a lot in common .

4、作文习惯无病呻吟,内容空洞,没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可能造成的灾难”,学生就是直接套用可能对人类造成灾难,而缺乏具体的“灾难” 比如,“人类的灭绝”,比如“要进行呼吁, 学生就直接说我呼吁要采取措施, 而没有“采用节水设施”等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教师对此类作文如何写要加强研究,加强训练,加强指导的科学性。尽快扭转作文的不利局面。

总之, 作文的训练需要处处留心,作文的训练要贯穿整个复习过程,作文复习既是话题复习的“果”,又是掌握知识最好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