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2017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校园5.13K

生物是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想要考好,就要做好复习,将该背的知识点都背熟。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2017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2017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 植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⑴精子的形成过程: 1个小孢子母细胞→4个小孢子→4个营养核和 4个生殖核,其中 4 个生殖核再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 8个精子(形成 4个花粉粒)。因此,每个花粉粒中的 2个精子是同源的,其基因组成也是一样的。

⑵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个大孢子母细胞→4 个大孢子(其中 3 个退化,剩下 1 个大孢子) 经三次有丝分裂 8个核(形成 8核胚囊,其中包括 1个卵细胞和 2个极核)因此,卵细胞和 2个极核是同源的,其中的染色体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基因组成也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可见,植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并非减数分裂直接产生的,与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同。

2.原肠胚三胚层分化的器官和系统

外胚层:皮肤的表皮及其附属结构(包括汗腺、皮脂腺、毛发、指甲等),口腔上皮细胞及唾液腺,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指眼、耳、鼻)

中胚层:皮肤的真皮,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肌肉),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及淋巴器官、淋巴管和淋巴),内脏器官的外膜包括肠系膜、大网膜),排泄系统,生殖系统。 内胚层: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以及由此退化而来的器官或结构(如肝脏和胰腺,但不包括口腔上皮和鼻腔的鼻黏膜。

3.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营养供应

胚在形成过程中,所需营养由胚柄吸收营养来提供;胚发育成幼苗所需营养由子叶(无胚乳种子)或胚乳(有胚乳种子)提供;幼苗经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成为性成熟植物体的过程所需营养均来自自身光合作用。

4.被子植物果实各部分的来源、染色体数目及基因型(假设亲本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N)

说明:胚包括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四部分,四部分的染色体、基因型均相同。

5.判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一般方法

说明:该方法只适用于二倍体生物。若是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应该看移向同一极的一套染色体中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变异和进化

1.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虽然二者在形态、大小上都不相同,但它们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2.遗传性状、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反密码子的比较

遗传性状: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其体现者是蛋白质,由遗传信息决定。 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 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 64个,而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 61个,有 3个终子密码子不决定任何一个氨基酸。 反密码子:是指 tRNA 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 mRNA 上的特定的 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四者的主要区别是存在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从分子水平看,生物遗传的实质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的条件

⑴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在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时特有的行为。

⑵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原核生物或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不进行有性生殖。 ⑶细胞核遗传,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细胞质遗传表现出母性遗传的特性,并且后代的性状都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⑷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才按自由组合定律向后代传递,而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则是按照连锁与交换定律向后代传递的。

4.人类遗传病的五种遗传方式及特点

5.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种群越大,基因库也越大,反之,种群越小基因库也就越小。当种群变得很小时,就有可能失去遗传的多样性,从而失去了进化上的优势而逐渐被淘汰。

基因频率: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如果在种群足够大,没有基因突变,生存空间和食物都无限的条件下,即没有生存压力,种群内个体之间的交配又是随机的情况下,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但这种条件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存在的,即使在实验室条件下也很难做到。实际情况是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遗传漂变和迁移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中任何一个个体的某一种基因型所占的百分比。

  高考生物知识点

生物与环境

1. 解读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指在某一时间,某一种群数量条件下的瞬时增长率,可用 dN /dt表示)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容量(K 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即此时的增长率为 0,有时会在最大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当种群数量增长到 1 2K 值时,曲线有一拐点 P,在 P 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可提供的资源也最多,而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当大于 1 2K 值时,种群增长的速率将开始下降。因此,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当种群数量大于1 2K值时就可以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而且获得的量最大,当过渡猎取导致种群数量小于 1 2K 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将会减慢,获得的资源量也将减少,而且会影响资源的再生。所以在猎取资源时应注意保证剩余量在 1 2K值以上,这样才会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

2.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归纳

⑴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之一。

⑵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⑶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变化是: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而热能是不能重复利用的,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⑷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

⑸能量流动之所以是单向的原因是:第一,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⑹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

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 20% 的含义,是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 10% ~20% 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