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初三语文俗语学习方法

校园1.57W

在初三语文教学中,学习俗语是丰富学生词汇量的需要,是语境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俗语学习方法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初三语文俗语学习方法

  初三语文俗语学习方法

歇后语:

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谚语:

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谚语的结构通常是一个完整的单句或复句,具有表述性,经常被引用。

许多谚语揭示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规律,总结了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具有广泛的知识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例如:瑞雪兆丰年、春雨贵如油、喝水不忘挖井人,磨刀不误砍柴工等。

俗语:

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如八字没一撇、成者王侯败者贼。

概念阐释:

1、谚语:

①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②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③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

④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俗语:

①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②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③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④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⑤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3、 歇后语:

①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

②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③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三者的区别是:

谚语:

一般是用得很多,流传时间较长,因而文字会文学化、或者更精炼一点。相比而言俗语和惯用语就没那么正式,通常用于口头(书面语很少用俗语的,但用谚语没关系)。

俗语:

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种观点的话,歇后语就算一种吧。

惯用语:

是指对某一词的习惯叫法,比如说现在叫中国南海叫南中国海,是习惯性的用法,并不是俗语。

点拨:

考试中对此类题的考查主要是以正确理解、辨别和使用歇后语、谚语、和俗语形式出现的。

做题的正确率是要不断摸索规律,训练的。而平时对此类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于实际的口语交际是我们需要一直坚持的学习习惯和任务。

  初中语文俗语学习梳理

俗语:

人老骨头硬,铁打都不动

一尺水,百丈波

一脚踢到泰山,一步迈进黄河

早上浮云走,后晌晒死狗

火烧芭蕉心不死

驴唇不对马嘴

跳进黄河洗不清

铁公鸡一毛不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华山自古一条道.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

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笨鸟儿先飞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