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考研生物学专业院校排名参考资料

校园3.07W

我们在参加生物学专业考研的时候,需要了解清楚院校的排名情况。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生物学专业院校排名,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生物学专业院校排名参考资料

  考研生物学专业排名  评估考研院校难度

一、地区

以前研究生考试是分一区和二区的,现在没有这个说法了,但是地区差异还是存在的。就地区而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陕西的报考人数最多,一个原因是这些地区高校密集,还有就是就业前景机会可能更多,吸引了大量考生,自然难度就增大了。相对而言,贵州、宁夏、海南、兰州等地区竞争压力较小,其中也不乏一些好学校。同学们要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理智判断。

二、报考人数

这条信息可以评价考研学校的热度,很清楚的看到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对于考研院校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学校官网一般可以看到数据,一些学校专业只招1.2个人,但是可能还只有10个人报名,不是说学校越好报考人数越多的,一些热门的211学校,经常会出现扎堆报考的情况,因为大家都觉得985名校难考,又不想考太差的学校,反而造成难度增大,大家要谨慎选择。

三、招生人数

这个数据一般在目标考研院校的招生简章上都有说明,大家一定要关注。小新的朋友就是报考了南开大学的某个专业,临考前才知道这个专业只招1个人,但是他们专业就有3个人报名。招生名额很多,希望当然就越大,复试的'难度就越小。同学们要看连续几年的数据,得出平均值,做到心里有数。

四、推免人数

必须要强调这一条,是因为很多学校报出的招生人数,其实往往里面好包括推免。很多考研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有推免名额很多,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留给统考的名额少了,自然竞争就更激烈。小新本科有推免机会的学生就占到了专业的一半,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还有一条潜规则要告诉大家:推免名额不代表实际的人数,有些学校对外声称预计招收推免20人,然而实际来的可能只有6人,因为推免的学生可以同时参加不同学校面试,即使来参加面试了能最终有更好的选择也不回来,大家也不用过分担心。

五、复试分数线

每年四月,考研国家线公布以后,各个招生单位开始根据国家线划定本校的复试分数线,除了三月份早就公布分数线的34所自主划线的高校以外,其他学校基本和国家线一致。

小新在这里强调的是:这里有一个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其实就是,部分专业实际分数线会远远高于校线(也就是国家线),34所也不例外,34所学校会公布一个复试分数线,但实际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是要高于这个线的,比如14年复旦大学汉硕分数线370,但院线实际上是375,同学们一定要关注真正的分数线是什么,看看它每年的录取最低分数,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考研报考院校和地区分布两极分化严重

一、大学新生人数稳定,决定考研人数不会爆增

应届本科毕业生是当年考研报考的主力(2016考研北京地区为例,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占总比例的58.1%),其毕业生规模是决定当年研报走势的关键。高考(精品课)人数的稳定(在部分省份下滑),大学扩招速度放缓,大学新生入学人数的稳定,导致考研报考人数缺乏大幅增加基础。

二、应届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虽严峻,但学历不等于能力

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或者把考研当成规避就业难的避风港,是考生选择考研的两个最主要原因。尽管近年来本科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势持续严峻,2015年的整体态势较上一年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但越来越多的社会现实,让越来越多的考生认识到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考上研究生也不能与高薪、好平台划上绝对的等号,盲目跟风考研的比例降低,考研大势回归理性,所以考研总人数不会激增。

三、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定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51.72万人,较2015年上涨4.4%,扩招的比例非常有限,而这部分增加的指标主要给到了专业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改革已经进入第五年,总体步奏比较平稳,招生入口没有大幅放大,从而决定了考研报考总规模的稳定性。

热门专业多是老面孔,排名顺序值得研究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数据,北京地区2016考研报考人数位居前十的专业为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新东方在线对来自全国的约10万名学员报考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报考构成情况与北京几乎完全一致。

分析后可以发现,热门专业多是老面孔,工商管理依旧是老大,法律、金融、计算机等传统热门地位任然稳固。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十大热门专业”多了几个新兵,排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会计硕士(MPAcc)异军突起从去年在三甲之外,冲到了第二的位置,这与该专业初试参加全国联考、招生规模大和初试门槛较低有极其直接的联系。再有公共管理(MPA)因学费相对较低且初试科目与MBA一样,报考人数增加极快。汉语国际教育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强势挤进前十,也与国家主导传统文化复兴与高新结构崛起有直接关系。

另外,“十大热门专业”中专业硕士的比例已经超过3分之2,这也与硕士研究生培养重视应用的方向一致,反映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在实践能力上的要求,也与研究生专业硕士改革的目的基本契合。